第三讲:发展的因素(人力资源与人力资本)PPT课件_第1页
第三讲:发展的因素(人力资源与人力资本)PPT课件_第2页
第三讲:发展的因素(人力资源与人力资本)PPT课件_第3页
第三讲:发展的因素(人力资源与人力资本)PPT课件_第4页
第三讲:发展的因素(人力资源与人力资本)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0/5/18,.,1,第三讲:发展的因素II:人口增长、人力资本投资与经济发展,2020/5/18,.,2,引论:德国和日本奇迹劳动者的技能、经验、所受教育和培训、工作纪律等因素,2020/5/18,.,3,舒尔茨指出,在美国经济半个多世纪的增长中,物质资源投资增加4.5倍,收益增加3.5倍;人力资本投资增加3.5倍,收益却增加了17.5倍。从1919年到1957年,美国38年的生产总值增长额,49是人力资本投资的结果。,2020/5/18,.,4,舒尔茨断言:“人的知识、能力、健康等人力资本的提高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远比物质资本、劳动力数量的增加更为重要”英国经济学家哈比森说:“人力资源是国民财富的最终基础。资本和自然资源是被动的生产要素;人是积累资本,开发自然资源,建立社会、经济和政治组织并推动国家向前发展的主动力量。显而易见,一个国家如果不能发展人民的技能和知识,就不能发展任何别的东西。”,2020/5/18,.,5,提出的问题,人力资源(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有什么样的影响?发展中国家人力资源(人力资本)开发过程中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发展中国家应采取什么样的发展战略来开发人力资源(人力资本)?,2020/5/18,.,6,第一节人口现状与人口理论,世界人口的历史、现状、前景人口转变理论人口增长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人口生育率的微观经济理论,2020/5/18,.,7,1.人口增长的历史、现状、前景,历史:100万年前12.5万,1万年前532万左右;公元初年,全球人口2.5亿;1950年后增速加快;每增加10亿人口的时间缩短。,2020/5/18,.,8,世界人口的增加(每增加10亿人所需时间),2020/5/18,.,9,现状:发展中国家人口爆炸性增长目前对世界人口年增长“贡献”最大的国为:印度(),中国(),巴基斯坦、尼日利亚、孟加拉、印尼和美国(均为)。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快于发达国家,所占比例达到3/4。世界人口前景怎样,是不是会无限增长下去?前景:迅速的人口增长具有强大惯性预计到本世纪中叶,世界人口达到峰值111.63亿。发达国家人口最终稳定在11.3亿,发展中国家人口最终稳定在91.2亿。,2020/5/18,.,10,2.人口转变理论,(一)人口转变理论(人口变化趋势理论)1、发达国家人口转变(汤普逊,1929):人口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每个国家人口都会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都很高,人口增长率较低;第二阶段,人口出生率仍然很高,但死亡率急剧下降,人口增长率迅速上升;第三阶段,出生率开始下降,死亡率也很低,人口增长速度十分缓慢。,2020/5/18,.,11,第一阶段(19世纪初到中叶),出生率为3.5%,死亡率为35,人口增长率为0.5%;第二阶段(19世纪中叶下降到19世纪末),死亡率从3.0%下降到2.0%;第三阶段(20世纪初到80年代),出生率从3.5%下降到1.5%,死亡率稳定在1.2-1.5%。,2020/5/18,.,12,瑞典人口动态(1749-1975年),2020/5/18,.,13,英格兰威尔士人口动态(1838-1975年),2020/5/18,.,14,日本人口动态(1945-1995),2020/5/18,.,15,发展中国家的人口转折:,A类:新加坡、韩国、泰国、斯里兰卡等,经济发展水平较高,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出生率开始下降B类:大多数较落后的发展中国家,长期贫困、收入水平较低,仍保持高的出生率,(1)许多发展中国家出生率比西欧国家工业化前的出生率高得多。(2)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人口过渡的第二阶段在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中开始。(3)第三阶段可分为两类型:,2020/5/18,.,16,印度的人口动态(1950-1995),2020/5/18,.,17,中国的人口动态(19492001),2020/5/18,.,18,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第三阶段,2020/5/18,.,19,3.人口增长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人口变化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有积极和消极作用,在经济发展的不同时期,不同作用大小处于动态变化中。历史来看,经历了乐观、悲观和理性三个阶段:乐观:重商主义和重农主义,人口是国力和财富的象征,主张促进人口增长政策;斯密,2020/5/18,.,20,1、重商主义人口思想重商主义(1618世纪流行于欧洲,尤其是英国)对人口增长效应持乐观态度:一国财富劳动力投入人口。Lr;因为,人口低W国际竞争力。为主张积极的人口政策(migrationpolicy),鼓励人口增长、鼓励imigration,限制emigration。,2020/5/18,.,21,悲观:马尔萨斯人口论两个公理:食物和情欲“人类本性固定法则”,人口增长是自然现象两个级数:人口增长(几何)和生活资料增长(算数:土地肥力递减)三个命题:一是人口增加受到生活资料的限制;二是生活资料增加,人口必定增加;三是占优势的人口增加,为贫穷和罪恶所抑制,使人口与生活资料相平衡。两种抑制:一是积极的抑制(贫困、饥饿、瘟疫、罪恶、灾荒、战争等);二是道德抑制(禁欲、晚婚、不生育等),2020/5/18,.,22,理性观点:(1)人口与人均收入。人口增长不利于人均收入的提高(三个途径:人地比例、消费品成本、不利于家庭资本积累)(2)人口与生活水平。(需求过度导致生活成本过高,降低生活水平)(3)人口与农业发展。(人地矛盾、隐蔽失业、低收入、低储蓄投资)(4)人口与就业。(就业恶化)(5)人口与基础设施。(基础设施投资两难)(6)人口与资本形成。(资本形成速度下降),2020/5/18,.,23,问题:人口作用的新认识?发展中国家控制人口的重要性,2020/5/18,.,24,【“人口红利”问题:】“人口红利”指劳动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较大,从而对经济发展产生的正效应。一般包括:生产要素或生产力增加效应储蓄或资本积累增加效应人力资本积累效应现实中,是否实际存在以上三种效应,取决于各国人口的总规模及其结构状况。,2020/5/18,.,25,【讨论问题:如何认识“中国人口红利”?】,2020/5/18,.,26,关于中国人口红利(动态观点来看)上世纪50年代至今,高出生率以及重工业战略,处于“第一人口红利”过剩状态。大规模快速增长的人口稀释了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投资,减少了人均资源占有量,减缓了人均收入水平提升速度。缺少其他资源和要素配合,过过剩的人口和劳动力构巨成大的生存压力和就业压力,成为中国经济社会良性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改革开放至今如果存在上述三种人口红利,中国更应关注第二和第三种人口红利,2020/5/18,.,27,“人口红利”抑或“人口负债”?人口红利将来要偿还的,实际上是一笔负债,不是真正的“红利”。人口结构,2020/5/18,.,28,【Data:】中国劳动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人口红利”劳动力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时间1564岁人口占比(%)196456198262199067200070200873(资料来源:茅于轼:“莫把人口欠债当成人口红利”,2010,5,2.网易),2020/5/18,.,29,关于中国老龄化问题人口老龄化会使社会的抚养率上升,社会储蓄减少,从而增加了后代的负担,减缓社会进步。西方发达国家早在发展中国家之前就进入老龄化社会,其社会进步并没有因此停滞,过着比中国人好得多的生活。未来的老年人是“退休老人”,用其退休金养活自己,并不构成下一代的负担,更不会提高所谓“赡养率”。养老问题,当然是顺应社会发展规律,即由逐步完善的社会保障体制解决,而不是靠增加人口来解决。,2020/5/18,.,30,关于“老龄化社会”的认识:人口的“老龄化”和“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是一国经济和社会发展道一定水平和阶段必然出现的情形,因此,一定意义上说,是社会经济进步的特征和表现。需要忧虑的,是当今世界和中国面临的人与资源之间巨大矛盾如何克服的问题。,2020/5/18,.,31,4.人口生育率的微观经济学分析,相关概念人口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注:人口增长率的单位是百分比;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单位是千分比,两者之差乘以10一定时期新生婴儿数生育率一定时期妇女数,2020/5/18,.,32,人口结构:年龄15岁以下儿童数(儿童)扶养率总人口数14岁以下65岁以上人口(老幼)赡养率1564岁人口数,2020/5/18,.,33,【Question:】(1)发达国家人口增长为何呈现上述变动规律?(2)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人口增长率方面为何存在明显差别?芝加哥大学加里贝克尔从经济学视角对人类生育行为进行解释。199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2020/5/18,.,34,人口出生率的经济学分析GaryS.Becker:家庭论(ATreatiseontheFamily,1981,HavardUniversity)、人类行为的经济分析人的行为都是在一定约束条件下追求效用(或满足)的最大化。人们对婚姻、家庭规模的选择同样如此,即父母养育子女一方面需要付出代价,另一方面可从中得到某种收益和满足。因此,子女可近似地看作某种特殊商品。,2020/5/18,.,35,生育成为消费者(家庭)对孩子需求的理性经济反应。假定在有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的情况下,如果其他因素不变,想得到的孩子数目与家庭收入变化直接相关,与孩子的“价格”反向变化,与相对于孩子对其他商品的偏好程度反向变化。,2020/5/18,.,36,家庭对子女的需求函数:Cd=f(Y;Pc;Px;Tx)式中:PC表示养育孩子的净价格或净成本,Y表示家庭的收入水平,Px表示所有其他商品的价格,T表示相对于孩子、家庭对其他商品的偏好程度。,2020/5/18,.,37,“子女价格”=养育子女的净成本=直接成本+机会成本-预期收益=养育+教育+机会成本-(赡养费用+未成年收益),2020/5/18,.,38,(1)孩子的净价格或净成本,是指养育孩子的预期成本减去预期收益。其中:(1)预期成本包括:母亲时间的机会成本。是指母亲抚养和照料孩子所放弃的工作机会,如果母亲不生养孩子而把这些时间用来工作,将会获得收入。孩子的养育费用。指养育孩子所花费的一切支出,包括衣、食、上学等的支出。(2)预期收益包括:孩子在未成年之前为家里劳动带来的收入。孩子将来对父母的赡养费。这一因素对孩子需求的影响是反向的,即孩子的净价格越高,对孩子的需求就越小。,2020/5/18,.,39,家庭收入水平与对孩子的需求增加,这种正向关系的成立必须具备两个条件:孩子的价格不变。如果价格上升,既定的货币购买力下降,就没能力养育更多的孩子。父母的生育观不变。实际上,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收入水平的提高,养育孩子的成本也同时增加,父母的生育观也会变化。这必然产生以孩子的质量代替孩子的数量的趋势。因此,收入增加会引起对孩子需求的增加是一个与现实不符的假设。,(2)家庭收入水平,2020/5/18,.,40,子女B,一般商品A,2020/5/18,.,41,(1)发达国家出生率的迅速下降。原因:妇女教育水平提高、就业机会增多,生育、抚养孩子的机会成本不断提高;孩子的抚养费、教育费不断上升;同时孩子在未成年前没有机会为家庭赚钱;社会保障制度日渐完善,养儿防老的后顾之忧不再存在;人们的生育观念也发生了变化,多子多福,无后为大的传统观念已不存在,使得对孩子的偏好程度下降;良好的医疗卫生条件,父母已不必因为担心孩子的夭折而生育很多子女;,2020/5/18,.,42,(2)发展中国家情形完全不同,孩子低成本、高收益,造成人口出生率长期居高不下。妇女受教育的机会少,就业机会少,即使就业,收入也很低,还不如在家生儿育女。母亲时间的机会成本很低;人民的生活水平低,孩子的抚养费和教育费用也比较低,生产力水平较低,社会保障制度很不健全,孩子成为父母养老送终的惟一依靠。因而,孩子成为资本品,预期收益较高。孩子大多是家庭劳动力的来源,有些很小就参加各种生产劳动,为家庭增加收入。特别在农村,这种现象更普遍。生产力发展比较落后,有些生产劳动文盲或半文盲即可承担,所以很多家庭并不打算让孩子上学。,2020/5/18,.,43,发展中国家农村出生率高、城市出生率低的差异。在现代化的城市地区,由于城市居民养育子女成本较大,对子女偏好较小,因而出生率低(性别偏好)。在落后的农村地区,由于农民养育子女成本较小,对子女偏好较大,因而出生率高。发展中国家的人口问题突出地表现在农村地区。,2020/5/18,.,44,发达与发展中国家出生率“成本收益”比较,DCsLDCs(1)为子女就业,父母需支付较高的教育费用。(1)对子女支出的教育费用较少。成本直接成本较高直接c较小(2)妇女受教育程度高、就业机会多(2)妇女教育程度低、就业机会成本大机会少,OC小(1)社保制度完善,“无需养儿老”,(1)养儿防老,潜在收益小潜在R大收益(2)子女未成年无就业机会,(2)子女可从小参加劳动改善家庭经济直接收益小直接R大,2020/5/18,.,45,第二节发展中国家人力资源利用,劳动力不得其用问题发展中国家劳动力利用的特点,2020/5/18,.,46,1.劳动力不得其用问题五种表现形式(爱德华兹)公开失业包括自愿失业与非自愿失业就业不足实际工作时间比他愿意而且能够工作的时间要少。形式上在工作而实际上未得其用伪装的就业不足、隐蔽的失业、过早的退休健康受损无力做全日制工作非生产性的劳动者:缺少其他投入要素配合,所提供的劳动中大部分几乎不创造果实,工资收入微薄。,2020/5/18,.,47,19601990年发展中国家的就业与失业,2020/5/18,.,48,2.DCsVSLDCs:失业之比较DCs城市公开失业;城市公开失业(-市场经济)LDCs农村隐蔽失业转型经济计划经济城市非公开失业,2020/5/18,.,49,讨论问题:农村“伪装失业”存在与否?一个争论“伪装失业”劳动的边际产出(MPL)为零时的就业。(即在生产中减少一部分劳动力,总产出保持不变,这样,被减去的劳动力称为“伪装失业者”。)“肯定派”(以W.A.Liews为代表);“否定派”(以T.Shulz为代表);“折中派”,2020/5/18,.,50,“折中派”认为,争论的关键在于以下概念的混淆即aman“劳动者”;amanhour“劳动时间”以及MPL“劳动者的边际生产力”;MPLh“劳动时间的边际生产力”,2020/5/18,.,51,第一,MPL(即”劳动者的边际产出“)可能为零(即MPL=0);MPh(即”劳动时间的边际产出“)则为正数(即MPh0)。这是因为,劳动者人数减少,总产量不一定会减少;而劳动时间减少,总产量一定会减少。第二,被削减的劳动力是否为“伪装失业者”,取决于余下劳动者的日工作时间是否可以延长。即如果劳动者的日工作时间可延长,使总劳动时间,以及总产出保持不变。那么减少的劳动力就是“伪装失业者”;否则,就不是。,2020/5/18,.,52,3.发展中国家劳动力利用的特点,公开失业率远远高于发达国家并具有持续性原因:,需求:创造就业机会能力有限要素比例不变要素价格扭曲产出增长与就业增长并非一致,凯恩斯政策不能解决发展中国家的失业问题。各种隐蔽性失业和低度就业现象严重受过教育的人失业(知识失业)问题日趋严重,2020/5/18,.,53,第三节营养和健康与人力资本形成,1.营养与健康健康是一种完全物质的、精神的和社会的福利状况2.营养与健康投资的收益第一,减少对医疗服务的需求而节约医疗成本。第二,减少劳动力中身体虚弱者导致的产出损失。第三,延长工作年限。第四,其他社会效应(传染疾病、代际传承等),2020/5/18,.,54,第四节教育、人力资本投资与经济发展,人力资源与人力资本教育的重要作用与形式教育投资的经济效益分析发展中国家教育与人力资本投资中存在问题,2020/5/18,.,55,1.人力资源与人力资本,人力资源:包含在人体内的一种生产能力。一国一定时期可用于生产活动的潜在的劳动力资源。人力资本:对人力资源进行开发性投资(即营养、健康、教育等)所形成的以高素质劳动力形式存在的资本。人力资本存量主要有健康、知识、技能和工作经验。(basch,1999)后天获得的生产能力。“人力资源”与“人力资本”:前者较偏重人口的数量或规模;后者则强调人口/劳动力的素质和质量。,2020/5/18,.,56,身体素质(营养、健康水平)人的素质文化素质(教育和文化知识水平)“营养水平”:用每人每天平均摄入的各种营养成分的数量衡量;“健康水平”:用人的体能、体魄的各种测试指标加以衡量。“教育和文化、知识水平”:用文盲率、识字率、每百人中的大学生数量等指标来衡量。人力资本投资:体力投资:营养和保健条件的改善智力投资:教育的发展,2020/5/18,.,57,教育的形式与教育的重要作用,教育的作用教育程度较高的劳动者有较高的劳动生产率;教育水平提高能带来收入水平的提高:呈正相关关系,收入水平基本反映生产率水平可用年龄收入曲线说明。受教育年限越长,起点工资和退休工资、最高收入年龄段工资也越高。推动经济发展包括预期寿命、传播文明、对妇女的教育,增加工作机会,减少生育,人口控制,2020/5/18,.,58,2020/5/18,.,59,2020/5/18,.,60,2020/5/18,.,61,2020/5/18,.,62,教育的形式广义:正规教育;非正规教育;不正规教育(“边干边学”)狭义:学校的正规教育。,2020/5/18,.,63,个人教育投资的“成本收益分析”法【方法1】计算和比较教育投资的预期成本和预期收益现值,以决定接受种程度的教育。,2020/5/18,.,64,直接成本(explicitcost)教育成本间接成本(implicitcost)机会成本(opportunitycost)直接成本学费、书费、食宿、交通、通讯费用等完成某种教育所需要的全部实际支出;间接成本“机会成本”为接受教育而放弃的收入。,2020/5/18,.,65,(1)根据以下公式计算总成本现值:其中:G:n年教育全部预期成本的现值;Cet:t年教育的所有直接成本;Cit:t年教育的所有机会成本;r:利率,2020/5/18,.,66,(2)根据以下公式计算总收益现值:其中:V:n年教育全部预期收入的现值;Et:t年教育的收入;r:利率,2020/5/18,.,67,(3)比较总成本(G)与总收益(V):IfVG,接受t年教育;IfGV,不接受t年教育。,2020/5/18,.,68,【方法2:】(1)计算各项投资(包括教育投资)的预期成本和预期收益的现值(参见:【方法1】);(2)计算各种投资的收益率(i);(3)比较各投资收益率的大小,确定何种投资是最优投资。,2020/5/18,.,69,首先,用以下公式计算各种投资的“回收率”。所谓“内部回收率”,指当预期成本与预期收益现值相等时的“贴现率”。其中:E(t)t年的收益;C(t)t年的成本;i“贴现率”,2020/5/18,.,70,其次,比较各投资收益率(i),选择收益率最大的投资的活动。【例如】假定有三项投资活动:1、2、3,其“内部回收率”(i)之大小和排序分别为:i(3)i(2)i(1),则优先考虑投资项目I(3)。,2020/5/18,.,71,社会教育投资效益分析:“社会收益率”世界银行:教育投资社会效益率=税前收入(因上学而牺牲的收入+对教育的公私支出)结论:发展中国家的教育投资收益率比发达国家高,越是不发达国家,其教育收益率越大。,2020/5/18,.,72,2020/5/18,.,73,由上表可知:首先,(1)在DCs和LDCs,个人收益率均大于社会收益率;(2)LDCs个人的和社会的收益率均大于DCs;(3)LDCs初等教育投资的社会收益率较高。,2020/5/18,.,74,其次,任何阶段教育的(1)社会成本个人成本;(2)社会收益个人成本;初等教育的(4)社会收益社会成本;高等教育的(5)社会成本社会收益,2020/5/18,.,75,49万元是这么算出来的上海社会科学院徐安琪孩子的经济成本:转型期的结构变化和优化的调研报告。直接经济成本,0至16岁孩子的抚养总成本将达到25万元左右,如估算到子女上高等院校的家庭支出,则高达48万元,估算30岁前的未婚不在读的子女的总成本达到49万元。这还未包括社会赠送、学校免费、春节压岁钱等5万至6万元的收入。按照该研究的统计,孩子的零花钱和压岁钱两项人均年进账达2300元,最高达4万元。此外,这49万元尚不包括孕产期的支出以及从孩子孕育到成长过程中父母因孩子误工、减少流动、升迁等自身发展损失的间接经济成本。徐安琪强调,由于不是从0岁开始对孩子进行30年的追踪调查,因此,49万元的孩子成本并非是目前30岁孩子的家长已经支出的费用,而是以2003年的物价水平,030岁孩子的父母在一年中平均花费的相加之和。,2020/5/18,.,76,第五节发展中国家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1.发展中国家教育的现状二战前,发展中国家语言、文化和教育等受宗主国的支配,少数精英逐渐被宗主国所同化,而广大民众则没有或很少有接受学校教育的机会。二战以后,独立的发展中国家对教育进行了广泛而全面的改革,大力普及学校教育。在国内和国际组织的共同努力下,发展中国家的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1970-1995年,成人文盲率从57%降低到30%1980-1997年,中等国家和低收入国家的教育公共支出占GNP的比重从3.5%提高到了4.1%,初等教育净入学率从78%提高到了89%,中等教育净入学率从53%提高到63%.,2020/5/18,.,77,LDCs教育存在问题:第一、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家总预算支出比重有明显提高,但人均水平仍较低。第二、人学人数和入学率增长较快,但中途辍学率较高;中学及大学入学人数占学生总数的比重较低。第三、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需要背离(1)初、中等教育主要以应试/升学为目的,教学内容与实际应用无关,“学非所用”严重;(2)高等教育照搬西方模式,不考虑本国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高等教育科研成果,用国外标准来评判。,2020/5/18,.,78,第四,教育反映并加剧了社会不平等作为人力资本投资的主要形式,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个人的未来收入和发展前景。因此,平等的受教育机会是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保持社会平等的重要条件。发展中国家的城乡二元结构导致了城乡教育发展的巨大差距。农村教育被排斥在投资重点之外。个人或家庭不可能对教育进行大量投资,所以发展中国家农村儿童的辍学率很高。农村教育的落后造成人才匮乏,抑制了农村发展,使城乡差距进一步扩大。收入差距也导致了教育机会不平等,贫困学生受教育的机会少,导致他们在劳动力市场上的低竞争力和低收入,产生新的贫困。张维迎:,2020/5/18,.,79,第五,教育内容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要求教育的主要功能是传递信号还是形成人力资本?发展中国家的教育内容普遍十分落后和陈旧,教育与经济发展实际需要脱节,对学生操作能力、应用技术能力、创造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十分欠缺。基础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高等教育的学科专业设置、教育内容、课程安排大多照搬发达国家的模式,衡量教育发展成就的标准是国际学术标准,而不是对国家发展的贡献。发展中国家的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成了一种选拔人才的机制,没有能充分发挥其提高劳动者素质和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2020/5/18,.,80,第六,教育的性别差异明显妇女的识字率低。80年代对51个发展中国家教育状况的调查表明,有14个国家成年妇女的识字率低于20%,但没有一个国家的男性识字率低于20%。妇女的入学率低。到1995年为止,全世界9.6亿成人文盲中超过2/3是妇女。在没有机会接受初等教育的约1亿儿童中,有6000万是女童。妇女在教育过程和求职过程中也面临机会不平等解决途径:需要以法律为依据保证妇女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以国家政策为手段增加对妇女教育的投入,还需要加强宣传和社会动员,使全社会认识到妇女教育对发展的重要作用,改变传统角色定位,增强女性自强意识,2020/5/18,.,81,第七,教育结构不合理教育分为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基础教育是教育的基础。一个国家在经济发展尚处于比较低水平的时候,对基础教育尤其是初等教育的优先投入是增进社会平等、促进经济增长的基本保障。经验研究也表明,初等教育在发展中国家的私人收益率和社会收益率在各种教育中都是最高的。但是,许多发展中国家的教育结构过于偏重高等教育。高等教育公共支出的迅速增加,一方面挤占了基础教育经费,影响了基础教育的发展;另一方面,导致不少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找不到工作,即所谓“知识失业”。知识失业加剧了劳动力市场上的学历竞争,造成人力资源浪费。,2020/5/18,.,82,教育深化与知识失业“教育过度”(overeducation)教育脱离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使一些本来可由较低教育程度的人胜任的工作,被较高教育程度的人占据由此造成人力资本投资的浪费。教育需求:来源于个人对于教育的收益成本的分析;供给:由公共部门决定,取决于政府的财力。教育的社会成本与私人成本之间不断扩大的差距,刺激无限需求;供给被动地适应需求,数量扩张。二元结构,现代部门就业有限出现知识失业高一级的文化程度的人从事低一级的工作出现“教育过度”知识失业教育扩张。,2020/5/18,.,83,Data:韩国公共教育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2%198413.3%1990s20以上,2020/5/18,.,84,Data:中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