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国家智慧城市试点申 报 书申报城市/区/镇: 北京市平谷区 申报主体(盖章): 平谷区人民政府 创建周期: 2015年 1 月 1 日 至 2020年 12 月 31 日申报时间: 二一四年九月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二一三年六月一、申报城市(区、镇)基本信息城市(区、镇)北京市平谷区申报责任主体北京市平谷区人民政府负责人姜帆职务区长申报牵头部门平谷区卫生局联系人金大庆职 务局长联系电话传真号码010通信地址邮 编城市(区、镇)概况一、平谷区概况平谷区地处北京、天津、河北三个省市的交界处,环渤海经济圈的中心位置。平谷区位于北京和天津两大中心城市之间,北京的东北部,天津的西北部,属北京市辖区。西距北京市区70公里,东距天津市区90公里,是连接两大城市的纽带。之间有京平蓟高速公路和顺平平蓟快速路连接。西南距市中心70公里,地理坐标为11655E11724E,4002N4022N。南与河北省廊坊市三河市为邻,北与北京市密云县接壤,西与北京市顺义区接界,东南与天津市蓟县、东北与河北省承德市兴隆县毗连。平谷区东西长35.5公里,南北宽30.5公里,总面积1075平方公里,东、南、北三面环山,山区、浅山区、平原各占1/3,其中山区面积占59.7%,耕地面积11.51万亩,辖14镇、2乡、2个办事处,275个行政村。1、历史沿革平谷县自汉高祖十二年设县以来,历经2000余载,期间,县有撤并,境域多变,然县名一直延续至今。正如民国23年平谷县志撰写者王兆元所说:“自古建 置都邑,必因山河之形势。平谷南、东、北三面环山,层峦迭嶂,资为屏藩。泃水洳河映带左右,萦回境内,汇于西南,洵天然之疆界。设置县治,远在汉初,迨隋唐以迄有明,虽屡裁省旋仍置县,其终不得而易者,形势使然也。”有人曾戏言:“平谷县的县名就是文物”。2、地理环境平谷境域东西长35.5公里,南北宽30.5公里。地处燕山南麓与华北平原北端的相交地带,因其东、南、北三面环山,中间为平原谷地,故得名平谷。境域群山耸翠,万里长城环绕北部山间;泃、洳二河映带左右,萦回境内。 平谷地貌由北部、东部、南部山地和中部、西南部平原两大地貌单元组成,山区、半山区占七分之四,平原占七分之三。地势由东北向西南倾斜,中间平缓,呈倾斜簸箕状。平谷区地势东北高,西南低。东南北三面环山,山前呈环带状浅山丘陵。中部、南部为冲击、洪积平原。山区半山区约占总面积的三分之二,有17座海拔千米以上的山峰。全国15大名山之一的盘山,矗立东南县境。3、人口情况全区劳动力总数为18万人,汉族占全区人口的95.6%,满、壮、蒙、回、彝、苗、土、瑶等少数民族占总人口4.4%,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400人。 2012年年末,常住人口42万人,比2011年增加0.2万人。其中:常住外来人口5.2万人,比2011年增加0.1万人;男性人口21.4万人,女性人口20.6万人,性别比(以女性为100)为103.90。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4.3万人,15-64岁人口33.4万人,65岁以上人口4.3万人,分别占常住人口的10.24%、79.52%、10.24%;同2011年相比,0-14岁人口提高了0.19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提高了0.33个百分点,65岁以上人口减少了0.52个百分点。4、经济情况农业:平谷区是北京市主要的农副产品生产基地之一。全区粮经比例达到2:8。以大桃为主的果树面积发展到35万亩,设施大桃面积8000亩,果品总产达到1.6亿公斤,其中大桃产量1.2亿公斤,荣获中国果品学会授予的中国桃乡称号。每年平谷区都有150多万公斤干鲜果品和近6000吨的果品加工产品销往国外。平谷更是一个果品的王国。全区15%国土的面积是桃林,28%的国土面积为果园覆盖。境内遍布着北方常见的各类干鲜果品,其中以大桃、大枣、红杏、红果、葡萄、核桃、樱桃、苹果、柿子、李子、栗子、梨,12种、500多个品种大宗树生果品为代表的“平谷十二果”,彰显了平谷果品王国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工业:平谷区有各类工业企业1300多家,从业人员达7.3万人,拥有固定资产16.2亿元。主要有服装、毛针织、食品、酿造、农副产品加工、精细化工、电子等8大行业。其中服装行业拥有企200多家,主要生产西装、夹克衫等20多种系列产品,产品出口日本、美国、德国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毛针织行业拥有企业280多家,年生产能力1200万件,产品95%出口。食品饮料行业共有企业达130多家,主要生产果汁、果酱等果品深加工系列产品。全区的各类企业能生产30大门类2000多种产品,具有独立品牌的产品有400多个,其中探戈牌羽绒制品、同乐牌帽子制品、丽都牌啤酒、科蕊牌复混肥、华邦牌饮料、金裕兴电脑等10多个产品获市级以上优质产品称号。商业: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企业转换经营机制的建立与完善,平谷县初步形成了布局比较合理、门类比较齐全、有一定技术基础的工业体系,形成服装、毛织、机加工、建材、化工、食品、医药等10多个骨干行业,产品种类达400多种。主要产品有男女各式大衣、西服、风雨衣、鞋帽、衬衫等。有14家企业获得国际羊毛忆纯羊毛标志。食品饮料行业主要产品有果脯、罐头、啤酒、矿泉水等。其中“京颖”牌含锌山楂片和“友谊”牌黄桃脯1988年获全国食品博览会“银奖”。机械加工行业主要生产加工电机、轴承、汽车配件、水暖铸件、消防器材、节能锅炉等产品。其中绝缘漆管获北京市优质产品证书,热管锅炉1988年获全国星火计划科技奖和国家科委科学技术进步奖,长城化工设备厂生产的高压气罐作为中国南极考察站的专项产品被运往南极,化工产品碱性嫩黄染料荣获北京市星火科技一等奖。主要出口产品有服装、鞋帽、毛针织、工艺品、医药保健用品等。出口产品销往世界3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发区:平谷区开发区主要有滨河工业开发区、兴谷经济开发区、农业开发区、旅游开发区房地产开发区及平谷商城。滨河工业开发区,占地4370亩,位于平谷县城西南侧,开发条件优越,全区实现了“六通一平”(通路、通水、通电、通讯、通热、通话和土地平整)。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和平谷县产业规划发展方向,重点发展无污染、附加值高的机械、电子、轻工、累纺、食品、建材、工艺品及相关的高科技项目。兴谷经济开发区占地5740亩,位于县城北侧,地势平坦,四周开阔,水、电、路条件优越,作为滨河开发区的姊妹区,统一为投资者提供水、电、路、热、排(污)及商、饮、食、宿配套服务,并为投资者提供了优惠政策。平谷商城是一个以商业为主,集商贸、饮食、服务、文化、旅游于一体的综合开发区,全区规划面积1331亩,位于县城北侧。商城的建设,将完全参照法国巴黎的建筑风格,使之成为巴黎的缩影。二、平谷区公共卫生概况1、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开创了国内社保经办的“平谷模式”,即风险共担的“共保联办模式”。“共保联办”项目创新开展了在基本医疗保障责任范畴引入第三方共同管理的保险保障模式。(1).合作内容创新:平谷区政府与中国人民健康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采取“共保联办”方式共同管理平谷区新农合工作,通过引入商业健康保险公司规范化管理机制提高平谷区新农合管理水平。其核心是:以平谷区2011年和2012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统筹补偿方案为基础,区政府将当年筹资总额的50%向人保健康北京分公司为全区参合人员进行集体投保,双方各自按照50%的保障责任为参合人员进行补偿。补偿方式按照原来运行方式执行,即全部补偿费用由平谷区合作医疗管理中心向定点医疗机构和镇乡经办机构支付,人保健康北京分公司每月将补偿款划拨到合作医疗管理中心,不针对定点机构和经办机构以及参合人员拨付补偿款,确保参合人员报销便利。(2).奖励机制创新:根据双方签订协议,通过双方共同监管,全年基金支出未超过协议规定额度,对减少支出部分费用按照25%的比例由平谷区政府出资对人保健康北京分公司进行奖励。如基金支出超过双方规定额度,超支部分按照各自50%保障责任通过各自资金渠道解决。(3).运行机制创新:坚持“政府主导、商业辅助、风险共担、长期合作”原则,以参合农民保障水平不降低为前提开办“共保联办”合作项目。通过“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运行机制,通过医疗机构、政府及商业保险公司“市场化”合作,充分调动参与各方的积极性,提高了参与各方的管理效能,保证政策执行的持续性和稳定性。2011年12月,平谷区“共保联办”项目顺利通过ISO9000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平谷区新农合管理中心成为全国第一家获得该认证的农合经办机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成果要报(第73期)关于我国基本医保引入“再保险机制”的建议得到李克强总理的认可和批示,平谷区卫生局被卫生部评为“2012年全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先进集体”称号,这也是北京市唯一荣获此殊荣的单位。2、加强模拟医院建设打造良好的医学人才培训平台二、试点目标和考核指标(一)现有基础条件和优势分析晋城市依托独特政治地理和文化资源,具有加快开发建设的优势和条件:1.经济发展情况在邮电通信方面,已建成包括光纤、数字微波、程控交换、移动通信等覆盖全市、通达世界的公用电信网,并建成了业务种类齐全、网点密布的公用邮政网。全市邮电业务总量由1950年的5万元增加到2008年的26.22亿元,比1978年的452万元增长579.2倍;电话机拥有量由1978年的5300部增加到2008年的152.3万部。移动通信、网络通信从无到有,迅速发展。2008年全市移动通信用户已达99.34万户。数据通信网络颇具规模,2008年全市计算机互联网用户达到11.7万户。60年来,晋城邮电迅速发展,邮电业务总量快速增长。2008年全市邮电业务总量达26.2亿元,比1978年增长523倍,年均增长23.2%。2.项目建设情况3.园区建设情况4.资源情况晋城市素以丰富的自然资源而著称。地上地下,宝藏遍布。在东西长160公里,南北宽100公里的地下,蕴藏着煤、煤层气、铁矿石、铝土矿、铜、锰、锌、金、银、大理石、水晶石、白云石等数十种矿产资源,尤以煤铁为著,有煤铁之乡的盛誉。地上资源也极具优势,山川相映,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植被茂盛,这里不仅是猕猴、大鲵等珍稀动物的栖息地,也是拥有数百种珍贵植物的植物园。遍览晋城,物华天宝,为人类开发大自然展示了广阔的天地。煤炭资源极具优势。晋城地处“沁水煤田”南端,全市含煤面积5350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56.4%,总储量808亿吨, 其中已探明储量271亿吨,占全国无烟煤的1/4多,占省内的1/2多。年产原煤达4000万吨。晋城块炭晶莹光亮,手摸时不沾不涂,燃烧时无烟无味,工用民燃均为佳品,历史上曾被英国皇室选为壁炉专用煤。它不仅可以代替焦炭直接用于冶金,而且是理想的化工原料。1984年晋城被国家化工部定为全国化肥和化工原料用煤基地。不仅畅销全国,而且远销英国、法国、比利时、荷兰、日本、韩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八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在晋城建设以优质煤为原料的高浓度氮肥基地。1997年8月开工建设的国家重点建设项目阳城电厂是世界最大的燃烧无烟煤电站,是全国第一座专厂、专线、专供跨大区域输电电厂,全国规模最大的火力发电厂之一。2001年在沁水县发现一个大型煤层气田,煤层气目探明储量为1000亿立方米。水资源相对丰富。晋城市东南与西南分别被太行、王屋山脉呈漏斗型环抱,南部为高原与平原的过渡区。中有沁河、丹河两大水系穿城而过,绿水环绕,降水、河川径流和地下水都比较丰富,是中国华北地区相对的富水区。水资源总量为21.49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872立方米,高于全省和周围各省区平均水平。晋城有森林面积380.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33.6%。沁水县历山舜王坪一带保留着全省仅存的一块面积为730多公顷的原始森林。牧坡草地资源也具有优势。全市现有天然牧坡草地25.47万公顷,占土地面积的26.8%。其中面积在20&127;公顷以上的连片天然牧草地有10.73万公顷,是晋东南的主要畜牧业基地之一。中国北方最大的示范牧场就建在本市沁水县境内。野生动植物资源可观。素有生物资源宝库之美称。现已在阳城蟒河和沁水历山建立了两个自然保护区。国家稀有动物猕猴、大鲵就生长在蟒河保护区。在野生植物资源中,有珍贵的野生猴头、木耳、蘑菇等菌类微生物。晋城还是全国五大山楂生产地区之一和天然保健食品生产基地,盛产黄梨、山楂系列保健食品和药物保健食品等。晋城还是中国北方重要的蚕茧产地和丝绸生产基地,晋城市桑蚕丝绸业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中国北方著名的蚕桑丝绸之乡,丝产量占全省80%,也是华北最大的蚕桑丝绸基地。所辖阳城县为华北第一大蚕茧大县,穆天子传中就有周穆王“休于获泽,以观桑者,乃饮于桑林”的记载。国家质检总局2006年192号文件向全国公告,对“阳城蚕茧”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旅游资源丰富。晋城山川秀丽,自然风光旖旎,文物古迹遍地,发展旅游业潜力很大。沁水县境内下川遗址和历山自然保护区,山谷幽深,森林蔽阴,飞瀑流泉,阴阳错落。动人的神话传说和绮丽的自然风光,使其更具魅力。阳城县境内的蟒河自然保护区以其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和珍贵的猕猴出没于林间,成为华北著名的风景区之一。陵川县境内有著名的棋子山,被认为是世界围棋的发源地。王莽岭上,太行山峰,叠嶂起伏,云雾如烟,奔涌如潮,犹似泼墨山水画卷。锡崖沟挂壁公路,令人叹为观止。深秋红叶,百里长卷似晚霞烂漫,让人流连忘返。此外还有佛子山、西溪真泽宫等许多如诗如画的自然人文景观。泽州县境内始建于北宋的道教宫殿玉皇庙,其“二十八宿”雕塑,是元代文化的宝贵遗产。始建于北齐年间的青莲寺,其罗汉殿内“五百罗汉名号牌”则是举世罕见的珍宝。而颇富传奇色彩的子母柏则成为青莲寺的又一奇观。5.文化艺术晋城古称泽州,是华夏文明最早的发源地之一。优美的自然风光,久远的历史文化遗存,造就了晋城独特的太行山水风情。境内自然风光旖旎,文物古迹遍地;同时优越的气候条件使得众多野生动植物资源在此生长,赋予晋城“生物资源宝库”之称。尤为值得一提的是晋城现存宋、金以前基本保存完好的木结构古建筑,如皇城相府、古村郭峪、柳氏民居等。此外,蟒河景区、王莽岭景区为这座古城增添了一分活力。悠久的文明赋予了晋城丰厚的人文遗产。全市现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5处、省级保护单位35处、市级保护单位27处、县级保护单位252处,既有古人类遗址、古寺庙、古碑刻、古名人墓葬,又有古战场、古民居、古书院和革命纪念地等。更让人引以为荣的是晋城现存宋、金以前基本保存完好的木结构古建筑,其约占全省同时期木结构古建筑的2/3,占全国同时期的1/3,几乎超过南方同时期古建文物遗存的总和。(二)试点目标1、创建总目标以十八大精神为统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打造“激情晋城、实力晋城、文化晋城、生态晋城、和谐晋城”的奋斗目标,强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统筹城乡发展“三大攻坚”。进一步完善“智慧晋城”的顶层设计、系统设计、构架设计和制度设计,坚持以智慧产业发展为基础,以智慧应用为导向,以市场需求和创新为动力,加快推进智慧基础设施、智慧产业基地和智慧应用体系的建设,加快推进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加快向信息社会转型,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的融合,将晋城市国际化建设推向一个新的阶段。图:智慧城市总体架构2、创建阶段目标“十二五”期间,晋城市将按照建设国际化城区、达到智慧城市建设标准的要求,全面加快智慧晋城建设,智慧基础设施、城市建设应用及民生服务、智慧产业发展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具体如下:两年见成效。到2015年底,智慧城市建设取得初步成效。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在高端装备制造、高技术服务业等领域培育特大型龙头企业和产业集群。基于泛在物联和资源整合,完成包括网络基础设施、云服务平台、医疗、节能、环保、社区等一批智慧应用示范项目,城市功能、运作效率和城市品质得到迅速提升,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成效显著。建设云制造和云媒渠等一系列融合服务平台,使民众和企业切实感受到智慧城市带来的服务提升和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信息化总体水平在同类区域中处于前列。三年大跨越。到2016年底,智慧城市初步形成。基本构建完成现代产业体系,形成自主创新带动发展的增长模式。形成基础网络发达、基础设施集约建设、信息资源充分共享、信息技术普遍应用的信息化整体格局,城市功能、运作效率和城市品质处于国内第一梯队,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无线化、可视化成为市民生活工作的主要方式,基本形成具有晋城特色的发展模式。服务业占GDP 比重为50%,研发经费占GDP 比重为3%,污水处理率90%,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建成市绿化覆盖率为50%。八年成格局。到2020年底,晋城智慧城市全面建成。晋城将成为现代产业发达、社会管理睿智、环境优美和谐、人民生活幸福的智慧城市,成为自主创新特征明显、社会模式突出的中国同类智慧城市的建设典范。服务业占GDP比重为60%,研发经费占GDP 比重为3.5%,污水处理率、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建成市绿化覆盖率为60%。(三)考核指标一、保障体系与基础设施1、保障体系(1)智慧城市发展规划纲要及实施方案:制定智慧城市发展规划纲要和实施方案, 规划和实施方案得到有效实施。(2)组织机构:组成智慧城市建设领导小组,明确职责。(3)政策法规:已制定完善的智慧城市建设政策法规。(4)经费规划和持续保障:有明确的资金预算和保障。(5)一体化设计:先统一进行智慧城市总体初步设计,之后才能进行分系统建设。(6)运行管理:建立智慧城市建设运行管理和监督体系,并纳入政务考核指标。2、网络基础设施(1)无线网络:无线网络覆盖率在95%以上、主要公共场所无线局域网覆盖率在100%以上、接入均速5M以上。(2)宽带网络:户均网络接入水平在30M以上、宽带光纤接入率在99%以上。(3)下一代广播电视网: 实现NGB升级拓展,晋城市下一代广播电视网覆盖率在90%以上。3、公共平台与数据库(1)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库:建成晋城市信息中心和基础数据库。(2)城市公共信息平台:建成云计算技术应用的晋城市公共信息平台。(3)通用工具和软件业务功能组件一体化:建成各类通用业务和共性功能组件与常用软件一体化构建仓库。(4)信息安全一体化:建成网络信息安全技术支撑体系,整合社会资源信息系统具备容灾备份能力。(5)计算、存贮与备份一体化。二、智慧建设与宜居1、城市建设管理(1)城乡规划:建成基于GIS的城乡规划编制-审批信息管理系统。(2)数字化城市管理: 城市网格化管理覆盖率达到99%(3)建筑市场管理: 整合建成建筑市场系列管理信息系统(4)园林绿化: 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5%以上。(5)建筑节能: 新建建筑节能标准达标率100%。(6)房管系统。建设数字房管地理信息系统、数字房产登记系统、数字保障房管理系统、房税联网系统。(7)土地资源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国土资源“一张图”核心数据库、综合信息监管系统及信息服务窗口,构建和完善支撑国土资源管理决策及对外服务的国土资源信息化体系。2、城市功能提升(1)节水应用:新建工程节水器具普及使用比例大于等于98%。(2)照明系统:城市主次干道路灯智能化照明覆盖率达到90%。(3)地下管线与空间综合管理一体化:地下管网数字化综合管理和实施实时监控,重点区域地下空间实现三维可视化管理。(4)太阳能综合利用:太阳能分布式能源发电设施建设、太阳能建筑一体化综合应用、太阳能应急电源建设,太阳能电力在以物联网为基础的智能微网中的应用、太阳能电力在照明、应急救灾、避难场所建设中的应用。三、智慧管理与服务1、政务服务一体化(1)政府的内网办公与外网行政审批服务形成一体化,即横向行政服务中心与各委办局一体化,纵向各委办局、街道/乡镇、社区/行政村一体化。(2)各类事项公开办理:包括综合办公、行政审批与服务、门户发布、执法监督(申诉与答复公开、程序公开、监督公开、评议公开,让公众参与执法、让执法更透明)政务公开信息电子化比例达到50%。决策支持:建成经济和社会发展决策支持系统、政府非涉密公文网上流转率达100%。(3)网上办事:政务网上办事率达到80%、市民与政府网络互动率在60%以上、企业与政府网络互动率达到80%。(4)政务服务体系:政务服务体系覆盖街道和社区、行政审批网上办理比例在90%以上。2、基本公共服务(1)基本公共教育:学校教学设备智能化率在50%以上、家长与学校信息化互动率在90%以上、网络教学比例在50%以上。(2)社会服务:社会信息服务覆盖率达到100%。(3)医疗卫生:建设晋城三甲医院智慧医疗试点项目并推广、市民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达98%、医院电子病历使用率达98%、医院间资源和信息共享率达到80%。(4)公共文化体育:广播影视接入覆盖率达到80%、体育设施服务覆盖率达到80%。3、专项应用(1)智能交通:完善智能交通、公共交通分担率大于等于60%,重点区域实现停车诱导系统覆盖率达到80%。(2)智慧安全:“平安晋城”体系覆盖率达到100%、智能安保技术应用比例应达到80%以上。(3)智慧社区:社区信息服务系统覆盖率在99%以上、社区服务信息推送率在95%以上、社区安全监控传感器安装率在95%以上。(4)智慧农业:建设区域种植业资源管理与辅助决策系统、农业生产智能化管理系统以及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和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通过信息采集和视频监控设备获取农业生产管理信息,通过门户网站、手机、触摸屏等富媒体终端提供对外综合信息服务,构建涵盖信息采集、系统应用和综合信息服务的智慧农业信息化应用。(5)居家养老:居家养老一体化管理。四、智慧产业与经济1、产业规划产业规划:完成城市产业发展规划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2、新兴产业发展(1)高新技术产业:高新科技园建成并投入使用。-?(2)现代服务业:信息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0%。(3)其它新兴产业:智慧产业园和国家农业科技园基本建成。五、创新实现智慧生态环境与管理、智慧城市的建设探索。(四)分年度工作计划1、2013.1-2013.12:编制规划定目标进一步完善智慧城市整体架构,在详细调研、需求确认的基础上,面向市民、企业、城市管理者从进行城市建设、政府管理、社会治理、民生服务四个层面进行整体规划,完成“智慧晋城”顶层设计,统一进行智慧城市总体初步设计,完善基础支撑体系、应用整合体系、服务融合体系等相关专项规划设计,指导后续的智慧晋城建设。2、2014.1-2014.12:整合资源打基础“智慧晋城”的建设在战略上可分为三个阶段,即整合阶段、提升阶段和发展阶段,三个阶段相互交叉、套搭推进智慧城市的建设。将晋城市的现有数据和系统进行分析梳理、归类融合,将晋城市的现有应用系统在“智慧晋城”的应用整合平台上进行整合,实现居民服务、企业服务、城市管理和运行、生态治理应用三层体系架构,实现“智慧晋城”的基本框架;计划2018年内基本完成智慧晋城建设。3、2015.1-2016.12:提升功能扩内涵重在提升管理、提升服务、提升效益,这个阶段通过智慧城市体系,在政策、执行、反馈、评估、决策修正的各个环节有了可以依据的平台,将会在社会管理、政务绩效、民生服务等各方面得到提升,2016基本实现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全区覆盖。4、2017.1-2018.12:扩大辐射见效益晋城市在基础设施完善,政策完善的基础上,产业进一步发展,社会管理及服务进一步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进一步完善,低碳环保进一步推广,示范辐射效益进一步扩大,逐步实现既定的“智慧晋城”发展目标。2018年起陆续完成智慧产业项目建设。确保通过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城区考核验收。5、2018年后:科学运营创特色智慧晋城建设本着“政府主导,市场参与”的原则,将在晋城市人民政府自主运营的基础上,加大市场运作力度,结合项目的建设周期,科学运营。三、试点保障措施“智慧晋城”是晋城市建设的总体要求,为此,晋城市建立了一整套保障体系。1、制度保障“智慧晋城”是晋城市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县政府专门成立了领导小组,负责智慧晋城建设的指导协调工作,确保智慧晋城的建设目标的实现。县内各相关单位按照具体建设要求明确分工,落实责任,为智慧晋城建设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银行岗位试题预测试卷附答案详解【能力提升】
- 醉酒驾驶与毒驾相关法律法规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有色金属行业资源循环利用产业链产业链绿色生产与清洁生产研究报告
- 考点解析北师大版9年级数学上册期中试题含答案详解AB卷
- 2025至2030年中国银杏茶叶市场调查研究及行业投资潜力预测报告
- 押题宝典执业药师资格证之《西药学专业二》试题及参考答案详解【a卷】
- 护士企业编制面试题库附完整答案详解【必刷】
- 2025年智能路灯控制系统开发合同
- 2025年度特种设备安全检测第三方服务合同
- 2025版自驾租赁公司司机入职合同范本
- 孕产妇危重症评审实施方案解读课件
- 高级高炉炼铁操作工技能鉴定考试题及答案
- 移民安置监督评估实施细则编写要点及内容、年度报告、生产生活水平本底调查报告、恢复情况跟踪调查报告提纲、常用表格
- 介绍除湿机施工方案
- DB13(J)-T 8580-2024 双面彩钢板复合风管技术规程
- 教育教学课件:暑假生活(英文版)
- JGJ153-2016 体育场馆照明设计及检测标准
- RV减速器核心零部件摆线轮如何通过数控铣削实现高效加工
- 大学生创业基础2000116-知到答案、智慧树答案
- 2024企业人力资源数字化转型白皮书
- 2024年的老龄化社会与养老产业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