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内江市第六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入学考试试题(PDF)_第1页
四川省内江市第六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入学考试试题(PDF)_第2页
四川省内江市第六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入学考试试题(PDF)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 2021 届入学考试 历史学科试卷 第1页 共 6 页 历史学科试题历史学科试题 考试时间:90 分钟 满分:100 分 第卷第卷 选择题(满分选择题(满分 4848 分)分) 一、选择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本大题共 2 24 4 小题,小题,每每小小题题 2 2 分,共分,共计计 4848 分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 1. 夏、商、周三族祭祀的时候,不仅上推到本族的先王、先公,还更进一步把本族来源与黄帝族 系联系起来,都自认是黄帝族的后裔。这主要反映出当时( ) a. 黄帝地位得到各族公认 b. 宗族观念逐渐强化 c. 民族认同意识正在形成 d. 世袭制度不断延续 2. 商朝各附属国基本保持原有的社会结构,有很大的自主权,商王事实上是内外服联盟的首领。 周朝各诸侯国必须承认周王的权威,并承担各种义务,周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由此可 知( ) a. 周天子对地方控制加强 b. 王位世袭制的完善 c. 中央集权制度逐渐确立 d. 贵族政治正式形成 3.孟子万章下记载“天子之制,地方千里,公、侯皆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凡 四等”。千里之地里,大部分是已经开垦的熟地,农业比较先进;百里之地里,有许多尚未开 垦的荒地,农业生产落后。由此可知,西周前期( ) a. 王畿之地为天子控制诸侯提供物质基础 b. 诸侯严格按照礼制规定履行各项义务 c. 分封制下等级秩序严格,宗法制度稳固 d. 农业经济的发展是分封制的物质基础 4. 西周时期, 统治者在分封诸侯的同时又逐渐建立了一条环形防线 (如下图) 。 其主要目的是 ( ) a.巩固分封宗法秩序 b.阻止周边少数民族内侵 c.防止殷商旧族叛乱 d.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 5.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宗法的历史叙述。据此可知,宗法制及宗法观念( ) 记 述 出 处 “ (小史)掌邦国之志,奠系世,辨昭穆。 ” 周礼春官 “姓者,统其祖考之所出;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 ” (北宋)刘恕通鉴外纪 高 2021 届入学考试 历史学科试卷 第2页 共 6 页 “谱系之作,所以敦孝悌、重人伦、睦宗族、厚风俗。 ” (清) 李希莲 重修李氏族谱序 a. 始于西周并在古代中国长期传承 b. 逐渐渗透到社会和民众日常生活 c. 有利于促进民族交融和国家统一 d. 成为传统史学的主要内容和载体 6. 礼记王制云: “大国三卿,皆命于天子” “次国三卿,二卿命于天子” ;又云: “天子使其 大夫为三监,监于方伯之国” 。这表明西周时期( ) a. 中央集权已经建立 b. 王室创立监察体系 c. 卿士控制封国实权 d. 天子直接管理封国 7. 考古发现两周时期的一些异族贵族群体的墓葬同西周贵族墓葬相比,墓地在墓向、墓葬形制、 葬式以及殉葬习俗等方面存在较多相似之处。这表明当时( ) a. 墓葬制度凸显了贵族特权 b. 分封体制巩固了中央集权 c. 宗法制保障了政权的稳定 d. 礼乐制度传播了西周文化 8.礼记王制记载:“平民祭祀祖先的献礼是:春天荐韭菜,夏天荐麦子,秋天荐黍子,冬天 荐稻子; 韭菜配以鸡蛋, 麦子配以鱼, 黍子配以小猪, 稻子配以鹅。 ”这说明商周时期 ( ) a. 重农抑商意识严重 b. 小农经济的盛行 c. 对农耕经济的重视 d. 注意农牧业协调发展 9. 西周的继承制度有排他性和严格的等级性,继承了祭祀权就获得了相应的政治身份和财产。到 了战国秦汉时期,政治渐渐摆脱血缘关系的羁绊,继承制度的排他性和等级性受到削弱,获 得祭祀权并不能理所当然地获得相应的政治地位。这表明( ) a. 封建小农经济的逐渐确立 b. 嫡长子继承制受到严重挑战 c. 宗法制、分封制逐渐瓦解 d. 儒家思想正统地位逐渐确立 10. 有学者指出,春秋时期各国执政都是出身于特定的世卿家族,国君基本上无权任命执政,而 战国宰相等高官多是由本国国君任命,宰相或者由国君最亲近的子弟姻亲担任,或者由出身 寒微的士人担任。这反映出( ) a. 世卿世禄制度完全被破坏 b. 中央集权制度的全面建立 c. 各国出于富国强兵的需要 d. 中央集权得到进一步加强 11.左传载:晋襄公去世时,赵盾以年纪太小为由欲废太子而立公子雍,襄公夫人坚决反对, 赵盾也担心国人反对,最终立太子夷皋为国君。楚平王去世时,令尹子常欲立子西,子西认为 “王有适嗣,不可乱也”,太子壬最终继位。这反映出春秋时期( ) a. 嫡长子继承制仍在延续 b. 礼崩乐坏的混乱局面 c. 王位继承方式逐渐增多 d. 分封制度遭到了破坏 12. 战国时期,孟子提出了著名的“通工易事”论,“子不通工易事,以羡补不足,则农有余粟, 女有余布,子如通之,则梓匠轮舆皆得食于子”。也就是农业和手工业间要互通成果,交换产 品。这反映出当时( ) a. 儒家“仁政”思想得到了践行 b. 社会经济各行业间联系加强 c. 官营工商业垄断地位被打破 d. 民间工商业急需政府的扶持 高 2021 届入学考试 历史学科试卷 第3页 共 6 页 13. 从殷商时期的“唯天监下典厥(道)义”,到西周时期的“遵王义”,再到春秋战国时期的 “一人一义”,即思想家们共用“义”的概念名称,均从“义”之“亲亲尊尊”内核入手进 行理论改造,使“义”的性质及内涵发生了非常明显的变化。这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 ) a. 人本文化的会通精神流行 b. 诸子思想具有同源异流特征 c. 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的确立 d. 士人的民本意识正在形成 14.论语强调: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 ” 吕氏春秋则说: “忠 孝,人君人亲之所甚欲也。 ”后者对孝的认识( ) a. 与前者本质相同 b. 更强调个人道德修养 c. 体现了时代潮流 d. 更强调宗法血缘观念 15. 汉代对地方割据势力的打击产生了两个“副产品”:一个是强化了郡县制,另一个是产生了 新的选官制度察举制。这主要说明( ) a. 血缘政治的影响力逐渐减弱 b. 汉代君主专制制度的完善 c. 地方割据势力促进社会转型 d. 地方势力决定集权的发展 16.以下是西汉部分丞相出身表 (单位: 人) , 据此表可知, 当时选用丞相主要考虑的因素是 ( ) 时期 功臣子 外戚宗室 各级属吏 经学之士 汉武帝 5 3 1 3 汉宣帝 4 1 汉成帝 1 1 3 汉哀帝 1 4 a.重用文臣贬抑武将 b.兼顾德才两重标准 c.采用儒家思想治国 d.利用中朝牵制外朝 17. 汉武帝通过察举制度的实施, 构建起研习儒经、 崇尚教化、 执行统一政策的士大夫官僚队伍。 两汉的统治延续四个多世纪,其鼎盛时期人口达到 5900 多万。这说明( ) a. 人才选拔制度的完善 b. 政府治理能力的提升 c. 轻徭薄赋政策的推行 d. 重农抑商政策的强化 18. 汉代刺史作为中央政府派遣的监察特使, 对于郡国诸侯王的违法行为一经查出便可奏报皇帝, 其不察小吏,专察大吏,不仅能举劾奏报,还可以贬退大吏。据此可知,刺史( ) a. 直属中央位高权重 b. 能够决定官吏升迁 c. 可以监察文武百官 d. 重在维护中央权威 19. 战国时期至汉初,官僚贵族豢养舍人的现象十分普遍,舍人们协助主人处理家务或政务,还 可能被主人举荐做官。西汉中期以后,在朝廷打击下,这些舍人逐渐大量补任郎官,成为正 编官吏。这种变化说明西汉政府( ) a. 废除举荐选官制以提高中央权威 b. 推动私属公职化以强化专制集权 c. 打击世家大族势力以废除贵族政治 d. 建立户籍管理制度以维护社会治安 20. 西汉中朝官很重要的一项职权是重大事务集议。中朝集议违规触法官吏主要涉及丞相、御史 高 2021 届入学考试 历史学科试卷 第4页 共 6 页 大夫、司空等最高级别的行政官员。这反映了( ) a. 政府行政管理方式灵活 b. 政府决策方式具有民主性 c. 汉代官制发生根本变革 d. 中朝对外朝形成权力制约 21. 秦汉时期, 粮食生产是农民的主要经营, 此外还有桑麻纺织业、 家畜饲养和园艺种植等副业。 以上多种经营的收入,也仅占农家生产总收入的 40%以上。这表明小农经济( ) a. 是不完全的自给自足经营 b. 农产品商品化程度较低 c. 是一种脆弱的经济结构 d. 是封建国家的统治基础 22. 黄河初称“河”或“大河”,战国末期有“浊河”之称,西汉初年正式称为“黄河”。这一 变化反映出秦汉时期北方地区( ) a. 农耕规模的扩大 b. 政治局势的动荡 c. 人口数量的萎缩 d. 经济地位的下降 23. 下表是汉代有关农业生产的文献记述。据此可得出的历史结论是( ) 记 述 出 处 “是故身率妻子,勠力耕桑,灌园治产,以给公上” 汉书杨恽传 “因释耕于陇上,而妻子耘于前” 后汉书逸民传 “立春东耕,为土牛象人,男女各二人” 论衡 a. 汉代铁犁牛耕技术已推广 b. 精耕细作农业得到发展 c. 家庭农业生产模式已形成 d. 男耕女织生产形式开始确立 24. 据记载,东汉豪强田庄控制大量依附人口。每年春耕前后,庄园主“赈赡穷乏,务施九族,自 亲者始”。秋收前后,“存问九族孤寡老病不能自存者”,对同宗贫困而死者则纠合宗人,合 族收葬。冬月腊日,“请召宗族、婚姻、宾旅、讲好和礼,休农息役。”这一现象( ) a. 加快了土地租佃关系的形成 b. 淡化了农村的宗法宗族观念 c. 削弱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 d. 促进了地主土地私有制发展 第卷第卷 非选择题(满分非选择题(满分 5252 分)分) 二二、非选择题(共、非选择题(共 5 52 2 分分。第。第 2 25 5- -2 26 6 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 2 27 7- -2828 题为选考题为选考 题,考生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题,考生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 25.(25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一词最早见于西周初年青铜器“何尊”的铭文:“余其宅兹中或(国) ,自 兹义民。”意思是建都于天下的中心,从这里统治人民。 史记天官书中说“其后秦灭六国,并 中国。”汉朝的国号是汉,唐朝的国号是唐,以后建立的王朝国号有宋、辽、金、元、明等, 清政府与外国签订的条约上签署的国名是“大清”。所以史记上出现的“中国”字样,并不等 于我们今天所说所指的中国。直到辛亥革命以后,才把“中国”作为“中华民国”的简称。 摘编自中国:天下观念中的国名定位 、李扬帆走出晚清 高 2021 届入学考试 历史学科试卷 第5页 共 6 页 材料二 陈亮(1143-1194 年) ,字同甫,号龙川,浙江永康人。他曾多次上书宋孝宗,反对 “偏安定命”,倡言恢复、复兴国家统一大业。他反对道学,与朱熹多次进行论辩,认为学者的首 要任务是要讲求兵刑钱谷等可以富国强兵、复仇雪耻的实用学问,舍此不讲,却天天低头拱手、徐 行缓语地去谈道德性命, 这般人实际上都是“风痹不知痛瘁之人”。 他指出, 凡足以“开物成务, 治国家平天下”的学问, 都要兼蓄并包, 不应只把修身养性等内省功夫当作真学问, 应博采众长, 择善而从。他力倡礼乐刑政并出而用之,提出“王霸并用”的主张。认为刑法、智力虽属霸道,却 恰可弥补王道德泽有余而事功不足的缺陷,用现实主义的各种谋略包括霸道来解决危艰时局,完 成中兴大业。 摘编自董海鹏陈亮事功思想探析 材料三 所谓家国同构,移家为国,移孝为忠,进而在家国之上,扩展为一种公天下的世界 意识。这使中国人的世界观或天下观成为一种本于家国同时又大于家国或高于家国的世界意识, 使得中国人的价值观内蕴含着一种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伦理自觉。 田海平从家国天下到命运共同体 (1)根据材料一,概括传统“中国”称谓变化的突出特点。 (6 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陈亮思想主张的时代背景及影响。 (10 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家国同构”的新内涵;综合上述材料,谈谈新时代强调家国情怀的 现实意义。 (9 分) 26.(12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关于统一成为中国历史发展主流的原因中外专家多有论及。近代学者梁启超认为“中 国地形,平原磅礴,扼塞交通,其势自趋于统一。故自秦以后,二千余年,中间惟三国南北朝三百 年间稍为分裂,自余则皆四海一家。即偶有割据,亦不旋踵而合并也” 。美国学者费正清对中国古 代统一多民族国家内部的一体化现象发出感慨,并指出, “中国的地理因素实际上并不利于中央集 权,更多的是制度的力量。 ”现代学者田余庆认为, “秦汉统一帝国,这样一个帝国不同于世界上任 何一个军事政治帝国(古希腊帝国、古罗马帝国、拿破仑帝国) ,因为他们所建立的大帝国没有 像中国出现秦汉大帝国之前那么一种几百年来历史的铺垫,没有这样一种坚牢的基础。 ” 根据材料提取任意一个观点,并对其进行评论。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 注意事项:第 27-28 题为选考题,考生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27.(15 分)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桑弘羊在汉武帝时直接掌管中央财政近三十年, 史记称赞桑弘羊“民不益赋而天下 用饶。 ”桑弘羊以前,许多经济行政权由中央与地方分掌,形成经济上的割据状态。他将铸币权收 归中央,推行均输政策,设置大农部丞数十人,分掌各郡国均输事务。将以前由各郡国经办的贡物 运输集中到中央处理。统一全国粮食、盐铁等财政行政。到武帝后期,盐、铁、均输已成为政府财 政的主要来源。再加上铸币权的集中,中央掌握经济命脉。他肯定山林川泽为国家所有,故应该加 以控制,不能自由开放,他认为山泽之利必在深山穷谷之中,如果自由开放,事实上归豪强所专 高 2021 届入学考试 历史学科试卷 第6页 共 6 页 有,如此,小则兼并百姓,大则危害国家。他认为农业不是致富的唯一本源,商业也是致富的本 源。他认为没有商业,则财富之源流断绝,而财物的消费即会缺乏,他从自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