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爱华育新学校八年级四班 八年级物理期中考试知识点回顾第一章 机械运动 第1节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知识点】 1. 米 m 千米(km) 分米(dm) 厘米(cm) 毫米(mm) 微米(m) 纳米(nm) 2. 刻度尺 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 3. 秒 s 时(h) 分(min) 4. 钟表 停表 5. 测量值 真实值 消灭(避免)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1. 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_,符号是_,常用的长度单位还有_、_、_、_、_、_。2. 常用的测量长度的工具是_,更精确的测量要选用_等其他工具。3. 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单位是_,符号是_,常用的时间单位还有_和_。4. 测量时间的工具有_、_等。5. _和_之间的差异叫误差,误差不可_,但是我们可以通过_等方法来减小误差。【情景回顾】 1. 零刻度线 量程 分度值 2. 刻度 放正 歪斜 垂直 分度值 3. 单位1. 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刻度尺的_、_和_。2. 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时,要沿着所测长度放置,要让刻度尺的_边靠近被测物体,要_,不能_;读数时,视线要正视刻度尺,与尺面_。为使测量结果更准确,应估读到_的下一位。3. 记录测量结果时,数值后面要写上_。4. 正确使用刻度尺要做到:五会(新课标互动同步P3页)第2节 运动的描述【知识点】 1. 位置的变化 2. 参照物 3. 相对的1. 物理学中,我们把物体_叫机械运动。2. 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我们首先要选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作为标准的物体就是_。3. 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描述同一物体的运动时,结论也可能不一样,这说明运动和静止是_。【情景回顾】 1. 运动 运动 不能 2. 火车 地面1. 在我们看来,我们所在的教室是静止的,教室里的桌凳、黑板等都是静止的,但是,如果考虑到我们到地球在绕太阳运动,我们就会发现我们的教室其实是和地球一起绕太阳运动的,所以它是_的;如果将眼光放到银河系,太阳是_的;我们_(选填“能”或“不能”)找不到静止的物体。2. 回忆一下我们乘坐火车的感觉:当我们看窗外时候,会发现地面及地面上的物体被我们抛在身后,这是以_为参照物的,如果这时你认为火车在快速的前进,又是以_作为参照物。第3节 运动的快慢【知识点】 1. 运动快慢 v 2. 路程 时间 3. 米/秒 m/s ms-1 千米/时 km/h 3.6 4. 直线 速度不变 5. 不相等 平均速度1. 速度是表示物体_的物理量,用符号_表示。2. 在物理学中,把_与_之比叫做速度。3. 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_,符号是_或_;交通运输中速度常用单位是_,符号是_;两个速度单位之间的关系是:1m/s_km/h。4. 物体沿着_且_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它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5. 物体做直线运动时,其速度的大小常常是变化的,即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_,这种运动叫做变速直线运动。用_来描述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快慢程度。【情景回顾】 1. 相同时间内比较运动路程的大小 运动相同路程比较所用时间的长短 2. 慢 平均 快1. 在观看田径比赛或游泳比赛时,我们往往会关注谁在最前面,这是因为我们习惯采用_的方法来比较运动的快慢;在比赛结束公布结果时,裁判是按照所用时间的长短来排名的,因为他采用的是_。2. 在一些赛跑比赛中经常会有这样的情景:跑在第二名的运动员在快到终点的时候突然发力超过原来的领跑者夺得冠军。在这个过程中,虽然原来跑在第二名的运动员在突然发力前运动得_,但是他跑完全程的_速度却比开始的领跑者_。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知识点】 路程 时间 刻度尺 停表测量平均速度的原理是_,由此可知,要测平均速度应测_和_,经常用到的测量工具分别是_和_。【情景回顾】 路程 时间 单位在计算平均速度时,要明确运动物体的_和_的对应性,即明确计算的是在哪一段路程内,或哪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运用公式进行计算时, 要统一- 3 -第二章 声现象2.1声音的产生一、声音的产生1、声音产生条件:物体的振动 ;(弦乐器靠 弦 振动发声、鼓靠 鼓面 振动发声,竹笛靠 空气 振动发声等等); 振动 停止,发声停止。人发声靠声带振动发声的,鸟发声靠气管和支气管交界处的鸣膜的振动,蟋蟀是靠左右翅的摩擦的振动发声的2、发声的物体叫做 声源 。二、声音的传播1、声音的传播需要 介质 ;常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2、真空 不能 传声;3、声音以 波(声波)的形式传播;注:有声音物体一定在振动,在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因为频率低于20Hz或高于20000Hz4、声速:声音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15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 340m/s; 5、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 种类 和 温度 有关。6、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气体中最慢;V固V液V气在同一种介质中,一般是温度高时声速快。7、 回声:声音遇到障碍物会反射回来。回声到达人耳时间比原声晚0.1s以上,人耳才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听到回声至少离障碍物 17m 。回声的利用:测量距离(车到山,海深); 原理:距离S= v* t /28、声音在耳朵里的传播途径: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 振动 ,这种振动经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耳蜗中的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即声音鼓膜振动听小骨振动听觉神经大脑骨传导: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传给听觉神经,再传给大脑形成听觉(贝多芬耳聋后听音乐,我们说话时听见自己的声音);双耳效应:人有两只耳朵,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这些差异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这就是双耳效应。耳朵可以分辨声源方向的原因a对同一声音,两耳朵感受到的强度不同b对同一声音,两耳朵感受到的时间有先后c对同一声音,两耳朵感受到的振动步调有差别2.2、声音的特性1、声音(乐音)的三要素(或说特性):音调、响度、音色。2、音调:声音的 高低 叫音调,通常说的声音的尖细以及音乐上的高低音。决定因素是 频率 , 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频率: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表示物体振动的 快慢 ,单位是赫兹Hz),一般物体长度 越短 振动 越快频率 越高 音调 越高 3、响度:声音的 强弱 叫响度;通常指声音的 大小。用(分贝)dB表示声音的强度。决定因素:(1)振幅:物体振幅越大,响度越强(大);同一物体用力越大,振幅越大,响度越大(2)与声源的距离:听者距发声体越远,响度越弱(小);4、音色:(1)不同发声体的 材料,结构 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辨别是什么物体发出的声音,靠音色;如:碗(瓷器)是否有裂纹、男女生、乐器的种类)二、超声波和次声波1、人耳感受到声音的频率有一个范围:20Hz20000Hz,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1)次声:频率低于 20Hz 的声音,特点:传播距离远,无孔不入等,主要发生于大型的自然灾害:地震、海啸、火山爆发、台风、核爆炸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2)超声:频率高于 20000Hz的声音,特点:方向性好(利用超声雷达探测物体位置,利用超声波来测速度)、穿透能力强(B 超、利用超声波探测仪探测金属内部有无缺陷)、易于获得较集中的声能等,具体应用有:声呐、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2、动物的听觉范围和人不同,大象靠次声波交流,地震、火山爆发、台风、海啸都要产生次声波;三、乐音和乐器1、打击乐器(鼓、锣):鼓皮绷得越紧,振动越快,音调越高; 打击力量越大,振幅越大,响度越大。2、弦乐器:弦长、粗、松,音调低; 弦短、细、紧,音调高。3、管乐器:长的空气柱产生低音,短的空气柱产生高音。应用:暖水瓶灌水时,水位越高,空气柱越短,音调越高。2.3声音的利用1、传递信息(超声检测,B超,声呐,回声定位(原理S= v* t /2)2、传递能量(超声波清洗,超声波除结石)2.4、噪声的危害和控制1、噪声:(1)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噪声;(2)从环保角度上讲,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是噪声;2.人们用 分贝(dB) 来划分声音等级;听觉下限(刚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 0dB ; 为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90 dB;为保证工作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70 dB;为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50 dB。理想安静环境3040 dB(150 dB无法忍受)3、控制噪声:(1)在声源处较弱(防止噪声产生:安装消声器);(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阻断噪声的传播:植树、隔音墙)(3)在人耳处减弱(防止噪声进入耳朵:戴耳塞)题:1、大雪后,感觉四周寂静,雪多孔,以及会堂,影剧院的墙壁凹凸不平的原因都是:减弱声音的反射,避免回声对原声的干扰。2、小提琴演奏时,要调整琴弦的松紧,是为了调节音调。3、听诊器可以减弱声音的分散,增大声音的响度。4、暖瓶里接水,水快满时空气变短发声音调变高,声音变尖声现象单元复习教学案二、基本练习1、人类靠 振动发声的。人耳能听到的鼓声,是由 的振动而产生。水中的鱼会被岸上的人的说话声吓跑,这是因为声音先经 传播到水中,然后再经过 传播而被鱼听到。2、下列的实验和实例中。能说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的一组是 ( )在鼓面上放些碎纸屑,敲鼓时可观察到纸屑在不停地跳动;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当有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见铃声;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比较两次的不同;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锣声就消失了。A B C D3、下列四例是形容声音的“高”:指音调的有_,指响度的有_ _。(1)这首歌音太高,我唱不上去, (2)引吭高歌(3)她是女高音歌唱家, (4)请勿“高声喧哗”4、牛和小鸟的叫声是不同的, 的声音音调高,说明它声带振动的 高; 叫的声音响度大,说明它声带振动的 大,另外牛叫声与鸟叫声的 _也不同。5、用同样的力吹一根吸管,并将它不断剪短,他在研究声音的 ( )A响度与吸管长短的关系 B音调与吸管材料的关系第5题 图C音调与吸管长短的关系 D音色与吸管材料的关系6、在联欢晚会上,口技演员惟妙惟肖地模仿一些动物和乐器的声音,他主要是模仿声音的_ _ _,台下观众听到口技演员的声音是靠 传播的.7、在很多大城市中禁止汽车鸣笛是在 处减小噪声;在马路两边种树,有的路段安装34 m高的透明板墙是在 减小噪声;在飞机旁的工作人员佩戴有耳罩的头盔是在 处减弱噪声8、超声波在科学技术、工农业生产、医疗卫生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利用回声定位的原理可探测海洋深度、绘制水下数千米的地形图,科学家利用这一原理发明了 装置,而B超利用的是它 的特点。次声波在自然界 、 等现象中都会产生9、利用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通过计算说明,人要能听见回声,至少离障碍物多远?三、习题精练10、“雨打芭蕉”发出声音,这里主要发声振动的物体是 ( ) A雨点 B空气 C芭蕉 D以上都是11、玻璃鱼缸中盛有金鱼,用细棍轻轻敲击桌子时,金鱼立即受惊,其中传声迅速、使金鱼立即作出反应的传声途径是 ( ) A桌子一空气一水一金鱼 B细棍一空气一水一金鱼 C桌子-鱼缸-水一金鱼 D细棍一鱼缸一水一金鱼12、正在拉二胡的一位同学不断用手指上下移动去控制琴弦,这样做的目的是( )A使二胡发出不同的音调B为了获得更好的音色C为了获得更大的响度D阻止琴弦振动发音13、如图是目前倡导使用的新型建筑材料空心水泥砖,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做成空心,可以减少水泥与砂石用量,节约资源B、空心砖做成的房子冬暖夏凉,可以保温C、空心砖可以减小噪声污染第13题 图D、空心砖承受压力小,不适宜用于高层建筑14、根据下表提供的信息,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物 质空气氧气铝铁铅物质的密度(kgm-3)1.291.432700790011300声音传播的速度(ms-1)330316510050001300A声音传播的速度随着物质密度的增大而增大B声音传播的速度随着物质密度的增大而减小C声音在金属中传播的速度大于它在气体中传播的速度D声音在金属中传播的速度随着金属密度的增大而增大15、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响鼓也要重锤敲”,说明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且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音调高; “闻其声知其人”,说明可以根据音色来判断说话者; “隔墙有耳”,说明固体能传声; 回音的声速比原来声音的声速要小; 成语“震耳欲聋”是指声音的音色好。A B C D16、甲、乙两昆虫,甲的翅膀每分钟振动480次,乙的翅膀每秒钟振动300次,人凭听觉能感觉到在飞行的昆虫是 ( )A甲 B.乙 C.都感觉不到 D.都感觉到17、我们听到的“隆隆”的雷声是通过_传播的。我们先看见闪电后听到雷声,其原因是光传播的速度比声音传播的速度_。18、甲同学把耳朵贴在足够长的空铁管一端,乙同学在长铁管的另一端敲一下这根铁管,甲同学听到了 次响声,如果两次响声时间间隔1.4s,声音在铁管中的传播速度为5200m/s,那么这根长 m。若管中装满水,则甲同学能听见 次响声。第20题 图19、请你根据图中的情景提出一个物理问题,并作出回答。a b c d第19题 图问题: 简答: 20、如图,四个相同的杯子里装有水,水面高度不同,用一根筷子敲击杯子,如果能听到“duo(1)”“re(2)”“mi(3)”“fa(4)”四个音阶,则与这四个音阶相对应的杯子序号是: 、 、 、 。21、声音是一种波,叫声波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喇叭的前方当喇叭发出较强的声音时,可以看到烛焰在晃动;声波还能粉碎人体内的“石头”;当声音的音量足够大时,声波可以打碎玻璃甚至对建筑物造成损害,这些都表明: 22、如图所示,小明和小刚用细棉线连接了两个纸杯制成了一个“土电话”(1)他们用“土电话”能实现10 m间的通话,这表明_(2)细金属丝连接“土电话”,则听到的声音就大些这一实验表明 (3)如果用“土电话”时,另一个同学捏住棉线的某一部分,则听的一方就听不到声音了,这是由于 。(4)如果在用“土电话”时。线没有拉直而处于松弛状态则听的一方通过棉线 (选填“能”或“不能”)听到对方的讲话(5)潜艇失事时,艇员用硬物连续敲击潜艇钢板,三声短,三声长,再三声短(这是国际求救信号SOS的电报码)。救援人员如在附近,就可以知道潜艇中还有人在,这是因为 。23、小兰在观察提琴、吉他、二胡等弦乐器的弦振动时,猜测:即使在弦张紧程度相同的条件下,发声的音调高低还可能与弦的粗细、长短及弦的材料有关于是她想通过实验来探究一下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下表是她在实验时控制的琴弦条件控制条件编号琴弦的材料琴弦的长度cm琴弦的横截面积mm2A钢200.3B钢200.7C尼龙丝30O5D铜40O5E尼龙丝40O5(1)如果小兰想探究弦发声的音调与弦的材料的关系,她应该选用表中编号为 的琴弦。探究弦发声的音调与弦的横截面积的关系,应该选用编号为 的琴弦(以上两空只填字母代号)。(2)探究过程通常采用下列一些步骤:实验研究;分析归纳;提出问题(或猜想);得出结论等你认为小兰要完成本探究的全过程,所采取步骤的合理顺序应该是 (填写数字代号)(3)在上述探究过程中,总要控制某些因素,使它们保持不变,进而寻找出另外一些因素的关系,这种研究方法叫做 请你再写出两个初中物理中用到这种方法的实验名称:_,_。24、(l)小明学了“电磁波”和“声波”这两部分内容后做了如下的知识归纳表,表中 和的说法是错的(填写表中序号)波的种类电磁波声波传播速度真空中所有电磁波的传播速度都是 3 108ms声波在固、液、气三态中的传播速度相同传播介质电磁波的传播一定要有介质声波传播一定要有介质应用事例用于无线电通讯超声波用于清洁物品(2)车门车窗己关闭的汽车内的乘客几乎听不到外面的声音,这是从途径减少噪声;市区内禁鸣喇叭是从途径减少噪声。25、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530m/s,为了开辟新航道,某科学探测船装有回声探测仪器,探测水下有无暗礁,探测船发出的声音信号0.6s被探测仪器接收。(1)探测船发出的声音为了有更好的回收效果,最好用什么声波?为什么?(2)通过计算说明海底障碍物到探测船舱底的距离是多少?第25题 图答案:一 知识梳理1、振动 介质 真空 2、340 V固V液V气 0.1s 3、响度 音调 音色 振幅 频率 波形4、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在人耳处减弱噪声5、20Hz 20000Hz 20000Hz 超声波 20Hz 次声波二、基本练习1、声带 鼓膜 空气 水2、B 3、(1)(3) (2)(4) 4、小鸟 频率 牛 幅度 音色 5、C6、音色 空气 7、声源 传播过程中 人耳处 8、声纳 能够成像 台风 海啸9、三、习题精练10、C 11、C 12、A 13、D 14、C 15、D 16、B声音由发生体振动产生 空气可以传声(声音具有能量)17、空气 快 18、2 509.3 3 19、问题:敲鼓鼓面上的豆子有什么作用? 简答:放大鼓面振动幅度(合理即给分)20、d a b c 21、声音具有能量 22、(1)固体(细棉线)可以传声 (2)细金属丝比细棉线传声效果好 (3)声音在传播过程中被阻断 (4)不能(5)因为固体(钢板)、液体(海水)可以传声。23、(1)D E, A B (2) (3)控制变量法 探究动能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 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 24、14(1)、; (2)阻断噪声的传播,防止噪声产生25、(1)最好用超声波,因为超声波的定向性好,几乎沿直线传播。(2) 1、 第三章 物态变化一、知识串线(1)六个物态变化过程。固态 液态 液态 气态 固态 气态(2)六个物态变化现象。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强调:汽化的两种形式:蒸发和沸腾都要吸热)(3)六个三:三种状态: 固态,液态,气态三个吸热过程:熔化,汽化,升华三个放热过程:凝固,液化,凝华三个互逆过程:溶解与凝固,汽化与液化,升华与凝华三个特殊(温度)点: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凝固点:晶体凝固时的温度: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三个不变温度:晶体溶解时温度;晶体凝固时温度;液体沸腾时温度。(4)两个条件晶体熔化时的充分必要条件:A、达到熔点;B、继续吸热。液体沸腾时的充分必要条件:A、达到沸点;B、继续吸热。二、跨越障碍(一)物质的三态1、物质的状态:物质通常有固态、 液态 和气态 三种状态。2、自然界中水的三态:冰、雪、霜、雹是 固态 ;水、露、雾是 液态,烧水做饭时见到的“白汽”也是 液 态;水蒸气是 气态 。(二)温度的测量1、物体的 冷热程度 叫温度。2、摄氏温度:通常情况下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作为 0 度,1标准大气压下 沸水 的温度作为100度,0度到100度之间等分成100份,每一份叫 1摄氏度或(1)。 正常人的体温为37,读作 37摄氏度 ;4.7读作 负4.7摄氏度或零下4.7摄氏度。3、温度的测量(1)家庭和物理实验室常用 温度计 测量温度。它是利用水银、酒精、煤油等液体的 热胀冷缩 的性质制成的。(2)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a、根据待测物体温度变化范围选择 量程 合适的温度计。b、使用前认清温度计最小刻度值(分度值)。c、使用时要把温度计的 玻璃泡 全部 浸入 液体中,不要 碰到容器底部或容器壁。d、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e、读数时将 玻璃泡 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液柱上表面相平。4、体温计、实验室温度计、寒暑表的主要区别:区别温度计构造量程最小刻度使用体温表玻璃泡上方有缩口;测温物质为水银35420.1可离开人体读取用前需甩实验室温度计测温物质为酒精201001不能离开被测物读数不能甩寒暑表测温物质为酒精30501不能离开被测物读数不能甩例1. 根据表格中1标准大气压下几种物质的熔点和沸点填空:物质熔点()沸点()酒精11778水银38.8357铅3281740(1)温度是350铅是 态,80酒精是 态,40水银是 态。(2)通常情况下,测量正在沸腾的水的温度用 温度计,测量南极的气温用 温度计。思路分析:物质的状态与物体所处的温度有关。因此解答这类问题首先要明确该物质的熔点和沸点,然后看物体所处的温度。当物体的温度低于熔点,处于固态;高于沸点,物体处于气态;高于熔点,低于沸点,处于液态;等于熔点,可能处于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态;等于沸点,则物体处于气态、液态或气液共存三种状态均有可能。对于后两种情况,究竟处于哪一种状态,由物体加热时间的长短决定。可参看右边的图象确定状态。正确答案:(1)液态 气态 固态 (2) 水银 酒精 跟踪演练:锡的熔点是232,炒菜的铁锅坏了不能用锡补,其原因是 。(正确答案:炒菜时锅的温度可超过锡的熔点)例2. 小明有一只温度计,虽然它的玻璃管的内径和刻度都是均匀的,但标度却不准确.它在冰水混合物中的读数为3,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的读数是102.当它指示的温度是18时,实际的准确温度是多少?思路分析:我们可以把温度计的示数看成是液柱的高。由于这支温度计的刻度是均匀的,根据温度计的原理可知,温度计上实际温度差与测量温度差之比是恒定的。具体如图所示。则有:(1000):(102(3)= (t0):(183)t=20跟踪演练:一支刻度均匀但还没有完成刻度的温度计,只有0和100两条刻度线,旁边放一把毫米刻度尺,温度计的0对着6mm刻度处,100的刻度线对着206mm刻度处,当温度计的水银柱达到100mm处时温度为 。(正确答案:47)(三)物态变化1、熔化和凝固(1)物质由 固态 变为 液态 叫做 熔化 ,熔化 吸热 ;从 液态变为 固态 叫 凝固 ,凝固 放热 。 (2)熔点和凝固点固体分为 晶体 和 非晶体 ,有一定熔化温度的物质,称为 晶体 。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 熔点 ,晶体熔液凝固时的温度叫 凝固点 。同一种晶体的凝固点与它的熔点相同。没有一定熔化温度的物质称为 非晶体 。(3)熔化和凝固规律a、晶体在达到熔点(凝固点)时,继续吸收(放出)热量才能熔化(凝固),在熔化(凝固)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b、非晶体熔化过程中温度不断升高,物质由硬变软、变稠、再变稀;凝固过程中温度不断降低,物质由稀变稠、变硬。(4)晶体熔化和凝固的条件a、晶体的熔化条件:温度要达到熔点且继续吸收热量。b、晶体的凝固条件:温度要降到凝固点且继续放热。2、汽化和液化(1)物质由 液态 变为 气态 叫 汽化 。液体汽化时要 吸热 。(2)汽化有两种方式: 蒸发 和 沸腾 。蒸发是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液体蒸发时,要从周围的物体(或自身)中吸收热量,使周围物体(或自身)温度降低,因此蒸发具有致冷作用。(3)影响蒸发快慢因素:a、液体温度的高低:液体温度越高,蒸发得越快。b、液体表面积大小:液体的表面积越大,蒸发得越快。c、液体表面上的空气流动快慢:液体表面上方的空气流动越快,蒸发得越快。(4)沸点:液体 沸腾 时的温度。液体的沸点与 气压 有关。在相同气压下,不同液体沸点一般不同;同种液体,气压增大时沸点升高,气压减小时沸点降低。 液体沸腾条件:液体温度要达到沸点,且要继续吸热。沸腾时要 吸热 ,液体 温度保持不变 。(5)物质由 气态 变为 液态 的现象叫 液化 。气体液化时要 放热 。(6)发生液化的两个条件:a、降低温度。所有气体在温度降到足够低时都可以液化。b、压缩体积:压缩有助于液化;有的气体单靠压缩体积不能使它液化,必须使它的温度降低到一定温度下,再压缩体积才能使它液化。3、升华和凝华升华:物质由 固态 直接 变成 气态 叫 升华 。固体升华时要 吸热 ,可以用升华吸热得到低温。凝华:物质由 气态 直接变成 固态 叫 凝华。气体凝华时要 放热 。例3. 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升华的是 A. 春天,冰冻的河面“开封”了 B夏天,雨后柏油路面上的水很快干了C. 秋天,清晨林中升起的白雾 D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干了思路分析:本题是对物态变化知识点的检查。识别物态变化的关键是在问题中找准物态变化前后物体所处的状态,而后根据物态变化的概念得出正确的结果。正确答案:D跟踪演练:宇宙飞船返回大气层与大气发生剧烈摩擦变成一个火球,因此给飞船降温十分重要。一种重要的降温方式就是“烧蚀防热”:在飞船表面涂有一层高分子固体材料,让这些材料在发生物态变化时吸收热量。你认为可能发生的物态变化有 、 、 。(正确答案:熔化 汽化 升华)例4. 我国研制的一种聚乙烯材料,可以在15到40范围内熔化和凝固。把这种材料制成小颗粒,掺在水泥中制成储热地板或墙板,来调节气温,其道理是什么?思路分析:物体在物态变化的过程中伴随着能量的转移。熔化时吸收周围的热,温度下降;凝固时放出热量,物体周围温度升高。正确答案:材料在15到40范围内,遇室温升高时将会吸热熔化,使室温不致上升太高或太快;遇室温降低时将会放热凝固,使室温不致降低的台地或太快,从而起到调节气温的目的。跟踪演练:夜间,八(3)班小明同学正在发高烧,请你想出两种物理的方法迅速给小明降温,并说明理由。正确答案:(1)多喝开水使其出汗。汗液蒸发吸热降温。(2)头上敷毛巾或冰袋。水蒸发吸热降温或冰熔化吸热降温。【中考真题】例1:(07年南京)下列现象发生的过程中,吸收热量的一组是( )(1)春天,冰雪融化汇成溪流 (2)夏天,从冰箱里面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3)秋天,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 (4)冬天,室外地面上出现了霜剖析:此题以春、夏、秋、冬出现的自然现象为题材,提到的四种物态变化对同学们来说,都深有体会,看题后感觉亲切,能激发同学们的思考,是一道难得的好题。考查的目标除了正确辨别这些现象是属何种物态变化过程外,还必须知道哪种变化是吸热过程、哪种变化是放热过程,才能正确选择。首先考虑到冰雪融化是固态变到液态,属熔化过程;饮料罐“出汗”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气态)变成水(液态),属液化过程;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是液态变到气态,属汽化过程;霜的形成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气态)变成固态的霜,属凝华过程,再考虑到熔化和汽化要吸热;而液化和凝华要放热,这样分析后就可做出正确的选择。答案:吸收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教师招聘之《幼儿教师招聘》考试模拟试卷含答案详解【预热题】
- 解析卷-沪科版9年级下册期末试卷及完整答案详解【各地真题】
- 2025年教师招聘之《幼儿教师招聘》通关试卷提供答案解析附答案详解【预热题】
- 培训课程说课课件提纲
- 2025年应急管理试题解析及答案
- 煤矿安全培训自救器课件
- 2025年母婴保健技术服务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药店培训及试题及答案
- 矿山应急救援安全知识竞赛试题(含答案)
- cvc导管维护操作流程试题及答案
- 2024全国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议论文阅读
-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标志规范》
- 人事工作目标及规划
- 象棋入门课件教学
- 2024年3dmax模型制作与精修培训课件
- 咨询类合同合同范例
- Vue3系统入门与项目实战
- 旅游产品开发与设计作业指导书
- 中职语文职业模块1.2《宁夏闽宁镇:昔日干沙滩-今日金沙滩》教案
- 水土保持工程概(估)算编制规定
- DZ/T 0430-2023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编写规范(正式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