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联盟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联盟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联盟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联盟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宋诗和它之前的唐诗相比,确实有不同的味道。唐诗充满了激情。经过唐以前的中国诗的种种探索,激情从唐代开始得到了完全的表现,至少李白、杜甫是这样的。但是宋诗却不同,激情的尽情表现,被作为孩子气的夸张而加以避免。因此,悲哀被抑制了。这是因为悲哀最容易成为表现激情的素材。再者,抑制了激情,也就抑制了作为激情的表现的华丽辞藻。不仅是辞藻,在诗中经常引人抒发感情的自然风景,使感情的表现华丽多姿,这是使唐诗华丽的因素之一。这就是周弼三体诗中所谓的“虚”“实”交错;用其他批评家的话来说,就是“情”“景”交错。但是宋诗却不同。它不像唐诗那样,通过点染感伤的“景”,使感伤的“情”更为华关;而是甚或用“情”来填满整首律诗,一句也不触及“景”。以上所说的,也许可以概括为:宋诗是作为对唐诗的反题而出现的。唐代的韩愈、自居易就已经认识到,激情的表现,至唐代的李、杜,已臻于极致,无以复加了;到了宋人那里,这种认识便更为坚定了,他们故意要另辟蹊径。就诗歌历史本身而言,这可以说是一种发展。所谓另辟蹊径,就是与其凭激情作诗,不如经常保持冷静来作诗。再者,宋代的诗人们以欧阳修、苏轼、王安石为上述特点的代表大都是国家大臣。在宋代,实现了中国自古以来要使政治担当者与文化担当者合二为一的理想,这可以作为上述特点的外在原因。身为政治担当者的诗人,过分吐露热情的言辞,便会使人对其作为政治家的冷静抱有怀疑。用冷静来抑制热情是必要的,因为这也关系到他们的身份。就这样,比唐人冷静得多的宋人的诗,积极地提倡一种新的美冷静的美。因而,具有更多的知性、更多的精细观察,尤其是更富于对日常生活的观察,这作为宋诗的又一个特色,在此就不细说了。这里想指出的是冷静产生的结果之一,是往往导致了从一旁审视自己的态度。而且,被审视的自己,往往是作为流转的世界中的一物而被审视的。说起来,把自己看作是流转之物,其实并不悲哀。把人生视作流转,是中国诗中自古以来就有的一种感情,汉魏六朝诗中的悲哀,大都是由此产生的。不过,说起来,抑制悲哀的宋人的情况却不是这样。流转并不是仅仅作为可悲的现象被意识到的。也许,人生中真正的大欢乐是没有的,但是,小欢小乐则在人生的各个部分都有。仿佛使人感到,人生就是在小欢小乐上的流转。由此,我们可注意到另一个可称是宋诗特色的东西。宋诗中确实没有爆发的激情,但是另外有种东西也是可贵的,这就是在流转的人生中经常被保持着的平静的激情,尤其是人对人的激情。(摘编自吉川幸次郎中国诗史)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也许可以作为充满激情的唐诗的反题,宋诗表现出来的冷静美,可以说是诗歌历史本身的一种发展。b. 宋代的诗人大多是国家大臣,这种身份决定了他们的诗歌不能过分吐露热情的言辞。c. 宋诗具有更多的知性,更富于对日常生活的观察,这是宋诗提倡冷静美的影响所致。d. 只有宋人把自己作为流转的世界中的一物加以审视,并能意识到流转人生中的小欢小乐。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论述宋诗特点建立在比较的基础之上,其中主要是与唐诗相比较。b. 文章层次清晰,先指出宋诗抑制激情,再论述其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c. 文章在分析宋诗抑制激情的原因时,是从内、外两个方面进行论证的。d. 文章对宋诗知性、精细的特点略而不论,点到即止,因其是次要特点。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 唐诗尽情地表现激情,丢掉了诗歌含蓄特质。宋诗避免夸张,抑制悲哀,这是对唐诗的修正。b. 宋诗抑制了激情,相应也就影响了辞藻,也影响了对“景”的抒写方式。可见,诗歌的形式影响内容。c. 诗人的政治身份会影响他们的文学风格。李白、杜甫可以凭激情写作,欧阳修、苏轼却要经常保持冷静。d. 宋诗提倡冷静美,表现人生中的小欢小乐,这种特色是可贵的。但宋诗也因之无法达到唐诗的高度。【答案】1. d 2. d 3. c【解析】【1题详解】此题考查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把握文中的基本概念和重要信息,提取并整合最能表达作者写作意图或文章主旨的语句,阐释或归纳文中的主要内容。解答是应先从原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阅读区间,然后与选项的表述仔细比对,看是否一致;同时还要了解错误表述设置的一般思路,比如张冠李戴、无中生有、混淆时态、以偏概全、曲解文意等等。d项,“只有宋人”表述绝对化。原文第6段是说“把人生视作流转,是中国诗中自古以来就有的一种情感”。第6段讨论的是“流转”的内涵,选项加上了主语“宋人”,理解有误。故选d。【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论证的分析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结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d项,“因其是次要特点”表述错误。该特点不是本文的论述重点,不等于就是宋诗的次要特点。故选d。【3题详解】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此种归纳内容要点和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题目,解答时应先根据选项确定原文信息所在的位置,然后将选项和原文进行比较,并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判断。a项,“丢掉了诗歌含蓄的特质”无中生有。文中对唐宋诗歌没有进行褒贬比较,“修正”用词不当。b项,“诗歌的形式影响内容”说反了,应该是“诗歌的内容影响形式”。d项,文中没有比较唐诗和宋诗的高度,属主观臆测;“因之”的说法属强加因果。故选c。【点睛】论述类文本阅读常见设误类型:(1)无中生有。把文章里没有的内容加进答案中去。(特别提醒:关注未然与已然、原因与结果、先与后、夸大与缩小、部分与全体的区别)(2)主次颠倒。把次要的说成主要的。(3)以偏概全、张冠李戴。即偷换概念,明明是那件事,答案里却说成是这件事。(4)因果颠倒。或者把因说成果,或者把果说成因,这一点最具有干扰性,需要认真甄别。(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2018年11月19日凌晨,西昌一道冲天火光,北斗再添两颗新星。北斗三号基本系统星座部署圆满完成,中国北斗迈出从区域走向全球的“关键一步”。“北斗三号不仅覆盖范围提升至全球,在技术体制上也实现性能提升和服务扩展,定位精度提升至2.5-5米,较北斗二号提升1至2倍。”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总设计师杨长风说,“在北斗二号向北斗三号过渡过程中,能够确保老用户无感知,新用户提性能,最终实现技术的新老更替。”北斗三号有更强的时间感,这对一个负责给用户授时的系统至关重要。因为它使用更高性能的铷原子钟和氢原子钟,两者的天稳定度分别为e-14量级和e-15量级,这意味着人类历史之书全部翻完,北斗卫星也误差不了1秒。杨长风说,北斗下一步计划“一是在进一步提高基本导航服务能力的基础上,按照国际民航标准提供星基增强服务;二是按照国际搜救卫星组织标准,提供国际搜索救援服务;三是在全面兼容北斗二号短报文服务基础上,服务容量提升10倍,用户机发射功率大大降低,短报文服务能力大幅提升,用户终端小型化、集成化,使用更方便”。北斗和gps等定位系统的原理,是用户同时接受多个定位卫星的广播信号,以计算出自己的所在位置。北斗三号是北斗的升级版。北斗定位今后不光会靠卫星,还有一张细密的地面站网辅助,让定位精确到几厘米。更重要的是,导航行业最重视的“首次定位时间”,有望被中国系统缩短到5秒。之所以大大缩短首次定位时间,主要因为国内建设了2200个北斗地基增强站。这些站点配合卫星,为用户提供信号。(摘编自高博中国北斗迈出关键一步!定位精确到车道即将成真,科技日报2018年11月20日)材料二:海外媒体称,中国自主研发的卫星定位系统北斗开始提供全球服务,彰显出中国航天实力跃升。据香港南华早报网站12月28日报道,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主任冉承其27日宣布,北斗三号基本系统完成建设,27日起提供全球服务。北斗系统提供世界范围内的定位服务,在亚太地区的定位精度为5米,在全球其他地区的定位精度为10米。北斗系统作为全球四大卫星定位系统之一,与美国的gps、俄罗斯的“格洛纳斯”系统和欧洲的“伽利略”系统比肩而立。冉承其表示:“跟其他卫星导航系统相比,我们非常有信心保持很好的性能。另外,我们有很多新增的服务。”他还说:“可为包括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在内的世界各国提供连续稳定服务。”冉承其表示,北斗芯片、模块等基础产品销量突破7000万片,北斗高精度产品出口90多个国家和地区,北斗已服务于俄罗斯、泰国、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以及科威特等国家。冉承其说:“北斗是中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与世界其他卫星导航系统兼容共用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他还表示,国内销售的智能手机大部分支持北斗,北斗前装车辆超过200万辆。(摘编自北斗系统正式迈入全球时代!, 参考消息2018年12月29日)材料三:据英国广播公司(bbc)报道,中国雄心勃勃、希望快速扩张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已经能够为世界许多地方(不仅仅是亚洲)提供服务。到2018年底,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将覆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一带一路”是中国主导的大规模基础设施和贸易项目,而北斗系统则被称为“太空丝绸之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已经覆盖了包括巴基斯坦、老挝以及印度尼西亚在内的30个国家。英国皇家联合军种防务与安全研究所的亚历山德拉斯蒂金斯(alexandra stickings)表示: “这期间肯定有涉及扩大影响力的因素,但更多则是关于经济安全的。”斯蒂金斯表示,能够与全球定位系统(gps)匹敌的全球导航系统,是中国成为太空领域全球领导者雄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说:“拥有自己系统的主要优势在于可保证访问的安全性,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不需要再依赖其他国家提供类似服务。美国可以禁止用户访问某些特定地区,特别是在冲突时期。”如果全球定位系统(gps)完全瘫痪,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也可以作为后备支持。(摘编自bbc:中国北斗导航系统走向全球它真能匹敌gps吗?,网易科技2018年9月25日)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北斗三号在技术体制上实现了性能提升和服务扩展,在北斗二号向北斗三号过渡过程中,能够确保老用户无感知、新用户提性能的效果。b. 北斗三号使用了更高性能的铷原子钟和氢原子钟,时间感更强,北斗卫星因此计时精准,即使是记录人类全部历史,误差也不到1秒。c. 北斗三号基本系统星座部署圆满完成,标志着中国北斗迈出了从区域走向全球的“关键一步”。作为北斗的升级版,今后其定位可精确到厘米。d.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通过让用户同时接受多个定位卫星的广播信号,从而计算出用户所在的位置,其中“首次定位时间”缩短到5秒。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北斗是与世界其他卫星导航系统兼容共用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它由中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这彰显了中国航天实力的不断强大。b. 北斗与gps等其他定位系统的原理相同,但跟其他卫星导航系统相比,北斗导航系统的性能更加稳定,同时还有很多新增服务。c.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可以提供世界范围内的定位服务,北斗三号的定位精度为2.55米,国内销售的智能手机大部分都支持北斗。d. 北斗芯片、模块等基础产品销量突破7000万片,北斗高精度产品出口90多个国家和地区,这说明北斗从区域到全球的脚步已经迈出去。6. 北斗系统应用有何巨大意义?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和分析。【答案】4. d 5. b 6. 保证访问的安全性,减少对其他国家提供类似服务的依赖;可以作为全球定位系统的后备支持;彰显我国强大的国力,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解析】【4题详解】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要在整体感知与理解文本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选项的设置,从内容、观点等角度来分析。根据选项内容,在原文中找到选项对应的信息源,要把所有的信息源全部找到;其次要把选项与原文材料进行比较,找到两者表达的信息是否完全一致,核实选项是否完整准确地传达了原文的信息。对于有多个信息源的选项,要辨别选项是否全部概括了所有信息。d项,“缩短到5秒”未然变己然。材料一倒数第二段是说“有望被中国系统缩短到5秒”。故选d。【5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其做法是,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内容,并对文章中所述的事件或所述道理进行综合性分析、判断,进而推理概括。b项,“北斗导航系统的性能更加稳定”无中生有。材料二第2段是说“我们非常有信心保持很好的性能”。故选b。【6题详解】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筛选整合文章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题,应根据对文意的理解,从文本中筛选出主要信息,然后运用文中词语概括作答。材料一“一旦某颗卫星因正常调试或工作故障而出现错误信号,导航设备能够第一时间剔除错误信号,保障正常工作;如果遭遇特殊情况,自主可控的信息源也能保障基本的时空信息服务”。材料二“中国自主研发的卫星定位系统北斗开始提供全球服务,彰显出中国航天实力跃升。”材料三“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将覆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如果全球定位系统(gps)完全瘫痪,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也可以作为后备支持。” 根据上述信息分点作答,从军用方面和民用方面作答。【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是实用类文本阅读的基础,分析综合、鉴赏评价和探究都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从读物中辨别各种信息的性质,筛选并整合自己所需要的信息,是达到阅读目的、获取所需信息的重要手段。这里所说的信息,在不同的实用文体中有不同的表现。在新闻类文体中,信息主要指消息;在人物传记中,信息主要指人物的性格特征和感情、态度与价值观;在访谈类文体中,信息主要指被访谈人物提及的知识、观点和人生理念;在调查报告类文体中,信息主要指相关的学科知识和调查获得的事实或结论。把握这些信息,是解读文本的关键。(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一根火柴叶骑我独自站在这广袤、寥廓的雪域之地,雪花如落下的枫叶漫天飞舞,淹没了足迹,隐去了生机,空留一片彻骨的银白把大地冻结。但即或如此,多年前,我仍能在这土地上分清兔子的粪便、辨出百米外獐子啃食地衣发出的碎响,而今天,我孤独地站在雪地,再也闻不出故乡烟筒里散发出的炊烟。是的,我不得不承认,一个年迈的猎人,迷失在了他曾经无数次穿行过的土地上。我开始整理身上的物资,背包里食物充足,这些肉干足够我撑上三天。但就在检查包底时,我不幸地发现,一道豁口撕开了背包,自己唯一的一块打火石再无踪影。我浑身一紧,一股寒意顿时从四肢散入身躯。我急忙搜寻外衣的口袋,里面还有一封自己用来点燃烟斗的火柴,但在盒子打开的瞬间,我立即陷入了无尽的暗夜,里面仅有一根火柴。我瘫坐在无垠的雪地里,绝望地发出咒骂。我痛恨自己的老去,不辨东西。我痛恨命运的尖薄,在这存亡的关头夺去救命之物。难道冥冥之中,这就是一个老猎人无法脱逃的宿命?然而,我却无意就范。我是一个猎人,一个以山林为家的乡巴佬,生存或者死亡是我一生不曾回避的问题,我们或将苍老,枯竭的躯干也终将交还给这片挚爱的土地,但却从来不是一个向天乞怜的可怜虫。天色将晚。我用树枝在雪地里搭了一个简易的帐篷,然后从四周捡拾了一些枯枝败叶,堆放在一旁,这是自己仅有的希望。“你只有一根火柴。”我提醒自己。入夜,风雪愈紧了。狂风怒号着,在山谷里往来驰突,折断了枯枝,卷起了残雪,自己的帐篷在风暴中摇摇欲坠,寒冷像饥饿的狼群,将我层层包围。“点燃那根火柴吧,你别无选择。”“狼群”狞笑着说。我把火柴紧紧攥在手心,感受着“狼群”的啃食。它们的尖牙刺破我的肌肤,穿过血肉,直抵皮囊下的灵魂,而我蜷曲在这荒寒的冷夜,任由分食。我望向身旁的枯枝,欲望在心底挣扎。我想象它们倔强地燃烧起来,火苗微弱,在风雪中荀延残喘,却画出一个昏黄的圈,点燃一盏或明或暗的灯。“不用了,留给明天吧。”第二天,我爬出帐篷,穿过雪原林海,希冀在某座山后能看见那熟悉的景象,但最终,除了满目苍凉,再无一人。我孤独对抗着这寒夜的侵袭,夜再次来临。“点燃那根火柴吧,你别无选择。”“狼群”追赶上来,龇牙咧嘴,不肯罢休。“留给明天吧。”我气息奄奄躺在帐篷里,听着血液流动的声音,回答他们。我是在第五个夜晚被村庄的人发现的,据说,找到我时,我倒在帐篷门口,冻成了一个冰人。乡亲们把我带回寨子,问我是怎么在雪地里活下来的。我说,我有一根火柴。他们觉得难以置信。后来,他们知道我弄丢了打火石,的确没有撒谎,又好奇我有一根火柴为什么没有点燃。“如果真的点燃了,我就冻死在雪夜的第二个夜晚。”乡亲们若有所思,但似乎也没听明白。而我深深地懂得我能活着,因为我手上有一根随时可以点燃的火柴。(选自啄木鸟,2019年第6期)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小说一开始就交代了“我”的处境,即在冰天雪地里迷路了,仅够三天的食物,唯一的一根火柴,这意味着“我”将经历生死的考验。b. 作者将寒冷比作“饥饿的狼群”,表现出了“我”经受着寒冷的包围与吞噬,“狞笑着”、“啃食”、“尖牙刺破我的肌肤穿过血肉”等词句既与前文的比喻照应,又形象生动地表现了环境的恶劣和“我”身处绝境的痛苦感受。c. 小说主要运用内心独白、动作描写、肖像描写、环境烘托等手法来表现人物心理,刻画人物形象,这种写法与课文节选部分的老人与海中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相同。d. 小说末尾“我能活着,因为我手上有一根随时可以点燃的火柴”,点明“火柴”是支撑“我”在绝境中坚持下去的精神力量,它象征了战胜磨难的希望。8. 小说中有多处关于风雪的景物描写,请分析其作用。9. 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我”这一人物形象。【答案】7. c 8. 开头的雪景描写,为人物活动、故事展开提供自然的背景。雪景描写强化环境的酷寒恶劣,烘托老人的心理,刻画人物形象。推动情节发展,风雪愈紧,推动了后文老人晕倒获救等情节的发展。风雪酷寒具有困难、挫折的象征意义。 9. “我”是年迈孤独、身陷险境的猎人。“孤独”“我不得不承认,一个年迈的猎人,迷失在了他曾经无数次穿行过的土地上”,可见我己不再年轻,身处险境。坚强不屈、勇于抗争。面对绝境,“我却无意就范”,“不曾回避”,“不是一个向天乞怜的可怜虫”,而是积极理智地利用身边的资源自救。心怀希望,永不放弃。面对绝境,将象征希望的“火柴”紧紧攥在手心,“留给明天吧”,永远对明天抱有希望,并坚持到获救。【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解答本题,应从语句理解、手法分析、人物环境情节分析、主题理解等角度分析判断。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感知与理解,仔细辨识选项与原文的细微差别,做出判断。c项,“小说主要运用内心独白、动作描写、肖像描写、环境烘托等手法来表现人物心理”分析错误,本文没有使用肖像描写来刻画人物。故选c。【8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环境描写作用的能力。环境作为三要素之一,对情节的开展、人物的塑造、主旨的表达具有多方面的作用,具体来说包括: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变化)、地点等环境要素;渲染气氛;暗示社会背景;推动情节发展、伏笔照应、照应标题;烘托人物形象性格或揭示人物心理情感及其变化;暗示或揭示主旨。本题按照以上思路分析作答即可,同时注意风雪所具有的象征意义。“我独自站在这广袤、寥廓的雪域之地,雪花如落下的枫叶漫天飞舞,淹没了足迹,隐去了生机,空留一片彻骨的银白把大地冻结。” 开头的雪景描写,为人物活动、故事展开提供自然的背景。“入夜,风雪愈紧了。狂风怒号着,在山谷里往来驰突,折断了枯枝,卷起了残雪,自己的帐篷在风暴中摇摇欲坠,寒冷像饥饿的狼群,将我层层包围。” 文中多处雪景描写强化环境的酷寒恶劣,烘托老人的心理,刻画人物形象。小说塑造了一个迷路而陷入绝境的老猎人满怀希望战胜困难的形象。雪景描写,推动情节发展,风雪愈紧,推动了后文老人晕倒获救等情节的发展。同时,风雪酷寒也具有困难、挫折的象征意义。【9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结合着文中叙述性的语句,从身份、地位、修养、气质等总体上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然后根据小说中描写这个人物的言行举止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直接提取或概括即可。小说中多处描写,“我”是一个孤独的猎人。“最终,除了满目苍凉,再无一人。我孤独对抗着这寒夜的侵袭,夜再次来临。” “孤独”“我不得不承认,一个年迈的猎人,迷失在了他曾经无数次穿行过的土地上”,可见我己不再年轻,身处险境。“狂风怒号着,在山谷里往来驰突,折断了枯枝,卷起了残雪,自己的帐篷在风暴中摇摇欲坠,寒冷像饥饿的狼群,将我层层包围。”写出了环境的恶劣。面对绝境,“我却无意就范”,“不曾回避”,“不是一个向天乞怜的可怜虫”,而是积极理智地利用身边的资源自救。表现了“我”坚强不屈、勇于抗争。面对绝境,将象征希望的“火柴”紧紧攥在手心,“留给明天吧”,永远对明天抱有希望,并坚持到获救。“而我深深地懂得我能活着,因为我手上有一根随时可以点燃的火柴。”写出了“我”,心怀希望,永不放弃。【点睛】分析人物形象的五种角度:从所交代的人物身份、地位、职业、技能、经历、教养、气质,品质等方面。从塑造人物形象都的方法即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方法。从情节的发展入手透视人物思想性格。从分析环境入手,探究人物的命运及思想性格之所以如此的社会原因。从作者的议论和评价或作品中其他人物的评价入手。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史珪,河南洛阳人。珪少以武勇隶军籍,周显德中,迁小校。及太祖受禅,用为御马直队长,四迁马步军副都军头兼控鹤、弓弩、大剑都指挥使。开宝六年,领毅州刺史。太祖初临御欲周知外事令珪博访珪廉得数事白于上验之皆实由是信之后乃渐肆威福 民有市官物不当价者,珪告其欺罔,当置法,列肆无不侧目。上闻之,因下诏曰:“古人以狱市为寄者,盖知小民唯利是从,不可尽法而绳之也。况先甲之令,未尝申明。荀陷人于刑,深非理道。将禁其二价,宜示以明文,自今应市易官物,有妄增价直欺罔官钱者,案鞫得实,并以枉法论。其犯在诏前者,一切不问。”自是珪不复敢言。时德州刺史郭贵知邢州,国子监丞梁梦升知德州,贵族人亲吏之在德州者颇为奸利,梦升以法绳之。贵素与珪善,遣人以其事告珪,图去梦升。珪悉记于纸,将伺便言之。一日,上因言:“尔来中外所任,皆得其人。”珪遽曰:“今之文臣,亦未必皆善。”乃探怀中所记以进,曰:“只如知德州梁梦升欺蔑刺史郭贵,几至于死。”上曰:“此必刺史所为不法。梦升,真清强吏也。”因以所记纸付中书曰:“即以梦升为赞善大夫。”既又曰:“与左赞善。”珪以谮不行,居常怏怏。九年,坐漏泄禁中语,出为光州刺史。会岁饥,淮、蔡民流入州境,珪不待闻,即开仓减价以粜,所全活甚众,吏民诣阙请植碑颂德者数百人。太平兴国初,以为扬、楚等九州都巡检使。四年,征太原,命珪与彰信军节度刘遇攻城北面。从征幽州,坐所部逗挠失律,责授定武行军司马。数月,召为右卫将军、领平州刺史。督浚惠民河,自尉氏达京九十里,数旬而毕,民成便之。会江、淮民曲谋首等数十百人聚为盗,命珪率龙猛骑兵五百往捕,悉获之。六年,迁隰州刺史,知保州、静戎军。上缘边便宜十五事,皆从之。雍熙中,从曹彬征幽州,为押阵部署,以所部下涿州。师还,卒,年六十一。珪多智数,好以甘言小惠取誉于人,故所至不忍其去云。(选自宋史史珪传,有删改)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太祖初临御欲周知外事令珪博访珪廉得数事白于上验之皆实由是信之后乃渐肆威福b. 太祖初临御欲周知外事令珪博访珪廉得数事白于上验之皆实由是信之后乃渐肆威福c. 太祖初临御欲周知外事令珪博访珪廉得数事白于上验之皆实由是信之后乃渐肆威福d. 太祖初临御欲周知外事令珪博访珪廉得数事白于上验之皆实由是信之后乃渐肆威福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受禅,亦作“受嬗”。王朝更迭,新皇帝承受旧帝让给的帝位。b. 国子监,唐至清时期国家设立的最高学府和教育行政管理机构,又称“太学”或“国学”。c. 出,京官外放,与“放”意思相近。“予出官二年”中的“出”意思相同。d. 卒,死的别称。依照周礼,“死”讳称上按尊卑分为五个等级:天子日崩,诸侯日薨,大夫日死,士日不禄,庶人日卒。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史珪为人勇武,职位升迁快,帮助太祖查访宫廷外的事情,经验证属实后受到太祖的信任,后来渐渐作威作福。b. 史珪为帮助朋友郭贵,在皇帝面前中伤梁梦升,皇帝并没有听信他的诬陷,反而坚信梁梦升是强吏,并且立即提拔了梁梦升,史珪因此而怏快不乐。c. 史琏跟随征伐幽州,因所领军队徘徊观望而被责降职,后任平州刺史,负责整个惠民河工程的修建,仅用了几十天就完工,大大便利了百姓。d. 江淮一带几百人聚集为盗,史珪受命率领龙猛骑兵五百人前去逮捕,将他们一网打尽,出色地完成了任务。迁隰州刺史后,上呈了沿边十五件可以自行处理的事,都被采纳。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l)贵素与珪善,遣人以其事告珪,图去梦升。(2)珪不待闻,即开仓减价以粜,所全活甚众,吏民诣阙请植碑颂德者数百人。【答案】10. d 11. d 12. c 13. (1)郭贵平时与史珪交好,派人把这些事告诉史琏,企图(谋划、打算、图谋等)除去梁梦升。(2)史珪不等上报,就开仓减价出售货物,保全活命的人很多,官吏百姓有几百人到朝廷请求立碑颂扬他的德行。【解析】【10题详解】此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此类题要求学生正确理解相关语句,在语意把握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标志,如作主语、宾语的名词、代词,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句间连词以及并列、排比结构等。并且能通过选项的比对,排除错项,选定正确项。划线句子大意是:太祖登上皇位之初,想详细知道宫廷外的事,任命史珪广泛查访,史珪查访得到几件事奏报皇上,验证都是事实,从此信任他,后来史珪渐渐作威作福。句子中,“临御”指的是“登上皇位”,意思完整,不能拆开,故排除ac两项。“廉”是考察、查访的意思,“珪廉得数事白于上”意思是史珪查访得到几件事奏报皇上。这句中间不能断开。排除b项。分析可知,d项断句正确。故选d。【11题详解】本题考查文化常识的理解识记能力。文化常识的积累有助于解读文言文,文化常识一般包括官职、宗教礼仪、服饰、年龄称谓、有特殊意义的专有名词等,学习过程中注意准确积累。d项,“大夫日死,士日不禄,庶人日卒”解说错误,“大夫”死叫“卒”,“庶人”的死叫“死”。故选d。【12题详解】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鉴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从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混淆和关键词语的误译等角度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c项,“负责整个惠民河工程的修建”不正确,原文是“督浚惠民河,自尉氏达京九十里”,“浚”即疏通,疏浚,并非修建;几十天完成的仅是“自尉氏达京九十里”;“大大便利了百姓”原文是百姓认为很便利。故选c。【13题详解】此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明确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本题需要注意以下关键词的翻译:(1)善,形容词活用为动词,与交好;图,企图;去,除掉。(2)粜,出售;全活,保全活命的人;诣,到。【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参考译文:史珪,河南洛阳人,青年时因有勇武获得军籍,周显德年间,升迁为小校。宋太祖登上皇位,任命史珪为御马直队长,四次升职为马副军副督军头兼大剑督指挥使。开宝六年,任命他为毅州刺史。 太祖登上皇位之初,想详细知道宫廷外的事,任命史珪广泛查访,史珪查访得到几件事奏报皇上,验证都是事实,从此信任他,后来史珪渐渐作威作福。有百姓卖给官府的货物价格太高,史珪告发他欺骗,应当法办,店铺没有不怨恨的。皇上听说这件事,因而下诏说:“古人把诉讼和买卖相依托的原因,大概是知道小民唯利是图,不可都绳之以法。况且先前的法令,未曾申明。如果因此使人受刑,不合治理之道。要禁止他们用高价卖,应该明确告示,从今应市卖官物,如果有胡乱增加物价欺骗官钱的人,查寻得到实情,一并按律法论处,在诏令颁布以前犯法的,都不追究。”从此史珪不再敢上奏。 当时德州刺史郭贵为刑州知州,国子监丞梁梦升为德州知州,郭贵在德州的家族亲人属吏,颇为做奸谋利,梁梦升绳之以法。郭贵平时与史珪友善,派人把这些事告诉史珪,企图除去梁梦升。史珪全部记在纸上,将等候时机上奏。一天,皇上说:“近来中央与地方任命的人,都得到合适人选。”史珪急忙说:“如今的文臣,也未必都是好的。”于是伸手取出怀中所记的纸递呈说:“好像德州知州梁梦升欺负蔑视刺史郭贵几乎置于死地。”皇上说:“这必定是刺史所做的事违法。梁梦升是清廉强干的官吏。”于是,把所记的纸交给中书说:“立即任命梁梦升为赞善大夫。”继而又说:“授他左赞善”史珪因为诬陷不成,常常怏怏不乐。 九年,史珪因泄漏宫廷秘密犯罪,出朝为光州刺史,恰逢光州饥荒,淮州、蔡州的百姓流亡到光州境内,史珪不等上报,就开仓减价出售货物,保全活命的人很多,官吏百姓有几百人到朝廷请求立碑颂扬他的德行。 太平兴国初年,任命他为扬、楚等九州巡检使。四年,征伐太原,命令史珪与彰信军节度使刘遇攻城的北面。史珪跟随征伐幽州,因所领军队徘徊观望,责降授定武行军司马。几个月后,召为右行将军,领平州刺史。监督疏浚惠民河从尉氏到京城九十里长,几十天就完成,百姓都认为很便利。当时江、淮百姓曲谋首等几百人聚集做强盗,命令史珪率领龙猛骑兵五百人前去捕捉,全部抓获。六年,升为显州刺史、保州知州、静戎军知军。呈上沿边可以自行处理的事十五件,都被采纳。雍熙年间,史珪跟随曹彬征伐幽州为压阵部署,带领军队攻下涿州。军队会还,去世,享年六十一岁,史珪有智谋,喜欢用甜言蜜语小恩小惠取信于人,所以他到的地方人们不忍他离去。(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送崔珏往西川李商隐年少因何有旅愁?欲为东下更西游。一条雪浪吼巫峡,千里火云烧益州。卜肆至今多寂寞,酒垆从古擅风流。浣花笺纸桃花色,好好题诗咏玉钩。【注】卜肆:汉书记载严君平卜筮于成都市肆,日阅数人,得百钱足自养,则闭肆下帘而授老子。博览无不通,依老子、严周(庄周,避汉明帝刘庄讳而改)之指著书十余万言。卓文君、司马相如当垆卖酒。玉钩:酒钩。汉武故事记载钩弋夫人手拳曲,武帝披其手,得一玉钩,手得以展。后人效之,别有酒钩,当饮者以钩引杯,以为乐趣。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第一句表面上在问崔珏为什么有旅愁,实则要表现崔珏年少并无忧愁。b. 第三句使用拟人的手法,从听觉的角度,描写巫峡水急滩险的壮观景象。c. 第四句使用夸张的手法,从视觉的角度,描写益州千里火烧云的壮阔景象。d. 第七句的“浣花笺”即“薛涛笺”,有十色,文人多用之,以为风雅。15. 送别诗中,诗人常对送别的友人进行劝慰或寄予期望。诗人李商隐对崔珏寄予了怎样的期望?请结合诗歌的后三联进行简要分析。【答案】14. a 15. 想象崔珏往西川途中所见到的壮阔景象,劝慰友人要心胸开阔,积极乐观;借严君平和卓文君的典故,期望崔珏像他们一样不慕名利、洒脱风流;设想崔珏入川后用桃花色的笺纸题诗咏酒,希望他过上悠然自得的生活。【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基本能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a项,“实则要表现崔珏年少并无忧愁”错,这首诗的大意是崔珏因“东下”更兼“西游”而生“旅愁”;诗人李商隐则劝慰他不要生愁,不要作儿女之态,而要豪迈、潇洒、闲适。这寄托了诗人对友人的美好祝愿和期许。故选a。【15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理解鉴赏能力。试题考核诗歌的主要内容和思想情感。答题前先要基本读懂诗歌,然后分析诗歌营造的意境,还要结合诗题和注释进行分析,从而把握诗歌表达的情感。这首诗不同于一般的送别诗,没有恋恋不舍抒发对友人的深深眷恋之情,而是着重畅想了一路壮阔景观和内心澎湃的情绪。 “一条雪浪吼巫峡,千里火云烧益州。” 年少旅愁,既有漂泊不定的纷乱心情,又有满眼江涛水、天边烈火云的大气之叹。想象崔珏往西川途中所见到的壮阔景象,劝慰友人要心胸开阔,积极乐观。“卜肆至今多寂寞,酒垆从古擅风流。” 借严君平和卓文君的典故,期望崔珏像他们一样不慕名利、洒脱风流。深深的祝福和挥别全部涌现,却没有寂寥悲凉的情绪。“浣花笺纸桃花色,好好题诗咏玉钩。” 设想崔珏入川后用桃花色的笺纸题诗咏酒,希望他过上悠然自得的生活。桃红灼灼,夭夭美妙。纸上的绯红桃花色妙在似露不露之间,写来全不吃力,却情谊毕现。【点睛】诗歌赏析:送崔珏往西川由唐朝著名诗人李商隐所写。这首诗不同于一般的送别诗,没有恋恋不舍抒发对友人的深深眷恋之情,而是着重畅想了一路壮阔景观和内心澎湃的情绪。这首诗不同于一般的送别诗,没有恋恋不舍抒发对友人的深深眷恋之情,而是着重畅想了一路壮阔景观和内心澎湃的情绪。年少旅愁,既有漂泊不定的纷乱心情,又有满眼江涛水、天边烈火云的大气之叹。深深的祝福和挥别全部涌现,却没有寂寥悲凉的情绪。桃红灼灼,夭夭美妙。纸上的绯红桃花色妙在似露不露之间,写来全不吃力,却情谊毕现。(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杜甫登高中“_,_”两句,道出了郁积于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2)李白蜀道难中用“_,_”两句,写蜀地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劳动,牺牲巨大,终于打开了通往外界的蜀道,极富浪漫色彩。(3)周敦颐爱莲说中“_,_”两句,是对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傲的形象表述。【答案】 (1). 艰难苦恨繁霜鬓 (2). 潦倒新停浊酒杯 (3). 地崩山摧壮士死 (4). 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5).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6). 濯清涟而不妖【解析】【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本题属于理解性情境默写,要求学生平时要注意记忆、积累。在做题时首先要读懂题干,明确要求。其次要镇定作答,规范写字。此题要注意的易错字有:鬓、潦、栈、淤、濯。【点睛】考生默写名句名篇时,容易出现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一时回忆不起来(背诵不出);二是顺序错乱,张冠李戴;三是书写错漏。因此,答题时要沉着认真,要善于借助出处和引导句去回忆,万一一时记不起来,可以先放一放,不要急躁,做完其他题后可能又会突然记起来。答完题一定要反复默念,包括引导句在内,进行“全程回放”,这样,语序不当和书写错漏的问题一般都可以被发现并纠正。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在传承千年的中华传统文化中,无论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家国大义,还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追求,抑或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_,修身立德强调的从来不只是在私人领域做好小事、管好小节、做到“独善其身”,更要立志报效祖国、用实际行动服务人民、追求“宽仁大义”。可以说,广大青年立什么样的德,( ),决定了整个国家和民族选择怎样的道路、坚守怎样的价值、成就怎样的事业。修身立德本质上是对精神世界的_。一个人失去正确价值观锚定的“德”,就会陷入精神的_: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没有共同的价值观念, 、行无依归,就不可能进步。广大青年在精神层面坚定地锤炼品德修为,不断前行,才能获得更持久、更深沉的力量。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 将心比心 改造 空虚 莫衷一是b. 推己及人 改造 虚无 众口一词c. 推己及人 塑造 虚无 莫衷一是d. 将心比心 塑造 空虚 众口一词18.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 不是个人选择问题,而是一代人的胸怀与境界的彰显b. 既是个人选择问题,更彰显着一代人的胸怀与境界c. 不仅是个人选择问题,也是青年一代的集体选择d. 我们青年一代要有个人的选择,更要有集体的选择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广大青年不断锤炼品德修为,才能在精神层面获得更持久、更深沉的力量,坚定地前行。b. 广大青年不断前行,坚定地锤炼品德修为,精神层面才能获得更持久、更深沉的力量。c. 广大青年坚定地锤炼品德修为,才能为精神层面的不断前行提供更持久、更深沉的力量。d. 广大青年想要在精神层面获得更持久、更深沉的力量,就需要不断锤炼品德修为,坚定地前行。【答案】17. c 18. b 19. a【解析】【17题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此类题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及词语的意思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成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和语境。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第一空:推己及人:用自己的心思来推想别人的心思;设身处地替别人着想。将心比心:拿自己的心去比照别人的心,指遇事设身处地替别人着想。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说的是自己不愿承受的事也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讲求从自己出发,此处用“推己及人”更符合语境。第二空:塑造:通过培养、改造使人或事物达到某种预定的目标。改造:就原有的事物加以修改或变更,使适合需要;从根本上改变旧的、建立新的,使适应新的形势和需要。 “修身立德”是预定的目标,青年的精神世界在文中也不存在新旧的问题,此处用“塑造”更符合语境。第三空:虚无:有而若无,实而若虚,道家用来指“道”(真理)的本体无所不在,但无形象可见。空虚:里面没有什么实在的东西;不充实。“空虚”多指百无聊赖、闲散寂寞的消极心态,此处用“虚无”更符合语境。第四空:莫衷一是:不能得出一致的结论。众口一词:形容许多人说同样的话。“莫衷一是”与“众口一词”是一对反义词,联系上下文,此处用“莫衷一是”更符合语境。故选c。【18题详解】此题考查语言表达的连贯准确的能力。此类型题首先要通读语段,了解句意,然后注意句与句的排列组合,注意上下句的衔接、呼应,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要加强对语境的分析与体会。有些题应注意排序句的逻辑顺序和句中关联词语的运用。原文说立德,要做到“独善其身”,要追求“宽仁大义”,这就是由个体到整体的递进关系。a句为并列关系,故排除a项。c句为并列关系,故排除c项。d句,主语是“我们青年一代”,与整个复句的主语“广大青年立什么样的德”冲突,故排除d项。故选b。【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病句的能力。解答本题,先要熟悉常见的病句类型及其特点,要特别注意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不当、结构混乱的语病;然后采用语感审读、句子紧缩、逻辑分析等方法找到病句的病因;最后“对症下药”,根据语病修改病句,注意不能改变句子的原意。b项,搭配不当。“获得力量”的应该是“广大青年”,“精神层面”不能做主语,故排除。c项,搭配不当。“精神层面的不断前行”搭配不当。d项,因果倒置。“坚定地前行”不是“获得力量”的条件。故选a。【点睛】正确运用成语,要弄清楚几种类型的错误:一、看成语含义与前后文的修饰限制成分是否协调;二、看成语意思与所处的语境是否吻合,是否造成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三、看成语的褒贬感情色彩是否适合所在的语境;四、看成语适用的对象、范围和场合是否造成张冠李戴;五、看成语运用是否因望文生义而误用;六、看成语是否因画蛇添足而造成前后内容重复。20.下面是某校“校园开放日”邀请函的片段,其中有五处不得体,请找出并作修改。暮春三月,草长莺飞。正是江南好时节,我校诚邀您拨冗惠顾,参加第五届“校园开放日”活动。教室里,有名师粉墨登场,有学子书声琅琅:校园中,有青春歌舞翩翩,有赛场激烈拼搏您若驾车前来,务必将车停在指定区域。如需任何协助,学生志愿者将热忱为您服务。感谢您对我校工作的鼎力支持!么么哒!【答案】惠顾 莅临(光临)粉墨登场 精彩授课务必 请热忱 热情么么哒 期待您的光临【解析】【详解】此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得体、准确的能力。敬语指对听话人表示尊敬的语言手段。使用敬语,是尊人与尊己相统一的重要手段。谦词,就是表示谦虚的言辞。中国人喜欢谦逊,所以谦词在人们日常交际和书信往来中是不可或缺的。解答此题,首先要明确这是一则邀请函,应使用书面语体,同时兼顾“邀请函”的文学性。第一处,“惠顾”多用于商店对顾客,不符合语境,应改为“莅临”或“光临”。第二处,“粉墨登场”指化装上台演戏,今多借指登上政治舞台(含讥讽意)。不合语境,当改为“精彩授课”。第三处,“务必”用语生硬,不符合“邀请函”的情境,可改为“请”。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