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福建省莆田第二十五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第卷选择题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春秋时期,晋国小宗曲沃伯经过长期战争推翻了晋国大宗翼侯,被周天子策命为晋侯,“曲沃代翼”最终完成。这表明a. 争霸战争的成败改变血缘亲疏b. 策命晋侯凸显君主的集权统治c. 血缘纽带对政治的束缚被冲破d. 宗法分封的原则遭到完全破坏【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可知春秋时期由于宗法制遭到破坏,血缘关系对政治的束缚随之被打破。故选c;a项说法有误,排除;春秋时期还未发展为君主专制政体,排除b;春秋时期宗法制并未遭到完全破坏,排除d。2.西汉一朝共有22家外戚,半数出身于布衣、战俘、刑徒、奴仆等。“其始皆由贱而起,由至微而体至尊”。这表明a. 时代变革导致观念变化b. 君主专制不断加强c. 社会等级差别明显缩小d. 政治联姻作用上升【答案】a【解析】【详解】“布衣、战俘、刑徒、奴仆”属于封建等级社会地位角度,然而西汉时期外戚大多出身这一类人,但是随着外戚权势增长,导致“体至尊”,说明时代变革导致观念的变化,故a项正确;材料说明对于外戚身份论述,不涉及君主专制加强的信息,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论述社会等级差别缩小信息,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提及政治联姻的信息,故d项错误。3.南北朝时期,城隍是城市居民守御城池、保障治安的守护神。隋唐时期,城隍职掌又增加了雨早丰歉、功名利禄、吉凶祸福、冥籍诸事等。这说明a. 儒教正统地位受到严重冲击b. 城隍崇拜扩大了部分行政职能c. 官府借助城隍信仰加强统治d. 城市发展拓展了城隍信仰空间【答案】d【解析】随着城市经济功能的增强和居住人口的增多,作为城市居民守护神的城隍也相应增加了新的管理事务。故答案为d项。a项与材料无关,排除;城隍作为城市的守护神,不是现实中的行政官员,不存在扩大行政职能,排除b项;c项材料没有反映,城隍管理事务的增多是民众的信仰,与官府无关,排除c项。4.下表为不同文献关于唐代土地状况的记述。由此可知推知出处记述田令“诸庶人有身死家贫无以供葬者,听卖永业田。”全唐诗补逸“良田收百顷,兄弟犹工商。”唐大诏令集“寺观广占田地侵损百姓。”全唐文“王公百官及富豪之家,比置庄田,恣行吞并,莫惧章程。致令百姓无处安置,乃别停客户,使其佃食。”a. 土地的自由买卖得到法律保障b. 租佃经营基本取代自耕农经营c. 士农工商的社会结构发生变化d. 政府对土地的实际控制力有限【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的信息可知,材料中出现了大量侵占农民土地及土地买卖兼并的现象,故d项理解 符合题意; 材料没有涉及到法律的认可问题,排除a; b项取代一词有误,排除; 士农工商的社会结构是否有变化无法从材料中得出,排除c项。5.隋唐时期,重视家庭背景的门第观念十分流行,到宋期,这种情况发生了根本改变。人们的婚姻择偶以当下政治、经济地位为重,而不再关心祖先名望。时人将这些变化概况为“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尚阀阅”。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 科举制度的完善b. 宋朝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c. 政权基础发生变化d. 宋朝抑商政策的松动【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体现的是宋朝时期婚姻择偶对政治和经济地位的重视,这主要和宋朝科举制的完善及商品经济发展有关,而门第观念的淡化,也说明当时的统治基础在扩大,c选项符合题意;科举制的完善说法片面,不能体现的是对经济地位的重视,a选项排除;商品经济发展的说法片面,不能体现对政治地位的重视,b选项排除;材料与抑商政策的松动无必然关系,d选项排除。6.明代文人唐寅、文征明、祝允明等皆以替别人书写寿序、墓志铭以及卖画等为业,其中不乏为有钱的商贾之家所定制。这反映出当时a. 世俗生活改变绘画的技法b. 市民阶层对绘画要求提高c. 文人画淡化神韵意趣追求d. 绘画艺术市场化倾向凸显【答案】d【解析】【详解】明代文人唐寅、文征明、祝允明等皆以替别人书写寿序、墓志铭以及卖画等为业,体现出绘画发展的商业化趋势,说明绘画艺术市场化倾向凸显,故d正确;材料不涉及绘画的技法、市民阶层对绘画要求,排除ab;文人画注重神韵意趣,c错误。【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明代文人唐寅、文征明、祝允明等皆以替别人书写寿序、墓志铭以及卖画等为业”,紧扣关键信息并联系所学我国古代绘画发展的史实分析解答。7.清入关前,没有专门的饮食制度,仍“席地而坐,自割肉而食”,没有君臣之别。入关后,明代宫廷饮食中的礼法、等级制度在清宫中重新得到体现。这说明a. 民族交融影响饮食习惯b. 满族正统地位受到挑战c. 经济发展促进礼仪变革d. 传统习俗遭到全面摒弃【答案】a【解析】材料表明,清军入关之后,学习了汉族的饮食礼法和等级制度,体现了民族交流对清王朝饮食习惯的影响,a符合题意;材料涉及的只是满足学习汉族的饮食礼法,b不正确;材料没有涉及经济的作用,c不正确;d“全面摒弃”的说法不正确。点睛:本题考查了民族间文化的影响的相关知识,本题需要掌握一个基本规律,即少数民族入主中原,虽然取得了军事上的胜利,但往往会被汉族的先进文化所征服,即民族间的交融会影响到文化的交流与融合。8.“商人之恃以战争者,厥为广告。譬之两方搏战广告,枪炮也。果广告之得其逞,则枪炮锐利,可操胜算;反则一无所能,拱手让人而已。”这种现象说明清末民初a. 商业竞争意识浓厚b. 广告决定商业成败c.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d. 商人对外发动商战【答案】a【解析】材料涉及是商人之间的广告战十分激烈的情况,反映了当时商业竞争较为激烈,a正确;b是对材料信息的错误解读,夸大了广告的作用;材料体现是的商业竞争,不能得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c不正确;材料涉及的是国内商人之间的广告竞争较为激烈,没有涉及外国,d不正确。9.进入近代,江南农村部分传统手工业逐渐陷入困境,相关的市镇也不可避免地走向衰落,清末民初,部分市镇开始由传统乡村向近代工商业城镇转变。这凸显出江南地区a. 经济区域分工日益加强b. 经济结构变动剧烈c. 发展近代企业成为主流d. 城乡差距日益加大【答案】b【解析】【详解】清末民初,部分市镇开始由传统乡村向近代工商业城镇转变,说明江南地区由传统手工业向近代工商业转变,经济结构发生变动,故b正确;材料没有涉及经济区域分工的信息,排除a;材料不能体现发展近代企业成为主流,排除c;材料反映江南地区由传统乡村向近代工商业城镇转变,无法反映城乡差距,排除d。10.武昌起义前,清王朝9个总督职位,其中汉族占据4个,最重要的直隶和两江总督是汉族的陈夔龙和张人骏;14个巡抚职位,其中汉族占据11个。这表明a. 晚清政府统治土崩瓦解b. 统治集团内部矛盾孕育出革命c. 清末中央集权面临挑战d. 政治形势推动了权力格局变化【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武昌起义前,清政府的地方督抚中汉族官僚的人数呈增长趋势,这是因为当时的革命力量发展,冲击了清政府的统治,清政府在地方上不得不重视汉族官僚,故d项正确;晚清政府土崩瓦解是在辛亥革命之后,a选项排除;材料不能得出这些汉族官员赞同革命,b选项排除;中央集权面临挑战的说法不符合材料主旨,c选项排除。11.1935年清明节前夕,国民政府规定每年由国府中央派员前往祭扫黄帝陵等圣贤陵墓,其中1937年、1938年、1939年为国共两党合祭黄帝陵。国民政府此举的主要意图是a. 凝聚民族精神抗击外来侵略b. 继承历史传统标榜政权合法c. 借助传统习俗化解国内危机d. 倡导个人崇拜树立统治权威【答案】a【解析】清明节原意为祭祖扫墓,题中中央政府赋予这一节日新的内涵,因此,不属于倡导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与题意不符,c项错误;这一时期日本加紧对中国的侵略,国民政府为表彰先贤先圣功绩,鞭策民族自信心,抗击外来侵略,故选a项;材料与个人崇拜无关,d项错误;材料与标榜政权合法无关,排除b项。12.19481949年夏,英、法、美等国通过各自渠道同中国共产党接触,试探与将要成立的新政府建立某种形式的外交关系的可能性。中共中央考虑:不接受足以束缚手脚的条件;可以采用积极办法争取这些国家承认;也可以等一等,不急于争取这些国家的承认。这反映出a. 中国共产党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b. 西方国家放弃了对国民党政权的支持c. 中国突破了美国的外交孤立d. 新政府不急于获取国际支持【答案】a【解析】材料信息“不接受足以束缚手脚的条件;可以采取积极办法争取这些国家承认;也可以等一等,不急于争取这些国家的承认”表明中共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故a项正确;此时西方国家仍然对国民党政权予以支持,故b项错误;中国冲破美国的外交孤立是在新中国成立后,故c项错误;中共的这一政策是针对英法美等帝国主义国家的,故d项错误。点睛:本题考查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理解“独立自主”的概念。独立自主:一是独立,不依附于任何国家和集团;二是自主,自己的事情和国际事务,自己做主,作出正确的判断。独立自主就是中国的事情要按照中国的情况来办,走自己的发展道路;更要依靠中国人民自己的力量来办,把我们的方针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在国际事务上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13.1950年,中国、苏联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规定:“缔约国双方保证以友好合作的精神,并遵照平等、互利、互相尊重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及不干涉对方内政的原则,发展和巩固中苏两国之间的经济与文化关系,彼此给予一切可能的经济援助,并进行必要的经济合作。”此举a. 促进地区经济政治一体化b. 推动中苏正式建立外交关系c 推动“一五”计划顺利实施d. 促成“一超多强”的国际格局【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题干可知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有利于打破西方国家对新中国的包围和封锁,保障新中国的国防安全,有力地支援了新中国经济建设。故答案选c。中苏没有建立经济政治一体化,排除a;中苏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在1949年10月3日,排除b;“一超多强”的国际格局是在东欧巨变、苏联解体后建立的,排除d。14.1959年11月,国家统计局在召开的省市统计局长会议上提出:“对统计数字的准确性,要虚心考虑各方面的意见,特别是党的领导的意见,不能单纯从统计数据出发。”这种做法a. 成为当时浮夸的一条重要渠道b. 一定程度上纠正“左”倾错误c. 导致三年经济困难局面的出现d. 国家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对统计数字的准确性”、“不能单纯从统计数据出发”而要“虚心考虑各方面的意见,特别是党的领导的意见”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种做法成为1959年浮夸的一条重要渠道,a项符合题意,正确。材料所述是“左”倾错误的表现,不是对“左”倾错误的纠正,排除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导致三年经济困难局面出现的政策原因,而且1959年三年困难已经开始了,排除c。该做法成为当时浮夸的一条重要渠道,而不是为国家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排除d。15.国家农业投资从19781979年度到19811982年度减少了50。人民银行提供的贷款和农机、拖拉机和建房方面私人投资大大增加了,1982年总额达到了人民币157亿元,1983年达到了214亿元。这表明a. 农民的生产经营积极性有了显著提高b. 经济改革的重点由农村转向城市c. 政府坚持以重工业为中心的经济战略d. 土地所有制结构发生了局部改变【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表明国家农业投资减少了,私人农业投资大大增加了,说明农民的生产经营积极性提高了,故a正确;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b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信息没有涉及重工业,排除c;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不改变土地公有制的性质,排除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国家农业投资减少了50”“私人投资大大增加了”,紧扣关键信息分析解答。16.下图为1978-2008年我国进出口总额及其所占的gdp比重变化示意图。据此可以推知a. 中国的对外贸易处于出超地位b. 改革开放使中国经济快速发展c. 市场经济比计划经济更加优越d. 中国与世界市场联系日益密切【答案】d【解析】由材料可以得出1978年以来我国进出口总额呈不断上升的趋势,说明中国与世界的经济联系日益加强,d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进出口的谁占优势,得不出出超还是入超的结论,a不正确;材料只是反映的是进出口贸易的发展,不能体现中国经济整体发展状况,b不正确;c与材料主旨不符。17.古代雅典法律规定:当遇有地震等严重自然灾害时,公民必须按照预先编制的财富名次榜捐款。这反映出古代雅典a. 法律体系已经达到完备程度b. 自然灾害促进民主政治的完善c. 法律重视城邦利益至上的精神d. 道德品质与公民权益高度一致【答案】c【解析】【详解】从“按照预先编制的财富名次榜捐款”可知雅典城邦注意规范慈善活动和稳定社会秩序,c项符合题意。本题“赈灾捐款”一项不能说明法律“体系”的“完备”a项错误;“捐款”活动规范化并不是“民主政治”范畴,也不是把道德和“公民权益”联系起来,b、d项错误。【点睛】本题考查雅典民主政治生成的社会环境,通过此题可加深学生在城邦对公民和民主政治发展所产生的影响。18.罗马法先后出现了法定诉讼、程式诉讼、非常诉讼三种诉讼程序,反映了诉讼制度从自力救济到公力救济、从严格的形式主义到注重实事求是、从复杂的审理方式到简明的审理方式的发展过程。对此的正确理解应是,罗马法a. 扭转了欧洲历史的发展方向b. 体现了世界文明发展的诉求c. 开启了民主政治的初步尝试d. 开创了西方人文思想的先河【答案】b【解析】结合材料“诉讼制度从自力救济到公力救济、从严格的形式主义到注重实事求是、从复杂的审理方式到简明的审理方式”并结合所学可知罗马法对世界文明的发展起到了推进的作用。故b项说法正确,a项夸大了罗马法的作用,排除;民主政治的初步尝试是古希腊民主政治,排除c项;启蒙运动对西方文明起到了重要作用,排除d项。19.来自异域的糖和咖啡、荼、巧克力一起,不仅改变了欧洲人的饮食和欧洲社会,糖从贵族生活象征,逐渐变为城市劳工的生活元素。源自亚洲的甘蔗种植与蔗糖制造技术被欧洲殖民传播到欧洲,引发了“蔗糖革命”与“人口大迁移”,催生出种植园经济和殖民地奴隶制度。这表明糖a. 改变了欧洲人的饮食结构b. 推动了奴隶贸易的开展c. 促进了世界的文化交流d. 促进了世界历史进程的发展【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源自亚洲甘蔗种植与蔗糖制造技术被欧洲殖民传播到欧洲,引发了“蔗糖革命”与“人口大迁移”,催生出种植园经济和殖民地奴隶制度”体现的是蔗糖的传播发展对人口流动、经济形态和殖民扩张的影响,说明蔗糖对世界历史进程的推动发展,d选项符合题意;改变了欧洲人的饮食结构仅是材料的一部分,a选项排除;推动了奴隶贸易的开展仅是材料的一部分,b选项排除;世界经济文化交流无法体现对种植园经济和殖民地奴隶制度的影响,c选项排除。20.1832年,代表新兴资产阶级利益的英国自由党声称:议会选举改革已经到头,再改革就会损害国体。1867年,原代表土地贵族利益的保守党上台执政,提出并通过了议会选举新方案,使城镇选民人数从60万增加到140万人。这表明a. 工业资产阶级实力有所下降b. 工业革命推动政党政治发展c. 城市化进程扩大了市民阶层d. 议会权力得到了进一步加强【答案】b【解析】1867年改革法案对议席分配再次作了调整,取消了46个“衰败选区”,空出的52个议席分给大工业城市和较大的郡,小资产阶级和上层工人都获得选举权,工业资产阶级实力并没有下降,故a错误。 工业革命展开后,新兴工业资产阶级为维护自身利益,强烈要求参与国家管理。两次议会改革后,由于选民扩大,政党要站住脚,必须成为群众习惯的党,极大地推动了政党政治的发展,长远来看,也给工人政党的产生奠定了基础,故b项正确。 两次议会改革主要扩大了选民资格,并没有扩大市民阶层,故c项错误。这两次议会改革主要是议会内部力量的调整,工业资产阶级从此具有主宰地位,彻底打破了以前贵族在议会中一统天下的局面,基本上实现了资产阶级民主,议会权力并没有进一步加强,故d项错误。21.19世纪60年代,美国国会通过了3条宪法修正案,禁止各州实行奴隶制和强制服役,合众国的所有合法居住者都是美国公民,各州不得剥夺公民生命、自由和财产的权利。这些修正案a. 取消了各州的立法权力b. 赋予了国会修改联邦宪法的权力c. 破坏了三权分立的原则d. 反映出1787年宪法存在缺陷【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美国用“批准宪法修正案”的方式对本国的宪法进行修改或补充,甚至是对原有条款的否定。这反映出1787年宪法并不完善,存在缺陷,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这些修正案并未取消各州的立法权;b选项错误,结合所学可知,根据宪法规定,美国国会可以通过宪法修正案,美国2/3以上的州可以联合提出修改宪法的议案。这些修正案并未赋予国会修改联邦宪法的权力;c选项错误,这些修正案是对各州的限制,与联邦政府实行的三权分立原则无关。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22.1921年,喜剧大师卓别林参观了福特的工厂,并与福特在总装流水线旁微笑合影。当时人们把福特看作一个创造奇迹的大师,但在15年后,他已经成为劳动者的公敌。上述现象说明a. 经济发展与人性解放的冲突b. 汽车成为大众化的交通工具c. 生产流水线提高劳动生产率d. 电影是影响极大的传播工具【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大机器生产提高了生产效率,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把人们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拥有更多的空余时间休息和娱乐。但是,大机器生产也有很多是非人性的,从生产形式上,劳动者成为了机器的奴隶。从生产后果上,劳动者的生活节奏加快。从生产产品上,大机器生产都是统一的标准化生产,产品没有任何个人特征,不同的人使用的质量、模式可能有所区别,但只是大同小异,这尤其体现了大机器生产的非人性的一面。题干体现了经济发展与人性解放的冲突,故答案选a。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工业革命经济发展与人性解放的冲突23.1939年,苏联政府规定农业税的征收标准由原来的固定税额改为按收入标准征收累进税;1940年,进一步规定义务粮的收购标准,由按照农户播种面积及饲养牲畜数量征收改为按照农户耕地面积的多少来计算。上述措施的实施a. 直接扩大集体农庄的规模b. 缓解战争前线的供给困难c. 有效抑制个人经济的发展d. 确保“二五计划”的完成【答案】c【解析】材料表明苏联政府对农业税的增收有所增加,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个人经济的发展,c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加入集体农庄,a不正确;材料所述与战争无关,b不正确;二五计划是在1933至1937年,与材料所述时间信息不符,d不正确。24. 1947年马歇尔发表声明,“任何图谋阻挠别国复兴的政府,都不能指望行到我们的援助。”欧洲复兴计划“必须是联合性质的,即使不能取得所有欧洲国家的同意,也应该取得一部分国爱的同意。”由此可见,马歇尔计划的实施a. 扩大了美国与西欧的矛盾b. 阻碍了西欧一体化的进程c. 加速了战后欧洲的分裂d. 成为了“冷战”开始的标志【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任何图谋阻挠别国复兴的政府,都不能指望行到我们的援助。”“取得一部分国家的同意”说明该计划加速欧洲国家的分裂,故本题选择c。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冷战(马歇尔计划)。第卷非选择题2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19世纪70年代以来,列强在中国强筑铁路,攫取大量利权。1880年到1912年,中国也自建了30条左右的铁路。晚清中国自建铁路分布示意图据龚云铁路史话材料二 民国以来,日事政争,中国自建铁路竟未完成一长路。辛亥革命以后,理想家以为数年之间,可以完成二十万里铁路,与欧美并驾齐驱者,至是乃为一场幻梦也。交通事业,较之他国,尤为落伍也。张星琅欧化东渐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中国自建铁路的空间分布特征,并分析其原因。(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制约晚清和民国铁路发展的共同因素,并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铁路发展迎来的新机遇。【答案】(1)特征:分布不平衡(或集中在东部地区);主要分布在华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以大城市为中心向周边地区辐射(或形成局部铁路网)。原因:东部地区遵受列强侵略较为严重,自然经济解体较早;针对列强抢夺路权,中国自建铁路维护利权;受洋务运动、清末新政和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东部地区重要城市较多,近代工矿企业较为发达,连接华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局部铁路网,可满足中东部经济、文化交流的需求。(2)共同因素: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落后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或资金少,技术落后,人才缺乏),国内政局动荡;新机遇:民族解放国家独立(或结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或“一五”计划实施,国家工业化进程加快;或苏联的援助)【解析】【详解】(1)关于晚清中国自建铁路的空间分布特征,根据图片可知,晚清中国铁路大多集中在东部地区,分布在华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且以大城市为中心,解答此题可从铁路的集中地区、中心点等方面作答。原因,可紧扣时间“19世纪70年代以来”“1880年到1912年”,根据材料“列强在中国强筑铁路,攫取大量利权”并结合时代背景,从西方列强入侵导致中国自然经济解体、中国人民进行的自救运动以及铁路的作用等方面回答,言之有理即可。(2)制约晚清和民国铁路发展的共同因素,根据材料“民国以来,日事政争,中国自建铁路竟未完成一长路”“至是乃为一场幻梦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时期制约铁路发展的因素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没有兴建铁路的良好环境等可从社会性质、经济文化发展状况、政局等方面进行总结。新机遇,结合所学可知,新中国成立意味着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主义社会性质,营造了良好的国内环境;社会主义本身的优越性也促进了铁路发展,言之有理即可。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全球“整体化”或者“一体化”较为准确地勾画了世界历史大潮的一般流向。世界历史进程还有一个由整体到分散的碎裂化过程。如果把世界历史纳入全球整体的宏观视野,我们就会看到,人类历史是在两种力量或运动的冲突和协调的动态平衡中向前发展的。他们之间互相制约平衡、交错互动,使整个世界历史的发展呈现出动态性、曲折性、周期性和阶段性。摘编自王玮世界历史进程的悖论:整合与碎裂围绕材料,结合世界史的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建筑材料行业绿色建材研发创新报告
- 2025年电子竞技行业电子竞技赛事与游戏发展研究报告
- 2025年快递行业快递物流技术与末端配送模式研究报告
- 2025年金融行业金融科技创新与数字金融服务研究报告
- 2025年医疗器械行业智能医疗设备技术创新报告
- 2025年区块链行业技术发展与应用场景研究报告
- 2025年电子科技行业电子技术与信息产业研究报告
- 2025年数字证据行业技术发展与市场前景研究报告
- 2025年物流仓储行业智能物流与智能仓库研究报告
- 2025年妇科肿瘤手术前的检查常规模拟考试卷答案及解析
- 输血科岗前培训课件
- 间质性肺炎护理查房内容课件
- 交通事故原因分析
- 深圳市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养老金申请表
- IDC云数据中心机房运维服务解决方案
- 婴幼儿发展的一般规律及养育要点
- 大一统视阈下的边疆治理
- 2020ESPEN专家建议:围手术期营养管理
- 《教育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 学校健康食堂学生营养餐带量食谱
- 中西医结合导论第一章中西医结合导论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