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后作业(二十)一、选择题1苏联问题专家郑异凡指出:“俄文本身并无余粮的意思,而是指征收(摊派)粮食。所谓余粮实际上由国家和军队的需要确定,国家先确定所需要粮食数量,然后分配给各省、县和村。”据此作者认为()a“余粮”指农民口粮之外的多余粮食b政府“征收”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c政府“征收”措施在苏俄一直延续d政府“征收”考虑了农民的基本生活解析材料中“所谓余粮实际上由国家和军队的需要确定”会导致农民口粮难以保证,损害农民利益,故选b。答案b2列宁在致全俄粮食工作会议主席团的信中说:“与饥饿作斗争的战线的重要性仅次于军事战线,它向你们提出一系列新的任务,不完成这些任务,就不能进一步巩固工农政权,也不能完成当前迫切的经济建设任务。”列宁旨在()a强调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必要性b重申实行粮食税的重要性c批评向社会主义直接过渡的激进主张d说明政权需要工农兵支持解析材料“与饥饿作斗争的战线的重要性仅次于军事战线”,反映出国内战争时期,需要集中有限的资源保障前线战争的胜利,因此苏俄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故选a。实行粮食税的重要性属于其后新经济政策的内容,b项错误;材料肯定“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必要性,没有批判利用其向社会主义直接过渡的错误,c项错误;材料说明政权需要“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经济支持,d项错误。答案a31917年,列宁指出,俄国存在农民经济、小商品生产、私人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五种经济成分。到1921年实行新经济政策时,列宁重申了这一观点。这表明苏俄()a已经重新定义私有经济的作用b并未对战时共产主义予以否定c国民经济已经恢复到战前水平d向社会主义过渡完全宣告失败解析据材料“1917年,列宁指出,俄国存在农民经济、小商品生产、私人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五种经济成分。到1921年实行新经济政策时,列宁重申了这一观点”这五种经济成分中,四种存在私有成分,故a项正确;材料中并未提及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故b项错误;材料中也没有涉及国民经济已经恢复的问题,故c项错误;新经济政策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故d项错误。答案a41921年列宁在论粮食税一书中指出:“与中世纪封建制小生产相比,资本主义则是历史的进步”。列宁在当时发表该言论意在强调()a实行固定粮食税的可能性b实行农业集体化的必然性c发展商品货币关系的必要性d加快工业化建设的迫切性解析从材料中的时间“1921年”和列宁对资本主义的评价,联系所学,1921年列宁采取新经济政策,部分地恢复资本主义,利用商品、市场货币关系来恢复发展经济,为社会主义经济奠定基础,故c项正确;a项与列宁肯定“资本主义”无关;b、d项都是斯大林执政时期的经济政策,与1921年时间不符;故a、b、d项排除。答案c5有学者在评价新经济政策时指出:“它是列宁在当时经济文化落后的俄国的一种改革运动,实质上是一种混合经济的创造性实验。”这里的“混合经济”是指()a计划经济体制与市场经济体制的混合b工农业生产与市场、商品流通的混合c落后的经济文化与先进思想学说的混合d资本主义经济与社会主义经济的混合解析新经济政策是利用资本主义,通过市场逐步地过渡到社会主义,实质上是社会主义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相结合的一种“混合”经济,故选d。答案d61923年,苏联政府对165万家企业进行统计,88.5%属于私人所有或租赁,而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只占11.5%。上述状况()a推动了苏联工业的发展b削弱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c抑制了市场的积极作用d赢得了资本主义国家信任解析苏俄从1921年实行新经济政策,对国家不能经营的企业以租赁方式给外国资本家经营,这一措施为后来苏联工业化发展奠定基础,a正确;该措施并不是削弱国家对于经济的控制,b错误;新经济政策是利用市场发展经济,c错误;d明显不符合新经济政策的作用。答案a7新经济政策在农业上实行固定的粮食税,工业建设上采用非国有化措施,商业上允许恢复自由贸易,这些措施的实施均有利于苏联(俄)()a加快工业化进程 b商品经济的发展c改变所有制结构 d建立牢固的工农联盟解析材料中“固定的粮食税”“非国有化措施”“商业上允许恢复自由贸易”的措施均可促进商品经济发展,故选b。答案b8美国一位作家两次访问苏联,第一次给其印象是列宁是“克里姆林宫的幻想家”,对苏联社会主义表示怀疑;1934年第二次访苏,该作家却向斯大林表示:“现在资本主义应该向你们学习,理解社会主义精神。”导致该作家对苏联态度变化的原因是()a苏联已全面实现国家工业化b苏联新经济政策取得巨大成功c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复苏无望d苏联的经济建设成就十分显著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苏联1937年全面实现国家工业化,故a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苏联新经济政策1928年已经取消,故b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有所复苏,故c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结合前面分析可知20世纪30年代苏联经济建设成就十分显著,故d项正确。答案d9苏联农业集体化时期曾实行义务交售制:国家半无偿或近乎无偿地占有集体农庄的大量农产品,方法是通过不等价的交换,带有课税性质。这一制度()a保证了国内战争的胜利b为国家工业化积累了资金c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d兼顾了国家和农民的利益解析根据所学可知,苏联的工业化是以牺牲农业基础来实现的,而材料中“国家半无偿或近乎无偿地占有集体农庄的大量农产品,方法是通过不等价的交换,带有课税性质”的信息正是这一措施的体现,b项正确;a项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意义;c项是新经济政策的作用;这一制度没有照顾到农民的利益,d项错误。答案b1019331934年苏联粮食产区的小麦交售价格是每公斤3.29.4戈比,而每公斤面粉的零售价格是3560戈比。这反映了当时苏联()a抵制欧美国家农产品倾销b确立了计划经济体制c实施优先发展工业的战略d城乡间经济交流频繁解析材料表明粮食交售价格与面粉销售价格的差价极大,体现了当时苏联掠夺农业,优先发展工业的策略,故选c。在19331934年苏联是出口粮食,基本不进口粮食,a项错误;苏联是1936年确立计划经济体制,b项错误;“城乡间经济交流频繁”无法体现,d项错误。答案c11在斯大林时期有这样一则笑话:一个美国代表团访问一个苏联的工厂,当局就预先教工人要怎样回答代表团的提问。当问到一个老工人每月的工资是多少,老工人说3000卢布;代表团又问有多少存款,他回答10万卢布。代表团疑惑:“你存了这么多钱准备干什么呢?”老工人回答:“我准备买一双靴子。”这则笑话反映出这一时期的苏联()a农轻重比例严重失调b行政管理经济加速工业化c个人崇拜和家长制盛行d计划经济体制提高生活水平解析材料表述的是苏联拥有高工资和高存款的人却缺少一双靴子,反映出苏联当时生活日用品匮乏,这是斯大林模式重视重工业,忽视轻工业和农业导致的,故a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苏联工业化成就,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个人崇拜和家长制盛行,故c项错误;苏联在计划经济下,人们的生活水平没有得到较大提高,故d项错误。答案a12下面为苏联“一五”和“二五”计划时期工农业产值增长情况图。据此可知()a苏联在“二五”计划时调整了产业结构比例b斯大林模式不能解决产业结构问题c计划经济会导致农业发展缓慢d重工业的增长是以牺牲农业和轻工业为代价的解析根据图示可知,“二五”计划时期和“一五”计划时期相比,轻工业、农业的增长幅度上升,体现了苏联在“二五”计划时调整了产业结构比例,故a项正确;b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项说法错误,应是国家政策影响农业发展;d项说法与图示信息相矛盾。答案a13右面示意图中反映19291938年美国和苏联在世界工业总产值中所占份额(%)的变化趋势,对此分析不正确的是()a美国受经济危机的打击经济呈下降趋势b苏联经济增长主要得益于斯大林模式c苏联经济增长主要是由于列宁的新经济政策d美国工业总产值呈下降趋势,但仍然高于苏联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回忆、再现所学知识的能力。结合所学可知19291938年的苏联处于斯大林时期,新经济政策在1928年就被取消,故c项说法是不正确。a、b、d说法正确。答案c二、非选择题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我们必须考虑积累的界限问题,投资的最大界限问题。在我们这里弦绷得太紧了,把它绷得太紧,使商品荒更加尖锐化,已经不行了从供求关系平衡角度作详尽的分析,这自然不是“表面的”缺点,不是“形式上的”疏忽,而是一个深刻的内在的错误为了使国家工业化得到实现不仅应当保证对建筑材料等的需求的相应的货币,而且应当保证这种建筑材料相应的供应(无论如何)也不能用“未来的砖头”建造“现实的”工厂。布哈林一个经济学家的札记(1928年)材料二如果撇开内部和外部的环境抽象地来讲,我们当然可以用比较缓慢的速度进行工作,但是问题在于:第一,不能撇开内部和外部环境;第二,如果从我们周围的环境出发,那就不能不承认,正是这个环境促使我们迅速发展我国的工业我们是在一个技术非常落后的国家内取得了政权的假如我们的工业和技术像德国那样发达,假如我国工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像德国那样大,那么高速度发展工业的问题在我们这里就不会像现在这样迫切了假如我们不是唯一的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而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之一,假如不仅在我国,而且在其他比较先进的国家也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那么高速度发展工业的问题就不会这样迫切了。斯大林论国家工业化和联共(布)党内的右倾(1928年11月)(1)根据材料二,指出斯大林强调高速度发展工业的原因。(2)根据材料一、二,说明斯大林与布哈林在工业化问题上侧重点的不同。解析本题考查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问题,意在考查根据材料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对历史问题的总结分析能力。第(1)问,根据材料二中“如果从我们周围的环境出发”“我们是在一个技术非常落后的国家内取得了政权的”“唯一的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等信息进行归纳。第(2)问,据材料一、二进行归纳,关于两者的不同点,只要读懂了材料,基本上都能概括出来。相同历史条件下关于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斯大林与布哈林存在明显的分歧,而各有其理,要求概括两者的侧重点,要紧靠材料,尽可能全面具体。答案(1)原因:巩固和保卫苏维埃政权(2)不同:布哈林强调按经济规律发展工业,主张放慢发展速度;斯大林强调从当时的国内外实际情况出发,主张加速发展工业。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我们原来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国家的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现实生活证明我们犯了错误。列宁选集材料二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邓小平材料三苏联的办法把农民挖得很苦。他们采取所谓义务交售制等项办法,把农民生产的东西拿走太多,给的代价又极低。他们这样来积累资金,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极大的损害。你要母鸡多下蛋,又不给它米吃,又要马儿跑得快,又要马儿不吃草。世界上哪有这样的道理。毛泽东论十大关系(1)材料一中列宁为纠“错”而采取的措施是什么?该政策的主要特点是什么?(2)“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这种模式是什么?(3)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老年人膳食方案课件
- 《综合商务英语3》课程简介与教学大纲
- 老年人护理知识培训内容课件
-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写字表》字帖
- 老年人常规体检项目
- CN120208640A 一种具有超抗污涂层的柔光砖及其制备方法
- 老年人基础护理
- 赏析小说情节(知识清单)-2026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原卷版
- 碳、硅及无机非金属材料(知识清单)-2026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解析版
- 人教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含解析)
- 事业单位招聘综合类必看考点《管理常识》试题解析(2023年)
- T CEC站用低压交流电源系统剩余电流监测装置技术规范
- 办理宽带拆机委托书
- JJG 677-2006光干涉式甲烷测定仪
- 2024建筑工程监理表
- 胸部肿瘤放疗讲课
- 空乘服务语言艺术与播音技巧全套教学课件
- 小米公司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案例分析课件
- 《工业视觉基础知识》课件
- 家长进课堂金融知识讲座
- 公对公打款合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