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5课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学习目标:1.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进步的表现。2.分析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进步的原因。3.认识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进步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素养解读:1.从时空观念角度,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进步的主要表现。(易混点)2.从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角度,理解近代以来中国交通和通讯工具进步的原因。(重点)3.运用唯物史观和现代化史观,分析交通和通讯工具的发展对社会生活的影响。(难点) 知识梳理一、铁路与公路1传统交通工具(1)南方多水路,船是主要运输工具。(2)北方多旱路,人们以乘坐马车为主。2近现代交通工具(1)铁路19世纪80年代初,清政府修筑从唐山到胥各庄的铁路。辛亥革命前夕,中国已建成多条铁路,奠定了中国近代铁路网的基本格局。20世纪上半叶,中国铁路建设进展缓慢。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建成宝成、兰新等铁路。到“九五”期末,中国铁路运营总里程已跃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新中国在机车的制造方面有很大进展,1997年以来全国铁路实现了几次大提速。(2)公路20世纪初,汽车开始出现在上海等大城市。外国近代筑路技术传入中国。民国时期,公路交通发展受到很大限制。新中国成立以后,全国建立起比较密集的公路网,包括青藏高原在内的山区也通了汽车。二、水运与航空1水运(1)19世纪70年代初期,洋务派创办轮船招商局,打破了列强在中国的垄断局面。(2)新中国成立后,由国家统一管理的轮船运输业,获得较快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后开始萎缩。2航空(1)1909年,旅美华侨冯如制成中国第一架飞机,标志着中国航空事业的开始。(2)1920年,中国首条空中航线北京至天津航线开通,中国民航拉开了序幕。(3)新中国成立初期,民航发展有限。(4)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已成为世界民航大国。三、通讯工具的变迁1新中国成立前(1)电报19世纪70年代,丹麦的电报公司私自把电报线架设到上海,建起第一个电报机房。1877年,福建巡抚在台湾主持架设中国第一条有线电报线。20世纪初,上海崇明装置无线电台,设立无线电报局。有线电报主要用于军事,无线电报则供官商通报。(2)电话19世纪80年代,外国开始在上海设立电话公司。此后,发展非常缓慢,普及率低。2新中国成立后(1)逐渐形成覆盖全国的电讯网络。(2)到2003年末,中国拥有的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数量跃居世界第一位。3影响:使信息的传递变得快捷和简便,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释疑解惑易错易混(1)淞沪铁路是最早在中国建成的一条铁路,是外国商人擅自修筑的,不久就被拆除了。清政府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是唐胥铁路,该铁路于1881年建成,由唐山到胥各庄,是中国真正实际应用的第一条铁路,标志着中国铁路的诞生。(2)西方先进的交通、通讯方式的传入,使中国加强了与世界各国的交流,便利了西方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的渗透,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近代化的发展。(3)交通、通讯事业的发展有赖于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又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并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4)交通运输的发展水准是衡量一个国家或者社会近代化水平的重要指标。近代中国社会的交通近代化是由内部需求和外部引导综合作用的结果,中国的特殊国情和国际局势决定了交通近代化的曲折性、半殖民地性和不平衡性。(5)近代与现代中国铁路建设的一个最大不同点就是铁路主权问题。近代铁路主权被列强把持,便于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现代中国的铁路主权掌握在人民政府手中,便于发展本国经济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6)近代以来通讯的发展不一定都产生积极影响。近代以来通讯的发展,一方面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另一方面也要注意到它的负面影响,如不合理地利用通讯技术导致犯罪增加,不良信息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等。轻巧识记(1)“一、二、三、四”归纳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一个冲击:西方三次工业革命。两个特点:半殖民地性、发展不平衡性。三种通讯方式:电报、电话、互联网。四种交通工具:铁路、公路、水运、航空。(2)近代中国交通发展缓慢的原因思考探究:上海是近代中国茶叶的一个外销中心。1884年,福建茶叶市场出现了茶叶收购价格与上海出口价格同步变动的现象。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成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及影响。提示:原因:近代电讯业的出现。影响:使信息的传递变得快捷和简便,推动了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探究点一近代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史料一史料二1880年刘铭传奏请修建铁路,刘锡鸿等众多官员纷纷反对,理由是:每造铁路“山川之神不安,即旱涝之灾易召”,火车飞行,“路稍不平,则或激轮而全车皆碎”,仿西洋造火车,借英、法等国金钱,无由归还,“诸强邻遂相凌逼,几至亡国”。清政府遂搁置修路倡议。史料三一些闭塞的地区因铁路而活跃,一些古老的城镇因铁路而面目一新。铁路在畅通经济、带动繁荣的同时还意味着信息的流通、知识的传播,意味着建立“铁路交通日常急需的各种生产过程”。所有这一切,无疑都有助于打破中国传统社会“自给自足的惰性”,推动中国的现代化的进程。周积明最初的纪元思考:(1)依据史料一分析此时期中国的铁路运输业发展的特点。(2)据史料二,分析影响近代中国铁路事业缓慢发展的原因。(3)依据史料三归纳铁路发展给中国带来的影响。信息解读史料一:图例中帝国主义直接投资修筑的铁路比重远远大于中国人自己修筑的铁路,同时,很多铁路都是贷款修筑的,这体现了近代中国铁路发展落后并且受制于外国的特点。史料二:、分别从政治、思想、资金三个方面说明“清政府遂搁置修路倡议”的原因。史料三:近代交通运输业,特别是近代铁路事业对中国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都产生了重要影响。中的“经济”“信息”“知识”“现代化”等关键词都是这些影响的具体表述。尝试解答(1)特点:中国近代铁路运输业落后,在很大程度上受外国控制。(2)原因:封建顽固势力的反对;受封建传统迷信思想的影响;资金和技术的缺乏。(3)影响:促进经济发展、信息流通、知识传播;有助于打破传统习性,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推动了中国现代化进程。近代中国交通发展的特征和影响(1)特征动力:从人力、畜力、自然力牵引到机械牵引。技术:从引进技术到自研自制。种类:海陆空均有发展,从平面交通时代到立体交通时代。地区:城市显著,乡村缓慢,发展不平衡。对象:向平民化、普及化发展。进程:先快后慢,多层次并行。(2)影响积极影响:a.推动了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b.促进信息的交流,开阔了人们的眼界。c.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加快了生活的节奏,一定程度上转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对人们的社会生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d.加强了中国与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消极影响:a.交通工具的增多,不可避免地带来了城市交通堵塞、环境污染、能源危机等负面影响。b.由于近代中国的铁路大都由外国控制,便利了外国的经济、政治侵略。【典例】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时,制作了下面的图示。据此,他在分析近代铁路营运效应时,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促进了近代新型城镇的兴起b为工矿企业发展提供了条件c增强了地区性市场的影响力d农产品的长途贩运不断增加审题指导定时空:1916年、1919年、中国近代铁路营运效应。抓关键:从铁路载运货物结构比例中可以看出主要物资为矿产品,其次为农产品,最后为制造品。调储备:近代中国交通发展推动了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促进了信息的交流,开阔了人们的眼界。析选项:选项排查分析正误a项在材料中体现不出错误b项据图示可知运载货物资源主要为矿产品,而矿产品的主要用途为工业生产,说明铁路为工矿企业发展提供了条件正确c项地区性市场在材料中未曾涉及错误d项依据图示可知,农产品的长途贩运比例应是下降而不是上升错误答案b运用“三看”“三思”的方法解答图片信息类选择题(1)“三看”:一看图片的时间、空间,界定答题范围。二看图片反映的问题实质,确定答题方向。三看图片的关键信息,明确内涵外延。(2)“三思”:主要是根据题干图文,对备选项要“三思”:一思考每一个备选项是否符合历史事实,排除不符合图片反映的史实的选项;二思考是否符合题干要求,排除不符合题干要求的;三思考是否与题干有必然的逻辑联系,排除与题干无关紧要的。问题延伸根据上题材料思考,近代交通业发展的原因有哪些?提示列强侵华的需要。列强为扩大在华利益,加强控制、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控制和操纵中国的交通建设。工业革命的成果传入中国,为近代交通业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条件。先进的中国人为救国救民,积极兴办近代交通业,促进了中国交通业的发展。中国近代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政府的政策转变及引导。中国人民的聪明才智。探究点二近代通讯事业的发展史料一1919年5月4日的北京学生运动能立即席卷全国与电报快捷传递消息和社会动员的功能密不可分。电报,其重要性在于,在交通系统远不足以把全国连为一体时电报系统至少可把全国连为一个时间共同体,这是后来全国同步的社会和思想运动的技术基础程巍清末电报网与国家统一史料二19世纪80年代,对中国刚兴起的通讯事业有人赋诗曰:“东西遥隔语言通,此器名为德律风。沪上巨商装设广,几如面话一堂中。”思考:(1)根据史料一,分析归纳近代电讯技术有哪些特点?(2)史料二中的诗所赞的是什么通讯工具?除此之外还有哪些通讯工具?这些通讯工具有何作用?信息解读体现了电讯技术的发展对社会政治思想运动产生的基础性影响。体现了近代通讯工具的特点。尝试解答(1)速度快,效率高;距离远,范围广。(2)电话。有线电报、无线电报等。作用:促进信息的交流与传递,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有利于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近代中国通讯事业兴起的原因和影响(1)兴起原因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和国外新技术的传入。【典例】下图所示为近代一则电话广告,中有“无论天气冷、热、晴、雨,可以足不出门,立刻使你将各种事情很顺利的办妥装有电话的家庭,处处可以享受迅速便利舒适的利益,而且可以节省劳力、时间、金钱”等字样。该广告反映出()a电话于19世纪末传入中国b电话推动了妇女走出家庭步入社会c电话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d“风雨无阻”的电话是民族工业的领跑者审题指导定时空:近代生活方式的变迁。抓关键:“装有电话的家庭,处处可以享受迅速便利舒适的利益,而且可以节省劳力、时间、金钱”等。调储备:随着西方先进的交通、通信方式的传入,中国加强了同世界各国的交流,接触到西方在政治、经济乃至思想领域中先进的事物,大大促进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析选项:选项排查分析正误a项材料没有涉及。电话在19世纪80年代进入中国错误b项材料未曾体现错误c项“可以足不出门,立刻使你将各种事情很顺利的办妥装有电话的家庭,处处可以享受迅速便利舒适的利益,而且可以节省劳力、时间、金钱”表明电话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正确d项材料未曾体现错误答案c问题延伸根据上题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交通和通讯事业发展的特点?提示开端艰难,起步晚,远远落后于同时代的西方国家。发展缓慢,受到封建顽固势力阻挠和帝国主义势力的排挤。先个别试办,然后政府推广。分布不均衡,沿海、沿江尤其是通商口岸地区发达。 深度思考中国近代交通、通讯事业发展落后的原因1根源:近代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客观因素(1)封建落后的思想意识:由于传统的封建思想根深蒂固,对外来的先进事物具有天然的排斥性。(2)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和排挤:西方列强出于维护自己利益的需要,总是想方设法压制、排挤中国近代交通、通讯事业的发展,造成中国近代交通、通讯事业发展缓慢。(3)旧中国经济、科技实力比较落后,无力大规模兴办近代交通、通讯事业。(4)战争频繁,政局混乱:近代中国战争不断,缺乏一个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造成交通、通讯事业发展缓慢。题组1交通工具的进步1近代中国交通运输方式发生质的变革是由于()a中国传统工具的进一步改进b清政府主动引进外来文明成果c西方近代化交通工具的引进d国民政府鼓励发明创造的结果解析西方近代化交通工具的引进是导致中国交通运输方式变革的主要原因。答案c2作为新型交通工具的火车在19世纪末传入中国,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有()促进了信息的交流和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带来了一些城镇兴衰便利了列强进一步掠夺中国经济减缓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进程abcd解析新型交通工具的火车在19世纪末传入中国,带来的消极影响是加重而不是减缓中国半殖民地化的进程。故错误。答案a3下列有关近代中国交通的现象,体现出社会进步的是()a“男女杂处,不以为嫌”b“如果华人马车从后面赶超洋人马车,即以违法处理”c“拉人力车的讨厌马车、汽车,赶马车的又讨厌汽车”d“华人之坐马车,大率无事之人居多,故马车若专为游观而发”解析“男女杂处”说明了人们开始改变传统的观念。答案a4中国近代交通工具不断进步。下列不属于交通领域变化趋势的是()a从国外传入走向自主制造b从封闭保守走向方便平民c向海陆空立体发展d向机械牵引力演进解析从国外传入走向自主制造,如轮船从国外传入,1865年中国建成自行设计的第一艘轮船,故a项正确;中国传统交通工具不能体现出封闭保守,故b项错误;中国近代交通工具由陆上的火车、电车、汽车,海上的轮船,空中的飞机向海陆空立体发展,故c项正确;中国传统交通工具主要是人力,到近代后主要是机械牵引力,故d项正确。答案b题组2通讯工具的变迁5有诗云:“从此千里争片刻,无须尺幅费笔砚。雁帛鱼书应共妒,声气相通快胜箭。枝枝节节环四海,地角天涯连一线。”该诗赞颂的文明成果是()a电报b火车c电影d电灯解析由诗的内容可以看出该成果传递信息快,极大的提高了人们的办事效率,使各地区之间的联系更为密切,故该文明成果是通讯工具有线电报。答案a6近代新式交通和通讯的发展()一定程度上转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加快了信息的传递速度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使人们的生活多姿多彩abcd解析近代新式交通和通讯的发展,一定程度上转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加快了信息的传递速度,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使人们的生活多姿多彩等,均正确。答案d课后作业(十五)一、选择题1下表是1881年到1911年中国新建铁路里程表。这反映了()清政府借款修建外国资本直接投资经营清政府独立筹资官商合办里程(公里)4171.22746.11042.41042.4占总里程比例46.3%30.5%11.5%11.5%a.洋务运动推动了铁路修建b近代民族工业无从发展c西方列强实际控制了中国铁路修筑权和经营权d清政府通过独资、借款、合办等方式控制路权解析材料反映的是18811911年铁路修筑情况,洋务运动在甲午战后失败,故a项错误;近代民族工业在艰难发展并不是无从发展,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中“外国资本直接投资和借款给清政府等所占的比例”等信息,可知中国的铁路修筑权和经营权被外国控制,故c项正确;清政府借款修筑铁路,借款的背后是对中国主权的侵犯,实际筑路权已被列强控制,故d项错误。答案c2近代北京民风保守,19世纪末人力车引入之初,人们不愿接受。据记载:“当时人们都不肯雇佣,妇女尤以坐人力车为羞耻。”但不久人们发现人力车轻便、快捷、价廉,远过于通常骡车,“风气大变,坐车人日见增加。人力车厂也随之各处林立,营业甚为发达。”这说明()a中国应用工业革命成果速度快b近代北京的交通日益发达便利c新式交通工具冲击着传统观念d民众生活受政治局势影响巨大解析材料信息“19世纪末人力车引入之初,人们不愿接受。”说明工业革命成果应用慢,故a项错误;“但不久人们发现人力车轻便、快捷、价廉,远过于通常骡车”说明出行多靠骡车,故b项错误;从“当时人都不肯雇佣,妇女尤以坐人力车为羞耻。”到“风气大变,坐车人日见增加。”说明新式交通工具冲击着传统观念,故c项正确;民众生活受政治局势影响巨大材料未体现,故d项错误。答案c320世纪20年代初,上海马路上,是各种交通工具最为混杂的年代,“每天要通过大量各式各样的车辆汽车、卡车、电车、马车、自行车、人力车、独轮推车、手推车”这一现象最能说明()a上海是当时中国最繁华的商业城市b上海市区交通秩序混乱亟待改进c西方交通工具取代了传统交通工具d交通工具适应了不同阶层的需要解析仅从交通工具不能说明城市的繁荣,故a项错误;交通工具混杂不等于交通秩序混乱,故b项错误;材料体现了传统交通工具和西式交通工具并存,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了上海马路上传统交通工具和西式交通工具并存,体现了交通工具适应了不同阶层的需要,故d项正确。答案d41899年督办铁路大臣盛宣怀在奏折中写道:“入手而能用,著耳而得声,坐一室而可对百朋,隔颜色而可亲謦欬,此亘古未有之便宜。故创行未三十年,遍于各国。其始止达数十里,现已可通数千里。”盛宣怀记述的科技产品是()a火车b电话c电报d电影解析根据材料“入手而能用,著耳而得声”等信息,可以看出材料描绘的是电话而非火车、电报、电影等,并且电话的使用极大地方便了交流。综上所述,只有b项符合题意,故选b项。答案b5下图是1909年民权画报刊载的讽刺漫画。该漫画()a表达向西方学习的愿望b庆祝中国跨入铁路时代c揭露列强对中国铁路主权的控制d反映西方国家对中华文明的认同解析漫画反映的是对列强经济侵略中国的讽刺,不是表达向西方学习的愿望,故a项错误;中国跨入铁路时代不符合史实,故b项错误;漫画反映出列强分割了中国的铁路修筑权,故c项正确;反映西方国家对中华文明的认同不符合题意,故d项错误。答案c6近代电车刚进入上海,有人作竹枝词:“铁线纵横铁轨铺,几如地网与天罗。电车初试人都怕,说是将来肇祸多。”一段时间后,有人又作竹枝词:“人坐车中称稳便,儿童指点陆行舟”,“电车行驶通租界,市政经营仗市民”。该材料本质上反映了()a西方物质文明深深融入中国社会b西方物质文明完全改变了中国传统习俗c中西文明在抵触矛盾中相互渗透d西方物质文明被上海市民逐步接受解析材料反映了上海市民对电车由不接受到接受的过程,本质上反映了西方物质文明被上海市民逐步接受,故d项正确;a项的“深深融入”不符合题意,应排除;b项中的“完全”说法绝对化,应排除;c项表述内容材料中未体现,排除c。答案d719世纪末自行车从西方传入中国,成为宫廷贵族的玩具;到20世纪六七十年代自行车和缝纫机、手表一起成为年轻人结婚必备的三大件;再到80年代,自行车逐渐成为中国人最重要、最普及的代步工具;如今自行车不再仅仅是一种普通的交通工具,也是人们健身、休闲的好方式。自行车命运的变迁不能说明()a中国社会经济迅速发展b人民生活水平的稳步提高c中国自行车工业世界领先d人们环保、健身意识的增强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自行车命运的变迁说明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思想观念的改变;材料内容无法体现中国自行车工业的发展水平。故只有c项符合题意要求。答案c81872年,上海公共租界当局张贴了沪上第一张交通告示,内容包括“凡马车及轿子必需于路上左侧行走”“凡小车必由左边往来,唯不许走路旁相近之路中心行走”“凡马车于十字路口必得走慢”等。这说明()a当时租界的交通规则由上海地方当局制定b汽车在中国已经出现c交通规则呈现中西合璧的特征d近代交通文明开始在上海逐步确立解析材料说明不同的车辆有着不同的行驶规定,属于近代交通文明,故材料主旨意在说明近代交通文明在上海逐步确立,所以答案选d项。答案d9近代著名诗人黄遵宪在今别离中写道:“别肠转如轮,一刻既万周;眼见双轮驰,益增心中忧送者未及返,君在天尽头。”诗中反映的是()a近代交通工具改变人们的生活b社会剧变导致人口的大量迁徙c马车及木船是人们出行的工具d近代以来出国留学热潮的兴起解析“别肠转如轮”“眼见双轮驰”表明近代汽车,轮船的出现;“送者未及返,君在天尽头”意指送行之人未及返回,旅人已经到了天尽头,从中可见近代交通工具对人们的生活影响之深。b、c、d三项材料没有体现,故排除。答案a10河南新乡的西瓜自“火车通行,销路益远”。奉天“昔年多种菜蔬,仅销境内,近年交通便利,运销外县者甚多”。广西桂平自从轮船通行,“土物出境倍易于前而家畜鸡豚亦各载之舟中,随大江东去,售诸港粤,日月不休”。材料反映出近代交通()扩大了商品市场冲击了自然经济便利了列强侵略带动了沿线地区发展abcd解析“火车通行,销路益远”说明新式交通工具扩大了商品市场,故正确;“土物出境倍易于前”说明冲击了传统的自然经济,故正确;材料中没有提及列强侵略的信息,故错误;“近年交通便利,运销外县者甚多”说明火车沿线地区商业发展,故正确。a项符合题意。答案a11学习了近代交通与通讯的变化一课后,某班研究性学习小组在研讨会上发言如下,其中观点不准确的是()a列强的侵略是中国近代交通与通讯发展的最大阻碍b铁路以其在国民经济中的重大作用,一开始就得到清政府的支持c列强把铁路修到哪里,就把侵略势力延伸到哪里d近代交通与通讯的艰难发展表明,只有实现民族独立后,它才能健康发展解析中国近代的交通与通讯的发展受到帝国主义的限制和排挤,而且帝国主义利用它们延伸自己的侵略势力,a、c、d三项正确。由于清政府的腐朽与愚昧,一开始并不支持铁路建设,故选b项。答案b12盛宣怀在其所拟电报局招商章程中说:“中国兴造电线,固以传递军报为第一要务,而其本则尤在厚利商民力图久计。”这表明盛宣怀主张,中国如果要真正发展近代电讯事业,根本在于()a引进西方近代电讯技术b适应国防建设的需要c满足工商业发展的需求d提高电讯行业的利润解析从“而其本则尤在厚利商民力图久计”可知,发展近代电讯业应满足工商业发展的需求,故c项正确;a、b、d三项不符合题意。答案c13下面是盛泽镇通讯发展与丝绸成交额关系表。由此表可知()时间通讯发展丝绸成交额(万两)1909年设邮政分局4081918年设电报局5111923年设拥有100门电话机的电话公司9771936年全镇拥有电话的人家已有222户1021a.盛泽镇通讯业走在全国前列b丝绸成交额与近代通讯密不可分c盛泽镇实现了通讯近代化d通讯发展对丝绸成交有一定帮助解析从表中可知,伴随着通讯发展,丝绸成交额从“408万两”到“1021万两”不断上升,符合交通通讯有助于商业发展的规律,故选d。此表只涉及“盛泽镇”,没有反映全国状况,a项错误;没有近代通讯,古代“丝绸成交额”也大,b项错误;此表没有通讯近代化的标准,难以说明“实现了通讯近代化”,c项错误。答案d二、非选择题14近代运输格局成为反映时代变迁的重要标志。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铁路和轮船运输因极大的载运量而大大减低了运输成本。1830年到1870年,英国实业家修筑了两万公里铁路,连接了工业中心、铁矿、港口等。为了便于交通和货运,美国政府开凿运河,私人投资者建立起轮船航线和铁路网络。到1860年,东北部的工业区、南部农业区以及中西部城市之间已有铁路相连。发明创造开启了工业化进程,也造就了铁路和轮船;而后者因为提供了快速廉价的交通方式又反过来促进了工业化近程。(英)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材料二下表反映了19世纪末汉口至上海航线的各轮船公司概况开办年国别公司船只(艘)吨位1875中国招商局458601887英国太谷、怡和7139221898日本大贩465811899德国瑞记、美最时55743材料三轮船使商业贸易流通渠道发生了实质性变化,1881年进出汉口装运茶叶的远洋轮船有30艘,吨位达48670吨;汉口至宜昌轮运航线的出现,使货物运转日期缩短了一个月但是轮船不可能迅速而彻底的将传统木船挤出近代商品流通渠道,以1881年为例,汉口进出船只中,木船为250艘,吨位达41887吨;外国租赁木船为127艘,吨位达11289吨。武汉地区以土货进出口为主轴的市场,基本上依傍木船运输。任放近代两湖地区的交通格局(1)据材料一概括英美近代运输格局出现的主要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经济影响。(2)据材料二概括这一时期长江航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6届河北省忠德学校衡水教学部高三上化学期中统考试题含解析
- 2025年高考英语翻译:英汉互译能力提升模拟试卷
- 2026届江西省校级联考化学高一上期中调研模拟试题含解析
- 福建省莆田九中2026届化学高一第一学期期中经典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6届甘肃省兰州市甘肃一中化学高一第一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试题含解析
- 婚前财产约定协议
- 线上线下活动合作协议的特点
- 2026届安徽省二校联考化学高三上期中联考试题含解析
- 2025年住房租赁市场供需关系研究及策略优化服务合同
- 2025年城市轨道交通车辆融资租赁与抵押担保合同
- 弱电工程施工进度表(甘特图)
- GB 1886.232-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羧甲基纤维素钠
- 2023年赣州市建兴控股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概述课件
- 脑梗死病人-护理查房课件
-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全套课件
- 医院介入手术病人护送交接流程
- 学校家庭教育指导(班主任培训班) 课件
- 骨关节结核教案
- 楼板厚度检测报告
- 纳米材料ppt课件精品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