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人物通讯分析【非典型人物通讯的写作技巧】_第1页
典型人物通讯分析【非典型人物通讯的写作技巧】_第2页
典型人物通讯分析【非典型人物通讯的写作技巧】_第3页
典型人物通讯分析【非典型人物通讯的写作技巧】_第4页
典型人物通讯分析【非典型人物通讯的写作技巧】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典型人物通讯分析【非典型人物通讯的写作技巧】 【摘要】在新闻记录 _进程中,人物报道作为新闻报道中最常见、最重要的内容之一,意义和作用重大。由于改革浪潮和平民化思潮的冲击,曾经高度集中统一的政治和媒体格局有所转变,传统的典型人物报道越来越难以像以前一样产生轰动效应。与此同时,非典型人物报道愈来愈被重视。中国青年报冰点周刊中的人物通讯作为非典型人物通讯的代表之一,以其用精彩故事承载人物、突出表现人物个性、在场景中刻画人物等写作手法,在社会转型期的剧烈变化中,通过普通百姓“不普通”的命运来反映人性的真善美及社会变迁,赢得了受众的青睐和赞誉。作为长期供职于中国青年报的一名记者,笔者长期学习和研究冰点周刊的人物通讯,并在指导下采写了一些人物通讯。在此,笔者结合自己多年来的学习体会和采写感悟,浅谈非典型人物通讯的写作技巧。 【关键词】转型;冰点;人物;非典型 概 述 新闻无法离开人物。新闻就像影子一样难以与人分割。由于人们需要了解身边其他人的生活状态,以满足自己的窥探欲望,并需要从同类当中寻找思想和行动榜样,催生了读者对人物报道的需求。相较于无生命的事实,人的题材更易于唤醒读者的反应,引起关注和思考。同时人物报道更能经受时间的长久考验并能广泛传播,所以媒体都对人物报道厚爱三分。 受传统观念和长期计划经济体制的制约,我国新闻界曾一度在极左的泥潭中挣扎,以违背客观规律为代价,臆造出许多脱离实际的“典型人物”,把人“塑造”成了“高、大、全”的“神”。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我国社会朝着价值多元化、结构多样化的方向发展,社会自主性相对大为增强,价值观念趋势明显多元化。时代的变迁促使受众和新闻媒体都在改变。一方面,随着传媒时代的来临,国内受众对于媒体不再陌生,自媒体也为其积极参与新闻报道提供了平台基础;另一方面,随着向市场经济的发展,媒体竞争更加激烈,媒体开始愈加关注受众群体的趣味和喜好,努力贴近受众,非典型人物报道日渐成为新闻传播的主角之一。作为始终涌动着改革创新的冲动,始终热情地为新生事物鼓与呼的精品报纸栏目,中国青年报冰点周刊的人物通讯在激烈的历史变革中脱颖而出,它选取普通人“不普通”的命运和生存状态,并以此反映社会真善美及社会变迁,推动民主政治、法治社会、市场经济进程。 中国青年报冰点周刊及其人物通讯 在中国青年报异彩纷呈的系列专栏专版中,冰点光辉耀眼。从1995年至今,从原来的冰点栏目专版到后来扩充的冰点周刊,新闻价值取向一以贯之,取得令业内瞩目的成就。1996年,“冰点”栏目获得“中央主要新闻媒介名专栏”称号;xx年,“冰点”被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评为第二届“中国新闻名牌栏目”。多年以来,冰点周刊的报道一直在中国青年报读者阅读调查中稳居阅读率前列,在全国新闻界中深受推崇。 在冰点周刊报道的这顶王冠上,人物通讯更是其中最璀璨的明珠。冰点周刊报道中的人物通讯以“更多地关注普通人的生存状态和想法”为新闻报道方针,率先将“平凡人”、“平凡事”作为中央媒体新闻诉求的对象,以“普通人占这个世界的99,只有赢得平凡,才能赢得世界”作为采写理念,闯出了一条以对“非典型人物”细腻、生动的描述为基点,全面深刻地反映社会现实与变迁,讴歌真善美、抨击假丑恶的新路子。 冰点周刊非典型人物通讯的写作技巧 曾经的典型性报道中的人物,如同京剧中的脸谱,事迹往往被八股化,远离了人的本性,让人感到可敬但难以接近,也难以引发向其学习的动力思潮。而有些电台、都市报的一些人物报道中,则充斥着尔虞我诈、勾心斗角、情杀暴力的故事情节,部分创作者为了吸引读者的眼球,在喧嚣躁动的世界继续释放恐慌焦虑,从而走向另一个极端。这些人物通讯不是让受众阅读思考的,而是让读者厌烦或受刺激的。如何让人物真实地跃然于报道之中,又充分满足读者的阅读兴趣呢? 冰点周刊原主编李大同在漫话冰点一文中说:“一个专门刊登长篇报道的栏目,要做到使读者愿意读并持续读下去,有两个最重要的条件:一是选题得当,二是与所选题材相称的内容和最佳的表现手段。”这样的观点,对于人物通讯报道同样如此。经过多年的学习、思考和实践、总结,笔者认为,以下6点写作技巧有力强化了冰点周刊人物通讯的可读性、传播力,使其人物通讯具有了非常独特的魅力: 用精彩故事承载人物。普通的非典型人物的独特经历或遭遇能成为新闻,价值就在于故事的精彩。此外,记者不能自己跳出来描述一个人,比如这人怎么感人或险恶,如此会显得单薄而无说服力、感染力,要用人物自己的行为来举证,因为行为能真实而具体地表现出他的追求和内心,而有效反映人物性格的行为集合就是精彩的故事。此外,精彩故事也是判断被报道人物价值的标尺。选择或写作被报道人物的故事时,不能让读者一看标题就丧失阅读兴趣。 获得南方周末xx年“致敬之年度特稿写作”的是冰点周刊的人物通讯无声的世界杯。“天下着大雨,6名农民工卷着裤管,打着伞,深夜站在广州街头一个露天大屏幕下,仰着脖子凝神观看正在转播的世界杯。边听广播电台的直播,边看无声的大屏幕。”1此文有力地诠释了记者要想刻画出精彩的人物形象,必须在立意上避热就冷,从那些相对不惹人注意的百姓生活中寻找选题,而不是任意拔高和修饰。 突出表现人物个性。一个非典型人物能够被报道并为读者所乐于接受,重在表现个性。个性化的情节表现个性化的人物,个性化的人物又表现特质主题,2而一个人在重大关口所做出的选择最能体现个性,因此要在一个人纷繁复杂的事例中淘得真金,就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要精挑细选。 例如人在流泪 心已宽恕一文中记者就写道:“可这个日夜思念爱子的悲痛欲绝的母亲,却在两年后接受了调解,原谅了一个杀人犯,挽救了这个杀死自己儿子的凶手的生命。事情传开后,有人这样形容这个母亲:她的心脏有两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