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语文教学之朗读缺失】语文教学朗读方式 【】G623.2 【】B 【】2095-3089(xx)06-0066-01 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是什么?探讨这个问题,那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而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语文课程应该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从这我们不难看出,朗读是学生学习语言、掌握语言、运用语言的重要途径。课程标准也指出:“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一个“读”字贯穿了学生语文学习的全过程。 诚然,在课程改革的今天,朗读确实得到了广大教师应有的重视。课堂上朗朗书声不绝于耳,课堂下手捧图书入迷阅读随处可见。这是教学改革中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最直接、最显著的方式,也使广大学生受益匪浅。然而,是否一美遮百丑呢?显然不是的。我们发现,很多语文课追求的仅仅是朗读的数量,而非质量,热闹者有之,那是猪鼻子插葱装像。那种只注重形似而非神似的朗读,注定是失败的朗读,因为它缺乏实质,缺乏内涵。长此以往,“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他们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这一目标的实现,岂非是镜中花水中月,中看不中用。 对于语文教学上朗读的缺失,笔者以为主要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一、朗读方法的缺失 众所周知,“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方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可以这么说,方法是解决问题,通向成功彼岸的金钥匙。然而,在如今的语文课上,尤其是众多的常态课上,朗读方法的缺失依然严重。虽然说“教学无法,贵在得法”,但是我认为“得法”就是“掌握方法”。广大教师通过多年的实践,总结出了很多读书的方法。从读的形式上看,可以分为齐读、自由读、默读、小组读、个别读、分角色读等;从读的功能上看,可以分为指导读、诱导读、提示读、引导读、迁移读、示范读等。 以上方法在我们的教学中,前者的使用不在少数,照理说朗读方法的缺失还不至于。关键是很多老师在比赛课、教研课上能灵活运用,而在常态课上就大不一样了,个别读、自由读、齐读、默读等采用的较多,更有甚者一两个方法一用到底,不加变化。殊不知,现代学生求新求异的能力超乎想象的强,他们善变,善于从变化中寻求知识。 二、朗读时机的缺失 “时机”在字典中的意思是具有时间性的客观条件,它突出的是时间性,“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同样凸现了时间的重要性。时机把握是否恰当、合理,将决定事情的成功与否。朗读亦然,朗读时机更应突出朗读的时间性,时机拿捏不准,效果就有云泥之别。 前一阶段听了两堂课,一堂是六年级的最后的姿势,一堂是三年级的北大荒的秋天。课堂上两位老师都非常专注、投入,极力想上好。但是纵观两堂课,在朗读这一点上都有同样的缺失:他们注重了朗读,但都是为朗读而朗读,所以课堂上显得热热闹闹,但实际效果却大相径庭。为什么会出现如此情况呢?个人觉得主要是朗读时机没有把握好。如最后的姿势一课,课文4、5、6三个段落中都有描写地震时情况危急的语句。教师也确实扣住这些语段组织教学,引导学生感悟。从现场效果来看,学生也能从这些语段中感受到情况的危如累卵。遗憾的是教师并没有在学生感受最深的时候,引导学生情感朗读,而是等到教完这部分后再进行诵读。由于朗读时机的缺失,同样的读,听起来就像喝白开水一样,清淡无味。这就好比跳舞,点踩不准,舞步也就乱了。 教师在课堂上朗读时机把握不准,究其原因,我觉得主要有两点:一是教师驾驭课堂的火候不足,二是教师不善倾听学生的回答。火候不足导致教师不能准确地引导学生朗读课文,因为他不清楚何时应该朗读,他只知道这部分教完后要整体朗读。时机在犹豫间稍纵即逝,失之毫厘,谬以千里。这需要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不断历练,不断提升。而倾听学生的回答则是师生在课堂上进行双边活动的有力保证。教师不善倾听,说重一点是教学观念的问题,他们没有以生为本,完全是一自己为中心,这样的课堂生成也是有限的。特级教师之所以特级,除了他本身的教学功力之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他的教学观、学生观。他能在课堂上耐心倾听学生的回答,从中捕捉有益的生成,并通过自己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把学生的生成无限放大,甚至成为其课堂上的教学亮点。由此可见,我们应该在教学中认真倾听学生的回答,并从他们的回答中捕捉有效的教学资源为我所用。这样一来,不仅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的教学观念,而且从学生出发,前后衔接更有水到渠成的感觉,课堂教学显得严丝合缝,浑然天成。 三、朗读指导的缺失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教师引导学生用心阅读,宜揣摩何处为学生所不易领会,即于其处提出问题,领学生思之,思之而不得,则为讲明之。”叶老的这段话讲明了教师在学生学习上指导的方法和作用,而朗读指导也应如此。正如叶老说的那样,在他们忽略了什么的时候,提醒一下;在他们弄错了什么的时候,纠正一下;在他们遗漏了什么的时候,补充一下,帮助学生从不懂到懂,从不会到会。 就拿北大荒的秋天这堂课来说,在教学“小河”这部分的时候,学生对“小河清澈见底”这一特点是能够领会的。可是在朗读时,总觉得缺少些什么。读来不能入情入境。课后,该教师也有同感。细细品味后发现是学生的朗读缺少变化,此时,学生读不出来老师就该指点,正如叶老所说“宜揣摩何处为学生所不易领会,即于其处提出问题,领学生思之,思之而不得,则为讲明之。”可惜该教师并未指导,课堂教学就这样匆匆走过了场。其实,要指导这段话的朗读绝非难事,只需弄懂该段的写作方式即可迎刃而解。这段话作者运用静态和动态的方法,表现出了小河的清澈见底。而教师在上课时仅仅引导学生体会清澈这一特点,至于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根本没有涉及,学生自然不懂,朗读时也就无法读出静与动的变化。由于教师自身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学生读不好时就无法指导,学生读不到位也就不足为奇了。 语文课上朗读指导的缺失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教师理解教材不到位以及个人朗读能力的不足也是不争的事实。上面的例子就是教师没有准确把握教材,关键处的指导也就无从谈起。而这绝非朝夕之功就能解决,它需要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锤炼自己,多方请教,这样才能尽快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而朗读能力的不足,则需要向名家名师学习,只有提高了自身的朗读能力才能理直气壮地去指导学生,正如我们常说的那样,“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得有一桶水”。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就曾说过:“不会读跟我读。”这需要深厚的底蕴。于老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彭阳消防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5年贵州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及答案
- 2025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央遴选真题及参考答案(b类)
- 淮安清中开学考试卷及答案
- 母婴护理师考试试卷题库及答案
- 信息技术考试真题分类及答案
- 医学生化考试试题及答案
- 广东春季高考考试卷子及答案
- 九江编制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5年医疗器械法规与管理考试试题及答案
- GB/T 18166-2025架空游览车类游乐设施通用技术条件
- 采光顶玻璃拆除施工方案
- 医院电梯乘坐安全培训课件
- 2025广西桂林理工大学南宁分校公开招聘教职人员控制数工作人员68人考试参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重庆市勘测院有限公司招聘6人考试参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水库安全生产教育培训课件
- 钢厂安全教育培训课件
- 第一部分 第七章 第41课时 气象灾害(重难课时)2026年高考地理第一轮总复习
- 红色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
- 2《学习成就梦想》(共21张)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 西藏事业人员管理办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