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愤进取》ppt课件_第1页
《发愤进取》ppt课件_第2页
《发愤进取》ppt课件_第3页
《发愤进取》ppt课件_第4页
《发愤进取》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课发愤进取,1,疏通文意,译文子贡说:“贫穷而能不谄媚,富有而能不骄傲自大,怎么样?”孔子说:“这也算可以了。但是还不如虽贫穷却乐于道,虽富裕而又好礼之人。”,原文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2,疏通文意,译文子贡说:“诗上说,做人要像对待骨、角、象牙、玉石一样,切磋它,琢磨它,就是讲的这个意思吧?”孔子说:“赐呀,你能从我已经讲过的话中领会到我还没有说到的意思,举一反三,我可以同你谈论诗了。”,原文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3,【评析】孔子希望他的弟子以及所有的人们,都能够达到贫而乐道、富而好礼这样的理想境界,因而在平时对弟子的教育中,就把这样的思想讲授给学生。贫而乐道,富而好礼,社会上无论贫或富都能做到各安其位,便可以保持社会的安定了。孔子对子贡比较满意,在这段对话中可以看出,子贡能独立思考、举一反三,因而得到孔子的赞扬。这是孔子教育思想中的一个显著特点。,疏通文意,4,原文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疏通文意,译文孔子说:“早晨得知了真理,就是当天晚上死去也心甘。”,【评析】这一段话常常被人们所引用。孔子所说的道究竟指什么,这在学术界是有争论的。我们的认识是,孔子这里所讲的“道”,系指社会、政治的最高原则和做人的最高准则,这主要是从伦理学意义上说的。,5,原文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疏通文意,译文,孔子说:“见到贤人,就应该向他学习、看齐,见到不贤的人,就应该自我反省(自己有没有与他相类似的错误)。”,6,评析本章谈的是个人道德修养问题。这是修养方法之一,即见贤思齐,见不贤内自省。实际上这就是取别人之长补自己之短,同时又以别人的过失为鉴,不重蹈别人的旧辙,这是一种理性主义的态度,在今天仍不失其精辟之见。,7,宰予(前522前458),字子我,亦称宰我,春秋末鲁国人,孔子著名弟子,“孔门十哲”之一。宰予小孔子二十九岁,能言善辩,被孔子许为其“言语”科的高才生,排名在子贡前面。曾从孔子周游列国,游历期间常受孔子派遣,使于齐国、楚国。,8,宰予思想活跃,好学深思,善于提问,是孔门弟了中唯一一个敢正面对孔子学说提出异议的人。他指出孔子的“三年之丧”的制度不可取,说:“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因此认为可改为“一年之丧”,被孔子批评为“不仁”。他还向孔子提出了一个两难的问题,他假设这么一种情况:如果告诉一个仁者,另一个仁者掉进井里了,他应该跳下去救还是不应该跳下去救?因为如跳下去则也是死,如不跳下去就是见死不救。孔子认为宰予提的问题不好,说:“何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可欺也,不可罔也。”认为宰予这是在愚弄人。,9,他开始给孔子的印象不错,但后来渐渐地露出了真相:既无仁德又十分懒惰;大白天不读书听讲,躺在床上睡大觉。孔子认为宰予言行不一,说自己“以言取人,失之宰予”我只凭言辞判断人品质能力的好坏,结果对宰予的判断就错了,并且从宰予那里改变了自己以往的不足,说:“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10,疏通文意,译文宰予白天睡觉。孔子说:“腐朽的木头无法雕刻,粪土垒的墙壁无法粉刷.对于宰予这个人,责备还有什么用呢?”孔子说:“起初我对于人,是听了他说的话便相信了他的行为;现在我对于人,听了他讲的话还要观察他的行为.在宰予这里我改变了观察人的方法.”,原文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11,评析:孔子的学生宰予白天睡觉,孔子对他大加非难。这件事并不似表面所说的那么简单。结合前后篇章有关内容可以看出,宰予对孔子学说存有异端思想,所以受到孔子斥责。此外,孔子在这里还提出判断一个人的正确方法,即听其言而观其行。,疏通文意,12,原文冉求曰:“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疏通文意,译文冉求说:“我不是不喜欢老师您所讲的学说,而是我的能力不够呀。”孔子说:“能力不够是到半路才停下来,现在你是自己给自己划了界限不想前进。”,13,评析:从本章里孔子与冉求师生二人的对话来看,冉求对于学习孔子所讲授的理论产生了畏难情绪,认为自己的能力不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非常吃力。但孔子认为,冉求并非能力的问题,而是他思想上的畏难情绪做怪,所以对他提出批评。,疏通文意,14,原文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疏通文意,译文叶公向子路问孔子是个什么样的人,子路不答。孔子(对子路)说:“你为什么不说,他这个人,发愤用功,连吃饭都忘了,快乐得把一切忧虑都忘了,连自己快要老了都不知道,如此而已。”,15,评析:这一章里孔子自述其心态,“发愤忘食,乐以忘忧”,连自己老了都觉察不出来。孔子从读书学习和各种活动中体味到无穷乐趣,是典型的现实主义和乐观主义者,他不为身旁的小事而烦恼,表现出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疏通文意,16,原文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疏通文意,译文孔子说:“譬如用土堆山,只差一筐土就完成了,这时停下来,那是我自己要停下来的;譬如在平地上堆山,虽然只倒下一筐,这时继续前进,那是我自己要前进的。”,17,评析:孔子在这里用堆土成山这一比喻,说明功亏一篑和持之以恒的深刻道理,他鼓励自己和学生们无论在学问和道德上,都应该是坚持不懈,自觉自愿。这对于立志有所作为的人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也是对人的道德品质的塑造。,疏通文意,18,练习一:孔子认为,一个人要成功、成材,要具备以下的素质和条件:首先自身要有强烈的愿望,“朝闻道,夕死可矣。”“见贤思齐”就是这种愿望的写照。没有成功、成材的欲望,就失去了原动力;其次是要主观努力,“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没有实实在在的功夫,愿望只是空想;再次就是坚持不懈,不可“中道而废”,更不可功亏一篑。不能坚持到最后,不可能到达成功的彼岸;最后,坚强的意志和强健的体魄,是经受磨炼、考验的精神和物质基础,没有这种基础,无法切磋琢磨,只是“朽木”、“粪墙”。,思考探究,19,练习二:这里要讨论的,其实就是主观愿望与自身能力的关系问题。“力不足”的人在做一件事时,尽管他能力不济,但他自身有强烈的成功的欲望,坚持不渝,百折不挠,或许会有较多的挫折,但仍然有成功的希望和可能。“不愿做”的人,不管他能力大小,才智高低,由于他根本没有成功的渴求,从不迈出半步,所以他绝无成功的希望。换一句话说,就是力不足但愿意去做的人,他有百分之五十以上的成功希望;而力有余却不愿做的人,他的希望只是零。这个道理对我们很多人来说,是很有启迪的。,思考探究,20,练习三:“见贤思齐”,讲的是向高标准学习、看齐,以高标准要求自己;“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则是讲远离低劣,把低劣当作一面镜子,检点自己,修正自己的错误.孔子的这段名言,对我们年轻学子的生活、学习和立身处世有很积极的意义。,思考探究,21,首先,它要求我们每一个人都要有崇高的理想和追求,只有志存高远,才能够远离低俗和平庸,促使自己进步,最后完善自己。其次,它又启发我们,在人际关系中,对于贤与不贤,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