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_明朝加强中央集权制度中华书局版七下.ppt_第1页
第15课_明朝加强中央集权制度中华书局版七下.ppt_第2页
第15课_明朝加强中央集权制度中华书局版七下.ppt_第3页
第15课_明朝加强中央集权制度中华书局版七下.ppt_第4页
第15课_明朝加强中央集权制度中华书局版七下.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你知道中国的历史朝代名称吗?,朝代名称:夏商周秦西东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元明清。,在中国历史上真正大一统的王朝有哪些?,主要有:秦汉,隋唐,元明清。,回忆一下,多民族大一统的国家元朝是谁建立的?,1260年,成吉思汗的孙子忽必烈在开平继汗位,首次采用中原王朝的年号记年,建元中统。1271年,定国号为元,第二年,以大都为都城,忽必烈就是无世祖。1276年,元军占领临安,南宋灭亡。1279年,元军消灭南宋的残余武装,统一全国,实现了唐末以来国家空前的大一统。,元朝建立以后,采取哪些措施来加强中央集权的?,一、政治上:1、在中央,设置中书省、枢密院、御史台,分别掌管政事、军事、监察;2、地方上,今山东、山西、河北等省由中书省直接管辖,其他地方设立了十个中书省,简称“行省”。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置,始于元朝。3、另外,设立澎湖巡检司管理台湾和澎湖;在西南和西部的民族聚居区实行土司制度,用当地的少数民族首领进行管理。,二、经济上:1、忽必烈还十分重视农业生产,多次下令禁止蒙古贵族圈占农田做牧场,又设立大司农,专管劝导,督察农事,并将“户口增,田野辟”作为考核官吏的标准。2、为便于南粮北运,供应大都,他又下令开凿和疏浚大运河,并开辟海运航线。,元朝这一幅员辽阔的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对此后我国疆域的的奠定具有重要的意义。那么,元朝灭亡的原因是什么?,1、元朝末年,政治腐败,阶级矛盾尖锐,有首民谣唱道:“天雨线,民起怨,中原地,事必变。”2、红巾起义爆发。1351年,无政府强征15万民工,修挖黄河河道,官吏虐待民工。这种情况下,白莲教首领韩山童,刘福通率领民众起义,头裹红巾,称红巾军。后在元军和地方武装的进攻下失败,但其范围波及大半个中国,对瓦解和推翻元朝起了重要作用。,元末红巾军起义,“堂堂大元,奸佞当权,开河变钞祸根源,惹红巾万千。官法滥,刑法重,黎民怨。人吃人,钞买钞,何曾见?贼做官,官做贼,混愚贤,哀哉可怜!”元末民谣,灭亡元朝的人是谁?,朱元璋明朝开国皇帝1328.10.211398.6.24,一俊一丑,明太祖朱元璋(1328年-1398年),汉族,明朝开国皇帝。原名朱重八(也称朱八八、也因为他是老朱家第八个孩子、朱兴宗),后取名朱国瑞,明太祖实录卷一日“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明太祖朱元璋.成功高皇帝姓朱氏讳元璋字国瑞。其先颛顼后,,周武王封其苗裔于邾zh。春秋时子孙去邑为朱氏,世居沛国相县(今安徽省淮北市境内)。出生于元朝文宗天历元年九月十八日(公历1328年10月21日未时)丁未时濠州钟离(今安徽省凤阳县东)太平乡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排行第四,家族兄弟排行第八。他自幼贫寒,父母兄长均死于瘟疫,孤苦无依,入皇觉寺(位于凤阳城西门外)为小沙弥,兼任清洁工、仓库保管员、添油工。入寺不到二个月,因荒年寺租难收,寺主封仓遣散众僧,朱重八只得离乡为游方僧。后于至正八年又回到皇觉寺。因其友汤和(疑似)的一封信,参加了起义军,并改名“朱元璋”意为诛(朱)灭蒙元的璋(璋,古代的一种玉器)。25岁时参加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反抗蒙元暴政.建立明朝。,第三单元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巩固与发展明清,第15课明朝加强中央集权制度,元末农民起义形势示意图,政治上:缓称王,经济上:广积粮,军事上:高筑墙,1368年初朱元璋在应天(今南京)称帝,1368年初朱元璋应天即皇帝位,政权:明朝年号:洪武,朱元璋:明太祖,1368年秋北伐军进占大都,元朝残余势力退回漠北,统一全国,:废行省、设三司,对中央负责.,:取消中书省、废丞相,权分六部.,2设特务机构:,3思想上:,锦衣卫,实行八股取士(为了控制人们的思想),1改革机构,中央,地方,布政司(民政),布政司(民政),权不专于一司,4、制定律法,完善司法制度,“畏而不敢轻犯”,“重典治国”,剥皮实草,廷杖,枷号,凌迟,梳洗,。,胡惟庸案大捕杀,胡惟庸(?1380),安徽定远人。1355年投奔朱元璋。1370年升至中书省参知政事,后任丞相七年。朱元璋感到胡惟庸是极大威胁,以“擅权枉法”罪把他逮捕,并将其处死,牵连被杀的官员贵族达3万余人,史称“胡狱”。,5、兴大狱,借机杀掉大批功臣宿将。,八股取士考生的观点,必须依据四书章句集注。四书五经:儒家经典。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指诗经书经礼记易经春秋。,四书集注书影(南宋朱熹),6、完善学校制度,实行科举,以八股取士加强思想文化专制,明清的科举制度八股取士,为了控制人们思想。,严重束缚了人们的思想,妨碍了科学文化的发展。,八股取士的危害,明代著名学者顾炎武:“八股文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材有甚于咸阳之郊”,举子看榜,范进“中举”后发疯的惨相,八股取士危害:八股取士是明清统治者加强君主专制统治的重要措施。它禁锢了人们的思想,阻碍了文化的发展。,弊,利,7、明太祖还十分注意抑止豪强,整顿吏治,均平赋役,稳定社会秩序。,8、废除丞相,设立殿阁大学士。(丞相秦时设立,明朝终结)9、设立东厂特务机构,加强君权。,明代官吏常服,阅读82页小字部分,想想明太祖朱元璋有什么优点值得我们学习?,实事求是,不讲空话,套话。实干兴邦,空谈误国。,实干家朱元璋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巩固自己的统治,可惜他有两件事做错了,想想哪两件事他做错了?,一、实行分封制。二、把帝位传给孙子朱允文。恶果:靖难之役,靖难之役,明太祖把儿孙分封到各地做藩王,藩王势力日益膨胀。他死后,孙子建文帝即位。建文帝采取一系列削藩措施,严重威胁藩王利益,坐镇北平的明太祖第四子燕王朱棣起兵反抗,随后挥师南下,史称“靖难之役”。1402年,朱棣攻破明朝京城南京,战乱中建文帝下落不明。同年,朱棣即位,就是明成祖。第二年,改元永乐,改北平为北京。1421年,迁都北京,称北京为京师,南京为留都。靖难之役,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死后不久爆发的一场统治阶级内部争夺皇位的战争。,朱棣:明成祖,年号:永乐,“靖难之役”,建文帝(朱元璋之孙)(1377年?),明成祖(朱元璋之四子)(1360年1424年),1421年,迁都北京,1421年,迁都北京。有利于控制全国政局,有利于抗击北方蒙古南侵,也有利于经营东北地区。,削夺藩王军政权力,加强皇帝权威,厂卫制度,专政恐怖,内阁制度,明成祖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皇都积胜图,位于今北京故宫博物院文华殿对面的红墙院内。,明朝内阁大堂旧址,明成祖朱棣13601424明朝第三代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设立内阁,协助皇帝决策的中枢机构,进一步加强了君权,明宦官彩塑,锦衣卫是朱元璋时设立的特务机构,直属于皇帝,拥有自行侦缉、逮捕、审讯、判刑的特权。,明代是中国历史上宦官势力膨胀的朝代。从明成祖时,就利用宦官来加强统治。东厂即由宦官掌管。在明朝中后期,宦官常常左右朝政。,锦衣卫印(木质),明长陵石刻,明长城(八达岭),南京明孝陵明朝开国皇帝和皇后马氏合葬于此。因马皇后谥“孝慈”,故陵名称“孝陵”。明孝陵也是我国现存古代最大的皇家陵寝之一,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明孝陵神道石刻,北京明长陵牌坊,故宫皇权的中心,魏忠贤15681627.10.19原名李进忠明朝末期宦官河间肃宁(今河北肃宁)人,东厂胡同,北京王府井大街北段西侧东厂胡同,因明朝永乐十八年在此设东厂署而得名。东厂是明成祖时建立的特务机构,由太监直接指挥,在这里制造了不少冤狱。,“厂卫”是东厂、西厂、锦衣卫等特务机构的合称。,“京官每旦入朝,必与妻诀,暮无事则相庆,以为又活一日”。稗bi史汇编,宋濂,皇帝,中央,左丞相(中书省)右丞相,地方,(行省),布政司民政,按察司刑狱,都司军政,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殿阁大学士,皇帝,中央,地方,布政司民政,按察司刑狱,都司军政,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内阁,锦衣卫,东厂,废行中书省,设三司,皇帝,群臣,人民,知识分子,地方,中央,皇族,知识梳理,废丞相,撤中书省,总结,君主专制统治的加强,明太祖,调整中央与地方机构,中央:,废丞相,权分六部,地方:废行省,设三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