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积累相关文言基础知识,文学、文化常识;2.初步了解理学产生的时代背景和发展概况;3.引导学生讨论并把握朱熹在读书方法、理欲问题、义利问题等方面的基本思想;4.了解李贽童心说的时代背景,体会其赞赏童心、突出个体的思想意义;5.辩证思考理学的历史意义,既要批判其僵化、禁锢人性的一面,又要继承其思想精华。,第七单元天理人欲,教学目标,背景资料,宋明时期的一种哲学思潮。主要有以周敦颐、程颢、程颐、朱熹为代表的客观唯心主义和以陆九渊、王守仁为代表的主观唯心主义。前者认为“理”是永恒的、先于世界而存在的精神实体,世界万物只能由“理”派生。后者提出“心外无物,心外无理”,认为主观意识是派生世界万物的本源。也叫“道学”。,理学:,自读教材P61“阅读指南”第一问,(2)儒、释、道三家的相互融合、渗透,在宋代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的水平。,产生与发展的背景:,(1)中国古代社会发展到宋代,需要有新的学术思想来代替旧有的学术思想;,(3)科学技术的发展也促进了宋明理学的产生。(如印刷术的广泛应用),元代、明、清三代正式成为国家的统治思想,并逐渐成为套在读书人头上的一重枷锁。,影响:,朱熹(1130-1200),字元晦,号晦庵。,朱子语类是朱熹与弟子问答的语录汇编,其中密布着师徒间紧凑的对答,且以口语式的文体记录下来,使朱子精深细致的哲学观点变得极为平易而实用。,在宋明理学六七百年的发展过程中,主要有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两个主要的派别,其中朱熹是最为关键的人物。,朱熹继承并进一步发展了北宋时期兴起的理学思想,为理学思想体系初步确立了范围及基础,成为理学的集大成者。宋明理学发展到朱熹这里,才确立了独特的学术规模与体系,奠定了确然不拔的基础,并影响了此后学术思想的发展达六七百年之久。明清两代一般士人所读的书籍,如五经大全四书大全性理大全等,都与朱熹的思想有关。另外,为了维护理学的学术地位,朱熹不但反对不同于儒学的佛学、道教,而且还批判了儒学内部与程朱理学不同的其他学派。经过了朱熹的努力,理学从北宋时期一个普通的学术派别,发展为一个有力量、有影响的学派。但是,在朱熹晚年,由于他卷入了当时的党争,朱熹的学说也被禁为“伪学”。朱熹去世以后,党禁解除,他的思想学说得到统治者认可,在南宋末期以至元、明、清时期,逐渐成为官方认可的正统儒学思想。,背景资料,可以说,理学的整个发展都与朱熹有着密切的关系。全祖望在宋元学案晦翁学案中从学术史的角度赞扬朱熹,说他“致广大,尽精微,综罗百代矣。江西之学,浙东永嘉之学,非不岸然,而终不能讳其偏。”这是说,朱熹的学问极其广大,极其精微,是宋代以前百代学术思想的总结。当时江西的陆九渊,浙东的叶适,他们的学问虽然也很突出,但与朱熹相比,总是有所偏颇。这个说法虽然是过去学者的评价,多有溢美之词,但朱熹是理学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他的地位非陆九渊、王守仁所可比拟,这一点是我们应该承认的。,背景资料,朱熹的一生,大都是在著述与讲学中度过的。儒家经典易诗书礼春秋,朱熹都有注释和研究。另外,在历史、文学甚至道教典籍方面,朱熹也有广泛的学术兴趣。在朱熹的所有著述当中,影响最为深远的是四书章句集注。朱熹将大学中庸与论语和孟子并列,并用毕生精力为之注释,据说直至去世前还在修改。朱熹在四书集注当中,不重训诂,重在义理,以精炼的文字,阐述了他的理学思想,把四书纳入了程朱理学的轨道,如他的门徒李性传所说,这是一部“覃思最久,训释最精,明道传世”之作。此外,朱熹还留有文集一百余卷,其中保存了他的一些学术论著、讲义、政治文件、序跋、书信以及诗词等。朱熹的门人九十多人记录了他讲学时的一些问答,后人分类整理,编为朱子语类一百四十卷。这些资料也是研究朱熹思想的重要依据。,背景资料,基础积累,第一则,若读之数过略晓其义即厌之欲别求书看,几;遍,次,满足,另外,第二则,事已却悔明知合行大路此便是天理人欲交战之机如履薄冰,第三则,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完成,完毕,应该,关键,像走在薄冰上一样。比喻行事极为谨慎,存有戒心。,明白,内容梳理,第一则主要讲了一种什么样的读书方法?,朱熹不但是著名的理学家,而且还是著名的教育家。朱熹一生,长期聚徒讲学,广收门徒,培养了大批学生。朱文公文集中与朱熹有书信往来的门人就有二百多人。朱子语类当中记录朱熹语录的也有九十多人。这些门人对于朱熹理学思想的传播,起到了重要作用。在朱子语类当中记载有“读书法”两卷,朱子门人还将老师的读书法作了归纳,称为“朱子读书法”,共有六条: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著紧用力,居敬持志。,“不忍舍”“真味”,“终日着意”,“穷义理”,熟读精思,1、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2、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3、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6、三人行,必有我师也。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7、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8、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9、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三国志10、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补充积累,11、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12、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13、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颜真卿14、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15、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唐诗三百首序16、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17、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18、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19、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20、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理或天理是朱熹哲学中的最高哲学范畴。朱熹的天理论是承袭程颐而来,但又作了进一步的发展,更加严密,更加精致,更加深刻。朱熹认为,理或天理是宇宙的根源、根本,天地万物都是由最根本的理所产生,它无始无终,永恒存在。而人的认识活动,也就是他的著名的“格物致知”论,就是要体认天理。朱熹说:“如读书以讲明道义,则是理存于书;如论古今人物以别其是非邪正,则是理存于古今人物;如应接事物而审处其当否,则是理存于应接事物。”从这里来看,读书也是明理的一条重要途径。朱子一生勤于著述,这与他的哲学思想是密切相关的。,第二则围绕天理、人欲而展开讨论,朱子认为,圣人、贤人、普通人在理欲之间是怎样选择的?,贤人:先分辩再行动,圣人:自然存天理,普通人:克制私欲(存天理,灭人欲),内容梳理,如何理解朱熹所说的“天理”“人欲”?,(自读教材P61“阅读指南”第二问),朱熹说:“所谓天理,复是何物?仁义礼智岂不是天理?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岂不是天理?”(文集卷五十九)理学家所说的天理,根本上还是儒家所讲的仁义道德、五伦规范。理学主张的人的修养目标,就是要在日常生活中用儒家的道德伦理学说去规范人的行为,也就是用天理格去人欲。这是道德修养的关键,也就是朱熹所说的“天理人欲交战之机”。,理学家讲的天理,当然首先是指宇宙万物的本源和世界的根本规律。但同时,他们所谓的天理,也就是指儒家所主张的伦理道德规范。,在朱熹看来,一个人的心中,只要保存着“天理”,“人欲”就会消亡;相反,“人欲”如果旺盛,那么“天理”就会消亡。“天理”和“人欲”是不可能混杂在一处的,只有彻底消灭“人欲”,才能恢复“天理”在人的精神世界的主导作用。,“人欲”指人的欲望。是道德败坏的标志,是只顾一己私欲的思想行为。,当然,他们也并不是完全反对人欲,在朱熹看来,人因饥饿而求“饮食”,是人的生理的正常需要,并不违反“天理”。但如果为了满足个人口腹之欲,一味地去求“美味”,就是过分之求,属于“人欲”之列了,就应该加以否定。,理与欲的问题,实际上就是道德规范与人的物质欲望之间的关系问题。,朱熹认为: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他们禀赋的天理本来就受到不同的遮蔽,未得天理之正,因此在后天的道德修养过程中,就要更加用力,时时刻刻要“克己复礼”,以便不为人欲所牵引。这也就是后天修养的工夫,“无一时一刻不照管克制始得”,任重道远,需谨慎认真。,朱熹的这些论述有着积极的意义,而且他也不完全反对和否认人欲,对于维持自身生存的“人欲”他持肯定的态度,只是反对超越自身需求的无满足的欲望。但他的观点传至后世,成为社会的统治性思想(元代将理学确定为官方哲学,明、清两代的科举考试,明确规定必须以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作为标准答案。理学从而成为那些希望获取功名利禄的读书人的敲砖。),对社会的稳定发挥过一定的作用。,理学成为社会的统治性思想之后,逐渐成为套在读书人头上的一重枷锁,对人性的自由造成一种束缚。特别是它在人的欲望问题上采取了过于抽象和消极的态度,对社会的不良影响更为明显。,第三则语录中,门人向朱熹提出的是关于读书的问题,但朱熹的回答却是要明辨义利。这两者之间有何联系?,这看起来好像是答非所问,但其实是朱熹所认为的读书的大事情。读书首先要明辨义利,是“为人”还是“为己”,是为了成圣成贤,还是趋于愚昧不肖,这是读书的原则,朱熹认为,在这个是非的分界问题上,不容讨论,如果认清了这个问题,读什么书,“却好商量也”。所以,整段语录是和读书密切相关的,他说的是读书的一个原则性问题。,内容梳理,义利问题来源于孔子的“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后来孟子对梁惠王也说:“亦有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孔孟的这些说法,是儒家关于义利关系的基本主张。朱熹继承了儒家重利轻义的传统,并进行了进一步的阐发。他一方面认为,作为政府和地方官吏,应该奖励生产、开荒救灾、薄赋赈济以及增加国家财政收入等措施,从这个角度来说,“利”不能否认;另一方面,从每个人的道德修养来说,应该重义轻利,讲义不讲利。朱熹对此还作了进一步的解释。他说,所谓义,就是“天理之所宜”,这是说,符合天理所当作的,就合乎义。而“利”则是“人情之所欲”,是“人欲之私”。由此可见,朱熹把义利问题等同于理欲问题,把孔孟关于义利的关系从理学的角度作了进一步的论证。,内容小结,第一则读书方法,熟读精思穷义理,朱子语类三则,第一则理欲之辨,第一则义利之辨,“存天理灭人欲”,重义轻利无商量,中心问题:,“天理”“人欲”,(道德规范物质欲望),官方的正统儒学,理学的基本思想,拓展提升,联系现实问题,谈谈你对道德规范与物质欲望之间关系的理解。,参考和建议:,在道德规范和物质欲望发生冲突的时候,要始终把道德规范摆在首位。,社会发展到今天,“灭人欲”不现实,但要把握好“度”。,童心说,背景资料,明代初期是程朱理学占统治地位的时期。朱子学本来自有其丰富、深刻之处,朱熹的理性主义精神也在中国传统哲学的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当程朱理学被立为官学,取得了学术思想上的统治地位以后,它就逐渐走向僵化,并成为明朝加强封建专制主义统治的工具之一。明初士人读书议论都不能背离程朱的规矩。永乐年间,三部大全的颁定,一方面标志着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同时也表明程朱理学开始走向衰落。顾炎武说:“自八股行而古学弃,大全出而经说亡。”(日知录卷十八)大全以抄袭前人(尤其是程朱)为主,这正是加强思想统一的需要。,明初思想界的沉闷,正是明中后期王学兴起的背景。王阳明继承并进一步发展了与朱熹同时的陆九渊的心学思想,使心学成为理学内部与程朱一派相对立的另一主要思潮。与程朱理学相比,心学更重视心性问题,更关注人的主体性问题,它经王阳明的提倡,一时间在思想界所向披靡,从者众多。其中受王学影响的泰州学派就是明代思想史上一个重要学派。泰州学派的学者大多来自社会下层,他们倡导“百姓日用之道”,对正统儒家思想作了不同程度的改造,提出了背离正宗儒学的“异端”思想,反映了平民的要求和特点。李贽就是泰州后学当中具有“异端”特色的一个著名思想家。,李贽(15271602),本姓林,原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卓吾,号宏甫,福建泉州晋江人,回族。26岁时中福建乡试举人。后历任河南共城(今河南辉县)教谕、南京国子监博士、北京礼部司务、南京刑部员外郎、云南姚安知府等。万历八年(1580),辞姚安知府。李贽辞官后过了二十多年的隐居生活。万历二十九年(1602)明政府下令逮捕他入狱,罪名是“敢倡乱道,惑世诬民”。李贽在拘押北京期间,在狱中用剃刀自刎。,内容梳理,童心说,第一段:,童心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不可失却。,第二段:,第三段:,第四段:,童心何胡然而遽失也?,道理闻见日以益多,所知所闻日以益广,知美名可好而欲以扬之,知不美之名可丑而予以扬之,皆自多读书识义理而来,既以闻见道理为心矣,则无所不假,苟童心长存,则自然成文,以童心既障,而以外人者闻见道理为之心,质疑“万世之论”,“道学之口实,假人之渊薮”,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李贽的童心说反映了一种怎样的思潮?,(自读教材P62“阅读指南”第三问。),李贽思想的基本特征就是反道学。他揭露了当时社会上虚伪、丑陋的道学先生,批判了儒家所尊奉的孔子及六经,颠覆了宋明理学家所深信不疑的道统,这些言论和行为都是十分大胆的。他所谓的“童心”,其实就是指未经理学思想所戕害的人的真实本然的状态。他反对虚伪的世风,主张言行出于真性情,这些都显示出他突破旧有规范,突出个体原则的意图。他的思想与正统儒学格格不入,因此也遭到了统治者的嫉恨。,内容小结,但是,正统派儒家学者,尤其是程朱一派的学者,则对李贽多持批评态度,如明末东林党领袖顾宪成、明末著名思想家方以智以及王夫之等。四库全书的编者视李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2030化妆品原料交叉致敏计算机预测技术发展与行业影响分析
- 2025-2030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升级与效率提升计划
- 2025-2030减盐减油趋势下健康型辣椒调味品研发方向研判报告
- 2025-2030冷链物流行业规模化发展分析及技术装备升级与投资回报周期测算报告
- 2025-2030冷链物流温控系统节能技术发展与运营成本测算
- 2025-2030冷链物流温控技术突破与成本优化分析
- 2025-2030农用抗生素替代品研发动态与临床应用可行性分析报告
- 2025-2030农作物精准育种技术发展现状与产业化推进策略报告
- 新媒体环境下故宫博物院文化传播研究
- 护理缺陷报告撰写与管理改进措施
- 2025广东东莞市寮步镇人民政府招聘专职安全员10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一套
- 湘潭钢铁集团有限公司2026届校园操作类招聘备考考试题库附答案解析
- 山东初级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题库及答案(2025年)
- 2025天津宏达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及所属企业招聘工作人员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新安全生产法课件
- 恐龙妈妈藏蛋课件
- 消防证考试题目及答案
- 郑州师范学院教师招聘考试真题2022
- 北京市中考新定义练习题
- 超声引导下肝穿刺活检课件
- 社区矫正人员心理健康讲座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