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考化学模拟试卷及答案解析4-15_第1页
2019年中考化学模拟试卷及答案解析4-15_第2页
2019年中考化学模拟试卷及答案解析4-15_第3页
2019年中考化学模拟试卷及答案解析4-15_第4页
2019年中考化学模拟试卷及答案解析4-15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年中考化学模拟试卷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每小题1.5分,共18分)1(1.5分)成语被誉为中华民族的瑰宝下列成语中,其本意主要为化学变化的是()A磨杵成针B死灰复燃C木已成舟D积土成山2(1.5分)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A硬水B新鲜的空气C18K黄金D纯碱3(1.5分)下列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不正确的是()A 加热液体B 稀释浓硫酸C 蒸发食盐水D 检查装置气密性4(1.5分)日常生活中的下列做法,可用物质的化学性质解释的是()用汽油洗掉衣服上的油污用纯碱除去面团因发酵产生的酸味用木炭除去冰箱内的异味 家庭中熬骨汤时,加入少量食醋可以增加汤中的钙质ABCD5(1.5分)瘦肉精被认为是肉制品业的“三聚氰胺”,属食品行业的违禁药品,瘦肉精的化学式为C12H19ON2Cl3则下列有关瘦肉精的说法正确的是()A瘦肉精由五种元素组成B一个瘦肉精分子中含有一个氮分子C瘦肉精由37个原子构成D瘦肉精中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16(1.5分)下列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正确的是()AMg+O2MgOB4Fe+3O22Fe2O3C2KMnO4K2MnO4+MnO2+O2DCO2+Ca(OH)2CaCO3+H2O7(1.5分)现有H2S、S、M、SO3四种物质,是按硫元素的化台价由低到高排列的,其中M这种物质的化学式可以是()AH2SO3BH2SO4CNa2SDNa2SO48(1.5分)人体进食摄入的六大营养物质中,一些做为细胞再生的原料,一些为人体提供活动的能量,另一些则肩负调节新陈代谢、维持身体健康的重任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油脂使人肥胖,进食时要避免摄入脂肪B维生素只存在于植物性食物,动物性食物不含维生素C人体必须铁、锌、碘、硒等多种微量元素,偏食、挑食不利于其适量摄入D蛋白质在人胃肠里转化为氨基酸,又全部重新反应生成人体所需各种蛋白质9(1.5分)如图中M、N分别表示二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试根据图中曲线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A点表示M、N二种物质在t1时均达到饱和BM、N二种饱和溶液,当温度从t1降至时,一定析出相同质量的晶体C同处A点的相同质量的M、N二种溶液,当温度从t1降至t2后,剩余溶液的质量分数相等D0时,M、N具有相同的溶解度10(1.5分)在一个密闭容器内有4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数据见下表物 质甲乙丙丁 反应前质量/g1210305 反应后质量/g待测19待测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无论甲、丙的待测值为多少,甲、丙一定都是反应物B如果丙的待测值为0,则只有乙、丁是生成物C如果丙的待测值为10,则该反应为分解反应D如果甲的待测值为0,则参加反应的甲、丙的质量比为2:511(1.5分)下列各组物质能在同一无色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ABaCl2、KNO3、NaClBH2SO4、KCl、FeCl3CNaOH、NaCl、HClDAgNO3、ZnCl2、NaNO312(1.5分)下列除杂试剂和方法使用错误的是()选项物质(括号内为杂质)除杂试剂和方法Cu(Fe2O3)加入稀硫酸,过滤H2(水蒸气)通过浓硫酸,洗气NaOH溶液(Na2CO3)加入石灰水,过滤CaO(CaCO3)加入稀盐酸,过滤ABCD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7分)13(3分)请你用相应的化学符号填空(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2)两个氢氧根离子 ;(3)氧化镁的化学式 ;(4)天然气的主要成分 ;(5)保持氮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14(3分)元素化学性质与最外层电子数有密切关系氯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为,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 图中微粒共表示 种元素,其中与氯原子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是 (填序号)15(1分)某阳离子的结构示意图如图,则x的数值可能是下列中的 。A9 B10 C11 D1216(4分)A、B、C、D、E分别是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氧化铁和一氧化碳中的一种,E是实验室一种常见溶液,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两端的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反应。请回答:(1)C中存在的粒子有 (填化学符号)。D和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上述各物质间的反应均可用“甲+乙丙+丁”表示,其中不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但能用上式表示的一个化学方程式是 。(3)若B、C、D、E都不变,五种物质之间的关系也不变,A还可能是 (填化学式)。17(3分)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发生7.1级地震全国人民抗震救灾,众志成城,彰显了中华民族巨大的凝聚力请回答下列问题:(1)地震发生后,蔬菜、大米、禽蛋和植物油等生活必需品从全国各地源源不断运到灾区上述食品中,主要为人体提供糖类营养素的是 (2)部分救灾人员感到呼吸困难,因为玉树地区海拔高,空气中的O2 A不能供给呼吸 B体积分数偏小 C比低海拔地区稀薄(3)确保饮用水安全是灾后重建的头等大事,静置、沉淀、吸附、过滤、消毒等都是常用的净水方法判断净化后的水是硬水或软水,可加入 进行检验(4)国家药监局公布的抗震救灾急需药械目录中包括:一次性防护服、活性炭防护口罩、骨科内外固定材料等其中防护口罩主要利用了活性炭的 性18(3分)对于氢氧化钙溶液而言,其溶质的质量分数越大,溶液的碱性越强在常温下,0.1%的氢氧化钙溶液的pH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0.15%的氢氧化钙溶液的pH如果要使0.15%的氢氧化钙溶液的pH降低,采用的方法有:(1)不发生化学变化的方法: (2)发生化学变化的方法可有多种,请你任选两种方法(只要求写出所加物质的名称或化学式,且要求所选两种方法所用物质的类别不同) 、 三、计算题:(本题包括1道小题,共5分)19(5分)黄铜是铜和锌的合金,可以用来制造机器、电器零件及日常用品为了测定某黄铜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取20g该样品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10%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产生氢气0.2g请解答一下问题:(1)黄铜属于 材料;(2)该黄铜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3)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四、实验与探究(本大题有2个小题,每空1分,共10分)20(5分)某校化学实验室有足量氯酸钾、过氧化氢溶液和很少量高锰酸钾现需要用这些药品制取多瓶氧气(1)小明设计的方案是:步骤l:用高锰酸钾制取二氧化锰,实验流程如图所示:操作X是 ,制取二氧化锰的目的是 步骤2:在步骤l的基础上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所需氧气在下图所示装置中,可选用的一组装置是 (填写序号)用这种方法收集氧气,判断氧气已经集满的现象是 (2)小红将高锰酸钾固体直接与适量氯酸钾固体混合加热,也制得了所需氧气写出氯酸钾分解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21(5分)蚊虫叮咬时能在人的皮肤内分泌出蚁酸刺激皮肤,从而使皮肤肿痛小明决定对蚁酸进行探究【查阅资料】蚁酸是一种有机酸,化学名称叫作甲酸,化学式为HCOOH;蚁酸在一定条件下分解只生成两种氧化物【提出问题】蚁酸分解产物是什么?【作出猜想】水和二氧化碳 水和一氧化碳 猜想有水生成的依据是 【设计实验】小明将蚁酸分解产生的气体通过如图所示装盟,确定产物中除水之外的另一种氧化物(1)实验时A中无明显现象,证明猜想 (选填“成立”或“不成立”)(2)实验时玻璃管中黑色粉末变红色,D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玻璃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实验中装置C的作用是 【反思评价】从环境角度分析,该装置的缺陷是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每小题1.5分,共18分)1【考点】E3: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解答】解:A、磨杵成针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死灰复燃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木已成舟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积土成山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2【考点】A5: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分析】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硬水、新鲜的空气、18K黄金都属于混合物;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解答】解:A、硬水中有可溶性杂质和水等,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B、新鲜的空气中有氧气、氮气等,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C、18K黄金是合金,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D、纯碱是碳酸钠,是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故选项正确;故选:D。【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物质的分类,要加强记忆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等基本概念,并能够区分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3【考点】4B: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4D:浓硫酸的性质及浓硫酸的稀释;4I:蒸发与蒸馏操作;4K: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分析】A、根据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浓硫酸的稀释方法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蒸发操作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图中所示操作正确。B、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C、蒸发时,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防液体受热不均匀,造成液体飞溅,图中所示操作正确。D、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图中所示操作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4【考点】E4: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9D:酸碱盐的应用;AB:甲烷、乙醇等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和用途;C6: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分析】物理性质是指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而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变化中有新物质生成,因此,判断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的关键就是看表现物质的性质时是否有新物质产生【解答】解:用汽油洗掉衣服上的油污,利用溶解的性质,为物理性质;用纯碱除去面团因发酵产生的酸味,利用纯碱具有碱性,与酸性物质中和,发生化学反应,故利用化学性质;用木炭除去冰箱内的异味,利用吸附性,为物理性质; 家庭中熬骨汤时,加入少量食醋可以增加汤中的钙质,利用食醋与钙盐反应,利用化学性质。故选:B。【点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是一对与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有密切关系的概念,联系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来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5【考点】D1: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B2: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D9:元素质量比的计算【分析】根据瘦肉精的化学式为C12H19ON2Cl3来分析其组成和构成,并利于相对原子质量来计算元素的质量比【解答】解:A、由化学式为C12H19ON2Cl3,则该物质是由C、H、O、N、Cl五种元素组成的,故A正确;B、因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则瘦肉精分子中不存在氮分子,故B错误;C、由化学式可知,1个个分子中含有12个C原子、19个H原子、1个O原子、2个N原子、3个Cl原子,共37个原子,即1个瘦肉精分子由37个原子构成,故C错误;D、瘦肉精中C、O元素的质量比为1212:116=9:1,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利用化学式来分析组成和构成,学生应抓住信息中物质的化学式结合所学知识来解答6【考点】G5: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分析】根据化学方程式判断正误的方法需考虑:应用的原理是否正确;化学式书写是否正确;是否配平;反应条件是否正确;和的标注是否正确。【解答】解:A、该化学方程式没有配平,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2Mg+O22MgO。B、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为3Fe+2O2Fe3O4。C、该化学方程式缺少反应条件,没有配平,二氧化碳后面没有标注,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2KMnO4K2MnO4+MnO2+O2。D、该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应用的原理是否正确,然后再根据方程式的书写规则进行判断;化学方程式正误判断方法是:先看化学式是否正确,再看配平,再看反应条件,再看气体和沉淀,最后短线改成等号。7【考点】DG: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D1: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D3:常见元素与常见原子团的化合价【分析】由题意:硫元素的化台价由低到高排列的;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分别计算M的相邻物质中硫元素的化合价,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根据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M的相邻物质S、SO3硫元素的化合价分别是0、+6;由于硫元素的化台价由低到高排列的,故M中硫元素的化合价应大于0,小于+6;A、B、C、D四种物质中硫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4、+6、2、+6。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灵活应用元素化合价的规律进行分析解题的能力8【考点】J2: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JE:微量元素、维生素与健康的关系及摄取方法【分析】A、根据合理膳食的原则判断B、根据维生素的食物来源判断C、根据合理膳食原则和微量元素的生理作用判断D、根据蛋白质的代谢过程判断【解答】解:A、油脂是人体的重要供能物质,是备用能源,根据合理膳食原则,应适量摄入,所以错误。B、动物肝脏、鱼类、蛋类、奶类等也含有维生素,所以错误。C、微量元素在人体内含量虽小,却是维持正常生命活动必须的,所以正确。D、蛋白质在人胃肠里,在酶的作用下与水反应转化为氨基酸,其中部分氨基酸氧化分解,大部分再重新反应生成人体所需各种蛋白质,所以错误。故选:C。【点评】“吃得营养,吃出健康”是人类普遍的饮食追求,所以对六大营养素的考查也成了热点之一,特别是六大营养素包括的种类、生理功能、食物来源、缺乏症,摄入时的注意事项等内容9【考点】7N: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7P: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7T: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分析】根据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以:查出某物质在某温度下的溶解度;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确定通过使饱和溶液结晶析出的方法;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解答】解:A、图中A点的温度为t1,此时M溶液已达到饱和,在N曲线的下方,N溶液为不饱和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B、温度高于t2时,M的溶解度大于N的溶解度,且M的溶解度变化要比N的溶解度大,且不知M、N二种饱和溶液的质量,所以不一定析出相同质量的晶体,故选项说法错误。C、同处A点的相同质量的M、N二种溶液,当温度从t1降至t2后,均有晶体析出,所得溶液均为饱和溶液,且两者的溶解度相等,剩余溶液的质量分数相等,故选项说法正确。D、0时,M、N溶解度的大小关系为MN,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C。【点评】主要考查了固体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及固体溶解度和温度间的关系,并能利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10【考点】G1: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分析】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所以参加反应的B的质量可依据质量守恒定律来计算;则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求待测的质量;化学反应中,质量减少的为反应物;质量增加的为生成物,故可判断反应物和生成物【解答】解:A、无论甲、丙的待测值为多少,甲、丙一定都是反应物,说法错误,可能为分解反应,一种物质生成三种物质,或一种为催化剂或没有参与反应,故A错误;B、如果丙的待测值为0,则只有乙、丁是生成物,根据质量守恒定律,30(1910)+(165),故B错误;C、如果丙的待测值为10,则该反应为分解反应,则3010=(1910)+(165),故C正确;D、如果甲的待测值为0,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则丙的质量为:(1910)+(165)=20,而2012=8克,则参加反应的甲、丙的质量比为12:8=4:3,故D错误。故选:C。【点评】此题是质量守恒定律以及反应类型考查题,解题的关键是确定甲、乙、丙、丁的质量以及掌握反应类型的含义11【考点】9R:离子或物质的共存问题【分析】复分解反应的实质是离子之间互相结合生成沉淀、气体或水,若物质混合后能得到沉淀、气体或水,则物质不能共存【解答】解:A、BaCl2、KNO3、NaCl三种物质间不能互相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故能共存,故A正确;B、H2SO4、KCl、FeCl3三种物质间不能互相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故能共存,但是氯化铁溶液为黄色,不符合题意,故B错误;C、氢氧化钠可以与盐酸反应生成水,故不能共存,故C错误;D、硝酸银和氯化锌能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不能共存,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能否共存的问题,完成此类题目,可以依据复分解反应的条件进行12【考点】2H: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4R:气体的净化(除杂);4S:气体的干燥(除水)【分析】除杂的基本原则是:除去杂质,而不能引入新的杂质,原理要简单,过程要简洁给定方案和试剂的除杂题只需要从给定方法和试剂,直接分析方法和试剂是否能够达到目的就可以【解答】解:A、Cu(Fe2O3),稀硫酸能和氧化铁反应,铜不反应,然后过滤,方法正确。B、浓硫酸有吸水性且不和氢气反应,能达到目的。方法正确。 C、NaOH混有Na2CO3,加入石灰水,石灰水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然后过滤,方法正确。D、CaO中混有CaCO3,加入稀盐酸后,氧化钙也能和稀盐酸反应,所以该方法是不可行的。此项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有些方案在设计用试剂时候可能会没有问题,但是在实际操作时往往会出现一些问题,比如加入某种药品,会出现量偏多或者偏少等问题,造成除杂不彻底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7分)13【考点】DF: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D1: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分析】(1)熟记地壳中含量前四位的元素名称:氧、硅、铝、铁元素;(2)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3)已知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利用化合价数值交叉法书写化学式;(4)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为甲烷;(5)保持氮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氮气分子【解答】解:(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为氧元素,其化学符号为O;(2)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如两个氢氧根离子:2OH;(3)已知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则标注化合价,故利用化合价数值交叉法书写化学式为MgO;(4)甲烷为最简单的有机物,故化学式为CH4;(5)氮气分子为双原子构成的分子,其化学式为N2故答案为:(1)O;(2)2OH;(3)MgO;(4)CH4;(5)N2【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14【考点】B8: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B7: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分析】本题考查原子的结构,明确在原子中:质子数=最外层电子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最外层电子数决定了元素在化学变化中得失电子的性质【解答】解:原子中:质子数=最外层电子数=核电荷数,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7,质子数(圈内数值)决定元素的种类,图中微粒共表示三种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离核的电子层上的电子数)决定了元素的化学变化性质其中与氯原子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是D故答案为:7;三;D【点评】明确原子中存在的等式关系,知道元素的种类是由质子数决定,化合价属于元素的性质,最外层电子数少于4的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多于4个的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15【考点】B8: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分析】根据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据此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A、质子数=9,核外电子数=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故选项错误。B、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0,为原子,故选项错误。C、质子数=11,核外电子数=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故选项正确。D、质子数=12,核外电子数=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故选项正确。故答案为:C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对粒子结构示意图及其意义的理解,明确粒子中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是正确解题的关键。16【考点】AE:物质的鉴别、推断;G5: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分析】A、B、C、D、E分别是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氧化铁和一氧化碳中的一种,其中AE能与其它的一种物质反应,BCD能与另外两种物质反应,由稀硫酸能与氢氧化钠溶液、氧化铁反应,氢氧化钠能与稀硫酸、硫酸铜溶液反应,氧化铁能与稀硫酸、一氧化碳反应,E是实验室一种常见溶液,则E为硫酸铜溶液,A为一氧化碳,B为氧化铁,则C为能与氧化铁反应的稀硫酸,D为氢氧化钠溶液,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A、B、C、D、E分别是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氧化铁和一氧化碳中的一种,其中AE能与其它的一种物质反应,BCD能与另外两种物质反应,由稀硫酸能与氢氧化钠溶液、氧化铁反应,氢氧化钠能与稀硫酸、硫酸铜溶液反应,氧化铁能与稀硫酸、一氧化碳反应,E是实验室一种常见溶液,则E为硫酸铜溶液,A为一氧化碳,B为氧化铁,则C为能与氧化铁反应的稀硫酸,D为氢氧化钠溶液。(1)C为稀硫酸,C中存在的粒子有氢离子、硫酸根离子、水分子,其离子符号分别是H+、SO42、H2O。D和E反应,即氢氧化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CuSO4Na2SO4+Cu(OH)2。(2)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可用“甲+乙丙+丁”表示,其中不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3CO2Fe+3CO2。(3)若B、C、D、E都不变,五种物质之间的关系也不变,A还可能是具有还原性的碳,其化学式为:C(合理即可)。故答案为:(1)H+、SO42、H2O;2NaOH+CuSO4Na2SO4+Cu(OH)2;(2)Fe2O3+3CO2Fe+3CO2;(3)C(合理即可)。【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题时往往需要从题目中挖出一些明显或隐含的条件,抓住突破口(突破口往往是现象特征、反应特征等),获得结论,最后把结论代入原题中验证。17【考点】J2: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69:氧气的用途;77:硬水与软水;C6: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分析】(1)根据人体内各种营养素的主要食物来源判断(2)根据空气的组成及一般情况下空气的组成基本不变的特点判断(3)根据硬水或软水的常见鉴别方法考虑回答(4)根据活性炭的性质回答【解答】解:(1)蔬菜主要提供维生素,大米主要提供糖类,禽蛋主要提供蛋白质,植物油主要提供油脂,所以为人体提供糖类营养素的是大米(2)空气的成分一般来说是固定不变的,高原地区是空气整体少,即空气稀薄,但其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不变(3)取等量的水样,分别加入等量的肥皂水并振荡,泡沫多的是软水,泡沫少的是硬水(4)活性炭有吸附性,可吸附有毒气体和异味故答案为:(1)大米;(2)C;(3)肥皂水(或Na2CO3);(4)吸附【点评】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必须服务于生产生活,所以与人类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也是重要的中考热点18【考点】99: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分析】利用当溶液的pH大于7时,呈碱性,碱性越弱pH越小,如果使氢氧化钙的pH降低,可以使溶液的碱性变弱或消耗相应的碱进行【解答】解:氢氧化钙溶液显碱性,pH大于7,碱性越强pH越大,且溶质的质量分数越大碱性越强,所以0.1%的氢氧化钙溶液的pH小于0.15%的氢氧化钙溶液的pH(1)如果要使氢氧化钙的pH降低,则是让溶液的碱性变弱,所以不发生化学反应的方法是加水稀释;(2)如果用化学方法即是消耗溶液中的氢氧化钙,使溶液的碱性变弱,所以可以用H2SO4(或硫酸);MgCl2(或氯化镁)等与之反应完成;故答案为:小于;(1)加水稀释;(2)H2SO4(或硫酸);MgCl2(或氯化镁)【点评】解答本题要充分理解各种物质的性质方面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三、计算题:(本题包括1道小题,共5分)19【考点】G6: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7U: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86: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分析】(1)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以及它们的合金(2)利用锌与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根据氢气的质量求出锌的质量,进而求出铜的质量,最后根据%求出黄铜中铜的质量分数(3)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是硫酸锌,可根据氢气的质量求出,所得溶液的质量=锌的质量+稀硫酸的质量(根据氢气的质量求出硫酸的质量,再根据可求出稀硫酸的质量)氢气的质量【解答】解:(1)黄铜是铜和锌的合金,属于金属材料故答案为:金属(2)设合金中锌的质量为x,稀H2SO4中H2SO4的质量为y,硫酸锌的质量为z Zn+H2SO4ZnSO4+H2 65 98 161 2 x y z 0.2g x=6.5g y=9.8g z=16.1g铜的质量为20g6.5g=13.5g;铜的质量分数:答:黄铜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为67.5%(3)稀H2SO4的质量:反应后溶液的质量:6.5g+98g0.2g=104.3g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15.4%答: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为15.4%【点评】有关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计算是初中化学的一个重点,计算方法一般是:所加入的所有物质的质量总和生成沉淀的质量生成气体的质量四、实验与探究(本大题有2个小题,每空1分,共10分)20【考点】6C: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4G: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6D:氧气的制取装置;6F:氧气的检验和验满;G5: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分析】(1)步骤1:分析操作X完成后的两种物质,可判断操作X为过滤操作;通过该操作分离出的固体二氧化锰可用作氯酸钾或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步骤2:利用过氧化氢溶液在固体二氧化锰催化下分解制取氧气,应选用适用于固体与液体反应且不需加热的发生装置,收集氧气则可选用向上排空气或排水法;排水法收集时可观察集气瓶口有气泡以说明收集满,向上排空气时可用带火星木条放在瓶口观察到木条复燃说明集满;(2)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的二氧化锰催化氯酸钾的分解,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催化下分解放出氧气【解答】解:(1)步骤1:操作X完成后固体二氧化锰被从浑浊液体中分离出来,该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