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年中考生物模拟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1(1.00分)在如图四幅图象中,哪一幅是观察到的洋葱表皮细胞()ABCD2(1.00分)如图是食肉目部分动物的分类图解,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种是分类的最基本单位B猫与虎的共同特征最多C虎和豹的共同点比虎和猫的共同点多D猫与豹的亲缘关系比猫与狗的亲缘关系近3(1.00分)近年来多地PM2.5指数较高,延庆区相对较好,PM2.5颗粒能通过呼吸系统进入血液,危害人体健康。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沙尘暴时要戴口罩是因为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有限B雾霾天气里人呼出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含量远高于非雾霾天气C植树造林可以减少雾霾改善空气质量DPM2.5颗粒经过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泡进入血液4(1.00分)如图为人体肺泡与血液气体交换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甲处血液暗红,乙处血液鲜红B甲处的血液来自右心室C乙处血液将汇集到肺静脉D乙处血液首先进入心脏的部位是右心房5(1.00分)玉兰、海棠等植物在早春时节,当叶片还没有完全长出时,却可以开出满树娇艳的花朵推测这些花瓣中有机物的主要来源,正确的是()A它们是根从土壤中吸收并运输到花瓣的B它们是花瓣在光照条件下进行光合作用合成的C它们是树皮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有机物再运输到花瓣的D它们是叶在上一年通过光合作用制造并储存于树干,在开花时通过筛管转运到花瓣的6(1.00分)回忆一下初中学习中你所做过的以下实验,其中相关操作正确的是()序号实验名称(观察类)部分操作A番茄果肉细胞用解剖针挑取少许果肉,涂抹在载玻片上,直接用显微镜观察B酵母菌转动转换器换成高倍物镜,再转动粗准焦螺旋使物像清晰C人口腔上皮细胞将牙签刮取碎屑的一端在载玻片上的生理盐水中轻涂几下D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用高倍物镜观察小鱼尾鳍血管内血液的流动情况AABBCCDD7(1.00分)如图曲线表示光照强度与绿色植物二氧化碳吸收量之间的关系下列对该曲线的分析,正确的是()A曲线AB段绿色植物不进行光合作用B曲线BC段绿色植物只进行光合作用CB点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吸收和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的量相等D整段曲线表明,随光照强度递增,光合作用增强,呼吸作用减弱8(1.00分)甲乙两地盛产同一品种甜瓜,甲地的甜瓜比乙地的含糖量高,经调查,在你甜瓜生长季节,两地除温度差别外,其他条件基本相同,详见如表,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温度甲地乙地白天3333夜间1222A甲地夜间温度低,呼吸作用弱,消耗的有机物少B甲地比乙地光合作用强,制造有机物多C甲地昼夜温差大,积累有机物多,因此甲地甜瓜含糖量高D两地甜瓜白天都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9(1.00分)建立模型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下列模型及其说法正确的是()A 若X是肺泡,那么是静脉血B 完成反射活动的过程C表示细胞分裂D 植物细胞模式10(1.00分)小强的妈妈绣十字绣时,不小心被针刺到了左手食指,她迅速缩回左手,并感觉到疼痛对上述反射活动分析错误的是()A上述反射活动都是高级神经活动B缩手反射的感觉器位于左手食指的皮肤内C针刺是引起缩手反射的非条件刺激D上述反射活动说明脊髓有反射和传导功能11(1.00分)人口专家预测,随着单独二胎政策的实施,我国男女比例失衡问题会更加严峻下列有关性别决定的叙述,你不认同的是()A人的性别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B人的性别是在胎儿发育后期才决定的C自然状况下,第二胎生男生女的机会均等D人的性别取决于哪种精子与卵细胞结合12(1.00分)在耳垂性状的遗传中,A对a为显性,决定有耳垂某夫妇都有耳垂,生下一对双胞胎,其中的男孩有耳垂,女孩无耳垂据此,下列相关推断错误的是()A这对夫妇的基因型都是AaB男孩有耳垂是一种遗传现象C男孩的基因型一定为AaD女孩的基因型一定为aa13(1.00分)某同学在学校旁边的农田生态系统中,发现了如图所示的食物网,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该食物网共有4条食物链B该食物网中,戊与丁既有捕食关系,也有竞争关系C该食物网中,戊获得的能量及毒素最多D5种动物中有2种肉食动物和3种植食动物14(1.00分)最近,部分国家出现了一种新型传染病中东呼吸综合征下列措施中,属于切断传播途径的是()A建议广大民众积极锻炼身体,增强体质B许多科研机构积极行动,努力研制对该病的疫苗C对患者和疑似患者进行隔离、检查、治疗D对医院、火车站、机场等重点区域进行严格消毒15(1.00分)某生物兴趣小组为探究食品腐败的原因,设计了如下实验:取两个规格相同的烧瓶,同时灌入等量的肉汤,煮沸降温后进行持续观察。装置如图所示。预测实验的结果,可能性最大的是()A乙腐败时甲没有腐败B甲腐败时乙没有腐败C甲乙会同时腐败D甲乙永不腐败二、非选择题16(6.00分)我区某校初一学生到汉石桥湿地公园参加实践活动,发现湖水清澈、环境优美。同学们采集水样,在实验室培养、观察了水中的生物。(1)一组同学取一滴水制成一张临时装片,看到图1中A、B、C三种生物。初步推断它们都是 生物。(2)A生物身体全部呈绿色,它的营养方式可能为 (填“自养”或“异养”)。(3)观察生物C过程中要在载玻片上放一些棉纤维,这样可以 它的运动。(4)三组对C生物进行了培养,在培养过程中添加了一些菠菜汁到培养液中,几分钟后,制成的临时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C体内多了一些绿色结构,这种结构最可能是 。A细胞核 B液泡 C食物泡 D伸缩泡(5)四组同学观察到了再生能力很强的喇叭虫,将之切成、三截(如图2),能再生成喇叭虫的是 。ABCD均可以(6)巧合的是观察时总在视野的左下角同一位置看到一个污点,说明污点不可能位于 上。17(6.00分)如图是人体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及泌尿系统部分结构示意图,分析回答问题:(1)与血管B相比,血管A中流的是含 较多的动脉血。(2)输尿管D内液体形成的场所是 (器官),主要经过肾小球的 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生理过程。(3)血管G内的营养物质中, 是人体最主要的供能物质,这种物质是在消化系统的 (器官)中被吸收进血液的。(4)听到考官指令后,王伟掷出了手中的实心球。完成这一反射活动需要依靠相应的反射弧,其感受器位于内耳的 中。18(6.00分)如图是“生物圈中碳氧平衡”示意图,请分析回答:(1)推测图中A、B所代表的生理活动:A是 ,B是 (2)图中控制两种气体进出植物体的门户是 ,它也是植物进行 时水分散失的通道(3)以下叙述不符合事实的是 (填字母)A碳氧平衡是指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B碳氧平衡是指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气各占50%C人类生活和工业生产加剧了生物圈中二氧化碳的排放D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有利于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4)在维持生物圈中碳氧平衡方面人类应该怎么做? 19(6.00分)请你完善探究实验,并回答问题。西瓜是广受市民喜爱夏季的时令水果。小明同学发现,切开的西瓜在室温下放上一两 天,瓜瓤已经变质,但很难看到西瓜籽发芽,而吐到潮湿环境中的西瓜籽很快就能萌发。 小明将这个现象跟同学进行了讨论,有的同学认为是瓜瓤中温度不适宜,有的同学认为是 没有充足的空气,小明认为瓜瓤中有抑制西瓜种子萌发的物质。为此小明设计探究 实验提出问题:西瓜瓤中有抑制西瓜种子萌发的物质吗?作出假设: 。实验器材:成熟西瓜 1 个,清水,培养皿 2 个,餐巾纸若干,烧杯,小勺等。实验步骤:将西瓜切开,取西瓜籽洗净、用瓜瓤榨汁,待用;取培养皿两个,分别标上 A 和 B;在 A、B 培养皿内各平铺同品牌餐巾纸 3 层、其上各散放 20 粒西瓜籽;在 A 培养皿内的餐巾纸上洒 10mL西瓜汁,B 内餐巾纸上洒 10mL 清水;培养皿放在室温下,每天用清水冲洗两个培养皿内的种子并换纸,A 内洒 10mL西瓜汁;B 内洒 10mL清水一段时间后观察西瓜籽的萌发情况,并记录。结果预测与预期结论:若培养皿 A 中种子均未萌发,培养皿 B 中种子 15 粒萌发,由此推出实验结论: 。问题讨论:(1)这个实验的变量是 。(2)为什么 A、B 培养皿中均放 20 粒西瓜籽,而不是 1 粒? 。(3)每天用清水冲洗两个培养皿内的种子并换纸是为抑制 对该实验的影响。(4)如果培养皿 A、B 中西瓜籽都有萌发的,则说明小明的推测是 。(5)若一个西瓜里有 100 粒种子,推想开花时的雌蕊最少需要接受多少粒花粉粒与之完成双受精;这 100 粒西瓜种子是由子房中多少个胚珠发育成的 。A.100 个、200 个 B.200 个、100 个 C.100 个、100 个 D都不对20(6.00分)科普阅读题杜鹃(俗称布谷鸟)这类鸟自己不筑巢、不孵卵、不育雏,而是依赖其他鸟完成繁殖后代的重要任务。杜鹃会抓住机会叼走苇莺、画眉、伯劳等其他鸟巢中的蛋,并在巢内产下一枚自己的蛋,让其他鸟类代为孵化。孵出之后,不知情的亲鸟妈妈出于育雏的本能,还会不辞辛劳地给杜鹃雏鸟喂食,直到雏鸟长得比自己身体还大。那 么,杜鹃为什么要把蛋下到别的鸟的巢里呢?鸟把蛋下到别的鸟的巢中,由其他鸟代为抚育,这种行为被称为巢寄生。至于巢寄生是怎么进化来的,目前还不得而知,但杜鹃显然从巢寄生中获得了不少好处。首先自己不用筑巢、孵化和育雏,节省了很多能量,可以有能力产更多的蛋。有研究显示,杜鹃雌鸟每年3月至7月要在不同的鸟巢中陆续寄生10多枚蛋。其次,寄生在其他鸟巢中的蛋繁殖成功率更高。杜鹃一般在一个鸟巢中只寄生一枚自己的蛋,由于杜鹃的蛋孵化期很短,往往最先孵出。出于本能,杜鹃雏鸟会将同巢的亲鸟生下的鸟卵和幼雏推出巢外,留下亲鸟独自抚养自己,这样就可以获得更多的食 物,有更高的成活率。另一方面,在多个巢中寄生,也避免了常言所说的“将所有的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的风险,幼鸟中至少有一只能够活着离巢,确保种族繁衍。5月份的田野,回荡着进入繁殖季节的布谷鸟“布谷布谷”的叫声。“布谷、布谷,种豆播谷。”这句古老的农谚将杜鹃鸟跟豆、谷联系到了一起。下面让我们从生物学的角度,进一步寻找这两者之间的关联,完成下列各题。(1)杜鹃鸟的繁殖与豆、谷的播种在同一时节进行,这不是偶然事件,影响这两者共同的环境因素主要是 。(2)杜鹃鸟这种巢寄生的繁殖行为是经过长期 不断进化形成的适应性行为。豆、谷种子中的胚由 发育而来,这说明杜鹃鸟与豆、谷的生殖方式都是 生殖。(3)在豆子、谷子田中,杜鹃鸟以蝗虫等昆虫为食,是害虫的天敌,请据此写出一条食物链。(4)杜鹃鸟春季在北京地区繁殖,秋季飞到较暖的地区去过冬,第二年春季再飞回北京地区。这种行为属于 (先天性行为/学习行为)。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1【考点】1A:制作临时装片观察植物细胞;1F:动、植物细胞结构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分析】此题主要考查显微镜下的各结构特点、动植物细胞的区别以及学生的识图能力【解答】解:图中的A细胞,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没有细胞壁和液泡,是动物细胞;B中,是植物的表皮,因为此视野中有两种细胞:一种是呈半月的保卫细胞,它们两两相对,中间有气孔;另一种是呈形状不规则且相互嵌合的表皮细胞;C中的细胞,是洋葱表皮细胞,细胞排列紧密,有起支持作用的细胞壁;D是叶片的结构图,有上表皮细胞、下表皮细胞、叶肉细胞和叶脉组成;故选:C。【点评】动植物细胞的不同是:植物细胞有细胞壁和液泡,而动物细胞没有,有的植物细胞还有叶绿体2【考点】L8:动物的分类【分析】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分类单位越大,生物的相似程度越少,共同特征就越少,生物的亲缘关系就越远;分类单位越小,生物的相似程度越多,共同特征就越多,生物的亲缘关系就越近,据此解答。【解答】解:A、种是分类的最基本单位,A正确;B、猫与虎属于猫属,共同特征最多,B正确;C、虎和豹属于猫科,虎和猫的属于猫属,科属,因此虎和猫的共同点多,C错误;D、猫和豹属于猫科,猫和狗属于食肉目,目科,所以猫与豹的亲缘关系比猫与狗的亲缘关系近,D正确。故选:C。【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生物分类单位之间的关系。3【考点】CH: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分析】大气中的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极大。这些污染物既可以引起包括肺癌在内的呼吸系统疾病,还可以通过呼吸系统进入血液,引起其他系统的疾病,如引起急性中毒和死亡、慢性中毒等,另外还有致畸变的作用,解答即可。【解答】解:A、呼吸道能阻挡灰尘,使空气清洁,但不能清除空气中的所有的有害物质,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如流感病毒仍然可以由呼吸道进入人体使人患病,A正确;B、雾霾可使空气中增加大量的可吸入颗粒物,而不是二氧化碳,B错误;C、植树造林可以减少雾霾改善空气质量,C正确;D、PM2.5颗粒经过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泡进入血液,D正确。故选:B。【点评】环境的污染与保护是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与之相关的考题就成为中考的热点之一。解答本题关键是看是否减少了对空气中可吸收颗粒物的产生。4【考点】CM: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分析】肺泡里的气体交换发生在肺泡与血液之间,当血液流经肺泡时,肺泡中氧的浓度高,周围血液中氧的浓度低,这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扩散进入血液。这样血液由含氧少的静脉血变成含氧丰富的动脉血。【解答】解:根据血液流动方向可知,甲为肺动脉,其内流静脉血;乙为肺静脉,其内流动脉血;甲肺动脉内血液来自心脏的右心室;乙肺静脉内血液将流回心脏的左心房。A、根据血液流动方向可知,甲为肺动脉,其内流静脉血,血液暗红,乙处为肺静脉,其内流动脉血,血液鲜红,A正确;B、甲处的血液从肺动脉流入,因此肺动脉的血液来自右心室,B正确;C、乙乙处血液将汇集到肺静脉内血液将流回心脏的左心房,C正确;D、乙肺静脉内血液将流回心脏的左心房,D错误。故选:D。【点评】回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肺泡里的气体交换情况。知道肺循环的起点终点。5【考点】89:筛管的位置和对有机物的运输;92: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分析】植物体内的能量转换器有线粒体和叶绿体,其中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筛管的功能是把叶片进行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自上而下运输到其它器官【解答】解:A、根从土壤中吸收的是水和无机盐,并输送到植物体的各个器官,A错误;B、花瓣属于植物体的生殖器官,不能进行光合作用,B错误;C、树皮中的导管将从根部吸收到的水和无机盐运输到花等各个器官,水和无机盐不能转化成有机物,C错误;D、有机物是植物的叶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玉兰、海棠等植物植物在早春时节,当叶片还没有完全长出时,有机物来自上一年叶通过光合作用制造并储存于树干,在开花时通过筛管输送到花瓣,D正确;故选:D。【点评】解题的关键是知道植物体内有机物的制造场所以及植物体内的能量转换器作用6【考点】17: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1A:制作临时装片观察植物细胞;1D:制作临时装片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X2:观察蛙蹼或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现象【分析】(1)制作番茄果肉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过程是:一擦、二滴、三取、四涂、五盖、六染。(2)察酵母菌,先用低倍镜找到物象,再转动转换器换成高倍物镜,再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清晰;(3)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过程是:一擦、二滴、三刮、四涂、五盖、六染。(4)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的实验主要观察的是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以及其内血液的流动情况,不需要观察细胞的结构等内容,用低倍显微镜即可观察清楚。【解答】解:A、制作和观察番茄果肉细胞临时装片时,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目的是维持细胞正常的形态;用解剖针挑取少许成熟的果肉,均匀地涂抹在载玻片的水滴中,以免细胞重叠;盖上盖玻片,用碘液进行染色,A错误;B、观察酵母菌,在高倍镜下,由低倍镜换成高倍镜后,图象不清晰,转动细准焦螺旋使图象更加清晰,B错误;C、在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时,为了便于观察,把附有碎屑的牙签在载玻片的生理盐水中涂抹几下,以使细胞均匀散开。C正确;D、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用低倍物镜观察小鱼尾鳍血管内血液的流动情况,D错误。故选:C。【点评】解答此题要熟练掌握实验的具体操作,要多动手。7【考点】9C: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的区别和联系【分析】由图可以知道:横轴代表光照强度,纵轴代表植物吸收和释放氧气,其中B点吸收和释放氧气为0,B点为零界点,从A开始到B都有光,只是光越来越强,B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与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相等而BD段表示光合作用逐渐增强,制造的氧气逐渐大于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有机物开始积累点D以后表示光合作用趋于稳定,据此可以解答本题【解答】解:A曲线AB段表示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但是不如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多,A错误;B、BC段光合作用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强光合作用增强释放的氧气增多,表示随着光照强度增加,光合作用增强。但植物进行呼吸作用照常进行,只不过表示植物进行呼吸作用强度小于光合作用强度,B错误;C、B点表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释放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的量相同,于是呼吸作用产生的CO2刚好全部用于光合作用,表现为植物没有从外界吸收CO2,C正确;D、曲线从A到C表明,随光照强度递增,光合作用增强,呼吸作用减弱,但是光照强度大于D后光合作用趋于稳定,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影响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环境因素等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从题目所给的图形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8【考点】9C: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的区别和联系【分析】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即植物的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而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呼吸作用的强弱受温度的影响【解答】解:通过对资料的分析可以看出,因为既是同一种甜瓜,甲乙两地的光照条件和栽培措施又基本相同,白天的温度也相同,所以两地的甜瓜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的量应该是基本相同的。在夜间,乙地的温度高,通过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多,甲地的温度低,通过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少,因此甲地的甜瓜积累的有机物比乙地的甜瓜多,含糖量就高,吃起来就甜。故选:B。【点评】造成两地的甜瓜的甜度不同的原因是两地夜间的温度不同:甲地夜间温度低,消耗有机物少,乙地夜间温度高,消耗的有机物多9【考点】21:细胞的分裂【分析】本题考查生物学流程图及建立生物学模型的知识,据图分析解答。【解答】A、当血液流经肺泡时,肺泡中氧的浓度高,周围血液中氧的浓度低,这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扩散进入血液。这样血液由含氧少的静脉血变成含氧丰富的动脉血。若X是肺泡,那么是动脉血,A错误;B、在反射弧中,神经冲动的传导过程是: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B错误;C、过程由一个细胞变成两个细胞,是细胞的分裂,过程细胞数目增多,是细胞的分裂,过程中细胞的功能、形态结构都发生了变化,是细胞分化的结果,C正确;D、植物细胞的结构:细胞壁、细胞膜、叶绿体、细胞核、液泡、细胞质等。动物细胞的结构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图示是动物细胞结构。D错误。故选:C。【点评】熟练掌握生物学的基础知识即可解答。10【考点】E5:反射弧的结构和功能【分析】反射是指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作出的有规律性的反应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解答】解:A、缩手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灰质内,缩手反射是人生来就有的简单反射,缩手后会感到疼痛,感觉中枢在大脑皮层的感觉中枢,属于高级神经活动,A符合题意;B、感受器能够接受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缩手反射的感觉器位于左手食指的皮肤内,B不符合题意;C、非条件反射是生来就有的,简单的,不学就会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如缩手反射,所以针刺是引起缩手反射的非条件刺激,C不符合题意;D、手偶然碰到钉子后,人体发生缩手反射,说明脊髓具有反射的功能。与此同时神经冲动也沿着脊髓白质中的上行神经束传到大脑皮层中的躯体感觉中枢,人体产生痛觉,而疼觉的形成必须有大脑皮层的躯体感觉中枢的参与才能形成,说明脊髓还具有传导的功能。D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熟记反射弧的结构11【考点】K7:人的染色体组成和性别遗传【分析】(1)男女体细胞中都有23对染色体,有22对染色体的形态、大小男女的基本相同,其中有一对染色体在形态、大小上存在着明显差异,这对染色体与人的性别决定有关,称为性染色体男性的性染色体是XY,女性的性染色体是XX(2)人的精子与卵细胞在输卵管处相遇并结合形成受精卵,随后受精卵开始发育成最初的胚胎,此时的发育的营养物质来自卵黄当胚胎到达子宫后着床(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怀孕),此后通过胎盘交换营养物质来自母体,同时将代谢废物经母体排出【解答】解:A、性染色体是与决定性别有关的染色体,人类的性染色体是X和Y染色体,X染色体较大,Y染色体较小;人的体细胞内的23对染色体,有一对染色体与人的性别有关,叫做性染色体;男性的性染色体是XY,女性的性染色体是XX,A正确。B、人的性别决定于受精卵形成时,因为:在形成生殖细胞时,男性产生的精子有两种:含有X染色体的和含有Y染色体的,女性产生的卵细胞只有一种,是含有X染色体的;在形成受精卵时,如果含X染色体的卵细胞与含X染色体的精子相融合,那么受精卵的性染色体就是XX,由它发育成的孩子就是女孩;如果含X染色体的卵细胞与含Y染色体的精子相融合,那么受精卵的性染色体就是XY,由它发育成的孩子就是男孩。这说明人的性别决定是在受精卵形成时就已确定,B错误。C、由于男性可产生数量相等的X精子与Y精子,加之它们与卵子结合的机会相等,所以正常情况下生男生女机会均等,C正确。D、如果含X染色体的卵细胞与含X染色体的精子相融合,那么受精卵的性染色体就是XX,由它发育成的孩子就是女孩;如果含X染色体的卵细胞与含Y染色体的精子相融合,那么受精卵的性染色体就是XY,由它发育成的孩子就是男孩;可见,生男生女主要决定于父亲的哪一种精子与卵细胞相融合,D正确。故选:B。【点评】人的性别决定是XY型,XY型性别决定中,子代的性别决定于父方的精子12【考点】K8:基因的显性和隐性以及它们与性状表现之间的关系【分析】(1)生物体的形态特征、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叫做性状,遗传是指亲子间在性状上的相似性;变异是指亲子间和子代个体之间的差异性(2)生物体的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3)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体(4)在耳垂性状的遗传中,A对a为显性,决定有耳垂某夫妇都有耳垂,生下一对双胞胎,其中的男孩有耳垂,女孩无耳垂,表明父母的基因组成是Aa遗传图解如图:【解答】解:从遗传图解看出:A、这对夫妇的基因型都是Aa,A正确;B、某夫妇都有耳垂,生下男孩有耳垂,体现了亲子代之间性状上的相似性,因此是一种遗传现象,B正确;C、男孩有耳垂的基因型可能是AA或Aa,而不是一定为Aa,A错误;D、女孩无耳垂的基因型一定为aa,D正确。故选:C。【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基因的显性与隐性以及会借助图解来分析解答此类问题13【考点】46:生物和生物之间有密切的联系;52: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54: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57:某些有害物质沿食物链积累【分析】如图可知存在的食物链:甲乙丙丁戊;甲己丁戊;甲己戊。【解答】解:A、由分析知该食物网存在三条食物链,A错误;B、戊和丁存在捕食关系,都以己为食物,存在竞争关系,B正确;C、戊不是食物链的起点,所以能量不是最多,C错误;D、根据食物链可以看出,植食动物有乙和己,肉食动物有丙、丁和戊,D错误。故选:B。【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理解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14【考点】R5: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分析】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病原体指能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传染病若能流行起来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所以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解答】解:A、建议广大民众积极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提高对传染病的抵抗力避免感染,因此属于保护易感人群,不是切断传播途径,A不正确;B、许多科研机构积极行动,努力研制对该病的疫苗,注射疫苗提高对传染病的抵抗力避免感染,因此属于保护易感人群,不是切断传播途径,B不正确;C、对患者和疑似患者进行隔离、检查、治疗,属于控制传染源,不是切断传播途径,C不正确;D、对医院、火车站、机场等重点区域进行严格消毒,属于切断传播途径,D正确。故选:D。【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传染病的预防措施15【考点】WH: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分析】食物腐败变质是由于食物中的微生物繁殖生长引起的,食物中的微生物不会凭空产生,而是由空气中原有的细菌、真菌等微生物繁殖产生的。【解答】解:空气中的微生物能从直玻璃管飘落到甲试管的肉汤中,而不能从弯曲的玻璃管进入到乙试管的肉汤中。 所以甲试管中的肉汤腐败,乙试管中的肉汤仍然新鲜。故选:B。【点评】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细菌不是自然发生的,而是原已存在的细菌产生的。二、非选择题16【考点】39:单细胞生物的结构和生活;X8:观察草履虫【分析】观图可知:图一中是叶绿体、图二中是细胞壁、A是衣藻、B是绿藻、D是草履虫、图三是喇叭虫,解答即可。【解答】解:(1)二组同学取一滴水制成临时装片,看到图二中A、B、C三种生物。初步推断它们都是单细胞生物;(2)A生物身体全部呈绿色,含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所以它的营养方式可能为自养;(3)C是草履虫,观察过程中要在载玻片上放一些棉纤维,这样可以限制它的运动;(4)草履虫身体表面的表膜上密密地长着许多纤毛,靠纤毛的划动在水里运动,草履虫身体的一侧有一条凹入的小沟,叫“口沟”,相当于草履虫的“嘴巴”,口沟内的密长的纤毛摆动时,能把水里的细菌和有机碎屑作为食物摆进口沟,再进入草履虫体内形成食物泡,食物泡随细胞质流动,食物被慢慢消化吸收,所以三组对C生物进行了培养,在培养过程中添加了一些菠菜汁到培养液中,几分钟后,制成的临时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C体内的某结构成了绿色,这种结构最可能是食物泡;(5)原生动物喇叭虫的性状是由细胞核内的DNA控制合成的,分析题干和题图可知,中,含有细胞核,因此能再生成喇叭;(6)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视野中出现了的污点,污点的位置只有三只可能,目镜、物镜或玻片标本,判断的方法是转动目镜或移动玻片。多次移动载玻片,观察时总在视野的左下角同一位置看到一个污点,说明污点不可能位于载玻片。故答案为:(1)单细胞(2)自养 (3)限制(4)C (5)B(6)载玻片【点评】此题的知识点较多,认真审题,仔细审题是解题的关键。17【考点】B8: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C2:人体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和功能;CH: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功能;D2: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功能;D4:尿液的形成【分析】观图可知:左图表示肺泡以及缠绕在肺泡外的毛细血管,其中A是肺静脉,B是肺动脉;中间图表示泌尿系统的示意图,其中C是肾脏,D是输尿管,E是肾静脉,F是膀胱;右图表示血液循环的一部分,其中G是肝门静脉,H是下腔静脉,据此解答。【解答】解:(1)当空气中的氧气进入肺泡时,肺泡内的氧气比血液中的多,故氧气由肺泡进入血液;而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比肺泡中的多,故二氧化碳由血液进入肺泡。通过肺泡内的气体交换血液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所以与血管B相比,血管A中流的是含氧气较多的动脉血;(2)中间图是泌尿系统的组成图,泌尿系统是由C肾脏、D输尿管、F膀胱、尿道组成,其中主要的器官是C肾脏,主要作用是形成尿液,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的滤过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3)G是肝门静脉,小肠吸收来的营养物质经过肝门静脉进入肝脏,其中的葡萄糖是人体最重要的供能物质,人体的一切活动,包括学习、走路、消化和呼吸等所消耗的能量主要来自糖类;葡萄糖是在小肠处被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的;(4)听到考官指令后,王伟掷出了手中的实心球。完成这一反射活动需要依靠相应的反射弧,其感受器位于内耳的耳蜗中。故答案为:(1)氧气;(2)肾脏;滤过作用;(3)葡萄糖;小肠;(4)耳蜗。【点评】此题涉及的知识面较广,解答时要注意联系图示,逐题分析作答。18【考点】9C: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的区别和联系【分析】图中A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是光合作用的过程;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维持了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图中B是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是呼吸作用的过程【解答】解:(1)图中A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是光合作用的过程;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维持了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图中B是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是呼吸作用的过程(2)散布在表皮细胞中的由半月形的保卫细胞组成的气孔是叶片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也是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气孔的张开和闭合由构成它的保卫细胞控制(3)A、绿色植物不断地进行着光合作用,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产生的氧又以气体的形式进入大气,这样就使的生物圈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浓度处于相对的平衡状态,简称碳氧平衡所以说,是光合作用维持了大气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平衡,A正确;B、大气中的氧气占空气体积的21%,二氧化碳占0.03%,所以碳氧平衡是指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气各占50%不正确,B错误;C、工业生产使用大量的化石燃料,燃烧时,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造成二氧化碳排放加剧,C正确;D、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有利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D正确(4)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维持了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所以在维持生物圈碳氧平衡方面,人类可以多植树造林故答案为:(1)光合作用;呼吸作用;(2)气孔;蒸腾作用; (3)B(4)植树造林(多种花草树木等)【点评】对于光合作用维持碳氧平衡的知识,应结合者光合作用的原料和产物来理解19【考点】W3: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分析】科学探究过程通常涉及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等,科学探究中要设置对照实验。【解答】解:根据提出的问题:西瓜瓤中有抑制西瓜种子萌发的物质吗?作出假设:西瓜瓤中有抑制西瓜种子萌发的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广东云浮市郁南县清源供水有限公司招聘员工排名笔试历年备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试卷3套
- 2025山西焦煤集团公司招聘毕业生7人笔试历年备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试卷3套
- 2025安徽固镇县国有资本投资运营(集团)有限公司招聘23人笔试历年典型考点题库附带答案详解试卷3套
- 棚户区危旧房改造工程技术方案
- 城市综合管廊建设及智能化提升改造项目技术方案
- 煤矿风井项目建设工程方案
- 2025年及未来5年市场数据中国金属加工设备行业发展监测及发展战略规划报告
- 鄂州乡镇公务员考试试题及答案
- 研学基地环境友好型建设方案
- 老旧小区改造及配套设施提升项目节能评估报告
- 中药学职业发展规划
- 初级CNC操机入门知识与操作指南
- 2025下半年榆林神木市公共服务辅助人员招聘(80人)考试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加油员安全操作规程培训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光伏项目施工安全管理方案
- 014《煤矿安全规程》修改条款学习辅导:第十四讲运输、提升和空气压缩机
- 2024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ZZ048 无人机操控与维护赛项规程以及无人机操控与维护赛题1-10套
- 贵州国企招聘2025贵阳白云城市运营维护投资(集团)股份公司招聘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大学生心理压力解读-从理解压力到积极应对
- 腾讯手机行业消费趋势洞察报告(2025年版)
- 2025天津银行笔试题库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