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情在音乐欣赏教学中的运用 运用移情手法的作文_第1页
移情在音乐欣赏教学中的运用 运用移情手法的作文_第2页
移情在音乐欣赏教学中的运用 运用移情手法的作文_第3页
移情在音乐欣赏教学中的运用 运用移情手法的作文_第4页
移情在音乐欣赏教学中的运用 运用移情手法的作文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移情在音乐欣赏教学中的运用 运用移情手法的作文 音乐欣赏教学就是让审美主体欣赏审美客体,感受美,从而获得审美快感和审美愉悦的过程。默赛尔曾指出:“在普通学校中,音乐教育就是为欣赏而进行的教育。”因此,如何在课堂上成功地实施音乐欣赏教学,自然成了音乐教育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课题。笔者认为,将西方的移情说融入音乐欣赏教学中,可促使音乐欣赏教学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 移情现象是一种“外射”作用,即把我的情感“外射”到事物身上去,使它变成事物的属性,达到物我统一的境界,也就是把原来没有生命的东西看成有生命的,这种东西仿佛也有感觉、思想、情感、意志和活动,同时人也受到这种事物的感染,与它发生共鸣。在中国古代也早有移情现象出现,中国古典诗词中将主客观融为一体的“寄情于物”就是移情,像诗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中,杜甫就将忧国忧民之情移注于花草春鸟。 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一方面需要让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审美情感在移情现象中一目了然,含蓄且形象地交流审美感受;另一方面,需要正确引导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将自己的情感移置到欣赏客体当中去,实现物我同一、情景交融,让学生淋漓尽致地实现审美快感。立普斯说:“移置到外在于我们的事物中去,移置到在这种事物身上发生的或和它一起发生的事件里去。这种向内移置的活动使事物更接近我们,更亲切,因而显得更易理解。” 同时立普斯又说:“在对美的对象进行审美的观照中,我感到精力旺盛,活泼轻松自由或自豪。但是我感到这些,并不是面对着对象或和对象对立,而是自己就在对象里面。”“审美欣赏的原因就在我自己,或自我,也就是看到的对立的对象,而感到欢乐或愉快的那个自我。”由此可见移情在音乐欣赏与教学中的作用。 一运用移情技巧,实现情感交流。 _音乐教育学家谢洛夫有一句至理名言: “音乐能表达人类难以用语言表达,甚至不能表达的思想情感。”丰子恺先生也曾经说过:“音乐其本质的抽象性为一切艺术所不能及。”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音乐形象体现出的多义性、模糊性和不确定性,使得教师向学生讲解音乐作品时,审美情感难以得到很好地表述和传递,同时在音乐欣赏教学中,要求教师在讲解艺术作品时,力求简洁和精练,不可越俎代庖地帮学生作出太多的理解,限制了学生的想象空间。而在音乐欣赏教学中,运用移情的技巧可以让审美情感得到形象地传递和准确地表达,恰到好处地实现情感交流。立普斯说:“外在事物和在我们身上发生类似事件有某些相同,才会发生移情。”由此我们可以反向追溯,教师为了将自己的审美情感传递出去,可以找出有某些相同点的外在事物,并以此为切入点,将自己抽象的审美感受概括成一种具体的状态、凝结成一种可看可摸的具体形状,而这种状态和形状就包含在我们已经选定了的外在事物中。如此那些心里深处和最难捕捉的审美情感,就在“物我统一”的移情的一瞬间,稳定且清晰地呈现出来。因此学生就可以通过这种具体的事物生动与真切地理解、领会教师的审美情感。这种具体的事物的出现不仅可以避免束缚学生的想象空间,而且教师的这种移情表达的做法可以产生“模范”效应,使得学生更加自由地发挥审美联想和想象,甚至也以移情现象充分实现自己的审美感受。 二 引导移情欣赏,实现物我统一。 立普斯说“移情作用所致的不是一种身体感觉,而是把自己感到审美对象里面去。”而“形成审美移情的主要原因是人的心理的功能,调动学生的审美情绪,发动学生欣赏音乐作品的主动性,是移情现象得以实现的重要因素之一。审美欣赏的心里过程不但是从审美直觉向审美意象流动的过程,而且是情感勃发的过程,如果没有情感的勃发就没有审美的情趣,没有审美的情趣也就不会有审美移情的实现。刘勰在文心雕龙?物色中说:岁有其物,物有其容;情以物迁,辞以情发。因此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应该运用各种手段和方法调动学生的审美积极性,引起学生的审美情趣,让学生主动去欣赏音乐作品,把主体感觉和情感融进审美对象里。 其次,教师在讲解作品时,需要从学生的情趣等情况出发找出一些相同点和熟悉点,以拉近学生与作品的距离。立普斯说“外在事物和在我们身上发生类似事件有某些相同,才会发生移情。”因此,为了正确引导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将自己的情感移置到欣赏客体当中去,寄情于物, 实现物我同一、情景交融,教师要引导学生进入一种“不是面对着对象或和对象对立,而是自己就在对象里面。”的审美的情境里;达到朱光潜所概括的意境中去:“在聚精会神地观赏一个孤立绝缘的意象时,我们常常由物我两忘达到物我同一,由物我同一达到物我交往,于无意之中以我的情趣注于物,以物的姿态注于我。”为此,教师不但需要领略作品的全部风貌,而且需要找出与学生生活、情感紧密相连的因素出来,为学生创造似曾相识的教学情境,在心灵上引起学生的共鸣,最终引导学生进入物我统一的审美移情中去。 另外,教师在音乐欣赏教学中,还需要激活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充分挖掘自己内心的思想情感,如果没有欣赏者的思想情感的参与,移情无疑就是无本之源。相反,这种思想情感越丰富也就越容易与外界发生移情现象。立普斯就把自我的情感看作是审美移情中审美快感得以宣泄的原因,而这种情感实际上是对象在主体上面引起而由主体移置到对象里去的结果。立普斯说:“审美欣赏的原因就在我自己,或自我,也就是看到的对立的对象,而感到欢乐或愉快的那个自我。”“审美的欣赏并非对于一个对象的欣赏,而是对于一个自我的欣赏,他是一种位于人自身的直接的价值感觉,而不是一种涉及对象的感觉。”由于有了自我丰富情感的外射,将原来没有生命的东西看成有生命的,而且出于对自我情感的欣赏和怜爱,爱屋及乌地受到这种事物的感染,与它发生共鸣。 所以,在艺术欣赏教学中,挖掘学生自身的情感,激活学生的生命内涵,让学生以自己的情感给作品灌注新的生命力,同时调动学生的审美通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