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力学(清华大学)8(课堂PPT)_第1页
土力学(清华大学)8(课堂PPT)_第2页
土力学(清华大学)8(课堂PPT)_第3页
土力学(清华大学)8(课堂PPT)_第4页
土力学(清华大学)8(课堂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八章地基承载力,1,主要内容本课程重点,地基勘探Siteinvestigation地基承载力BearingCapacityofFoundationSoil,第一节地基勘探Siteinvestigation,一、勘探要求:了解地基的工程地质和水文条件,为确定地基承载力和进行基础设计提供依据1资料:平面图和地形图建筑物的形式和荷载管线,地下室,第一节地基勘探Siteinvestigation,一、勘探要求:1资料,内容土层分布,水平位置和深度每层土物理力学性质e,cEs地下水位置及性质Groundwater其他地质问题:古滑坡,古墓,洞穴,老河道古井,杂填,泥炭,粉质粘土,粘土,砂砾石,布点一般性勘察:针对持力层,平面(11.5)b(34)b2050m控制性勘察:压缩层,比一般性勘察深,地基勘探,二、勘探方法,物探地球物理勘探坑探明挖钻探钻孔触探现场测试原位试验,地基勘探,1物探GeophysicalExploration,地球物理勘探方法:重力场,磁电场,声,弹性波,放射性勘探,地震勘探(规范,剪切波速)优点:简单迅速缺点:间接判断,较大范围.,地基勘探,2坑探trialpits,优点:直观,取原状样,兰旗营9m坑缺点:一般34m,地下水以下危险,地基勘探,最常用的办法,可达100m以下划分地层确定地下水取样可以进行触探及原位试验,钻探ExplorationDrilling,地基勘探,回转式钻机,4触探动力触探和静力触探DynamicPenetration,StaticConePenetration,(1)动力触探DynamicPenetration管状探头标准贯入试验SPT,63.5kg,76cm距,贯入深度30cm的击数,N63.5锥状探头轻型10kg,50cm落距,贯入深度30cm中型28kg重型63.5kg碎石,砾石地层特重型120kg,地基勘探,SPTStandardPenetrationTest,地基勘探,标准贯入试验,地基勘探,4触探动力触探和静力触探,(1)动力触探管状探头标准贯入试验SPT,63.5kg,76cm落距,贯入深度30cm的击数,N63.5,SPT用测得的标准贯入垂击数N,判定砂土的密实度或粘性土的密度,确定地基和单桩的承载力;还可评定砂土的震动液化势。标准贯入试验适用于砂性土与粘性土。,地基勘探,4触探动力触探和静力触探,(1)动力触探管状探头标准贯入试验SPT,63.5kg,76cm距,贯入深度30cm的击数,N63.5锥状探头轻型10kg,50cm落距,贯入深度30cm中型28kg重型63.5kg碎石,砾石地层特重型120kg,地基勘探,地基勘探,轻型动力触探10kg,中型动力触探28kg,重型动力触探63.5kg,(2)静力触探StaticConePenetration单桥探头端部Ps=Q/A比贯入阻力双桥探头端部和侧壁土的密实度压缩性强度桩和地基的承载力,地基勘探,静力触探是可以迅速、连续的反映土质变化划分土层,承载力、压缩性、不排水抗剪强度、砂土密实度等静力触探适用于粘性土和砂类土,示意图,地基勘探,5现场试验Insitutesting,十字板VaneShear饱和软粘土载荷板试验LoadingPlate深浅均可旁压仪Pressuremeter较深地基,地基勘探,十字板,Mmax=FD,地基勘探,现场载荷试验,地基勘探,现场载荷试验,地基勘探,平板载荷试验要点,0.50.5m,0.710.71m,1.01.0m不少于3点8-10级每级稳定的标准承载力的特征值,地基勘探,地基破坏的判定(1)明显侧向挤出或发生裂纹(2)荷载增量很小,沉降急剧增加,(3)某级荷载增量下,24小时内沉降不能稳定(4)s/b0.06的荷载作为破坏荷载,载荷试验,pcr,pu,地基勘探,现场载荷试验,地基勘探,承载力的特征值fak,比例界限pcr当pu1.5pcr时,取极限承载力一半渐变型曲线s/b=0.010.015低压缩性土s/b=0.02高压缩性土,地基勘探,深度宽度修正的特征值,I0形状影响系数,圆:079;方:088,地基勘探,旁压试验,水箱,钻孔内进行横向载荷试验,用以测定较深处土层的变形模量和承载力,地基勘探,地基勘探,6室内试验,物理性质力学特性直剪试验,三轴,压缩(渗透),地基勘探,三勘探报告,1一般情况2结果地形和平面钻孔布置图土层剖面土性地下水和不良地质问题3意见和建议评价,设计施工建议,地基处理意见,地基勘探,思考题,在建筑物场地上勘探,一般要做哪些项目的勘探?对于重要建筑物一般要采用什么试验方法确定承载力?如何确定砂土地基的密实度?,地基勘探,第8章地基承载力BearingCapacityofFoundationSoil,32,第1节地基承载力,1建筑物地基设计的基本要求2地基在外荷载作用下的破坏形式3极限平衡理论求地基极限承载力4其他求极限承载力的方法5地基的临塑荷载、临界荷载与容许承载力,一、地基承载力定义,极限承载力Ultimatebearingcapacity承载地基在发生剪切破坏时的荷载强度Theintensityofbearingpressureatwhichthesupportinggroundisexpectedtofailinshear,1建筑物地基设计的基本要求,1)稳定要求:荷载小于承载力(抗力)ppu/Fs=f2)变形要求:变形小于设计允许值SS(1)沉降量(2)沉降差(3)倾斜(4)局部倾斜,2地基破坏的形式,1)竖直荷载下地基破坏的形式整体破坏密实砂土,坚硬粘土,浅埋局部剪切破坏土质较软冲剪破坏软粘土,深埋液化饱和松砂2)竖直和水平荷载下地基破坏形式表面滑动水平力大深层滑动竖直荷载大,2.局部剪切松软地基,埋深较大;曲线开始就是非线性,没有明显的骤降段。,3.冲剪破坏松软地基,埋深较大;荷载板几乎垂直下切,两侧无土体隆起。,1.整体破坏土质坚实,基础埋深浅;曲线开始近直线,随后沉降陡增,两侧土体隆起。,Generalshearfailure,Localshearfailure,Punchingshearfailure,某谷仓的地基整体破坏,1940年在软粘土地基上的某水泥仓的倾覆,水泥仓地基整体破坏,蓝粘土,石头和粘土,地基土可能的滑动方向,岩石,办公楼外墙,黄粘土,在软粘土上的密砂地基的冲剪破坏,2地基破坏的形式,1)竖直荷载下地基破坏的形式整体破坏密实砂土,坚硬粘土,浅埋局部剪切破坏土质较软冲剪破坏软粘土,深埋液化饱和松砂,1964年日本新泻(Niigata)地震地基的大面积液化,地基液化引起的建筑物破坏,3竖直荷载和水平荷载下建筑物地基破坏的形式,4地基的变形1建筑物地基设计的基本要求,1)稳定要求:荷载小于承载力(抗力)ppu/Fs=f2)变形要求:变形小于设计允许值SS(1)沉降量(2)沉降差相邻柱基(3)倾斜砌体承重结构(4)局部倾斜,某宫殿,左部分建于1709年;右部分建于1622年。沉降达2.2米,存在明显的沉降差。,墨西哥的沉降问题是世界著名的,比萨斜塔-不均匀沉降的典型,始建于1173年,60米高。1271年建成平均沉降2米,最大沉降4米。倾斜5.5,顶部偏心2.1米,大Nishinomiya桥的桥墩破坏.6个桥墩中至少2个严重破坏,其可能的原因是岸边桥墩的大变形导致第一组桥墩过载。,日本1995年1月17日阪神大地震,相邻建筑物施工引起的原有建筑物的局部倾斜(软粘土地基),膨胀土地基上建筑物的开裂(美国加拿大),潜在性膨胀土的分布限与热带和温带的半干旱地区内。这种条件助长了蒙特石形成。很多国家都发现了膨胀土。印度的黑棉土膨胀土上的基础陈孚华TU4431,膨胀土对建筑物的危害,活动区域,小节,1)破坏形式竖直荷载作用下,有水平荷载时2)变形要求(1)沉降量(2)沉降差相邻柱基(3)倾斜砌体承重结构(4)局部倾斜,思考题,1在垂直均布荷载作用下,地基的失稳有几种形式?土层的性质各应该是什么样的?2承受垂直和水平荷载的地基其失稳形式有几种?举出这类土工建筑物的例子。3如何确定地基的承载力?,如何满足地基设计的条件?,承载力?变形?确定承载力的三种方法载荷试验理论公式计算经验方法,1极限状态Limitstate结构或结构的一部分超过某一特定状态而不能满足设计规定的某一功能要求时这一特定状态称为结构对于该功能的极限状态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一般是结构的内力超过其承载能力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一般是以结构的变形、裂缝和振动参数超过设计允许的限值为依据根据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确定地基的承载力,二地基承载力的理论公式2极限状态定义,二地基承载力理论公式法普朗特-瑞斯纳承载力公式,一.极限平衡理论:1.平衡方程:2.极限平衡条件3.假设与边界条件二.普朗特-瑞斯纳承载力公式1.条形基础地基的滑裂面形状2.极限承载力pu,平面问题的平衡方程,(1),(2),极限平衡条件,(3),普朗特(Prandtl)的基本假设,1.基础底面是绝对光滑的(,保证竖直荷载是主应力2.无重介质的假设:即在式(1)中=0:,根据公式(1)、(2)和(3)以及边界条件,利用塑性力学中的滑移线法可以求解条形基础的地基承载力Pu这一假定下的精确解或解析解.,1.极限平衡区与滑裂面的形状,无重介质地基的滑裂线网,1.朗肯主动区:pu为大主应力,与水平方向夹角4522.过度区:r=r0etg3.朗肯被动区:水平方向为大主应力,与水平方向夹角45-2,地基中的极限平衡区,I区,垂直应力pu为大主应力,破裂面与水平方向夹角452,III区,水平方向为大主应力,破裂面与水平方向夹角45-2,区:过度区:,极限平衡第二区:r=r0etg,作用在隔离体上的力:pu、D、pa、pp、c、R所有力对A点力矩平衡,r=r0etg,=R过顶点A,+M1:puOA=B/2,+M2:paOC=B/2tg(45+/2),-M3:cCE=dl,-M4:ppGE=B/2e/2tg,-M5:DAG=B/2tg(45+/2)e/2tg,O,G,E,C,2.极限承载力pu,Nq,Nc:承载力系数,如果=0,pu=?什么情况下可以作为=0?当地基中地下水上升到滑动区域内时,对极限承载力有影响吗?哪类土影响大,哪类土影响小?,思考题,*其它半经验承载力公式,一.太沙基公式二.汉森公式三.其它承载力公式,一.太沙基公式,1.基本条件2.假设的滑裂面形状3.极限承载力公式,1.基本条件,(1)考虑地基土的自重基底土的重量0(2)基底可以是粗糙的0=0(不会超过,为什么?)(3)忽略基底以上部分土本身的阻力,简化为上部均布荷载q=D,2.假设的滑裂面形状,被动区,过渡区,刚性核,Ep=Ep1+Ep2+Ep3,考虑刚性核的平衡,1.当基底绝对粗糙时,夹角为;,2.考虑刚性核的平衡:荷载:pu自重:W粘聚力:C被动土压力Ep,Ep1:土体自重Ep2:滑裂面上粘聚力Ep3:侧向荷载,太沙基公式中的承载力因数N、Nq、Nc查图8-18,以为变量比普朗特-瑞斯纳承载力公式偏大,因为考虑了基底摩擦和土体自重(二)局部剪切破坏(非整体破坏),思考题,大型建筑物往往是由沉降控制设计小型建筑物往往由承载力控制设计。为什么(基础的宽度对于地基的承载力和沉降各有什么影响?),极限承载力pu的组成,BN/2,cNc,极限承载力的三部分,滑动土体自重产生的抗力,滑裂面上的粘聚力产生的抗力,侧荷载D产生的抗力,(1)的影响,pu,影响滑裂面形状的大小,承载力因数的大小.滑动土体的体积,q的分布范围,滑裂面的大小.,(2)宽度B增加为2B,滑动体体积增加为原来的22倍(提供的抗力),由此增加的承载力增加为原来的2倍.(BN/2线性增加)B增加,q的分布面积线性增加,qNq不变。B增加,滑裂面面积线性增加,cNc不变,pu,pu,(3)qNq,与侧面荷载大小,和荷载分布范围有关-滑裂面形状有关。滑裂面形状与有关。Nq,是的函数,pu,pu,(4)cNc,与粘聚力,和滑裂面长度有关-滑裂面形状有关。滑裂面形状与有关。Nc,是的函数,pu,小结极限承载力理论界和半理论解1Prantl解假设和滑裂面形状2太沙基解,一般解形式3极限承载力的影响因素,c,,D,B,B,E,F,B,p,实际地面,C,I,II,III,D,三地基的容许承载力-地基承载力设计值,容许承载力f及影响因素fpu/Fs,ss,特征值fa(设计承载力),地基承受荷载的不同阶段,3.极限承载力,地基承载力设计值f的确定办法:,要求较高:,f=Pcr,一般情况下:,f=P1/4或P1/3,在中国取P1/4,或者:,用极限荷载计算:,f=Pu/Fs,Fs-安全系数,1荷载沉降曲线临塑荷载、极限荷载,临塑荷载,连续滑动面和极限荷载,塑性区发展和临界荷载,临塑荷载临界荷载极限荷载,允许地基中有一定的塑性区,作为设计承载力-考察地基中塑性区的发展,地基土中某一点应力状态:,极限平衡应力状态(塑性区),条形荷载塑性区的计算,自重应力:s1=(d+z)s3=k0(d+z)弹性区的附加应力:合力=:1,3设k0=1.0,则有下式,塑性区的计算,弹性区的合力:极限平衡条件:,塑性区的计算,将应力代入极限平衡条件式(2),表示该点既满足弹性区;也满足塑性区是弹塑像区的边界。在荷载p作用下,得到如下边界方程:z=f()(3),D,z,M,2,弹塑区边界方程,塑性区的最大深度Zmax,塑性区的最大深度Zmax,塑性区的最大深度Zmax,对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