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8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九年级古诗十首,程伟平红杜鹃学校,【从军行】(杨炯唐),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译文,译文:报警的烽火传到了长安,壮士的心怀哪能够平静。调兵的符令刚出了宫门,将军的骑士就直捣龙城。雪搅昏天军旗褪了彩色,风狂刮的声音裹着鼓声。我宁作百夫长冲锋陷阵,也不守着笔砚做个书生。,赏析,赏析:这首诗借用乐府旧题“从军行”,描写一个读书士子从军边塞、参加战斗的全过程。仅仅四十个字,既揭示出人物的心理活动,又渲染了环境气氛,笔力极其雄劲。,理解,1、诗刚开始就描写了战时紧急的场面,你从哪句可以看出?诗人并不直接说明军情紧急,却说“烽火照西京”,通过“烽火”这一形象化的景物,把军情的紧急表现出来了。一个“照”字渲染了紧张气氛。2、“心中自不平”表现出作者什么样的情感?一个“自”字,表现了书生那种由衷的爱国激情,写出了人物的精神境界。3、第二联哪两个字将那种紧张的战争气氛渲染出来?,欣赏,1、诗文的哪句话交代了浩大激烈的战争场面?诗人别具机抒,以象征军队的“旗”和“鼓”,表现出征将士冒雪同敌人搏斗的坚强无畏精神和在战鼓声激励下奋勇杀敌的悲壮激烈场面。2、在面临国家受难、战事紧张的情况下,诗人作何反应呢?“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直接抒发从戎书生保边卫国的壮志豪情。艰苦激烈的战斗,更增添了他对这种不平凡的生活的热爱,宁愿做个下级军官驰骋沙场,为保卫边疆而战,也不愿作置身书斋的书生。表达了诗人忠贞的报国之心。,鉴赏,初唐四杰很不满当时纤丽绮靡的诗风,他们曾在诗歌的内容和形式上作过颇有成效的开拓和创新,杨炯此诗的风格就很雄浑刚健,慷慨激昂。尤其是这样一首描写金鼓杀伐之事的诗篇,却用具有严格规矩的律诗形式来写,很不简单。律诗一般只要求中间两联对仗,这首诗除第一联外,三联皆对。不仅句与句对,而且同一句中也对,如“牙璋”对“凤阙”,“铁骑”对“龙城”。整齐的对仗,使诗更有节奏和气势,这在诗风绮靡的初唐诗坛上是很难能可贵的。是唐诗的亮点。,【月下独酌】(李白),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译文:,我准备一壶美酒,摆在花丛之间,自斟自酌无亲无友,孤独一人。我举起酒杯邀请媚人的明月,低头窥见身影,共饮已有三人。月儿,你既不会喝酒?影儿,你徒然随偎我这个孤身!暂且伴随月和影,这无情瘦影吧,我应及时行乐,趁着春宵良辰。我唱歌的时候月亮在我身边徘徊,我跳舞时影子随着我一起跳舞。清醒之时,咱们尽管作乐寻欢,醉了之后,免不了要各自离散。月呀,愿和您永远忘却世情的交游,相约在天上见面!,赏析:,月下独酌是李白做富有浪漫色彩的诗之一。诗篇描写诗人在月下独自一人饮酒的情景。月下独酌,本是寂寞的,但诗人却运用丰富的想像,把月亮和自己的身影凑合成了所谓的三人。又从花字想到春字,从酌到歌、舞,把寂寞的环境渲染得十分热闹,不仅笔墨传神,更重要的是表达了诗人善自排遣寂寞的旷达不羁的个性和情感。,分析,1、在诗的一开始,我们的诗人是处在花间月下、一个非常宜人的环境之中,花间一壶酒,花丛之中,一壶美酒,开怀畅饮,一醉方休。可是出乎意料的是,这花丛,这美酒,却反而使得李白心情不畅,原因何在?他曾说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山中与幽人对酌)。2、从落落寡合的无相亲到谈笑风生的成三人,李白是怎么做到的?,鉴赏,1、为什么诗人无以为伴,只能与月与影为伴呢?2、其实诗中自始至终都只有李白一个人,为什么我们丝毫没有感到冷清寂寥之感呢?3、都说李白是浪漫主义诗歌的集大成者,你从诗中哪里看出?,【羌村三首】(杜甫),群鸡正乱叫,客至鸡斗争。驱鸡上树木,始闻叩柴荆。父老四五人,问我久远行。手中各有携,倾榼浊复清。莫辞酒味薄,黍地无人耕。兵戈既未息,儿童尽东征。请为父老歌,艰难愧深情。歌罢仰天叹,四座泪纵横。,译文:,成群的鸡正在乱叫,客人来时,鸡又争又斗。把鸡赶上了树端,这才听到有人在敲柴门。四五位村中的年长者,来慰问我由远地归来。手里都带著礼物,倒上一杯杯的浊酒和清酒,一再的解释说:“酒味为什麼淡薄,是由於田地没人去耕耘。战争尚未停息,孩儿全都东征去了。”请让我为父老歌唱,在艰难的生活里,领受你们深厚的情谊,真是惭愧啊!吟唱完毕,我不禁仰天长叹,在座的客人也都热泪纵横不绝,悲伤之甚。赏析:这首诗是叙述邻里深情慰问及诗人致谢的情景。,鉴赏,1、诗文前两联是属于写景还是抒情?从中你能看出什么?这开篇不但颇具村野生活情趣,同时也表现出意外之客的欣喜。2、为什么来看诗人的都是“父老”?你能在诗中找出原因吗?3、诗人是由什么话题引出“儿童尽东征”?表现出作者什么样的忧思?由小小的“酒味薄”一事折射出“安史之乱”的全貌,这首诗也由此表现了高度的概括力。,鉴赏,1、“歌罢仰天叹,四座泪纵横。”大家都感叹落泪,诗人和父老们伤心流泪的原因一样吗?诗人长歌当哭,义愤填膺,悲怆感慨之情骤然高涨。“百虑”化作长歌咏叹,这一声长叹意味深长,饱含无奈和痛楚,诗人对国事家事的沉痛忧虑让四座乡邻大受感染,产生共鸣,举座皆是涕泪纵横。听者与歌者所悲感者不尽相同,但究其根源皆由是安史之乱引发。诗人的情感思绪已不仅仅是个人的,它能代表千千万万黎民苍生、爱国志士的心声。杜甫的诗人形象在作品中已经由“小我”升华为“大我”,“纵横”之泪是感时局伤乱世之泪,是悲国破悼家亡之泪,组诗潜藏着的情感暗流在结尾处如破堤之水奔涌而出,悲怆之情推倒了最高点,表现出强烈的艺术感染力。,鉴赏,这组诗真实地再现了唐代“安史之乱”后的部分社会现实:世乱飘荡,兵革未息,儿童东征,妻离子散,具有浓烈的“诗史”意味。,【登楼】(杜甫),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译文:,登楼望春近看繁花游子越发伤心;万方多难愁思满腹我来此外登临。锦江的春色从天地边际迎面扑来;玉垒山的浮云变幻莫测从古到今。大唐的朝廷真像北极星不可动摇;吐蕃夷狄莫再前来骚扰徒劳入侵。可叹刘后主那么昏庸还立庙祠祀;日暮时分我要学孔明聊作梁甫吟。,鉴赏,首联提挈全篇,“万方多难”,是全诗写景抒情的出发点。在这样一个万方多难的时候,流离他乡的诗人愁思满腹,登上此楼,虽然繁花触目,诗人却为国家的灾难重重而忧愁,伤感,更加黯然心伤。颔联从诗人登楼所见的自然山水描述山河壮观,“锦江”、“玉垒”是登楼所见。诗人凭楼远望,锦江流水挟着蓬勃的春色从天地的边际汹涌而来,玉垒山上的浮云飘忽起灭,正像古今世势的风云变幻,诗人联想到国家动荡不安的局势。,鉴赏,颈联议论天下大势,“朝廷”、“寇盗”,是诗人登楼所想。北极,星名,居北天正中,这里象征大唐政权。上句“终不改”,反承第四句的“变古今”,是从前一年吐蕃攻陷京城、代宗不久复辟一事而来,意思是说大唐帝国气运久远;下句“寇盗”“相侵”,进一步说明第二句的“万方多难”,针对吐蕃的觊觎寄语相告:“莫再徒劳无益地前来侵扰!”词严义正,浩气凛然,在如焚的焦虑之中透着坚定的信念。尾联咏怀古迹,讽喻当朝昏君,寄托诗人的个人怀抱。,鉴赏,最后一句为什么要引用“蜀汉后主刘禅”呢?这是什么手法呢?有什么作用?后主,指蜀汉刘禅,宠信宦官,终于亡国;先主庙在成都锦官门外,西有武侯祠,东有后主祠;梁甫吟是诸葛亮遇刘备前喜欢诵读的乐府诗篇,用来比喻这首登楼,含有对诸葛武侯的仰慕之意。诗人伫立楼头,诗人不禁喟然而叹:“可怜那亡国昏君,竟也配和诸葛武侯一样,专居祠庙,歆享后人香火!”这是以刘禅比喻唐代宗李豫。李豫重用宦官程元振、鱼朝恩,造成国事维艰、吐蕃入侵的局面,同刘禅信任黄皓而亡国极其相似。所不同的是,诗人生活的时代只有刘后主那样的昏君,却没有诸葛亮那样的贤相。而诗人自己,空怀济世之心,苦无献身之路,万里他乡,高楼落日,忧虑满怀,却只能靠吟诗来聊以自遣。,【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李白),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译文:,你看那荒凉无边的走马川,就在雪海的附近,一片黄沙茫茫无际,直贯云天。刚到九月,轮台的狂风日夜怒吼不已,一川大如斗的碎石,被暴风吹得满地乱滚。这正是匈奴牧场草黄马肥之时。匈奴纵马犯边,金山西面烟腾尘飞。朝迁大将挥师西下,征战中将军铠甲日夜不脱,半夜行军戈矛相碰。凛冽的寒风吹到脸上字如刀割一般,雪花落在马身被汗气蒸化,转瞬间马毛上又凝结成冰。军帐中起草檄文的砚墨也已冻凝,敌人的骑兵听到大军了征的消息一定心惊胆颤,我一定在军师城西门等待报捷的消息。,鉴赏,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是岑参创作的一首雄奇豪壮的边塞诗。诗中抓住有边地特征的景物来状写环境的艰险,从而衬托士卒们大无畏的英雄气概。1、全诗采用了哪种手法来表现战事的艰险和战士的英勇无畏?2、诗中哪几句描写了环境的恶劣?有哪些恶劣的天气状况呢?从哪些关键字可以看出?3、诗人很善于抓住典型的环境和细节来描写唐军将士勇武无敌的飒爽英姿、英勇爱国,哪些句子可以看出。,鉴赏,如环境是夜间,“将军金甲夜不脱”,以夜不脱甲,写将军重任在肩,以身作则。“半夜军行戈相拨”写半夜行军,从“戈相拨”的细节可以想见夜晚一片漆黑,和大军衔枚疾走、军容整肃严明的情景。写边地的严寒,不写千丈之坚冰,而是通过几个细节来描写来表现的。“风头如刀面如割”,呼应前面风的描写;同时也是大漠行军最真切的感受。,对比鉴赏,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奇而婉,侧重在表现边塞绮丽瑰异的风光,给人以清新俊逸之感;这首诗则是奇而壮,风沙的猛烈、人物的豪迈,都给人以雄浑壮美之感。诗人在任安西北庭节度判官时,封常清出兵去征播仙,他便写了这首诗为封送行。,【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译文:,一篇奏折早晨上奏给皇帝,晚上就被贬官到路途遥远的潮阳去。想替皇上除去有害的事,哪能因衰老就吝惜残余的生命。云彩横出于南山,我的家在哪里?立马蓝关,大雪阻拦,前路艰危,心中感慨万分。知道你远道而来定是有所打算,正好在瘴江边收殓我的尸骨。,背景介绍,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是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在贬谪潮州途中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抒发了作者内心郁愤以及前途未卜的感伤情绪。感情真挚婉曲,诗风沉郁。韩愈一生,以辟佛为己任,晚年上谏佛骨表,力谏宪宗“迎佛骨入大内”,触犯“人主之怒”,差点被定为死罪,经裴度等人说情,才由刑部侍郎贬为潮州刺史。潮州在今广东东部,距当时京师长安确有八千里之遥,那路途的困顿是不言而喻的。当韩愈到达离京师不远的蓝田县时,他的侄孙韩湘,赶来同行。韩愈此时,悲歌当哭,挥笔写下了这首名篇。这首诗和谏佛骨表珠联璧合,相得益彰,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背景,韩愈大半生仕宦蹉跎,五十岁才因参与平淮而擢升刑部侍郎。两年后又遭此难,情绪十分低落,满心委曲、愤慨、悲伤。前四句写祸事缘起,冤屈之意毕见。首联直抒自己获罪被贬的原因。他很有气概地说,这个“罪”是自己主动招来的。就因那“一封书”之罪,所得的命运是“朝奏”而“夕贬”。且一贬就是八千里。但是既本着“佛如有灵,能作祸祟,凡有殃咎,宜加臣身”(谏佛骨表)的精神,则虽遭获严惩亦无怨悔。,分析,1、诗文开始用一个极其鲜明的对比写出了作者悲剧的命运,而且这种厄运来得极快,你从哪两个字可以看出?2、那为什么他会有这样的遭遇呢?3、天子一怒将诗人贬至离京都八千里的潮阳,但诗人并没有怨恨,为什么?4、“雪拥蓝关马不前”大雪拥堵,车马不能向前行走,诗人此刻的心情又是怎样的?5、诗人虽然上书被贬,但很有“虽九死而不悔”的态度,你从哪一句可以看出?,【望月有感】(白居易),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译文:,时势艰难兵荒马乱,家业空空;兄弟漂泊旅居异地,各自西东。战乱以后处处寥落,田园荒芜;骨肉分离漂泊流浪,失散途中。离群孤雁相隔千里,形影相吊;同根兄弟随风飞散,恰似秋蓬。天涯海角共看明月,无不垂泪;今夜思乡你我同心,五地相同。,背景,望月有感是白居易所作的七言律诗,约作于唐德宗贞元十六年(800)秋天。作者在战乱饥馑灾难深重的年代里,祖传的家业荡然一空,兄弟姊妹抛家失业,羁旅行役,天各一方。以亲身经历概括出战乱频年、家园荒残、手足离散这一具有典型意义的苦难的现实生活。这是一首感情浓郁的抒情诗,读来如听诗人倾诉自己身受的离乱之苦。,分析,1、诗人感叹自己家族衰落、亲人兄弟都流落各地,无限悲伤,那他的悲惨命运都源于什么呢?2、诗人用哪两个意象来比喻流落各地的游子?由此可以看出诗人什么样的感情?“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两句,一向为人们所传诵。诗人不仅以千里孤雁、九秋断蓬作了形象贴切的比拟,而且以吊影分飞与辞根离散这样传神的描述,赋予它们孤苦凄惶的情态,深刻揭示了饱经战乱的零落之苦。3、诗中与“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意思相近的一句是哪一句?,【雁门太守行】(李贺唐),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译文:,敌军似乌云压进,危城似乎要被摧垮;阳光照射在鱼鳞一般的铠甲上,金光闪闪。号角的声音在这秋色里响彻天空;塞上泥土犹如胭脂凝成,夜色中浓艳得如紫色。寒风卷动着红旗,部队悄悄临近易水;凝重的霜湿透了鼓皮,鼓声低沉,扬不起来。为了报答国君的赏赐和厚爱,手操宝剑甘愿为国血战到死!,鉴赏,雁门太守行原为乐府诗题,中唐诗人李贺用它创作了一首描写战争场面的诗歌。这首诗,用浓艳斑驳的色彩描绘悲壮惨烈的战斗场面,奇异的画面准确地表现了特定时间、特定地点的边塞风光和瞬息万变的战争风云。雁门太守行是乐府旧题,唐人的这类拟古诗,是相对唐代“近体诗”而言的。它有较宽押韵,不受太多格律束缚,可以说是古人的一种半自由诗。后称“乐府诗”。多介绍战争场景。,分析,1、诗中哪一个字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等,淋漓尽致地揭示出来?2、“黑云压城”与“甲光向日”是否矛盾呢?敌军围城,未必有黑云出现;守军列阵,也未必就有日光前来映照助威,诗中的黑云和日光,是诗人用来造境造意的手段。,鉴赏,诗人没有直接描写车毂交错、短兵相接的激烈场面,只对双方收兵后战场上的景象作了粗略的然而极富表现力的点染:鏖战从白天进行到夜晚,晚霞映照着战场,那大块大块的胭脂般鲜红的血迹,透过夜雾凝结在大地上呈现出一片紫色。这种黯然凝重的氛围,衬托出战地的悲壮场面,暗示攻守双方都有大量伤亡,守城将士依然处于不利的地位,为下面写友军的援救作了必要的铺垫。,分析,1、大家想想我方为什么样“半卷红旗”呢?2、哪一句代表了将士们誓死保卫国家、报效君主的壮志豪情?3、“易水”有什么特殊的含义?“临易水”既表明交战的地点,又暗示将士们具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那样一种壮怀激烈的豪情。,小结,全诗写了三个画面:一个白天,表现官军戒备森严;一个在黄昏前,表现刻苦练兵;一个在中夜,写官军出其不意地袭击敌人。首联写景又写事,渲染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后句写守城将士严阵以待,借日光显示守军威武雄壮。颈联颔联分别从声色两方面渲染战场的悲壮气氛和战斗的残酷。颈联写部队黑夜行军和投入战斗。尾联引用典故写出将士誓死报效国家的决心,【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王观宋),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译文:江水像佳人的眼波一样清亮,山像美女微微蹙皱着眉。朋友要去哪里呢?就是要到像南方佳丽眉眼之间风情万种的地方。才刚送走了春天,又要送你回去,假如你到江南,还能赶上春天的话,千万要把春光留住。,概括,赏析: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是北宋词人王观创作的词,上片写友人一路山水行程,含蓄地表达了惜别深情;下片则直抒胸臆,兼写离愁别绪和对友人的深情祝愿。,分析,1、本是开始两句写景有什么特点?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好处呢?2、整首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呢?“才始送春归”,点明这里春刚逝去,说明词人心中满怀着伤春之愁;“又送君归去”则再添了别恨,心情就更痛苦了。3、但作者并没有沉浸在离愁别绪中无法自拔,而是给即将远行的朋友送去了美好的祝福。,鉴赏,最后两句是词人对鲍浩然的祝愿:希望他生活在“春”里。这个“春”反映鲜花如锦的春天季节。,【别云间】(夏完淳明),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译文:三年中都是长久漂泊在外地的游子,现在又成为了俘虏。大好河山却使我流下无限之泪,谁说过天地是宽阔无边的呢?已经深知为国牺牲的日子临近了,想要和家乡告别却难而又难。我不屈的灵魂回来的日子里,再在灵旗下把故乡的山河看。,背景,别云间表达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税收会计南开在线作业答案
- 2025家具厂市场调研与承包合同
- 2025安全生产班组安全管理合同
- 2025年放射工作人员培训考试试题(+答案)
- 初级电工技能考试题目及答案
- 2025基础护理知识考核试题及答案
- 模拟考试科目一音乐题及答案
- 肿瘤科出科考试题及答案
- 苏应管理学考试题及答案
- 宝葫芦的秘密课件
- 二年级语文上册《有趣的动物》课件PPT
- 不干胶贴标机设计学士学位论文
- 《劳动合同书》-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劳动关系处监制(2016.11.15)
- 钢轨检测报告
- 战略管理:概念与案例
- GB/T 3505-2009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表面结构轮廓法术语、定义及表面结构参数
- GB/T 11186.1-1989涂膜颜色的测量方法第一部分:原理
- 09S304 卫生设备安装图集
- 功能材料概论-课件
- 微纳加工课件
- 危重病人紧急气道管理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