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源设计规范PPT演示课件_第1页
背光源设计规范PPT演示课件_第2页
背光源设计规范PPT演示课件_第3页
背光源设计规范PPT演示课件_第4页
背光源设计规范PPT演示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背光源设计规范,众所周知,目前随着LCD在各领域的广泛应用,背光源产业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今天的背光源在数量、质量、品种上都有很大提高,形成了一个新兴的产业群。下面就我司在多年开发、生产背光源中积累的知识介绍如下:,1,一、背光源的分类:,1、按光源方向底部光侧部光2、按发光器件LED(芯片式、二极管式、贴片式)CCFL式(冷阴极灯管)3、按用途:仪用、手机用、显示器用4、按颜色分:单色:YG、G、B、W、R、O、A多色:RGB、GO,2,二、背光源的典型结构:,1、底部光:,图1,3,二、背光源的典型结构:,2、侧部光:,图2,4,二、背光源的典型结构:,3、CCFL式:,图3,5,三、背光源的工作原理:点(线)变面光源,1、底部光的工作原理:多点成面原理a:芯片的射束角,图4,6,三、背光源的工作原理:点(线)变面光源,b:距离S和高度H的关系式:为保证背光源不出现明显暗隔现象,距离S2Htg55(1.428)=2.86H当H=5时,S=14.3mm,图5,图6,7,三、背光源的工作原理:点(线)变面光源,2、侧部光的工作原理:a:全反射效应:我们知道,导光板是由有机玻璃(PMMA)制造的,它的折射系数N1=1.4916而空气的折射系数N2=1当光线从导光板射向边界时,只要入射角I1大于某一角度时,光线不再有折射分量,而是全部被反射回导光板中(如图),根据折射定理:求临界角I0N1sinI0=N2sin90sinI0=N2/N1=1/1.4916=0.67I0=42结论:当入射角I142时,光线被全反射,图7,8,三、背光源的工作原理:点(线)变面光源,b:网点的作用:如图为了把光线均匀地分配到导光板的出光面上,必须在导光板的底面制造出网点,有了网点就会破坏全反射,出现漫反射现象,这正是我们所需要的.,图8,9,三、背光源的工作原理:点(线)变面光源,3、背光源的亮度与光源的关系:式中:LV-产品最低亮度(cd/m2)S-背光源发光面积S(mm2)IV-LED发光强度之和(mcd)-背光源的光效率=0.40.6,10,四、背光源的技术参数及测试方法:,1、光参数:A:亮度Lv:单位是cd/m2(或称尼特NT)指最低点亮度,允许+50%LED背光源:一般Lv=10200cd/m2(LED点亮5分钟后测试)CCFL背光源:10004000cd/m2(CCFL点亮15分钟后测试)彩屏手机:20004000cd/m2B、颜色:彩色LED用峰值波长p和主波长D它们之间的对应关系如下表所示,设计时波长应给一个合理的范围:3nm,11,1,图9,12,四、背光源的技术参数及测试方法:,C、白色的用色坐标X、Y标示,设计时色坐标应给一个合理的范围:X、Y0.02;上用白色区域如下图所示:,图10,图11,13,四、背光源的技术参数及测试方法:,D、亮度均匀性L:L=Lmin/Lmax70%(以上光参数一般用BM-7亮度色度仪测量)测量均匀性时根据背光源面积的大小,按表中规定的选点数逐点测量:,图12,14,四、背光源的技术参数及测试方法:,2、电参数:A、顺向电压Vf:(V)(If=1020mA)时,每支GaN基LED(B:兰、W:白、G纯绿)Vf:=2.8V3.6V,其它(R、G、YG、O、A)Vf:=1.8V2.2V,定电压工作时:标注工作电流范围;B、顺向电流If:(mA)极限值If=25mA允许使用If=20mA,一般设计值1015mA,定电流使用时:标注工作电压范围;C、反向漏电流Ir:越小越好,一般要求Vr0.1mA/支路(Vr=5V时)CCFL的电参数:管电流IL=56mA最大8mA管电压VL=400600V工作频率F=3080KHZ(4060KHZ常用)直径系列:1.8、2.0、2.2、2.4、2.6灯管形状有I、L、U型,15,五、目前制造极限值:,A、导光板厚度0.8mm背光源成品1.2mm,成品厚度公差0.20mm,手机导光板成品0.7mm;B、PCB宽度1.5mm,PCB引脚宽度1.2mm;C、胶条宽度0.8mm,胶条公差0.20mm。,16,六、背光源的内部结构形式:,1、PCB与PIN连接方式A、与PCB一体式(优先);B、PIN针式(PIN脚和LED管脚);,图14,图13,图15,17,六、背光源的内部结构形式:,C、引线式;D、无PIN式;,图17,图16,18,六、背光源的内部结构形式:,2、PCB与导光板的连接方式A、卡位式(优先):安装方便可更换;B、熔铆式;C、胶粘式(用502胶粘贴);D、底装式;,图18,图19,图20,19,六、背光源的内部结构形式:,3、导光板的结构形式:A、平板式(优先);B、带凸缘式(用于扣装);C、导光板加反射框结构(光密封好,尺寸大)4、单面进光与双面进光:A、单面进光(优先)B、双面进光:用于长宽比很大(L/B10)及亮度很高,20,七、背光源的公差与配合:,1、背光源的装配方式主要有:A、重叠式装配:以双面胶条作为连接件;B、套卡式装配:以扣钩连接配合尺寸定位;2、配合(GB/T1800.3-1998):主要是间隙配合,根据背光源的材料和加工工艺,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