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应用英语教学中运用问题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在高中英语学科上的运用_第1页
【浅谈如何在应用英语教学中运用问题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在高中英语学科上的运用_第2页
【浅谈如何在应用英语教学中运用问题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在高中英语学科上的运用_第3页
【浅谈如何在应用英语教学中运用问题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在高中英语学科上的运用_第4页
【浅谈如何在应用英语教学中运用问题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在高中英语学科上的运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谈如何在应用英语教学中运用问题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在高中英语学科上的运用 问题教学法是贯彻启发式教学的重要和基本的教学方法。本文论述了问题教学法的内涵、特征,探讨了问题教学法在应用英语教学中的实践运用,并结合教学实践,总结了应用英语教学中问题设计和问题解决的特点。这对于培养学生的英语实践运用能力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具有积极的意义。 问题教学法 英语教学 实践运用 高职应用英语专业有商务、旅游、工程等方向,应用英语教学强调培养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也就是以英语为工具解决工作中实践问题的创新能力。 一、问题教学法的内涵 问题教学法所蕴含的教学思想古已有之,最早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的“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及“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论语?述而)。随着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理论的发展,问题教学法成为一种正式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并不断完善和成熟。在问题教学法中,教师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寻求假设,进行实验,以求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教学不是知识的传递,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使用这种方法时,学生掌握的知识不是教师直接提供的,而是教师引导学生去发现的。在这种教学环境中教学打破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惯例,要求师与生之间,生与生之间平等的对话,和谐发展。“问题式”教学是一种以问题为本的教学形式,它主要是教师引导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过程。所以它发端于问题,行进于问题,终止于问题。学生对问题产生困惑并产生求解过程的强烈愿望,是问题式教学的前提。正是由于问题激发学生去观察、思考,他们在教学过程中才能表现出能动性、自主性、创造性,积极探索问题的解决方案,并力图克服一切困难,培养其创新精神与能力。民主性、主动性、探究性、合作性、创新性是“问题式”教学的几个基本特征。 二、应用英语教学中问题设计的特点 应用英语教学中,由于课程本身的特点,问题的设计也与其他课程中问题设计有所差异,有其独特之处。 1.问题设计应注意语言能力与专业能力培养的融合 应用英语教学中,我们是强调用英语解决专业问题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在设计问题时,要注意语言与专业的融合。例如,在课堂导入部分,我们可以提一些有关专业术语理解及专业背景知识一类的问题。在学习“数控应用技术专业英语Learning situation 1”中“Task 1 Basic knowledge of C Lathe”新课导入时,由于是第一节课,在提问题时,要特别注意语言与专业的融合,为培养学生的专英学习兴趣铺好路,所以提了问题:“What do you know about “machine”、“What job can machine do”。 通过问题的解答,和教师板书的配合,很自然的引出“workpiece”一词,由于“workpiece”特征的不同,在加工中需要不同的“machine”。再提出问题:“Are workpieces same”、“Different kinds of workpieces should be machined on the different machines, shouldnt they”。此时此刻,学生在专业与语言共同创造的语境中很流利的说出了机床的种类,教师将学生所提及的机床种类用英语写在黑板上,从而学生运用专业知识解决了专业英语的问题,突破了英语学习的心理防线,降低了学习难度,提升了学习信心,为今后从事专业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培养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问题内容尽量贴近学生现实生活 问题要具有真实性,要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环境中提出问题,既可以使学生好奇,又使他们感到专业知识就在身边,不再抽象。笔者在上数控应用技术专业英语中“Task 1 Basic knowledge of C Lathe”内容时,由于逐句讲解学生感到乏味,所以根据学生在数控加工试训基地的实习、编程仿真软件模拟实验等经历,提出问题:“What are steps to machine a work piece on a C lathe”、“Compare the C lathe to conventional lathe,tell what advantages does C lathe have”、“Whatre the main ponents of C lathe”。 学生感到有话可说,畅所欲言。这也为课文内容的学习作好了充分准备。所以接下来要求学生结合教材,尝试用英语回答以上问题,此时学生原本觉得陌生的专业英语,变得让他们好奇,从而拥有了一种挑战精神,在问题的解决中多了一份喜悦与成就感。 3.问题设计与情景相结合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学生只有在真实的语言情景或模拟的情境中才能更好的组织思维,理解具体情景中传递的信息和语言材料,触景生情,激发表达思想的欲望,从而促进培养运用英语理解和表达思维的能力。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可以创设情景,要求学生模拟真实情景分析和解决。如在学习完“C lathe”、“machining center”两大板块后,我在数控实训基地安排了一次机床展览会的情境,要求学生自愿选择展位,自由组合,以机床制造商的身份介绍本公司机床种类、特征、性能、加工原理、操作方法等内容。笔者设计了这样的问题:“If I were a visitor, and you were a manufacturer, tell visitor something about machine types、main features、characters and working principle”。学生马上进入角色,在小组齐心合力之下,把讲解内容的问题很快解决,同时也锻炼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4.开放式问题与封闭式问题的设计 在应用英语教中,重在复习检查或诊断评价学生学习情况时,我们可设封闭式的问题(有唯一答案,有指向性)。当我们重在巩固所学以及启发引导,注重学生扩散性思维与创新能力培养时,我们可设计开放式的问题。当然,开放式问题不等于漫无际的“放羊式”问题,教师应该有能力驾御课堂,善于引导,围绕主题进行问答。 5.问题难度应有弹性 问题的难度应该有弹性,从易到难,循序渐进。因为学生语言知识的基础和语言能力都有差异,再加上应用英语属于特殊应用的英语(ESP),涉及到很多专业知识和术语,学生缺乏工作实践,问题的难度不宜太大。 三、问题解决的方式 应用英语教学中,问题解决方式灵活多样:或学生直接回答教师所提问题,或学生以合作的方式,展开讨论后解答问题,还可以引导学生寻求问题答案。 1.问题解决强调以学生为主体 问题教学的特点在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与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因此,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尽量让学生参与到问题的解决当中,由“疑”到“思”到“不惑”,学生从弄懂“是什么”到“为什么”,再到“怎么办”,在此过程中,学生了解到专业领域当中的现象,分析了原因,探讨了解决问题的办法。 2.鼓励学生合作解决问题 合作学习的代表人物约翰逊兄弟 D. W Johnson & R. T Johnson认为:“合作学习就是在教学上运用小组,使学生共同活动以最大程度地促进他们自己以及他人的学习”。在应用英语教学中,我们应该鼓励学生合作解决问题。另一方面,应用英语课程的特点,也特别适合学生合作学习。在实践中,我们常要求学生以小组形式,就教材中的某一主题,进行资料收集,信息,及小组成果展示。在“Learning Situation 4 Safety Notes and Maintenance for C Machine Operation”中“Task 3 Daily Maintenance”学习中,布置学生分小组课后收集常见各种机床故障的资料,并找到常见的故障排除方法,然后要求在课堂做5分钟左右的成果展示。学生积极性高,在合作学习中增强知识与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与沟通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也大大提高,有利于学生可持续能力的发展。 3.鼓励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发现新问题 问题教学法起于问题,而且终于问题。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善于发现新问题,提出新问题,这才是创新人才的特征。我国著名的科学家和航天事业奠基人钱学森先生曾提出“为什么我们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应该引起每位教育工作者的深思。即使在英语课堂,我们也应重视学生能力与素质的培养,而不是一味的老师讲,学生听,或老师提问学生答而已。善于发现问题与善于解决问题一样是创新人才的本质特征。 问题教学法在应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可以说是教师教学方式转变与学生学习方式转变有机的结合。问题设计是一种艺术,问题解决是一种智慧。因此,问题式应用英语教学可以说是师生智慧火花的碰撞,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获取知识、发现问题,通过启发学生、交流讨论、整合知识、解决问题,师生双方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语言学习与专业学习的结合使得应用英语学习成为探究与实践的过程。 _: 1David Nunan. Designing Tasks for the Communicative Classroom M.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9. 2Karen E. Johnson. Understanding Communication in Second Language ClassroomsM .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5. 3Viv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