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库全书ppt课件_第1页
四库全书ppt课件_第2页
四库全书ppt课件_第3页
四库全书ppt课件_第4页
四库全书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四库全书,书籍知识概要,1,名词解释,四库全书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套丛书。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开始编纂,历时九年成书。共收书3503种,79337卷(据文溯阁本79897卷),36304册,近230万页,约8亿字。整套书收录了从先秦到清乾隆前的一部分古籍(一部分被列为禁书),涵盖古代中国几乎所有学术领域,还有日本、朝鲜、越南、印度以及欧洲人的一些著作。编纂四库全书,收书3503种,同时禁毁图书3100多种。“四库”之名,源于初唐,初唐官方藏书分为经史子集四个书库,号称“四部库书”,或“四库之书”。经史子集四分法是古代图书分类的主要方法,它基本上囊括了古代所有图书,故称“全书”。,2,编纂历史,清代乾隆初年,学者周水年提出“儒藏说”,主张把儒家著作集中在一起,供人借阅。此说得到社会的广泛响应,是编纂四库全书的社会基础。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十一月,安徽学政朱筠提出永乐大典的辑佚问题,得到乾隆皇帝的认可,接着便诏令将所辑佚书与“各省所采及武英殿所有官刻诸书”,汇编在一起,名曰四库全书。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十二月,第一部四库全书终于抄写完毕并装潢进呈。接着又用了将近三年的时间,抄完第二、三、四部,分贮文渊阁、文溯阁、文源阁、文津阁珍藏,这就是所谓“北四阁”。从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七月到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又抄了三部,分贮江南文宗阁,文汇阁和文澜阁珍藏,这就是所谓“南三阁”。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乾隆皇帝抽查四库全书时发现一些书有诋毁清朝的字句,因此下令重检四库全书,并最终删除诸史同异录等11部。嘉庆八年(1803年)由纪昀主持四库全书最后一部分官修书籍的补遗工作,进一步完善四库全书。,3,书籍编纂,编纂者:机构:四库全书馆负责人:乾隆第六子永瑢总裁:内阁大学士于敏中总纂官:学者纪昀总校官:陆费墀其他参编人员:陆锡熊、孙士毅、戴震、周永年、邵晋涵等3600多人,抄写人员3800人底本来源:内府藏书清廷官修书各地征集图书(各省采进、私人进献)永乐大典所辑佚书徵收准则以阐明性学治法、考核典章、九流百家之言为优先,族谱、尺牍、屏障、寿言、唱酬诗文等等则不在考虑之内。,4,图书征集,征书工作从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开始,至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结束,历时七年之久。为了表彰进书者,清廷还制定了奖书、题咏、记名等奖励办法:一、奖书:凡进书500种以上者,赐古今图书集成一部;进书100种以上者,赐佩文韵府一部。二、题咏:即凡进书百种以上者,择一精醇之本,由乾隆皇帝题咏简端,以示恩宠。三、记名:即在提要中注明采进者或藏书家姓名。在地方政府的大力协助和藏书家的积极响应下,征书工作进展顺利,共征集图书12237种,其中江苏进书4808种,居各省之首;浙江进书4600种,排名第二。私人藏书家马裕、鲍士恭、范懋柱、汪启淑等也进书不少,5,书籍处理:,一、著录二、存目:符合部分条件,只存书名,不录其书三、禁毁:“抵触本朝”之书删改古籍:编纂四库全书时,清廷为维护统治,大量查禁明清两朝有所谓违碍字句的古籍,见四库禁书,据统计,在长达10余年的修书过程中,禁毁图书3100多种(另一种说法为2855种)、15万部以上。并且大量篡改古籍,如岳飞的满江红名句“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胡虏”和“匈奴”在清代是犯忌的,於是四库馆臣把它改为“壮志饥餐飞食肉,笑谈欲洒盈腔血”。古籍辑佚:清朝在编纂四库全书时亦救亡了不少大量早已失传的中国古籍。“四库”馆臣先后共从永乐大典中辑得失传文献500余种,其中380余种收入全书,120余种列为存目。,6,编纂方式:,分经、史、子、集4部,44类,66属封装方式:为了美观与便於识别,采用分色装帧:经部绿色史部红色子部月白色(或浅蓝色)集部灰黑色四部颜色的确定,依春夏秋冬四季而定。四库全书总目因为是全书纲领,采用代表中央的黄色文津阁四库全书共有楸木书盒6144个,内装书籍36304册。将书籍用木夹板上下夹住后,用丝带缠绕后放在书盒中。开启盒盖后,拉动丝带就可以方便地取出书籍。书盒盖刻上该部书籍的书名和所属部类顺序,清晰明了,便于查阅。,7,内容分类,经部:收录儒家“十三经”及相关著作,包括易类、书类、诗类、礼类、春秋类、孝经类、五经总义类、四书类、乐类、小学类等10个大类。礼类又分周礼、仪礼、礼记、三礼总义、通礼、杂礼书6属小学类又分训诂、字书、韵书3属。史部:收录史书,包括正史类、编年类、纪事本末类、杂史类、别史类、诏令奏议类、传记类、史钞类、载记类、时令类、地理类、职官类、政书类、目录类、史评类等15个大类,诏令奏议类又分诏令、奏议2属,传记类又分圣贤、名人、总录、杂录、别录5属,地理类又分宫殿疏、总志、都会郡县、河渠、边防、山川、古迹、杂记、游记、外记10属,职官类又分官制、官箴2属,政书类又分通制、典礼、邦计、军政、法令、考工6属,目录类又分经籍、金石2属,8,子部:,收录诸子百家著作和类书,包括儒家类、兵家类、法家类、农家类、医家类、天文算法类、术数类、艺术类、谱录类、杂家类、类书类、小说家类、释家类、道家类等14大类,天文算法类又分推步、算书2属,术数类又分数学、占侯、相宅相墓、占卜、命书相书、阴阳五行、杂技术7属,艺术类又分书画、琴谱、篆刻、杂技4属,谱录类又分器物、食谱、草木鸟兽虫鱼3属,杂家类又分杂学、杂考、杂说、杂品、杂纂、杂编6属,小说家类又分杂事、异闻、琐语3属。集部:集部包括楚辞、别集、总集、诗文评、词曲等5个大类,词曲类又分词集、词选、词话、词谱词韵、南北曲5属。除了章回小说、戏剧著作之外,以上门类基本上包括了社会上流布的各种图书。就著者而言,包括妇女,僧人、道家、宦官、军人、帝王、外国人等在内的各类人物的著作。,9,书籍馆藏,乾隆皇帝为了存放四库全书效仿著名的藏书楼“天一阁”的建筑建造了南北七阁。,10,同编书籍,一、四库全书荟要:四库全书的精华,收书473种、19931卷。四库全书荟要从编纂上宗旨就与四库全书不同,四库全书面向世人,而荟要仅供皇帝御览,从未流向过民间,因此,荟要有着全书无法与之相匹的特色。开本大小和装帧形式与四库全书相同。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共抄两部:一部放在宫中御花园的摛藻堂,一部放在圆明园东墙外长春园内的味腴书屋。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焚掠圆明园,藏于“味腴书屋”中的那套四库全书荟要被化为灰烬。而存于“摛藻堂”里的那套四库全书荟要,则一跃成为天壤间仅存的孤帙。但朝廷大内,宫禁森严,一般人无法涉足“摛藻堂”而得窥四库全书荟要。直到1924年,清逊帝溥仪迁出皇宫,民国政府组织清室善后委员会,清点故宫文物图书,才发现四库全书荟要依然尘封故处,安然无恙,触手如新。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国民党政府将此书运往重庆,1949年,又将此书运往台湾。,11,二、钦定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简称四库全书总目、四库总目、四库提要,共二百卷,是中国清代纪昀等编纂的一部大型解题书目,是中国古典目录学方法的集大成者。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开始编修,至乾隆四十六年初稿完成。经过修改、补充,于乾隆五十四年定稿,由武英殿刻版。乾隆六十年,浙江地方官府又据杭州文澜阁所藏武英殿刻本翻刻。自此方得广泛流传。总目完成后,在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由武英殿刊印,是为殿本。乾隆六十年(1795年)杭州官府根据文澜阁所藏殿本重刻,是为浙本。同治七年(1868年),广东又以浙本为底本翻刻,是为粤本。三刻本中,以殿本最佳,以浙本流传最广。三、四库全书简明目录:由于四库全书总目卷数过多,使用不便,纪昀等又压缩删节,不录“存目”,编成四库全书简明目录20卷,著录图书3470种。,12,四、四库全书考证,四库全书考证一百卷是四库馆臣对应抄,应刻各书校勘字句的记录汇编,该书对于校订古籍有较高的参考价值。五、武英殿聚珍版丛书武英殿聚珍版丛书是用木活字印成的。它包括四库全书中138种“应刻”之书。该丛书在刻印4种之后,主持人金简通过比较,认为木活字花钱少,实用价值高,改为木活字印刷出版。金简把木活字印刷过程写成钦定武英殿聚珍版程式一书,并收入四库全书,它是古代印刷史上的重要文献,已被译成德文、英文等流传世界。,13,书籍流存,四库全书完成至今的两百年间,饱经沧桑,多份抄本在战火中被毁。文源阁本在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火烧圆明园时被焚毁。文宗、文汇阁本在太平天国运动期间被毁。杭州文澜阁藏书楼1861年在太平军第二次攻占杭州时倒塌,所藏四库全书散落民间,后由藏书家丁氏兄弟收拾、整理、补抄,才抢救回原书的四分之一,於光绪七年(1881年)再度存放入修复后的文澜阁。文澜阁本在民国以后又有一次大规模修补,目前大部分内容已经恢复。残缺的文澜阁本则藏于浙江省图书馆文溯阁本於民国十一年(1922年)险些被卖给日本人,现藏兰州甘肃省图书馆。避暑山庄文津阁本於1950年代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下令调拨到北京市中国国家图书馆,这是目前唯一一套原架原函原书保存的版本。四库全书今天只存3套半,其中文渊阁本原藏北京故宫,后经上海、南京转运至台湾,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也是保存较为完好的一部)。民国初期,商务印书馆影印了四库全书珍本初集;民国七十五年(1986年),台湾商务印书馆影印出版了文渊阁本四库全书,上海古籍出版社曾将之缩印。,14,1999年,香港的迪志文化出版有限公司分别与上海人民出版社以及香港中文大学在中国及香港出版发行文渊阁本四库全书电子书版,2006年,迪志文化出版有限公司出版全新文渊阁本四库全书电子版的内联网版和网上版。2009年起,台湾商务印书馆由国立故宫博物院授权,按照典藏之文渊阁本原书原寸,以仿古样式影印出版,即内文、开本、纸质、布面、装帧方式等,皆与原版相同2005年影印出版文津阁本四库丛书,15,16,艺术价值,1规模亘古未有。全书几乎囊括了清代中期以前传世的经典文献,是对中国有文字记载以来所存文献的最大集结与总汇。2抄录和辑佚永乐大典中孤本书籍。“四库“馆臣先后共从永乐大典中辑得失传文献500余种,其中380余种收入全书,120余种列为存目。3.对图书分类的影响。四库全书总目的分类标准和部别原则充分体现了中国古典文献传承的科学体系。乾嘉以后,凡编纂书目者,无不遵循其制度。4开创了多层次的古籍编撰和保存工程。用新造木活字排印流通100多种珍本秘籍,即著名的武英殿聚珍版书。开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