冻结法原理PPT演示课件_第1页
冻结法原理PPT演示课件_第2页
冻结法原理PPT演示课件_第3页
冻结法原理PPT演示课件_第4页
冻结法原理PPT演示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联络通道冻结法原理,中国矿业大学岳丰一年一月,主要内容,1冻结法概述2冻结系统种类3冻土低温特性4冻土力学性质5土体冻结基本理论冻胀融沉及其控制,1.1人工地层冻结法冻结法定义:用人工制冷的方法,将待开挖地下空间周围的岩土中的水冻结为冰并与岩土胶结在一起,形成一个预定设计轮廓的冻结壁或密闭的冻土体,用以抵抗水土压力、隔绝地下水,并在冻结壁的保护下,进行地下工程的施工。,1概述,冻结岩土性质的改变将含水地层(松散土层和裂隙岩层)在结冰温度下冷却,岩石裂隙或土孔隙中的水变成冰,岩土的性质发生决定性的变化。这一变化具有双重意义:材料:(1)土体中水分冻结,提高一定范围内岩土的强度(2)减低一定范围岩土体渗透性创造新工程材料结构:在普通结构内部构建了新的工程结构。冻结法将这一性质改良后的冻结岩土(冻土)用于地下工程施工期内的承载(结构功能)和密封(材料功能),1概述,冻土的形成为构造高承载力和密封防水的冻结壁,在土中相应位置布置和施工冻结孔安设冻结管,通过冻结管中循环的低温冷媒剂将土体中的热量带出,使地层降温并使土中水结为冰。在冻结初期,冻土仅在紧靠冻结管周围形成冻土柱;随冻结过程的继续,冻土柱渐渐扩大并相互连接,在预计的冻结时间后,冻土体达到设计厚度形成冻结壁.,1概述,1概述,1概述,1概述,1概述,1概述,1概述,环境友好的施工方法冻结只是临时改变岩土的承载、密封性能,为构筑新的地下空间服务,施工完成后,根据需要可拔除冻结管,冻土将解冻融化,土将逐渐恢复到未冻结状态。冻结法不污染环境,是“绿色”施工方法,1概述,冻结法具备的优点(1)安全性好,可有效的隔绝地下水;(2)适应面广,适用于任何含一定水量的松散岩土层,在复杂水文地质(如软土、含水不稳定土层、流砂、高水压及高地压地层)条件下冻结技术有效、可行;(3)灵活性好,可以人为地控制冻结体的形状和扩展范围,必要时可以绕过地下障碍物进行冻结;(4)可控性较好,冻结加固土体均匀、完整;(5)经济上较合理。,1概述,1.2冻结法简史国外l862年:英国,率先用冻结法成功进行深基坑开挖围护l872年:德国,首先应用于矿井建设。鲁尔区冻结井深超过600m1888年:美国,用于煤矿矿井开挖l965年:加拿大,开挖l089米矿井,冻结深度684米1952至l98l年间:北美,用冻结法凿井达29个迄今为止,各国冻结井最大冻结深度:英国930m,美国915m,波兰860m,加拿大634m,比利时638m,前苏联620m,德国531m,法国550m,中国702m(表土583.1m)、737m(表土568.5m),1979年:美国,地下核电站基坑、直径40m、深6m基础80年代:苏联,城市地铁大厅35座、隧道35项,高l38.5m、重27000吨大楼基坑开挖支护1962以来:日本,超过300个大型冻结工程,其中有通过河流、铁路、公路和其它构筑物下的隧道工程、挡土墙工程、与盾构施工有关的工程等20世纪中叶起:波兰、德国、法国、瑞士、比利时、意大利、奥地利、挪威、西班牙、芬兰、澳大利亚、法国、荷兰、加拿大等,我国情况1955年,我国首次在开滦林西风井使用盐水冻结法凿井并获得成功;至今已经冻结近1000个井筒.70年代初,北京地铁冻结长90m,垂深28m上世纪80年代,海拉尔水泥厂的上料仓基坑;1988年,凤台淮河大桥主桥墩基础工程1993年,上海地铁一号线1个泵站和3个隧道贯通道结合部1998年,北京地铁大北窑车站南隧道水平冻结施工,长45m2000年以后,上海大量越江隧道和地铁工程使用冻结法.,1概述,1.3工程应用简介目前,冻结法在地下工程中广泛应用于以下领域:立井工程斜井工程地基基础基坑稳定隧道工程其他岩土工程,1概述,可用来获得低温的方法很多,一般有以下几种相变制冷蒸气压缩制冷吸收制冷热电制冷,2冻结系统种类,2.1相变制冷相变是指物质固态、液态、气态三者之间变化过程。在相变过程中要吸收或放出热量。相变制冷就是利用物质相变时的吸热效应,如固体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融化或升华,液体汽化。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CO2),它是一种良好的制冷剂,广泛应用于实验研究、食品工业、医疗、机械加工和焊接等方面。干冰的平均相对密度为1.56,干冰在化学上稳定,对人无害。在大气压力下升华温度为78.5,升华潜热为573.6kJ/(kgK)。,2冻结系统种类,2.2热电制冷热电制冷又称温差电效应、电子制冷等,它是建立在珀尔帖效应原理上的。1834年珀尔贴发现当一块N型半导体(电子型)和一块P型半导体(空穴型)联成电偶时,在这个电路中接上一个直流电源,电偶上有电流通过时,就发生了能量转移,在一个接头上吸收热量,而在另一个接头上放出热量。在热电制冷装置的应用中,热电装置常称为热电块,一个热电块由多个冷接头、热接头串接而成。热电块中的电流方向决定接头是吸热还是放热的。电流如果由N型半导体进入P型半导体,则连接N型、P型半导体的接头是吸热的,称为冷接头;电流方向相反时则连接N型、P型半导体的接头放热(称为热接头)。,2冻结系统种类,2.3蒸气压缩制冷蒸气压缩制冷和气体压缩制冷同属于压缩式制冷循环,它是以消耗一定量的机械能为代价的制冷方法。压缩制冷是最常用的制冷方式。由于气体压缩制冷过程中制冷剂不发生相态变化,无潜热利用,其单位制冷量小,要提供一定制冷量,则需相对大的设备。蒸气压缩式制冷采用在常温下及普通低温下即可液化的物质为制冷剂(如氨、氟利昂等)。制冷剂在循环过程中周期性地以蒸气和液体形式存在。蒸发器中产生的低压制冷剂蒸气在压缩机中被压缩到冷凝压力,经冷却水、空气等介质冷却后变成液体,再经节流阀膨胀到蒸发压力成为汽、液两相混合物,温度降到饱和温度,在蒸发器中蒸发,吸收热量而制冷,汽化后的蒸气被压缩机吸回,完成一个循环。,2冻结系统种类,2.4吸收式制冷吸收式制冷是利用溶液对其低沸点组分的蒸气具有强烈的吸收作用而在加热状态下,低沸点组分挥发出来的特点达到制冷目的。吸收式制冷采用的工质是由低沸点物质和高沸点物质组成的工质对,其中低沸点物质为制冷剂,高沸点物质为吸收剂。吸收式制冷不同于压缩式制冷,它是用热能替代机械能来完成冷冻循环的。吸收式制冷系统还可以使用天然气、液化石油气、蒸气或电加热器作为能源。,2冻结系统种类,目前广泛使用的是溴化锂水溶液吸收式制冷机。水为制冷剂,溴化锂为吸收剂,用来制作0以上的冷源发生器。1个大气压下,溴化锂的沸点1265,水的沸点为100。因此,在溴化锂水溶液上方的蒸气几乎全部为水蒸气,而溴化锂对水的吸引力很强,使溶液面上方水蒸气饱和压力比相同温度下水的饱和蒸气压低得很多。在这样低的压力下,水就可以在比常温低的温度下蒸发,吸收热量,达到制冷的目的。,2冻结系统种类,吸收式制冷系统按使用热源的种类分为:燃油燃气蒸气电加热太阳能岩土工程冻结制冷技术常用的有:盐水循环氨制冷冻结液氮冻结干冰冻结混合冻结,2冻结系统种类,2冻结系统种类,2.5氨(氟利昂)盐水冻结系统(BrineSystem)盐水循环-盐水吸收地层热量,在盐水箱内将热量传递给蒸发器中的液氨;氨循环-液氨变为饱和蒸气氨,再被氨压缩机压缩成过热蒸气进入冷凝器冷却,高压液氨从冷凝器经贮氨器,经节流阀流入蒸发器液氨在蒸发器中气化吸收周围盐水的热量;冷却水循环-冷却水在冷却水泵,冷凝器和管路中的循环叫冷却水循环。将地热和压缩机产生的热量传递给大气。,25,2.5氨(氟利昂)盐水冻结系统制冷技术(制冷系统、冷媒剂循环、冷却水循环)制冷循环一般包括四个过程:压缩冷凝降压蒸发,冷媒剂循环:在冻结管内循环,将地层热量带出冷却水循环:将制冷系统的热量释放于大气中,冻结法中,制冷剂一般用氨或氟里昂,冷媒剂通常用氯化钙溶液(盐水),2冻结系统种类,一个大气压下气化潜热197.6K/Kg。氮的显热为1.05K/(Kg.K),2.6液化气体系统(液氮)利用液氮的潜热实现地层冻结,27,2冻结系统种类,液氮冻结原理图,28,2冻结系统种类,29,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CO),它是一种良好的制冷剂,广泛应用于实验研究、食品工业、医疗、机械加工和焊接等方面。干冰的平均相对密度为1.56,干冰在化学上稳定,对人无害。在大气压力下升华温度为78.5,升华潜热为573.6kJ/(kgK)。,2.7二氧化碳(干冰,CO2)制冷,2冻结系统种类,30,2.8混合系统,盐水液氮混合冻结较多采用,前期用液氮快速冻结,后期用盐水维持。,2.9四种系统的适用范围,设备容量和主要技术指标,2.9四种系统的适用范围,设备容量和主要技术指标(1)盐水系统制冷温度:-10-35土层:任何含水地层地下水流速:5710-5m/s冷量估算:Q=1.3.d.H.K制冷效率:30%50%冻土速度:2cm/d,2.9四种系统的适用范围,设备容量和主要技术指标(2)液氮系统制冷温度:-60-150土层:任何含水地层地下水流速:不限冷量估算:460kg/m3制冷效率:50%冻土速度:20cm/d配备储气罐:大于5000升,2.9四种系统的适用范围,设备容量和主要技术指标(3)干冰系统制冷温度:-20-70土层:任何含水地层表面地下水流速:不能有动水冷量估算:600kg/m3制冷效率:70%冻土速度:10cm/d,2.9四种系统的适用范围,设备容量和主要技术指标(4)混合系统制冷温度:-40-70土层:任何含水地层地下水流速:少量动水冷量估算:Q=1.3.d.H.K制冷效率:60%冻土速度:3cm/d盐水加入乙二醇,3冻土低温特性,3.1冻土及冻土分类冻土:在负温条件下,岩土中的孔隙水相变结冰并胶结土颗粒成为一整体形成-冻土。冻土分:天然冻土永冻土:高温冻土、低温冻土、富冰冻土、贫冰冻土季节冻土人工冻土差异表现:冻结对象、温度分布、温度变化、温度作用时间和历史、冻土体发展、冰晶构造等,天然冻土(永冻土)与人工冻土比较,3冻土低温特性,3.2冻土的构成人工冻土是由固体颗粒、未冻水、冰和气体构成的混合物。固相(土颗粒):有矿物颗粒、有机质或者两者;粘-塑相(冰):冰的嵌入和胶结有粘滞性;液相(未冻水):水分子部分/全部充满孔隙空间;气相(空气):空气充填未被水分子占领的孔隙空间,3冻土低温特性,3.3土中水未冻土:由矿物颗粒、孔隙气和孔隙水构成饱和土:忽略孔隙气,则土由固体颗粒和水构成土中水:强结合水、弱结合水、毛细水和自由水,3冻土低温特性,固体颗粒表面负电荷分子力(对水的引力达1万大气压)极性水分子自动排列,强结合水(吸着水、固态水):受静电吸力最大密度1.21.4g/m3冰点-186,105可排除厚度十几个水分子占总量0.22%厚度0.003m。,弱结合水:密度大于自由水冰点-20-30厚度0.5m结合水不受重力影响,但可从水膜厚处向薄处转移毛细水、自由水:毛细水不受重力影响,但其具有与自由水相近的结冰温度,水的粘滞系数随距离的变化,3.4冻土的形成形成过程:土中水在冻结温度以下相变为冰并将土颗粒胶结成整体土体的“冻结温度”(冰点):土中水稳定冻结的温度。影响冻结温度的主要因素:土质:含水量:含盐量:随含盐量增加冻结温度降低压力:变化率-0.07/MPa-0.08/MPa,3冻土低温特性,冻结温度适用叠加原理T0=T0w+T0y+T0P,含水量与冻结温度的关系,含盐量与冻结温度的关系,冻土形成的五阶段冷却段:温度从初态减低到水的冰点,此时尚无冰;过冷段:温度续降至冰点下,自由水仍不结冰,呈过冷现象。主要与热平衡有关;但若在水达到冰点且全部水未结冰前,有结冰冰晶生长或有振动的影响,土中水将立即进入稳定冻结阶段,而无明显过冷现象产生,(3)温度突升段:部分孔隙水冻结,释放潜热,温度突升;(4)稳定冻结段:温度升至冰点并稳定,孔隙水开始冻结成冰,冻土逐渐形成;(5)冻土降温段:温度继续降低,冻结范围扩大、冻土强度增加,吸收冷量,温度进一步减低。,3.5冻土的热物理性质对于人工冻结工程的设计、理论计算和数值分析十分重要基本指标:比热、导热系数、导温系数、潜热、热容影响因素:土温、矿物、含水量、饱和度、干密度、有机质含量等有冻融相变的土相变与否对土的热物理性质至关重要:原因是土中水分重分布以及液态水变成了冰。若单位质量的液态水结为冰,导热系数增大近4倍,容积热容减小1倍,释放出的相变热可使等体积的土温度升高150C,3冻土低温特性,3.5冻土热物理指标,1比热容在不发生化学反应和物质相态变化的条件下,单位质量的物质的温度升高或降低1K,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称为该物质的比热容。不同的物质的比热容不同,同一物质在不同温度和相态下,比热容也不相同。物质的比热容与温度有关,物质在某个温度时的比热容称为真实比热容。物质在某一温度范围内的比热容的平均值称为平均比热容。水的比热容1.0千卡/千克.度,冰的比热容0.5千卡/千克.度,冻土的比热容0.2千卡/千克.度左右。在工程计算中,为简化计算,通常采用物质的平均比热容。,3.5冻土热物理指标,2导热系数热导系数是物质导热能力的标志,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温度梯度时单位面积上的热流量。热导系数是物质的物理性质之一,与其组成、内部结构、密度、压强和温度有关,可由实验测定。一般而言,金属的导热系数最大,非金属次之,液体较小,气体的导热系数最小。对于大多数匀质的固体,导热系数主要受温度的影响,且大致成线性关系。冻土的导热系数在1.03.0之间。,3.5冻土热物理指标,3热量是热能发生转移时的物理量,用Q表示。它不是状态参数,它与过程有关。从分子运动论来看,物质分子的运动强度越大,物质的温度就越高,当两个温度不同的物体相接触时,热量总是从高温物体传给低温物体,直到两个物体的温度相等为止。热量又有显热和潜热之分。,4.1概述力学性质意义冻结法工程目的:封闭地层隔绝地下水强度、稳定性保护开挖冻土的力学性质:受土性、含冰量、应变率和温度等控制确定冻土强度和变形性质参数方法:实验室试验,4冻土力学性质,试验条件冻土强度性质描述一般都是通过在-8C-15C温度条件下的单轴、三轴试验以及单轴蠕变试验得到。采用液氮冻结时,则需要在更低的温度下进行试验,4冻土力学性质,冻土工程设计和施工中最重要的冻土力学性质:抗压强度抗拉强度剪切强度流变性质和长时强度冻胀与融沉,4冻土力学性质,影响冻土强度的因素冻土属于流变体。冻土强度主要受土-冰骨架系统的粘滞性和内摩擦所支配,并与冻土的形成环境、荷载、温度及变化、土性、含水量、含盐量等因素有关。土性一定时,冻土强度主要取决于温度和时间,4冻土力学性质,4.2冻土抗压强度冻土组构、形成及构造的复杂性冻土强度性质将取决于诸多因素:含冰量密度粒径级配预加荷载扰动非均质含盐量,等,4冻土力学性质,(1)温度、含冰量和加载应变速率是关键因素;(2)在细粒冻土中,孔隙冰与土颗粒相互联结,冰强度成为决定冻土强度的一个重要因素;(3)环绕土颗粒存在着的未冻水对冻土强度和破坏形态有相当重要的影响。,4冻土力学性质,强度应变速率冻土温度增加应变速率和降低冻土温度提高冰骨架强度提高冻土的抗压强度:当冰骨架占58%时,温度每降低1,强度大约增加1.362MPa。在高应变速率(1.0s-1)和低温(-40)条件下,冻土通常可视为弹性介质,4冻土力学性质,冻土抗压强度主要取决于冻土温度,4.2冻土的抗压强度,(1)温度对冻土强度的影响,试验表明,冻土强度随着冻结温度的降低而增大。随着负温的继续增加,强度的增长逐渐变慢,所以强度与温度的关系虽然密切,但却不是线性的。可以用下列两个简单的经验公式之一来计算饱和砂的极限抗压强度,58,(2)含水率对冻土强度的影响,试验表明,含水率是影响冻土强度的主要因素之一。在土中含水量未达到饱和时,冻土强度随着含水率的增加而提高,但当达到饱和后,含水量继续增加时冻土强度反而会降低。当含水量比饱和含水率大的很多时,冻土强度就降低到和冰的强度差不多了。,59,(3)土的颗粒组成对冻土强度的影响,土颗粒成分和大小是影响冻土强度的一个重要因素。试验表明,在其他相同的条件下,土颗粒愈粗,冻土强度愈高,反之就低。这主要是由于不同的颗粒成分造成土中所含结合水的差异所引起的。例如,粗砂、砂砾和砾石的颗粒粗,其中几乎没有结合水,冻土中不存在未冻水,所以冻土强度高。相反,粘土类土颗粒很细,总的表面积很大,因而其表面能也大,在其中含有较多的吸附水和薄膜水,吸附水一般是完全不冻结的,薄膜水也只是部分冻结,因而在冻土中保存了较多的未冻水,使冻土的活动性和粘滞性增加,强度降低。另外,土颗粒的矿物成分和级配对强度也有一定的影响。,60,(4)荷载作用时间对冻土强度的影响,试验表明,由于冻土的流变性,其强度随着荷载作用时间的延长而降低。在实验室条件下,荷载作用时间少于lh时的冻土强度称为瞬时强度,大于1h的强度称为长时强度。一般荷载作用200h时的破坏应力称长时强度。所以冻土的瞬时强度比长时强度要大的多,而且冻结温度愈高,两者相差愈大。当冻结温度在-4-15时,冻土长时强度与瞬时强度的比值为:(1)长时抗压强度约为瞬时抗压强度的1/21/2.5;(2)长时粘结力约为瞬时粘结力的1/3;(3)长时抗剪强度约为瞬时抗剪强度的1/1.81/2.5;(4)长时抗拉强度约为瞬时抗拉强度的1/121/16。,61,(5)冻结速度对冻土强度的影响,冻土形成的快慢速度直接影响到冰的结构若冻结速度快,冻土中的细粒冰就多,冻土强度就高。相反,若冻结速度慢,冻土中的粗粒冰含量增多,冻土强度相应降低。所以,积极冻结期的冻结状况对冻结壁的形成有重要意义。为此必须尽量降低盐水的温度,这样不仅使冻土由于温度低而强度高,同时也因冻结速度快而进一步增加其强度。采用的液氮低温快速冻结新工艺便具有这方面的优点。,62,4.3冻土的流变性,由于冻土内存在固相水(冰)和少量液相水(未冻水),所以使其具有显著的流变性,即冻土在荷载作用下应力和应变将随时间而变化的特性。当外力恒定时,冻土的变形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增大,且没有明显的破坏特征。国内外许多学者对冻土的本构关系做了大量的试验研究。在实验的基础上,获得较公认的本构关系为:,式中应力,MPa;应变,无量纲;Ai随时间变化的变形模量,MPa;m强化系数,无量纲。般m1。,63,应力作用下,冻土呈现与时间有关的变形性状“蠕变”即使在低应力水平,冻土也呈现出蠕变特性蠕变率取决于含冰量、温度和加荷速率冻土蠕变源于与时间有关的物理过程:在土颗粒接触点,压力导致冰的局部融化;未冻水向低应力区域迁移;孔隙冰的塑性变形;颗粒重分布;等。,4冻土力学性质,蠕变变形曲线形状受温度、应力大小、持续时间和冰饱和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富冰冻土:受第二蠕变阶段支配,仅具短时第一蠕变阶段贫冰冻土:受第一蠕变支配。高应力水平:可能没有明显第一和第二蠕变阶段达到第三蠕变阶段,在短时内破坏。,冻土基本蠕变性质,4.4冻土抗剪强度试验研究表明,当正应力较小时(9.8MPa),可用Mohr-Coulomb强度理论确定冻土的剪切强度(Vyalov,1962)剪切强度=粘聚强度+摩擦阻抗。,4冻土力学性质,4.5冻土的冻胀冻胀:在低温(负温)条件下,由于土中的原位水以及未冻区的水分迁移到冻结区的水结冰造成体积膨胀,引起土体膨胀的现象原位冻胀:土中孔隙水原位冻结引起的冻胀(孔隙体积9%)分凝冻胀:未冻区域水分向冻土区迁移、冻结所引起的冻胀冻胀危害:破坏地下管线、建筑物基础,恶化环境,而且伴随冻土的冻胀一般均有相当可观的融化下沉。冻胀理论:真空抽吸、毛细水迁移以及薄膜水迁移等,4冻土力学性质,冻胀的基本原理,土体冻胀示意图,冻土融土,冻结过程,水分迁移,水分补给,冰分凝,冻胀,冻胀估算评价指标:冻胀率、冻胀量和冻胀力冻胀量:冻土表面冻胀位移的绝对值,mm,h冻胀率:地层冻胀量与冻结地层厚度(H)的比值,%,冻胀力:冻胀受到约束时土体对约束体作用力,MPa冻胀速率:单位时间内土体的冻胀量的增加值,冻结速率:单位时间土体的冻结深度增加值,,4冻土力学性质,地面冻胀量计算,4冻土力学性质,减少冻胀的措施减少人工冻土冻胀:人工地层冻结工程研究的重要课题土中孔隙冰和土体冻胀的产生和发展取决于土性、外荷载、水和温度。工程条件一定,唯一可控因素温度边界温度:控制冻结速度、温度梯度;水分迁移方向、速度和迁移量,从而影响土中水相变速度、成冰位置和数量。,4冻土力学性质,4.6冻土的融沉定义:冻土融化时,由于冰变成水体积减小产生土的融化沉降,若同时在融化区域发生排水固结,则将引起土层的压密沉降影响因素:温度、温度梯度、荷载以及土层的物理、力学及热性质融化沉降量与外压力无关,压密沉降与正压力成正比。融沉系数描述冻土的融化沉降,压缩系数来描述融土的压密沉降。通常融沉要大于冻胀,有时融沉会变为突陷。融沉的不均匀性及突陷往往会导致结构的破坏。,4冻土力学性质,融化下沉的基本原理,沉降变形,融化土,冻结土,融化,融化过程,固结过程,孔隙比,应力,融化下沉系数(%)=,下沉变形量,融化的土层厚度,通常融沉要大于冻胀,有时候融沉会变为突陷。融沉的不均匀性及突陷往往会导致结构的破坏。象冻胀一样,融沉也是与温度、温度梯度、上覆荷载以及土层的物理、力学及热学性质相关的。冻结地层温度上升,冻土发生融化,冰晶和冰膜融化成水只要条件适宜,在重力和上覆荷载的作用下将发生排水,土层重新固结。土层发生固结造成的沉降与冻结过程中形成的土粒结构的稳定性、冰融化成水释放的自由孔隙空间以及上覆荷载的重量有关。,4.6冻土的融沉,在外荷载及融土的自重作用下,冻土融化产生沉降。根据渗透固结理论,认为从已融土层的单位面积上渗出的水的体积Q(不计冰转变为水时的高度的少许降低)等于土的沉降,即是:公式的左侧从已融土层的单位面积上渗出的水的体积。公式的右侧是冻土沉降量。右侧的第一项是融化沉降,第二项是压密沉降。,4.6冻土的融沉,4.7冻结壁自然解冻,4.7冻结壁自然解冻,4.7冻结壁自然解冻,4.7冻结壁自然解冻,5土体冻结基本理论,5.1冻结壁的形成冻结锋面岩土冻结过程中,孔隙水开始发生结冰相变的面称为,是冻土与未冻土的分界面。冻结前地层有均一的初始温度。冻结初期,低温盐水,与冻结管周围的地层产生剧烈的热交换,在每个冻结管周围很快形成圆柱形的冻结岩土柱,由于相邻冻结管间的影响,轴面比主面冻结更快,冻土柱由圆柱形变为椭圆形,再进一步扩展,直至相交圈,在井筒周围形成封闭的冻土墙冻结壁。交圈后,原冻结管的冻结锋面连成向内扩展的内冻结锋面和向外扩展的外冻结锋面,且内、外冻结锋面很快地趋于平滑,当界面上的冻结壁厚度等于冻结管的间距时,内、外冻结锋面就基本上变成以开挖通道为中心的圆柱面。,冻结管,测温点,冻结锋面的扩展,冻结孔存在偏斜冻结锋面形状不是规则园柱面在交圈初期:冻结锋面向内发展速度较交圈前慢,但随内侧未冻土范围热量减小,锋面向井心推进速度加快,而冻结锋面向井外的扩展速度较慢,扩展至距冻结管布置圈23rn处,扩展速度十分缓慢,来自未冻土区热量与来自冻结管的冷量趋于平衡,温度场趋于稳定,冻结壁渐成以井筒为中心的园筒体。,一般冻结壁内侧厚度占冻结壁总厚的.550.6倍,5.2冻结温度场研究冻结过程中土体温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在冻结工程中,常以主面、界面和轴面这三个特征面上的温度分布作为判断冻土形成过程、控制温度扬的依据。“主面”:过冻结管布置中心与冻结管中心的竖直平面“界面”:过井心和相邻管中心连线中点的竖直平面“轴面”:过两个相邻冻结管中心的竖直平面,5土体冻结基本理论,三个特征面温度状况表征冻结温度场基本特点,是测温的主要对象,尤其是界面与轴面交点上的温度值直接关系到冻结园柱是否交圈。,冻结过程冻结扩展1主面2轴面3界面4冻结管5冻结管布置圈径中心,5土体冻结基本理论,冻结温度场求解求解温度场是进行热力计算的重要工作、是进行冻结壁计算的重要前提,目的:l求冻结壁的平均温度,确定冻土强度;l确定冻结锋面的位置,计算冻结壁的厚度;l计算热量,确定冻结站的制冷能力;确定冻结壁的扩展速度,估算积极冻结时间。,5土体冻结基本理论,由于冻结壁在冻结管轴向方向的尺寸较径向方向大得多,且在冻结过程中土层在冻结管轴向方向的热传导相对弱得多,故水平冻结温度场可简化为平面轴对称间题,冻结温度场的求解间题是一个有相变、移动边界、内热源、边界条件复杂的不稳定导热问题。,冻结温度场,5土体冻结基本理论,冻结主面、界面温度试验研究:当冻结壁厚度与冻结管间距相同时,冻结壁的两个冻结锋面就成了与开挖通道同心的圆柱面;冻结壁向内侧发展得快,约占总厚度的55%60%,,主、界面温度分布试验结果,5土体冻结基本理论,为能估算冻结壁体内的平均温度、冻结壁交圈时间、确定冻结壁的强度,须研究轴面温度分布,轴面温度分布试验研究结果,5土体冻结基本理论,在测温点温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