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三首PPT课件_第1页
诗三首PPT课件_第2页
诗三首PPT课件_第3页
诗三首PPT课件_第4页
诗三首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涉江采芙蓉,2,.,汉代无名作家的作品合称,五言诗成熟期的代表作被誉为“五言之冠冕”,以平浅质朴的文字展深情,南朝萧统合收于文选中,4,1,2,3,古诗十九首,3,.,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4,.,诵读疏通感受,诵读,5,.,结合课下注解,用尽量准确而又优美的语言翻译这首诗歌。,6,.,通译,渡过江水去采撷那莲花,岸边的洼地里,还长着数不清的兰草。采了花要送谁呢?我所思念的人啊,却在遥远的地方。回首眺望故乡,迢迢长路却是无尽的遥远。虽然心意相同却分居两地,在思念的忧伤中一直到老。,7,.,意象意境情感,诗歌主要借什么意象来表达情感?,芙蓉,8,.,有人认为抒情主人公是男性,“涉江”者和“环顾”者都是男子,也有人认为抒情主人公是女性,“涉江”者是女子,“还顾”者则是“所思”的男子,你怎么看?,问题探究,9,.,关于“芙蓉”这个意象:,“芙蓉”又叫莲,荷花,芙蕖、菡萏(hndn)。1、“莲”:爱莲说“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是纯洁的代表。2、“莲”与“怜”谐音,“莲子”的谐音是“怜子”,换成今天的话,就是“(我)爱你”。象征男女爱慕之情。3、“芙蓉”的谐音是“夫容”,表现的是妇人对丈夫的思念。抒情主人公似乎是“她”!,10,.,芙蓉和涉江,兰泽,芳草,远道,旧乡等意象一起组成了意境。,1、“涉江”,除了渡江之外,还是屈原的一部作品楚辞涉江,写屈原被贬流放,暗含流浪在外之意。2、“远道”“旧乡”,也似乎暗示是外出的男子对故乡的回望。3、把“芙蓉、兰和芳草”放在一起看,容易想到的是屈原在离骚中,以各种香草比喻美德和高洁的品质。抒情主人公似乎也可以是“他”!,11,.,背景特点价值,古诗十九首大约产生在东汉末年桓灵时期。这一时期社会矛盾极为尖锐,下层人民深受水深火热的痛苦。在统治阶级内部,政治腐败黑暗,外戚宦官和地方豪强垄断政治,彼此又争斗不息。在这种情况下,一些中下层知识分子既无社会地位,又无政治前途,他们往往落魄江湖,背井离乡,辛苦辗转,走投无路,失意彷徨。这些人文化素养较高,熟悉诗经和楚辞的传统,又能吸收汉乐府的营养,来抒写自己的人生。汉末文人,这个群体背井离乡、仕途失意、才华横溢,他们才是涉江采芙蓉的真实作者。,12,.,从这一点看,涉江采芙蓉的真实意图似乎还是表现东汉末年这些外出游子的思乡之情。为表现游子思乡的苦闷,不仅虚拟了全篇的“思妇”之词,而且在虚拟中又借思妇口吻,“悬想”出游子“还顾望旧乡”的情景。这样我们解读这首由汉末文人创作的诗歌的时候,对含蓄蕴藉的文人诗风,对婉转曲折的诗意美有了更深的理解。,.,13,短歌行,魏曹操,14,.,说说曹操,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瞒。东汉沛国谯县人。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他“外定武功,内兴文学”:统一中国北方;他知人善察,唯才是举;也是建安文学的开创者和组织者。但历来人们对他毁誉参半。当年,汝南名士许劭称之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陈寿在三国志中:“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戏曲舞台上常把曹操塑造成白脸奸臣,成为一个阴险、残忍、狡诈、狠毒的人物。,.,15,随着三国演义的广泛流传,我们认识中的曹操是个不折不扣的“奸雄”,而历史中曹操又有“忠臣贤相”、“杰出英雄”的美称,究竟曹操是个怎么样的人呢?,16,.,“挟天子以令诸侯”,17,.,曹操诗歌现存20余首,大致分为两类。有的反映当时社会动乱,军阀混战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如蒿里行:“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有的抒发个人的政治理想和抱负。如步出夏门行.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又如短歌行。这些诗继承了诗经楚辞和汉乐府的现实主义传统,但又有自己的创造。汉乐府诗大多叙事,而曹操常用乐府旧题抒写感情和抱负,内容和形式上多有创新,气魄雄伟,情感深沉,于质朴自然中带有慷慨激昂的悲壮情调。代表了“建安风骨”的特色,推动了五言诗的发展。,18,.,相关背景,建安十三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先后击败吕布、袁术等豪强集团,又在著名的官渡之战一举消灭了强大的袁绍势力,并征服乌桓,统一了北方。这年冬天,亲率八十三万大军,列阵长江,与“孙刘联盟”战于赤壁之下,想一统天下,结果大败。当时曹操已经岁,面对战乱连年,统一中国的事业仍未完成的社会现实,因而忧愁幽思,苦闷煎熬。但他并不灰心,仍以统一天下为己任,决心广泛延揽人才,招纳贤士致力于建功立业,并写下了这首诗短歌行。,19,.,行古诗的一种体裁(宋)王灼碧鸡漫志卷一:“古诗或名曰乐府,谓诗之可歌也。故乐府中有歌有谣,有吟有引,有行有曲。”(宋)赵德操:“凡歌始发声,谓之引既引矣,其声稍放焉,故谓之行。行者,其声行也。”,乐府汉代专管采集民歌的官署(机关)乐府诗乐府所采集的民歌的统称。,20,.,短歌行(其一)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惟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时可辍?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p,jn,wi,yu,m,du,q,z,b,整体感知,21,.,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忧从中来,不可断绝。,忧,这首诗歌中感情色彩最浓的字眼。,22,.,作者忧什么呢?,23,.,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24,.,一忧:人生短暂,25,.,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26,.,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思慕情人,思慕贤才,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但为君故,沉吟至今。,(贤才),比兴,对贤才的思念和渴望,君,27,.,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小雅鹿鸣,-以礼待才,尊重人才,28,.,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求贤若渴的心情(比兴),29,.,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30,.,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明月比喻人才,明明如月,何时可掇?,-比兴,暗喻贤才难得,31,.,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越陌度阡,诗人对既得贤才的欣喜。,人才,32,.,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忧思,欣喜,与,33,.,二忧:贤才难得,34,.,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35,.,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以“乌鹊南飞”暗喻人才南流。,“绕树三匝,何枝可依?”-比喻贤才无所依托。,36,.,37,.,-宽宏大量,广纳人才。(比兴、用典),三忧:功业未就,38,.,志(一统天下),人生短暂,三忧,求贤不得,功业未就,诗歌主旨,39,.,设问开头,破空而来,表达诗人对人生的思考。运用“朝露”为喻,表达年华易失的感慨。以造酒的杜康代酒,形象突出,引人联想。,第一层: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补充:不直接说某人或某事物的名称,借同它密切相关的名称去代替,这种辞格叫借代,也叫“换名”。它重在事物的相关性。作用:可以引人联想,使表达收到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的效果。,40,.,第二层: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运用典故:语出诗经.郑风.子衿,原文为:“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这原是一首情诗,诗句的大意:情人青色的衣衿,令我情思悠长.纵然我没有去你那里,难道你就不能和我保持联系?“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原是周代宴请宾客的诗句。写求贤既得,故尽礼娱宾。这里用以表达对贤才的礼遇。,求贤不得,故反复沉吟.,41,.,第三层: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比喻将贤才喻为明月,恰如其分地表达渴望贤才来归的心意。而在这还没有实现的情况下,才“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这四句诗仍是写“忧”,从情感上照应第一节。“越陌度阡”四句句意呼应第二节,仍是想象贤才归已时的欢快场面。,42,.,第四层: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以“乌鹊”无枝可依类比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下,有些人才犹豫不决,彷徨不知何去何从。表达出对人才的渴望。后四句用典说明自己渴望多纳贤才,殷勤地接待贤才。表达作者胸怀大志,一统天下的愿望。,“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借用管子.形势解之语,诗意比喻执政者能宽宏大量,广纳贤才。这里暗喻曹操自己像山一样不厌其多容纳土壤,像水一样不厌其大而容纳众水,表明要宽宏大量,广纳人才。,43,.,合作探究,感受诗句,四节诗歌的主要内容:第一层:时光易逝人生苦短第二层:渴望贤才礼遇嘉宾第三层:渴盼人才忧思难解第四层:虚心纳士竭尽诚心,44,.,小结,全诗着眼点全诗落脚点作者从人生的感慨过渡到政治理想,心境由狭变阔,情绪由低沉到高昂,因此从全诗高度来看,这也是一种先抑后扬的写法。,忧(功业、人才),志(一统天下),45,.,课外探究,(1)鲁迅: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2)许绍对曹操的评语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3)太祖过伯奢,伯奢出行,五子皆在,备宾主礼。太祖自以背卓命,疑其图己,手剑夜杀八人而去,既而凄怆曰:“宁我负人,毋人负我!”遂行。武帝纪以上是一些关于曹操的资料,请你结合短歌行诗人的形象来评价历史人物曹操。,46,.,参考:曹公,人说你是治世之能臣也好,还是乱世之奸雄也罢,历史自有公论。你是一个才华横溢的诗人,你登高必赋,且多慷慨悲凉之句。景仰你,是因为你有一位英雄主义者的豪情壮志;敬佩你,更是因为你是人生的斗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吟诵你的诗句,磨砺着我万千豪情。,47,.,作为政治家(丞相)的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恢复生产,网罗人才,统一北方。作为军事家(统帅)的曹操:讨董卓、灭袁绍,统一北方。(指挥“官渡之战”;著有孙子略解、兵书接要等书)作为文学家(诗歌领袖)的曹操:“建安风骨”的领袖,与其子曹植、曹丕合称“三曹”。(作品集曹操集、代表作诗歌蒿里行、龟虽寿、观沧海、短歌行),48,.,“曹公古直,甚有悲凉句。”钟嵘诗品,“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毛泽东,“志深笔长,梗概多气。”刘勰文心雕龙,悲凉沉雄、慷慨激昂、感情丰富、意味深远,古今向来对曹操的诗都有很高的评价。,49,.,建安诗人大都经历了汉末的离乱,所作诗歌主要是因事而发,悲壮慷慨,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建安文学在悲壮慷慨的基调中,感伤离乱、悲悯人民和慨叹人生相联系,从而激起及时建功立业的政治豪情,显得“志深笔长”、“慷慨多气”,是沉着的品格的典型代表。这一独特的风格使得它被后世称为“建安风骨”或“汉魏风骨”,在中国文学史上产生了重要影响。,建安风骨,.,50,归园田居,陶渊明,51,.,诗人介绍,(365427)中国晋宋时期文学家,号为靖节先生。一名潜,字元亮。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陶渊明出身于没落的仕宦家庭。由于儒道思想的矛盾性,时官时隐,举棋不定。后期(41岁以后)陶渊明因时局动荡,仕途险恶,以及官场政治腐败,门阀制度森严而对现实极端不满,毅然辞官归隐,与官场彻底决裂。陶渊明的创作包括诗歌和文章两大部分,而以后期的诗歌成就最高。,52,.,义熙元年(405)8月的一天,担任彭泽县令的陶渊明听说郡里派了督邮(代表太守督察各地的官员)来县巡视。县吏劝他穿戴整齐的官服去迎见督邮。陶渊明生平最恨那些狐假虎威,以督邮为名敲诈勒索的官员,气愤地说:“我决不能为五斗米(指俸禄)折腰,去迎奉伺候这种乡里小人。”他推说在武昌的妹妹病故,要去奔丧;只当了八十多天的彭泽县令就挂冠解绶,辞官归田了。,五斗米的故事,53,.,这个时期内,陶渊明依靠劳动度日。除了耕田灌园,还织过席子,打过草鞋,卖过蔬菜。由于农田常遭水、旱、虫灾,加上官府逼租催税,陶渊明一家的生活仍极为困苦,有时处于“夏日抱长饥,寒夜无被眠”的困境。生活尽管困苦,但他固守穷节,不改初衷。有一次,江州刺史檀道济登门拜访。陶渊明已几天揭不开锅,饿得起床也很困难。檀道济劝他再入仕途,陶渊明仍婉言辞谢,并对檀道济派人送来的米和肉,谢绝接受。,农居生活,54,.,在陶渊明的晚年,江州战乱频繁,百姓流离失所,在饥寒中挣扎的陶渊明,多少希望有一个无君、无臣,没有赋税,没有战乱的“世外桃源”供乡亲们安居乐业。一个理想的社会在他脑海里酝酿。在桃花源记(并诗)里,他描绘了一个“落英缤纷”、“怡然自得”的“世外桃源”。,桃花源,55,.,世外桃源,“夹岸数百步,中无杂草,芳草凄迷,落英缤纷”“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桃花源记,56,.,57,.,58,.,59,.,归,诗眼是哪个字?诗眼是一首诗中最能体现诗歌主旨的字或词,可以表现全诗的中心意思是诗歌鉴赏的切入点,思考:1、从何而归?2、为何而归?3、归向何处?4、归去如何?,60,.,1、陶渊明以羁鸟、池鱼自比,凸显被束缚之感2、“误”沉痛悔恨误入仕途,显出诗人的悔恨之深3、一去三十年(实应为十三年,用夸大了的数字,说明了时间之长,痛苦之深。),从何而归?,误落尘网中久在樊笼里,比喻官场生活,陶渊明对尔虞我诈的官场生活的厌恶,从哪些诗句中还能看出这种情感?,61,.,A、性本爱丘山(本性热爱自然),为何归来,为了保持自己本性的自然,保持思想上的自由和独立,B、守拙归园田(固守节操,仍是保持本性),62,.,问:诗人笔下的田园景色有何特点?请抓住诗中几组意象分析。,归向何处,守拙归田园,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恬静清新、和谐成趣动静结合、朴素自然,近,远,以动衬静,捕捉农村中惯常的事物,画出了优美画画,与诗人的官场生活形成了鲜明对照。用歌颂田园来批判官场的混乱险恶,表明了诗人追求恬淡生活、平静和谐的心境。,63,.,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运用了什么表现什么手法呢?,白描、融情于景、以动写静,64,.,白描原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指描绘人物和花卉时用墨线勾勒物象,不着颜色,称为“单线平涂”法。它源于古代的“白画”。在文学创作上,“白描”作为一种表现方法,是指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白描,65,.,陶诗: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简洁,朴素,铺陈,华丽,王勃: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66,.,假如你是某旅游公司的策划或者导游,根据本诗你打算怎样为“乐陶陶农家游”这项服务写宣传词?,示例:这是你梦想中的桃源:看,近有草屋,榆柳和桃李,灰色、翠绿,夹有粉红与雪白;远有村落、炊烟和桑树,淡淡的蒙胧中透出一股绿意。草屋前后,榆柳在和风中摇动枝条,自得其乐;桃李在艳阳下自由开放,轻松自如。田野远处,村落隐隐,炊烟袅袅,深巷狗吠,桑树鸡鸣,宁静恬适,幽邃深远。你看,屋宇巷陌,花草树木,飞禽走兽,还有那些“往来耕作”,“黄发垂髫”,“怡然自乐”之人,在这片远离尘嚣的田野上,自然相处,和谐生存,是那样平和安定,舒适自足,生机盎然。欢迎您与我共来畅游此地!,能力训练,67,.,归去如何?请从诗中找出蕴涵作者情感的诗句词语。,归去如何,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自由、安逸、喜悦,对以前误入尘网中的官场生活的形象的总结,也是对已经开始的新生活的欣喜。对比,厌恶官场,热爱田园生活,68,.,归园田居,摒弃世俗,回归本性,田园美景,村居之乐,本性复苏,心旷神怡,近景远景,总结,厌恶官场,热爱田园生活,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和独立,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69,.,归,恋,厌,弃,田园:,土地草屋榆柳桃李村庄烟狗鸡,官场:尘网樊笼,幽雅恬适,归园田居,70,.,归纳诗歌的写作特点:,一、运用白描的手法二、运用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三、运用以动写静的手法四、运用了生动形象的比喻五、语言平浅自然,7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