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学绪论ppt课件_第1页
针灸学绪论ppt课件_第2页
针灸学绪论ppt课件_第3页
针灸学绪论ppt课件_第4页
针灸学绪论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针灸学,绪论,.,2,一、什么是针灸学?,.,3,一、什么是针灸学?,针灸学,1个指导思想,防治疾病,中医理论,3个研究内容,1个目的,.,4,一、什么是针灸学?,针灸,.,5,一、什么是针灸学?,特点:1、适应症广,疗效显著。2、操作方便,经济安全。,.,6,二、针灸的起源、发展史,.,7,二、针灸的起源、发展史,起源史1.针法起源:时间:新石器时代。地点:我国东部。素问异法方宜论:“砭石者,亦从东方来。”“东方之域,其病为痈疡,其治宜砭石”。,.,8,二、针灸的起源、发展史,起源史1.针法起源:,针具的演变:砭石-石针-骨针-竹针-青铜针-陶针-铁针-金、银针-不锈钢针。,.,9,二、针灸的起源、发展史,起源史2.灸法起源:时间:原始社会掌握火的使用以后。地点:我国北部。素问异法方宜论:“艾焫者,亦从北方来。”,.,10,二、针灸的起源、发展史,起源史3.拔罐法起源:亦称“角法”。时间:原始社会掌握火的使用以后。罐具的演变:兽角-竹罐-金属罐-陶罐-玻璃罐等。,.,11,二、针灸的起源、发展史,发展史:名医、名著、历史史实。1.萌芽2.建立3.发展4.衰败5.复兴,.,12,二、针灸的起源、发展史,发展史1.萌芽:夏商、西周、春秋战国,即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476年。,春秋:医缓,医和。,战国:扁鹊。,西汉:长沙马王堆帛书: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现存最早针灸文献。,.,13,二、针灸的起源、发展史,发展史:2.建立:战国秦汉时期。,战国:黄帝内经:标志着针灸理论形成。是针灸的第一次大总结。其中灵枢称为针经。记载160个穴位。,战国:难经:首倡“八会穴”、“五输穴”、押手的作用。,东汉:伤寒杂病论:提倡针药并用。,三国:华佗:创“华佗夹脊穴”。,.,14,二、针灸的起源、发展史,发展史:3.发展:魏晋南北朝、隋唐宋金元、明代。,西晋,皇甫谧,针灸甲乙经:针灸的第二次大总结。记载349个穴位。,.,15,二、针灸的起源、发展史,发展史:3.发展:魏晋南北朝、隋唐宋金元、明代。,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提倡灸法。其妻鲍姑,史料记载第一位女医家。,.,16,二、针灸的起源、发展史,发展史:3.发展:魏晋南北朝、隋唐宋金元、明代。,唐,针灸发展的全盛时期:设针灸专科,开办针灸教学。“针博士-针助教-针师-针工-针生”教育模式。,.,17,二、针灸的起源、发展史,发展史:3.发展:魏晋南北朝、隋唐宋金元、明代。,唐,孙思邈,明堂三人图,多媒体教育先河。千金方,提出“阿是穴”、“指寸法”。提出187个奇穴。,.,18,二、针灸的起源、发展史,发展史:3.发展:魏晋南北朝、隋唐宋金元、明代。,北宋,王惟一,铜人腧穴针灸图经:考证了354个腧穴,将此书刻在石碑上,供学习者拓印和阅读。铸两座针灸铜人,创实物教学先河。,.,19,二、针灸的起源、发展史,发展史:3.发展:魏晋南北朝、隋唐宋金元、明代。,元,滑伯仁,十四经发挥,首次将十二经和任、督二脉统称“十四经”。,.,20,二、针灸的起源、发展史,发展史:3.发展:魏晋南北朝、隋唐宋金元、明代。,明,杨继洲,针灸大成。针灸的第三次大总结。收录359个穴位。全球通用针灸教材。,.,21,二、针灸的起源、发展史,发展史:4.衰败:清代民国时期,李学川,针灸逢源。收录361个穴位。强调针、灸、药三者并用。,吴谦,医宗金鉴刺灸心法要诀。,承淡安,中科院院士,近代的针灸教育学家,创办了第一个教育函授机构,创办了中医第一本杂志,其弟子遍及东南亚欧美,为振兴针灸学术作出毕生贡献。,.,22,二、针灸的起源、发展史,发展史:5.复兴:新中国成立后,成立针灸学院、针灸科、针灸经络研究所、开展针灸科研教学。编撰出版了大量针灸著作,多次修订了全国高等医药院校使用的统一教材。使腧穴的定位、定名的拼音趋向标准化、规范化。临床实践表明,针灸对内、外、妇、儿等科200多种病证的治疗有不同程度的效果。,.,23,三、针灸的对外交流,1朝鲜:公元六世纪。2日本:公元562年我国吴人知聪携带“明堂图”、“针灸甲乙经”东渡扶桑。公元702年,日本在医学教育中开始设置针灸科、针灸疗法受到日本人民的欢迎。3欧洲:公元十六世纪末至17世纪初。4全球:北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