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洪建老师《蝶恋花》课堂实录_第1页
梅洪建老师《蝶恋花》课堂实录_第2页
梅洪建老师《蝶恋花》课堂实录_第3页
梅洪建老师《蝶恋花》课堂实录_第4页
梅洪建老师《蝶恋花》课堂实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梅洪建老师蝶恋花课堂实录时间:2014年10月22日授课:梅洪建学生:苏州某中学高一(11)班主题:苏州工业园区高中教师赛课活动课堂实录师:很高兴和大家一起学习蝶恋花。问一下我们11班的口号是什么?生:(齐声回答)十一十一,永争第一,魅力锋芒,锐不可当。师:气势磅礴!我相信今天这节课,大家的表现一定可以是“锐不可当”。问大家一个问题:我们通常鉴赏古诗词是用什么方法的?生1:反复读,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嘛!生2:抓关键词。师:那什么是关键词呢?生2:表达某种意象的词语和动词形容词。师:你掌握得真好。是的,很多时候我们是通过意象来鉴赏诗歌的,所以有人说“意象,是打开诗歌大门的钥匙”。今天,我们想和大家一起,避开意象这种传统的方法,来找寻一种新的鉴赏路径。师:现在,我请一个同学用最有感情的方式来读一下本词。课件展示:读准节奏,初步感受情感蝶恋花晏殊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生3.(有感情地读)师:读得不错。有没有同学认为比他读得好些的?(生沉默)师:一首词,要想读好,首先我们要能读好重音、节奏、语调和拖音。这四个点 把握好了,就能读出古人之风了。大家看第一句,哪一个字需要关注这四个点?就一个字哟!生(小声朗读后)4:我觉得是“愁”字,因为本词主要表达的是一种“愁”。生5:我觉得是“泣”字,虽然“愁”也要重读,但是它的情感效果不如“泣”字。师:为什么?生5:因为“愁”一般是表现为心理的,而“泣”是哭出声的。只有愁到了极点才会泣。(生不自觉鼓掌)师:11班的魅力,果然无人可当。大家想想,除了重音,这个字是要读得坚决点呢,还是读得拖长一点?生齐:拖长。师:好的,我们应该这么来读“槛菊愁烟兰泣露”。生跟读:槛菊愁烟兰泣露。师:根据我们刚才提示的三点,大家可以小组讨论一下,下面的几句应该怎么读,我我们待会交流。生6:我觉得“燕子双飞去”中的“子”应该读得“柔媚”一点,而“双”子应该读升调。师:呵呵,有创意,请问如何读出“柔媚”,为什么要这么读?生6:只需把“子”拖音加升调就可以了。至于为什么这么读嘛,我觉得一个孤独的女子看到柔媚比翼的燕子双飞才更有表达效果。师:确实高。你来范读一下好吗?生6: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师:真好。我们大家一起读读前三句。生齐读: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师:我们继续读下面的句子,哪位来说说。生7:“明月不谙离恨苦”这句我觉得应该读“二二三”节奏。因为我们通常读的“四三”节奏不能够强调“不谙”的味道。师:你的语文基础真好。把“不谙”单独拉出来,会效果更好。那么这句还有要注意的吗?生7:“苦”字应该拖音、生8:有道理。师:你来读读。生8: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生9:后半句不对,我觉得应该读出不能读“斜-光-到-晓/穿朱户”,应该读成“斜光到晓/穿-朱-户”,而且“斜光到晓”要读得尽量快。一方面强调月光的无情,一方面强调夜的漫长。学生自发鼓掌。师:verygood!我们一起有感情地来朗诵,不应该叫“吟诵”一下词的上阕。生诵本词。师:我相信下阕大家一定能读好了。给大家一分钟时间思考,然后我请同学来读。一分钟后。生10: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生11:他的拖音读的很好,但节奏我觉得有点问题。“昨夜西风凋碧树”按照他的读法就是强调“昨夜西风”了,味道不够,应该是强调“西风凋碧树”,要读得紧促一点,给人肃杀的感觉。师:你来读读。生11:昨夜/西风凋碧树。生12:对。而且我觉得“欲寄彩笺/兼尺素”读法应该是和“昨夜西风凋碧树”一样,夜不能读成“欲寄彩笺/兼尺素”。师:这是为什么?生12:从注释来看,“彩笺”和“兼尺”指的都是书信,他们应该是一体的。师:你真仔细。有道理,但或许是有更深刻的原因,我们接下来应该还会涉及到,暂时不做深究。现在我请大家一起吟诵一下本词。注意,要感情充沛、摇头晃脑哟!、生:(齐读)蝶恋花晏殊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 斜光到晓/穿-朱-户。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师:有点古代老夫子的感觉了。我接下来问大家两个简单的问题,大家说说答案和原因。1.词里面的主人公是男的还是女的?2.这首词的词眼是什么?生13:当然是女的了。因为哭哭啼啼的,还有“罗幕”。生14:词眼是“离恨苦”。这么伤感,一读就能感受出来时理解的苦。师:11班,就是不一般。师:下面我来提供几则材料,请大家读后,回答你读出了什么?出示PPT:(生齐读)1.晏殊,自幼聪颖过人,十四岁时以神童荐于 朝,长期担任宰相兼管军事(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师:(指向生15)你读出了什么?生15:晏殊很聪明。师:还有生15:他的官很大。还有就是词里面的主人公肯定不是作者。师:哈哈,聪明。我们继续齐读第二则资料:(PPT出示)2.因一生富贵,仕途风顺,在晏殊的词里,很难找 到对事物的执着、激情,也很难找到对理想的追 求、苦痛,就连常人所具的节日狂欢和功成名就后的沾沾自喜也没有,他总是闲暇时挖空心思为写作而写作,用以宴乐唱和。师:(指向生16)你读出了什么?生16:他的生活条件很好,应该没那么多苦恼。师:很好。(指向生17)你读出了什么?生17:他是为创作而创作,词里抒发的不一定是作者真实的情感,可能是艺术的情感。师:是的,对于一种文学艺术来说,情感可能是艺术的,也可能是真我的。平时我们阅读总是试图挖掘作者的情感,而事实上,有时候艺术创作总是在构建一个属于艺术本身的世界。这个时候我们在看待作品就不能从作者情感的角度出发,而应该从作者创作的角度来审视这件“艺术品”的魅力。今天,我们就试试从创作的角度感受艺术的魅力。师:读完这首词,大家对女主人公抱有怎样的情感?生:(齐)同情。师:请大家齐读资料3.(PPT)3.读者越同情,作者往往就越折磨写作对象,而折磨得越彻底,作品就愈显成功。孙绍振师:接下来我们来讨论一下,作者是如何折磨我们的?PPT:话题讨论一按照语句顺序,结合具体语词,说说作者是如何“折磨人”的?我来用第一句为例:(PPT)例:本来孤单心伤的女子,初晓时刻,尚未出门的她看到的竟然是迷蒙的菊花和带露的兰草。“烟”之迷蒙,让愁绪无解;“露”之晶莹,似兰草落泪,也勾起了主人公的泪滴点点。这种与心境相似的画面,勾起了内心的阵阵伤痛,这不就是对女子深深的折磨吗?小组序号对应语句顺序,给大家6分钟时间讨论。结合“上句”说说你们小组讨论的结果,用相对美的文字把结果写出来,然后分享。(大家热烈讨论、书写。6分钟后)一组代表:看到外面的景色,本来女主人公就伤心无比,于是感到自己房间的罗幕都发出阵阵寒气。罗幕的背后,本来是温柔乡,而今却成了伤心冢。可是作者并没有因为同情而给予她一丝的温柔,却让她在伤心之时看到燕子,双飞的燕子。一只燕子可以同病相怜,而两只燕子的出现就是伤口撒盐。何况,燕子还是那么的轻盈和柔媚,何曾想过女子的心。作者用双飞燕成就了自己,却折磨了我们。师:双飞之外,你注意到了读时的“柔媚”,理解更深,感悟更到位。二组?二组代表:帘幕外面的景物之迷蒙带来伤感到看到燕子双飞的更加伤感的话。此时,晏殊竟然让回到室内的女子,看到的竟然是一轮明月。明月的设置,是作者的匠心。如果明月懂得女子此刻的内心,一定是乌云遮月,朦朦胧胧的。但是明月不懂得女子的内心,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明月,是团圆的,是思念的。看到明月就直接让女子想念远方的他。一个“到晓”,足见女子一夜无眠,只得愣愣地望着明月,伤感着自己的伤感。如果是前面是伤感带来伤感的话,这里则是用美妙的画面来衬托女子的伤感。师:前后勾连,有独到见解,尤其是乐景写哀的表达。其实,还有一句也是乐景写哀的。生18:燕子双飞去。细雨鱼儿出,微雨燕双飞。燕子双飞本来是一副美妙的画面。师:真好。期待三组的独到见解三组代表:昨夜西风凋碧树,一个“西风”苍凉满目。如果说昨夜的各种折磨让女子痛苦无眠的话,那么今晨,她多么希望能够有一点安慰啊。于是走出了屋外,想排解内心的痛苦。但是,她看到的是树叶飘零。寻找的安慰没有找到,而是徒增一地悲凉。晏殊选择落叶,是为了让希望落空,为了让读者伤痛。师:徒增一地悲凉。我们11班的文采真好。你怎么看这个“碧”字?生19:“碧”是碧绿的意思。师:如果是昨夜西风吹落了一树黄叶和吹落了一树绿叶,表达效果一样吗?生19:我明白了。的确,让女子看到绿叶满地,一方面写出了西风之大,另一方面表达了折磨之深。晏殊高啊,一字见功底,一字见折磨。师:是啊,不折磨死人他不罢休啊。四组同学,谈谈你们的观点。四组代表: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女子走到室外看到的是落叶,她想找解脱的心不但没有解脱,但是她不甘心,就一个人带着落寞的心情登楼了。登楼的目的还是抱有希望,可是作者用的是一个“望尽”,既指时间很久,也指空间之广。望了很长时间却没有望见想见得人,张大眼睛却没有看到心爱的人。这个时候,作者进一步让她的希望落空,当然,女子的内心伤痛也在加重。而对读者的情感折磨也是层层深入。师:你对“望尽”的解读很见功底。你的“落寞心情”从哪里的出来的?生20:独,一独字。师:你怎么看待“高楼”的“高”。生20:噢,对啊!“高”才能看得远,也表达了女子内心渴望的强烈。看来这个晏殊,是个高人。师:哈哈,肯定比你高喽,但你的分析比我高。例如“望尽”,比我强。五组呢?五组代表: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人都是这样,总不会轻易地投降于现实。当女子望尽天涯路都不见人影的时候,该是绝望了吧。但是,她没有,于是她要写信,写给远方的人。可是,一个“天长水阔”让书信无法邮寄,或者说不知道寄向哪里。晏殊的高明之处在于,塑造了一个迷茫苍茫的宽广的境界,让小小的情绪没有着落。师:你们组的发言很哲理。请看一些注释,“彩笺”和“尺素”的含义。生21:(读)彩笺:彩色的信笺。尺素:书信的代称。古人写信用素绢,通常长约一尺,故称尺素,语出“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师:总起来说,它们都是指书信。古诗词可是一字千钧啊,晏殊会这么来浪费笔墨吗?生22:是说女子不停地改换写信的种类?生23:不是,大家看这个“兼”字,应该是信加信的意思。生24:对啊,对啊。这里应该说写了很多很多的信。师:是啊,当女子心无着落的时候,作者就安排她写很多很多的信。写信是可以给心灵安慰的,然后作者就更折磨她,让她写了很多很多之后,却无处邮寄。生:(齐)折磨。师:对,折磨女子,也折磨读者。师:结合大家的发言,总结起来作者折磨我的手段就是采用与心情相似的景映照心情,采用与心情相悖的境刺激心情,用女子的主观愿望和客观现实之间的冲突来折磨女子和读者。请大家读PPT生读:4.文学,很多时候就是作者用自己的理智逗弄读者的情感,在读者情感翻腾之后的赞赏中,作者就像站在云端的上帝一样会心地微笑。 孙绍振师:如果此时晏殊在云端,他生:(齐)一定会会心地微笑。师:其实,这就是创作之美。师:晏殊“折磨”技巧很高明,但恐怕不止于此。请大家读PPTPPT呈示:蝶恋花梅洪建 西风到晓拍朱户,明月不谙,斜光穿棂窗。碧树凋零离恨苦,槛菊愁烟兰泣露。 燕子双飞寒罗幕,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生:(齐读)。PPT继续呈示:话题讨论二:说说二词的异同,说说晏殊写作的匠心之处。师:这个问题大家一下子可能有点懵。我给大家提供几个思考的角度。1.空间转换2.上下阕境界的宽窄3.对主人公情感刻画的作用4.对于“逗弄”读者情感的作用大家可以先讨论,3分钟后我们交流。3分钟后。生25:老师的词是按照事情发展的原本顺序来写的,而晏殊是打乱时间顺序的。这么写的好处是可以是上下阕分别读起来协调。师:怎么理解你的“协调”的意思?生26:感觉风格一致。师:什么风格呢?生27:感觉上阕有点凄凉,而下阕有点也凄凉,但凄凉之外还有点别的味道。我也说不清。师:你给了我们很多启发,尤其是,凄凉之外还有点的别的味道。那么这个“别的味道”是什么呢?生28:悲凉。师:你读读最后一句,感觉什么味道?生28:广阔。师:悲凉加上广阔是什么味道啊?生28:我知道了,悲壮。师:对,悲壮。那么上阕的味道就是悲凉,叫凄婉更文雅些。生29:是的,晏殊这么调整使得词的风格比较统一,上阕的凄婉能一下子把我们带到同情女子,陪女子伤感的境界里。下阕的悲壮就能够在一个广阔的层面铺设心的希望与绝望。师:你的观点涉及到一个诗词的专业术语境界。上阕境界狭窄,下阕就显得宽阔宏大。作者在选取安排写作内容时,是经过精心设计的。生30:还有,就是上阕写的内容是集中在室内的,而后面的内容是写室外的。空间的集中比老师写的打乱要显得条理些。生31:我再回到风格上,其实上阕的风格狭窄阴柔是有利于对主人公内心的刻画的,使读者很容易被作者带到伤感的世界里。因为跟着女子伤感了,所以后面的愿望和结局之间的矛盾冲突带来的更大的折磨才能让我们感同身受。师:太棒了!确实,这样写有从创作的角度来说是很有利于折磨人的。哪位还想谈谈自己的看法。生32:从对主人公的刻画上来说,也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