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知觉与观察力的培养PPT课件_第1页
感知觉与观察力的培养PPT课件_第2页
感知觉与观察力的培养PPT课件_第3页
感知觉与观察力的培养PPT课件_第4页
感知觉与观察力的培养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三章感知觉与观察力的培养,.,2,第三章感觉、知觉与观察力的培养,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感觉、知觉概述,感觉与知觉的基本特征及规律,观察力的培养,.,3,第一节感觉、知觉概述,一、感觉、知觉的概念(一)感觉感觉(Sensation)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刺激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返回章目录,第三章感知觉与观察力的培养,.,4,感觉的重要意义:,感觉为人们提供了内外环境的信息,是人认识事物的开端和知识的源泉感觉是一切高级和复杂心理活动的基础,是维持正常心理活动、保证机体与环境平衡的重要条件。,第三章感知觉与观察力的培养,第一节感觉、知觉概述,.,5,(二)知觉,知觉(Perception)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刺激物的整体的反映。,第三章感知觉与观察力的培养,第一节感觉、知觉概述,.,6,二、感觉和知觉的区别及联系,(一)感觉与知觉的区别感觉是介于心理和生理之间的活动;而知觉是纯粹的心理活动感觉是个体共有的普遍现象;而知觉则具有很大的个别差异。,第三章感知觉与观察力的培养,第一节感觉、知觉概述,.,7,二、感觉和知觉的区别及联系,(一)感觉与知觉的区别3.感觉是单一分析器活动的结果;知觉是多种分析器协同活动的结果4.经验在感觉与知觉活动中所起的作用不同。,第三章感知觉与观察力的培养,第一节感觉、知觉概述,.,8,两者同属于感性认识阶段,感觉与知觉之间是连续的,感觉和知觉是同时进行的,(二)感觉与知觉的联系,第一节感觉、知觉概述,.,9,三、感觉和知觉的种类,(一)感觉的种类根据内、外感受器及其所反映的内、外环境刺激的不同外部感觉(ExternalSensation)主要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皮肤觉等。内部感觉(InternalSensation)主要包括运动感觉、平衡感觉和内脏感觉,第三章感知觉与观察力的培养,第一节感觉、知觉概述,.,10,(一)感觉的种类除了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之外,还有一种比较特殊的感觉痛觉。,第三章感知觉与观察力的培养,三、感觉和知觉的种类,第一节感觉、知觉概述,.,11,(二)知觉的种类根据知觉时起主导作用的感官的特性分类根据人脑所反映的事物的特征分类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第三章感知觉与观察力的培养,三、感觉和知觉的种类,第一节感觉、知觉概述,.,12,是人对客观现象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一)参照系宇宙环境所提供的信息计时工具生理的节律性信息(二)时间的估计刺激的物理性质注意的影响其他因素,第三章感知觉与观察力的培养,时间知觉,.,13,在一张纸上按顺序写如下一组符号时间要求:写五分钟(不允许看手表,估计时间到了就举手),看谁写得最多,任务一,.,14,以下是由十根火柴组成的一个图形,另给你五根火柴,请在不移动原有火柴的情况下,将下图分割为大小和形状都相等的三部分(时间要求同上),任务二,.,15,是对物体的空间位移和移动速度的知觉,第三章感知觉与观察力的培养,运动知觉,1.真正运动物体的知觉运动物体的速度运动物体离知觉者的距离运动知觉的参考系,2.似动自动现象闪动现象诱动现象,.,16,(二)知觉的种类错觉空间错觉运动错觉时间错觉,错觉图形,第三章感知觉与观察力的培养,三、感觉和知觉的种类,第一节感觉、知觉概述,.,17,运动错觉(2-1),盯着图形中间的黑点,做前后运动,第三章感知觉与观察力的培养,.,18,波涛荡漾,第三章感知觉与观察力的培养,运动错觉(2-2),.,19,错觉图形(15-1),灰色的线条是平行线,第三章感知觉与观察力的培养,.,20,错觉图形(15-2),第三章感知觉与观察力的培养,.,21,错觉图形(15-3),第三章感知觉与观察力的培养,.,22,错觉图形(15-4),第三章感知觉与观察力的培养,.,23,错觉图形(15-5),第三章感知觉与观察力的培养,.,24,错觉图形(15-6),编索错觉,图中看似复杂的螺旋图形,实际上是多个同心圆,第三章感知觉与观察力的培养,.,25,错觉图形(15-7),第三章感知觉与观察力的培养,.,26,错觉图形(15-8),注视图形10秒钟就会看见倒置(或正置)的楼梯,第三章感知觉与观察力的培养,.,27,错觉图形(15-9),第三章感知觉与观察力的培养,.,28,错觉图形(15-11),赫氏方格错觉,你能数出图形中有多少个黑点吗?(其实没有黑点),第三章感知觉与观察力的培养,.,29,错觉图形(15-11),第三章感知觉与观察力的培养,.,30,错觉图形(15-12),第三章感知觉与观察力的培养,.,31,错觉图形(15-13),第三章感知觉与观察力的培养,.,32,错觉图形(15-14),第三章感知觉与观察力的培养,.,33,错觉图形(15-15),第三章感知觉与观察力的培养,.,34,第二节感觉与知觉的基本特性,一、感觉的基本特性及规律(一)感受性和感觉阈限感受性(Sensitivity)只有当刺激物的作用达到一定强度的时候,才能引起感受器的反应,发放神经冲动引起感觉。感受器这种对适宜刺激的感受能力叫做感受性。,返回章目录,第三章感知觉与观察力的培养,.,35,感觉阈限(Sensitivitythreshold)指能引起感觉的持续了一定时间的刺激量,感受性的高低就是用感觉阈限的大小来衡量的。感觉阈限可以分为:绝对感觉阈限(AbsoluteThreshold)差别感觉阈限(DifferenceThreshold),第三章感知觉与观察力的培养,第二节感觉与知觉的基本特性,.,36,(二)感受性的变化及其规律感觉适应(SensoryAdaption)感觉对比(SensoryContrast)感觉后像(SensoryAfterimage)感觉的空间积累和空间融合感觉的相互作用(SensoryInteraction)感觉补偿(SensoryCompensation),第三章感知觉与观察力的培养,第二节感觉与知觉的基本特性,.,37,感觉适应(SensoryAdaption),白天进入黑暗环境,视物不清间隔一段时间视物清楚感受性升高,第三章感知觉与观察力的培养,.,38,马赫带,马赫带现象就是指人们在明暗交界处感到明处更亮而暗处更黑的现象,第三章感知觉与观察力的培养,.,39,颜色对比,第三章感知觉与观察力的培养,.,40,亮度对比,第三章感知觉与观察力的培养,.,41,正后像与负后像,正后像负后像注视图片10秒,第三章感知觉与观察力的培养,.,42,正后像与负后像,正后像负后像注视图片30秒,第三章感知觉与观察力的培养,.,43,感觉的相互影响,月光曲电锯声,感觉还痛吗?,哎不痛了,第三章感知觉与观察力的培养,.,44,二、知觉的基本特征及影响因素,(一)知觉的选择性(PerceptualSelective)(二)知觉的理解性(SensoryComprehension)(三)知觉的整体性(PerceptualIntegration),第三章感知觉与观察力的培养,第二节感觉与知觉的基本特性,.,45,二、知觉的基本特征及影响因素,(四)知觉的恒常性(PerceptualConstancy)大小常性(SizeConstancy)明度常性(BrightnessConstancy)颜色常性(ColorConstancy)形状常性(FormConstancy),第三章感知觉与观察力的培养,第二节感觉与知觉的基本特性,.,46,第三节观察力的培养,一、观察力概述(一)观察观察(Observation)是一种受思维影响的有意的、主动的和系统的活动。是有意知觉的高级形式。观察前观察时观察后,返回章目录,第三章感知觉与观察力的培养,.,47,(二)观察力观察力(ObservationAbility)是构成智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有组织的知觉能力。人的观察力存在着个别差异,表现在:类型、深刻性、反应性等方面。,第三章感知觉与观察力的培养,第三节观察力的培养,.,48,(三)观察力与感知觉的关系观察力的发展培养和感知觉能力的发展培养是密切相关的。,第三章感知觉与观察力的培养,第三节观察力的培养,.,49,二、培养观察力的意义和目标,(一)观察力对人的意义观察是人们认识世界的窗口,是获得一切知识的门户,是人类文化积累的一个重要的途径。观察是人们区分事物的一般特征,发现事物的本质特征、提出新问题,进行创造性的一个重要的条件。良好的观察力是进行各种实践活动不可缺少的基本能力。,第三章感知觉与观察力的培养,第三节观察力的培养,.,50,(二)观察力的培养目标有强烈的求知探索精神有明确具体的观察目标善于捕捉转瞬即逝的现象和变化过程善于利用各种现代技术手段以弥补感官的不足对观察的结果进行科学的整理和分析能对结果进行恰当的科学评价,第三章感知觉与观察力的培养,第三节观察力的培养,.,51,复习思考题,解释概念:感觉、知觉、感受性、感觉阈限、适应、联觉、观察、观察力。简述感觉和知觉的关系。举例说明知觉的基本特征及规律。谈谈观察力在认识活动中的作用。联系实际说明培养观察力应注意哪些问题。,第三章感知觉与观察力的培养,.,52,知觉的理解性(SensoryComprehension),知觉的理解性是指人在知觉过程中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对感知的事物进行加工处理,并用语词加以概括,赋予它明确的含义,从而标示出来的特性。受个人的知识经验、言语指导、实践活动任务以及个人兴趣、爱好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第三章感知觉与观察力的培养,.,53,不合理图形(8-1),第三章感知觉与观察力的培养,.,54,不合理图形(8-2),第三章感知觉与观察力的培养,.,55,不合理图形(8-3),第三章感知觉与观察力的培养,.,56,不合理图形(8-4),第三章感知觉与观察力的培养,.,57,不合理图形(8-5),第三章感知觉与观察力的培养,.,58,不合理图形(8-6),第三章感知觉与观察力的培养,.,59,不合理图形(8-7),第三章感知觉与观察力的培养,.,60,不合理图形(8-8),第三章感知觉与观察力的培养,.,61,大小常性(SizeConstancy),第三章感知觉与观察力的培养,.,62,大小常性(SizeConstancy),第三章感知觉与观察力的培养,.,63,明度常性(BrightnessConstancy),第三章感知觉与观察力的培养,.,64,颜色常性(BrightnessConstancy),第三章感知觉与观察力的培养,.,65,形状常性(FormConstancy),第三章感知觉与观察力的培养,.,66,形状常性(FormConstancy),第三章感知觉与观察力的培养,.,67,形状常性(FormConstancy),第三章感知觉与观察力的培养,.,68,Gestalt学派关于整体知觉的组织原则:,接近律相似律连续律,第三章感知觉与观察力的培养,.,69,Gestalt学派关于整体知觉的组织原则:,接近律相似律连续律,第三章感知觉与观察力的培养,.,70,Gestalt学派关于整体知觉的组织原则:,接近律相似律连续律,第三章感知觉与观察力的培养,.,71,知觉的整体性,第三章感知觉与观察力的培养,.,72,知觉的整体性,第三章感知觉与观察力的培养,.,73,知觉的整体性,第三章感知觉与观察力的培养,.,74,深度知觉,视觉悬崖(VisualCliff),第三章感知觉与观察力的培养,.,75,二可图形,手掌与少女,第三章感知觉与观察力的培养,.,76,二可图形,海豹与驴,第三章感知觉与观察力的培养,.,77,二可图形,印第安人与爱斯基摩人,第三章感知觉与观察力的培养,.,78,二可图形,飞鸟与鱼,第三章感知觉与观察力的培养,.,79,二可图形,舞蹈中的魔鬼与天使,第三章感知觉与观察力的培养,.,80,二可图形,鱼与帆船,第三章感知觉与观察力的培养,.,81,二可图形,山林与狼(11只),第三章感知觉与观察力的培养,.,82,二可图形,吹笛人与独木桥,第三章感知觉与观察力的培养,.,83,二可图形,贵妇与魔鬼,第三章感知觉与观察力的培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