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古代传记 11 廉颇蔺相如列传课时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_第1页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古代传记 11 廉颇蔺相如列传课时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_第2页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古代传记 11 廉颇蔺相如列传课时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廉颇蔺相如列传一、基础训练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相同的一项是()a相如奉璧奏秦王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b相如顾召赵御史曰顾吾念之c卒廷见相如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d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解析:a项“奏”,前句,进献;后句,弹奏。b项“顾”,前句,回头;后句,只是,不过。c项“卒”,均为“最终”。d项“孰”,前句,通“熟”,仔细;后句,谁、哪一个。答案:c2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以勇气闻于诸侯愿以十五城请易璧b乃设九宾礼于廷度我至军中,公乃入c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因击沛公于座d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解析:a项“以”,前句,凭;后句,用。b项“乃”,前句,就;后句,才。c项“因”,前句,通过;后句,趁机。d项“为”均为“替,给”。答案:d3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其后秦伐赵,拔石城 拔:攻下b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 窃:私下c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 靡:退却d秦王竟酒,终不能加胜于赵 竟:争、斗解析:d项“竟”应是“完毕,结束”的意思。答案:d4下列对“所以”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故释先王之成法,而法其所以为法。 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夫仁义辩智,非所以持国也。a/ b/c/ d/解析:表原因,表凭借。答案:d5下列句子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b.c.d.解析:a项,句,被动句,句,状语后置;b项,均为被动句;c项,句,不是特殊句式,句,定语后置句;d项,句,宾语前置句,句,判断句。答案:b6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臣舍人相如止臣”,舍人,随侍身边的亲近属官的通称。战国及汉初王公贵族都有舍人。b“传以示美人及左右”,美人,这里指妃嫔,与“望美人兮天一方”中的“美人”含义相同。c“位在廉颇之右”,“右”,指上位,在秦汉以前,以右为尊。d“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臣,秦汉以前表示谦卑的自称,对方不一定是君主。解析:b项中,后一个“美人”指君主。答案:b二、能力拓展(2019全国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吴起者,卫人也,事鲁君。齐人攻鲁,将而攻齐,大破之。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吴起于是闻魏文侯贤,欲事之。魏文侯以为将,击秦,拔五城。起之为将,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与士卒分劳苦。卒有病疽者,起为吮之。卒母闻而哭之,曰:“往年吴公吮其父,其父战不旋踵,遂死于敌。吴公今又吮其子,妾不知其死所矣。”文侯以吴起善用兵,廉平,尽能得士心,乃以为西河守,以拒秦、韩。魏文侯既卒,起事其子武侯。武侯浮西河而下,中流,顾而谓吴起曰:“美哉乎山河之固,此魏国之宝也!”起对曰:“昔殷纣之国,左孟门,右太行,常山在其北,大河经其南,修政不德,武王杀之。由此观之,在德不在险。”武侯曰:“善。”吴起为西河守,甚有声名。魏置相,相田文。吴起不悦,谓田文曰:“请与子论功,可乎?”文曰:“主少国疑,大臣未附,百姓不信,方是之时,属之于子乎?属之于我乎?”起默然良久,曰:“属之子矣。”文曰:“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吴起乃自知弗如田文。田文既死,公叔为相,尚魏公主,而害吴起。吴起惧得罪,遂去,即之楚。楚悼王素闻起贤,至则相楚。于是南平百越;北并陈蔡,却三晋;西伐秦。诸侯患楚之强。故楚之贵戚尽欲害吴起。及悼王死,宗室大臣作乱而攻吴起,吴起走之王尸而伏之。击起之徒因射刺吴起,并中悼王。悼王既葬,太子立,乃使令尹尽诛射吴起而并中王尸者。坐射起而夷宗死者七十余家。(节选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b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c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d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解析:首先,通读全句,了解整句内容。其次,根据句式特点和虚词提示断句。“曰”字,其后断开。“夫而则”与“且而则”构成对称句式,中间断开,据此排除c、d两项。a项迷惑性在于“君用起”与“君疑之”看似呼应对称,但是“弃卫鲁”意思不通,据此排除a项。得出答案为b。答案:b8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殷纣为商代末代国君,在位期间统治失控,好酒淫乐,暴殓酷刑,是有名的暴君。b武王是周文王之子,继承其父遗志,联合众多部族与商激战,灭商,建立周王朝。c三晋,春秋末韩、赵、燕三家分晋,战国时的韩、赵、燕三国,史上又称“三晋”。d令尹,春秋战国时期楚国设置的最高官位,辅佐楚国国君,执掌全国的军政大权。解析:c项错在“韩、赵、燕”,应为“韩、赵、魏”。韩氏、赵氏、魏氏原是春秋时期晋国六卿中的三个,他们在春秋晚期逐步掌握晋国的大权,后来周王承认韩、赵、魏三家为诸侯,史称“三家分晋”,因此,史上称韩、赵、魏三国为“三晋”。答案:c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吴起怜恤士卒,带兵屡建奇功。他本是卫国人,先是率鲁军抗齐得胜,后又率魏军攻陷秦国五城;这些战功都和他善于为将、与士卒同甘共苦密不可分。b吴起劝告魏侯,修德重于据险。魏武侯沿西河而下时,指出江河之固是魏国之宝;吴起表示,治国依据山河险固不如推行德政,修德才能免于国家灭亡。c吴起声名渐起,遭到公叔嫉妒。他虽然对田文担任魏相表示不悦,但不久就平复了心情。而公叔继田文后为相,他深表不满,担心被害,于是逃往楚国。d吴起为楚建功,反而受到祸害。他到楚国后虽然屡建奇功,而原本的楚国贵戚却想加害于他,施暴者乱箭射击吴起;太子继位之后,这才诛杀作乱之人。解析:c项错在“而公叔继田文后为相,他深表不满”。原文为“田文既死,公叔为相,尚魏公主,而害吴起”,即田文死后,公叔任相国,娶了魏国公主,却忌恨吴起。并没有吴起表示不满的意思。答案:c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文曰:“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吴起乃自知弗如田文。(2)及悼王死,宗室大臣作乱而攻吴起,吴起走之王尸而伏之。答案:(1)田文说:“这就是我的地位在你之上的原因啊。”吴起才自知比不上田文。(2)等到悼王死去,王室大臣暴乱而攻击吴起,吴起退逃到悼王尸旁并伏在尸体上。参考译文:吴起,是卫国人,侍奉鲁国国君。齐人攻打鲁国,(吴起)率领军队攻打齐国,大败齐军。有鲁人说,鲁国是小国,却有战胜国的名声,诸侯各国就会图谋鲁国。况且鲁国和卫国是兄弟般的国家,而鲁君任用吴起,就是舍弃了卫国。鲁君怀疑吴起,就疏远了他。这时,吴起听说魏文侯贤明,想去侍奉他。魏文侯就任用吴起为将,攻打秦国,夺取了五座城池。吴起做将领,同最下等的士兵穿一样的衣服,吃一样的饭,与士兵一起分担劳苦。有个生了毒疮的士兵,吴起替他吮吸脓液。这个士兵的母亲听说后哭了,说:“往年吴将军替他父亲吮吸毒疮,他的父亲作战时勇往直前,于是死在敌人手里。吴将军现在又给我儿子吮吸毒疮,我不知道他会死在哪里。”魏文侯因为吴起善于用兵打仗,廉洁公平,能取得所有士卒的忠心,就任命他为西河郡守,来抗拒秦国和韩国。魏文侯死后,吴起侍奉他的儿子魏武侯。武侯沿西河顺流而下,船到中途,回头对吴起说:“太美了,山河的形势险要坚固这是魏国的国宝啊!”吴起回答说:“从前殷纣的国都,左边有孟门山,右边有太行山,常山在它的北边,黄河流经它的南面,它不施德政,武王杀了他。由此来看,治国在于推行德政而不在于形势险要。”武侯说:“好。”吴起做西河郡守,很有声誉。魏国设置相国,任命田文为相。吴起不高兴,对田文说:“请让我与你比一比功劳,可以吗?”田文说:“国君年轻,国人疑虑不安,大臣不顺服,百姓不信任,在这个时候,是把政务交给你呢,还是交给我呢?”吴起沉默了许久,说:“应该交给你。”田文说:“这就是我的地位在你之上的原因啊。”吴起才自知比不上田文。田文死后,公叔任相国,娶了魏国公主,却忌恨吴起。吴起害怕受惩处,于是离开,就去了楚国。楚悼王一向听说吴起贤能,一到楚国就让他任相国。于是向南平定了百越;向北吞并了陈国和蔡国,击退了韩、赵、魏三国的军队;向西讨伐秦国。诸侯都因楚国强盛而忧虑。原来楚国的王族都想谋害吴起。等到悼王死去,王室大臣暴乱而攻击吴起,吴起退逃到悼王尸旁并伏在尸体上。攻击吴起的那些人趁机用箭射吴起,同时也射中了悼王的尸体。悼王下葬后,太子即位,就让令尹把射杀吴起同时射中悼王尸体的人全部处死。由于射杀吴起而被灭族的有七十多家。三、语言表达11根据要求提取下面一段话的主要信息,写出六个关键词(可以是短语)。由于司马迁认识到了,历史终归是“人”的历史,不是“天”的意志史,于是以“绍圣春秋”为使命的司马迁抛弃了孔子既定的历史纪年法编年体,而改用纪传体。这绝不是一个技术问题,而是观念问题。他对那冰冷的历史巨轮投以轻蔑的一哂,然后满怀慈悲地去关心轮子下的那些泣血的生灵,从而,我们看到,一代一代的人物以及他们对历史必然性的反抗,对自身命运的体认,构成了史记的主色调。史学成了人学,必然性成了戏剧性,逻辑的链条崩溃了,生命的热血喷涌而出(1)历史纪年法的史学观:_ _ _(2)人学的史学观:_ _ _解析:本题考查提取信息的能力,提取信息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关键词是体现文段主要意思的词语,解答此题要重点抓住第二、三句,找出修饰或解释历史纪年法的史学观和人学的史学观的词语。答案:(1)冰冷必然性(或“历史必然性”)逻辑(2)慈悲戏剧性生灵(或“命运”或“生命的热血”)12(2019全国卷)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研究发现,人们所受压力会增加血液中糖皮质激素的含量,而糖皮质激素可将前体细胞变为脂肪细胞,所以 。但人们过去不清楚,为什么白天压力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