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绿色溶剂PPT课件_第1页
第四章-绿色溶剂PPT课件_第2页
第四章-绿色溶剂PPT课件_第3页
第四章-绿色溶剂PPT课件_第4页
第四章-绿色溶剂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四章绿色溶剂,绿色化学的手段之一,.,2,绿色溶剂的研究热点,超临界流体离子液体,.,3,超临界流体,超临界流体定义超临界流体的发展超临界流体的性质超临界流体的应用超临界流体的优点和局限,.,4,超临界流体(SCF)是指物质的温度和压力分别处在其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之上时的一种特殊的流体状态。,超临界流体(SupercriticalFluid),CO2的相图,高于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而接近临界点状态,称为超临界状态。,处于超临界状态时,气液两相性质非常接近,以至于无法分辨。,.,5,超临界流体的发展历程,1822年,Cagniard首次报道物质的临界现象。1879年,HannyandHogarth发现了超临界流体对固体有溶解能力,为超临界流体的应用提供了依据。1970年,Zosel采用sc-CO2萃取技术从咖啡豆提取咖啡因,从此超临界流体的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1992年,Desimone首先报道了sc-CO2为溶剂,超临界聚合反应,得到分子量达27万的聚合物,开创了超临界CO2高分子合成的先河。,.,6,超临界流体的性质,SCF传递特性与气体,液体的特征比较,.,7,超临界流体的主要特性,密度类似液体,因而溶剂化能力很强,压力和温度微小变化可导致其密度显著变化压力和温度的变化均可改变相变粘度,扩散系数接近于气体,具有很强传递性能和运动速度介电常数,极化率和分子行为与气液两相均有着明显的差别,.,8,超临界流体的应用,超临界萃取,超临界中化学反应,超临界聚合反应,SCF,超细颗粒及薄膜材料制备,.,9,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SCFE),萃取原理,超临界流体具有选择性溶解物质的能力,并随着临界条件(T,P)而变化。超临界流体可从混合物中有选择地溶解其中的某些组分,然后通过减压,升温或吸附将其分离析出。,溶解能力决于密度。,密度下降-溶解度下降,甚至丧失,溶解能力大大下降。,可通过调节温度、压力来调节密度,从而调节溶解能力,.,10,超临界流体萃取的应用,医药工业,化学工业,食品工业,化妆品香料,中草药提取酶,纤维素精制,金属离子萃取烃类分离共沸物分离高分子化合物分离,植物油脂萃取酒花萃取植物色素提取,天然香料萃取化妆品原料提取精制,超临界CO2最好的超临界萃取剂!,.,11,二氧化碳气瓶,贮罐,夹带剂罐,萃取釜,解析釜,解析釜,分离柱,箱冷,计量流,泵压高,泵压高,超临界流体萃取的流程,.,12,Forexample:从咖啡豆中脱除咖啡因,.,13,超临界CO2萃取的特点,1CO2超临界萃取具有广泛的适应性,特别对于天然物料的萃取,其产品称得上是100%纯天然产品。,2可在较低温度下操作,特别适合于热敏性物质,完整保留生物活性,而且能把高沸点,低挥发度,易热解的物质分离出来。,3溶剂没有污染,可以回收使用,简单方便,节省能源。,4须在高压下操作,设备与工艺要求高,一次性投资比较大。,.,14,超临界流体在制备超细颗粒及薄膜中的应用,超细微粒,特别是纳米级粒子的研制,在当前的高新技术中已成为一个热门领域,在材料,化工,轻工,冶金,电子,生物医学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超细微粒的制备方法有多种,一般是溶质从过饱和的溶液中沉积出来,形成结晶的或无定形的粉体。将超临界流体应用于超细微粒的制备过程是正在研究中的新技术。在超临界状态下,降低压力可以导致过饱和的产生,而且可以达到高的饱和率,固体溶质可从超临界溶液中结晶出来。由于这种过程在准均匀介质中进行,能够更准确地控制结晶过程,因此能够生产出平均粒径很小的细微粒子。,.,15,目前,常用的比较成熟的超临界流体沉积技术主要有两种:1、超临界溶液快速膨胀过程(RESS)2、超临界流体抗溶剂结晶过程(GAS)又叫反萃取结晶过程,.,16,SCF快速膨胀过程,SCF反萃取过程,在超临界状态时,当含有难挥发组分的SCF通过毛细管等作快速膨胀,在极短时间内10-5S,组分在SCF中过饱和度高达106倍,形成大量晶核,因而得到粒径分布很窄,粒度极细的超细颗粒。主要用于陶瓷原料SiO2,CeO2等超细颗粒的制备.,将含有某种溶质的溶液通过喷入SCF,溶剂与SCF互溶后,使溶液稀释膨胀,降低原溶剂对溶质的溶解度,在短时间内形成较大的过饱和度而使溶质结晶析出,得到纯度高,粒径分布均匀的超细颗粒。该技术成功用于微球制备,多微孔纤维和空心纤维的制备.,需满足:结晶溶质不用于该SCF;该SCF在溶剂中有很大溶解度,缓释微颗粒药剂,旋风炸药,.,17,RajaramA.Pai最新报道:采用嵌段共聚物(BCP)PEO-b-PPO-b-PEOcopolymers为模板,前体为正硅酸乙酯(TEOS),在sc-CO2中于60,123bar,2小时,可得到高度规则有序中孔硅薄膜材料.同时还发现,采用不同的模板,可制备立方结构,圆柱形结构以及六角形结构的中孔硅薄膜材料.,Science303,507(2004),.,18,(AandB)SEMmicrographsshowingthecrosssectionofahighlyorderedmesoporoussilicatefilminsc-CO2.TheimagessuggestacubicstructurewhichconfirmedbyXRDdate,(C)XRDpatternsforthemesostructuredsilicatefilm,before(bottom)(consistentwitha3Dcubicmesostructurewithdspacingsof125.3,72.4and50.9),after(top)(a3Dcubicmesostructurewithdspacingsof93.5,53.7and37.9)removalofthetemplatebycalcinationat400inair.,(D)SEMmicrographsshowingthecrosssectionofahighlyorderedmesoporoussilicatefilmexhibitingacylindricalporemorphology.,(template:PEO127-b-PPO48-b-PEO127),(template:PEO106-b-PPO70-b-PEO106),.,19,XRDpatternsandTEMmicrographsofahexagonalarraymesostructuredsilicatefilm.(template:PE9-b-PEO10),(A)LowertracesareXRDpatternsforthefilmbeforecalcination,consistentwitha3-dHmesostructurewithlatticeconstanta=76.2andc=126(c/a=1.653).,uppertracesareXRDpatternsforthecalcinedfilm,consistentwitha3-dHmesostructurewithlatticeconstanta=59.7andc=95.5(c/a=1.6).,(B)Latticeimageofa3-dHmesostructureofthecalcinedfilmrecordedalongthe(001)axis.,(C)Latticeimageconsistentwiththe(211)zoneaxis.,.,20,超临界流体的高分子聚合反应,超临界CO2中的聚合反应,单体引发剂聚合方法温度()压力(Mp)分子量(*103),1,1-二氢全氟代AIBN溶液聚合6020.7270辛基丙烯酸酯丙烯酰胺AIBN乳液聚合6034.549207090丙烯酸AIBN沉淀聚合6212.5144149苯乙烯SnCl2阳离子聚合100244正冰片Ru(H2O)6(TOS)开环聚合653020,.,21,在超临界体系进行高分子合成与加工特点,1不使用有害的有机溶剂避免了环境污染2可改进高分子材料的机械性能及加工性能3可按分子量的大小对产品进行分离4可通过超临界多元流体对高分子材料进行染色,加香及改性,.,22,超临界流体化学反应,超临界流体,催化加氢,超临界水氧化反应,sc-CO2-氢甲酰化反应,Heck-Stille反应,.,23,催化加氢,不对称加氢,90.5%81%ee9.5%,不饱和烯烃在sc-CO2进行不对称加氢,具有很高的立体选择性,同时反应没有任何碱参与,而无副产物生成.,Science1995Jessop,CO2加氢,CO2+H2HCOOH,RucatSCCO2323K,sc-CO2可以溶解三甲基膦配体的Ru催化剂,使其成为高分散均相体系,而且还可溶解大量H2,使体系达到高的H2/CO2混合比,Ru的加氢活性很高,比液相反应提高1-2个数量级,是其他液相反应无法比拟的.,Chem.Rev1999Jessop,.,24,sc-CO2氢甲酰化反应,在超临界条件下,此反应可以提高直链醛与支链醛的比例,且反应速度比非极性溶剂中快.原因是气体在sc-CO2中溶解度大而增加反应物浓度的缘故.,Science2003Jcole,Heck-Stille反应,在sc-CO2中利用钯-膦配合物催化碳-碳偶合反应,可得到比常规溶剂更高的转化率和选择性.由于钯-膦配合物在sc-CO2中溶解度大大提高,从而使反应以均相催化进行.,Chimia1999Reetz,(转化率99%,选择性99%),.,25,超临界水氧化反应,超临界水氧化是一种对有机废料处理的新技术.优点是被处理的有机物和氧在超临界水中完全互溶,在(400-600)时,可使有机物迅速地转化为水,N2,CO2和无机盐等无毒物质,可处理酚类化合物,卤代烃化合物等.与传统湿式空气氧化法,焚烧法和生化处理法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26,其他超临界流体,其它的超临界流体也可用作反应介质,例如:氢醌(对苯二酚)可在超临界甲醇介质中于350/120bars下反应一小时进行单烷基化反应,非常干净地生成产物。,only,.,27,其他超临界流体,苯胺也能在同样条件下以98%的选择性进行单甲基化。,与上述条件相同,.,28,超临界流体对化学反应几种效应,1可降低某些温度较高的氧化反应温度2提高或维持非均相催化剂的活性3提高反应速率,改变反应历程4使反应得以在均相中进行,并创造有利于产物从反应区移去的条件,实现反应与分离的一体化采用无毒害的超临界流体为溶剂,既有效的利用资源,又达到对环境友好的目的,.,29,超临界流体用作化学反应溶剂的优点,优点之一,是可以通过压力变化,在“象气相”和“象液相”之间调节流体的性质,即通过压力变化,使其性质在接近于气体性质或接近于液体性质之间变化,这样为更好地实现化学反应提供了方便。可通过调节压力来改变其密度,从而调节一些与密度相关的溶剂性质,如介电性、粘度等,这样就增大了对化学反应进行控制的能力和改变化学反应选择性的可能性。超临界流体又具有某些年个气体的优点,如粘度低、大的气体溶解度、大的扩散系数等,这对快速化学反应、尤其是扩散控制化学反应或包含有气体反应物的反应是十分有利的。,.,30,超临界流体用作化学反应溶剂的优点,二氧化碳是超临界流体技术中最常用的溶剂,它的临界温度为31.5,可在室温下实现超临界操作;临界压力为7.37Mpa,也不算高,设备加工并不困难,能耗也较小。超临界二氧化碳对多数物质具有较大的溶解度,而水在二氧化碳中的溶解度却很小,这些性质使得在近临界或超临界二氧化碳中分离有机物和水十分方便。二氧化碳还具有不可燃、无毒、化学性质稳定、价廉易得等优点。,.,31,超临界二氧化碳的另一个优点是,二氧化碳不可能再被氧化,因而是理想的氧化反应的溶剂。利用超临界二氧化碳中二氧化碳浓度高这一性质,使二氧化碳作为反应物的反应在超临界二氧化碳中进行,从而提高反应速度、甚至开发出新的反应.,超临界流体用作化学反应溶剂的优点,.,32,超临界二氧化碳作化学反应溶剂的局限,不能用超临界二氧化碳作离子间反应的溶剂,也不能用超临界二氧化碳作用离子作催化剂的反应。由于盐类不溶于超临界二氧化碳中因此,要克服这一限制,可采用螯合剂、相转移剂或高亲脂性离子来把离子物种引入超临界二氧化碳中,也可将金属离子转变为中性络合物,然后把其引入超临界二氧化碳中。,.,33,超临界二氧化碳作化学反应溶剂的局限,不能用作路易斯碱反应物的溶剂。二氧化碳是亲电性的,它会与一些路易斯碱发生化学反应。,.,34,超临界流体发展前景,超临界流体技术是一种具有广阔应有前景的“绿色工艺”,符合当今世界注重可持续发展的潮流,为正在兴起的“绿色化学”提供一个新的思路.将在高分子聚合,有机反应,酶催化反应,材料制备等方面得到广泛应有.超临界流体技术的前途是诱人的,必将得到更大发展.,.,35,绿色溶剂离子液体,1940年代,Tesas的FrankKurley和TomWier在寻找一种温和条件电解Al2O3时,把N-烷基吡啶加入AlCl3中,加热试管后奇怪的现象发生了,两固体的混合物自发地形成了清澈透明的液体。,在这样一个偶然的机会下发现的离子液体给化学研究提供了一个全新的领域,而且有望给面临污染,安全等重重问题的现代工业带来突破性进展。1990年代中期以来,伴随着绿色化学概念的提出,离子液体的研究在全世界范围掀起了热潮。,离子液体的原型,.,36,离子液体即在室温或室温附近温度下呈液态的由离子构成的物质,又称为:室温离子液体,室温熔融盐,有机离子液体等。,离子液体(ionicliquids)定义,目前还无统一的名称,但倾向于简称离子液体。,.,37,离子液体的分类,离子液体通常是有机阳离子和无机阴离子构成的,有机阳离子和无机阴离子都可以有很多变化,因此,离子液体的种类十分繁多。,有机阳离子,无机阴离子,离子液体也是根据有机阳离子和无机阴离子的不同而分类的,.,38,目前研究的离子液体中正离子主要有四大类:,烷基季铵离子:NRxH4-x+烷基季鏻离子:PRxH4-x+N-烷基取代的吡啶离子:RPY+1,3-二烷基取代的咪唑离子:R1R2IM+,1-丁基-3-甲基咪唑离子记为BMIM+,1-乙基-3-甲基咪唑离子记为EMIM+,若二位上还有取代基R2,则简记为R1R2R3IM+如1,2-二甲基-3-丙基咪唑离子记为MMPIM+,Forexample,.,39,负离子也分为两大类,一、氯化盐+AlCl3(其中Cl也可用Br代替),如BMIMCl-AlCl3,或记为BMIMAlCl4,其制备方法是将固体的氯化盐与AlCl3混合即可得液态的离子液体,但放热量大,通常可交替将两种固体一点一点加入已制好的同种离子液体中以利于散热。,当AlCl3的摩尔分数x=0.5时为中性的;x0.5时为酸性。,此类离子液体研究的较早,具有离子液体的许多优点,但其缺点是对水极其敏感,需要完全控制在真空或惰性气氛下进行处理和使用,质子和氧化物杂质的存在对在该类离子液体中的化学反应有决定性的影响,此外因AlCl3遇水会放出HCl,对皮肤有刺激作用。,.,40,负离子也分为两大类,二、新离子液体Wikes于1992年发现,这类离子液体不同于AlCl3离子液体,其组成是固定的,而且其中许多品种对水、对空气都是稳定的,因此近几年取得了令人惊异的进展。其正离子多为烷基取代的咪唑离子,如BMIM+,负离子多用BF4-,PF6-,也有CF3SO3-,(CF3SO2)2N-,CF3COO-等.,.,41,可操作温度范围大(40300)溶解度可调节其酸度可调至超强酸蒸气压很小对水敏感但能容忍热稳定性、化学稳定性较好相对便宜且易于制备较宽的电化学稳定电位窗口,离子溶液优点,.,42,离子溶液的应用,离子液体,分离过程,化学反应,电化学领域,兼为溶剂和催化剂,.,43,在分离过程中的应用,传统的液-液分离中往往使用有机-水相或有机-有机两相分离,有毒、易燃、挥发的有机溶剂的存在不得不对安全措施高投入,尽管如此,仍不能保证除去有机残留物质带来的环境污染。离子液体以其对有机无机物的高溶解度,高库仑引力导致的低蒸汽压,与水不混溶等特点,非常适合于从水相中萃取有机、无机物质,正引起广泛的注意,成为新型的液-液萃取溶剂。,.,44,在分离过程中的应用,U.S.Roger等人对甲苯、苯胺、苯甲酸、氯苯等苯的衍生物在离子液体BMIMBF6相与水相中的分配系数进行了研究,并与其在辛醇/水间的分配进行比较,得到了两者的对应关系。用BMIMBF6替代传统有机溶剂,具有不溶于水,不挥发,蒸馏过程不损失,可反复循环使用,不污染水相和大气等优势。,.,45,在分离过程中的应用,单以离子液体萃取金属离子时,分配系数较低,但通过引入其他金属萃取剂可以获得很好的效果。例如:用1-(2-吡啶偶氮)-2-萘酚可将金属离子从水相萃取到离子液体BMIMBF6相中,用冠醚可将A、A族金属离子从水相萃取到离子液体相。,.,46,在分离过程中的应用,室温离子液体直接萃取低挥发性有机物时,会存在离子液体和有机物的分离困难,这时可采用超临界流体将有机物分离,这是两种绿色过程的结合。例如:以BMIMBF6为离子液体,用CO2超临界流体,萘为不挥发溶质的萃取过程。,.,47,在分离过程中的应用,目前已开发出来的离子液体,作用如有机溶剂,已可溶解广泛的有机分子,包括原油、墨汁、塑料,甚至DNA。它可帮助工业合成,在300条件下有良好的热稳定性。离子液体可溶解不带电荷的共价键分子,比如非极性的苯可50%(V/V)溶于AlCl4-为基础的离子液体。从理论上向化学家的“拇指规则”即“likedissolveslike”(相似相溶)提出了挑战!也可用离子液体从水体中去除有毒重金属,如汞:,.,48,Hg2+,摘自ES&T,Oct.1,2001,410A,.,49,在电化学领域的应用,由于离子液体固有的离子导电性,不挥发,不燃烧,电化学窗口(4V)比电解质水溶液大很多的特性,可以减轻自放电,作电池电解质不用像熔盐一样的高温,可用于制造新型高性能电池。,由离子组成,导电性好!,用作锂电池的电解液,.,50,在电化学领域的应用,瑞士的科学家们研究用离子液体做太阳能电池的电解质,因其蒸汽压极低,粘度低,导电性高,有大的电化学窗口,在水和氧气存在下有热稳定性,化学稳定性及耐强酸的特点,特别适用于应排除水气且长期操作的电化学系统,适用于要求高导电性,低蒸汽压得光电池。,实现人工光合作用的器件,传统的光电池中使用的电解液,由于易挥发,或与水和氧气相互作用,影响了光电池的性能,.,51,在电化学领域的应用,固体电解质因其不流动比液体电解质使用方便。而高分子电解质使用更方便,因其具有高分子的机械性能,易于制成各种形状。传统的高分子电解质有两类:一类是无机盐电解质分散在高分子中,有的要加入添加剂,以高分子为固态溶液,如聚醚高分子电解质;另一类离子交换树脂则需含浸适当的溶液。为得到高离子导电聚合物,在高分子中引入离子液体,制成高离子导电聚合物,并应用于燃料电池和双电层电容器等电子元器件中。,.,52,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以离子液体作为反应系统的溶剂有如下一些好处:1、首先,为化学反应提供了一个不同于传统分子溶剂的环境,可改变反应机理是催化剂活性、稳定性更好,转化率、选择性更高。离子液体的种类多,选择余地大。2、将催化剂溶于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