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电极和反射器作互补的单盒式透反射型液晶显示器10种脑干反射检查手法_第1页
公共电极和反射器作互补的单盒式透反射型液晶显示器10种脑干反射检查手法_第2页
公共电极和反射器作互补的单盒式透反射型液晶显示器10种脑干反射检查手法_第3页
公共电极和反射器作互补的单盒式透反射型液晶显示器10种脑干反射检查手法_第4页
公共电极和反射器作互补的单盒式透反射型液晶显示器10种脑干反射检查手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公共电极和反射器作互补的单盒式透反射型液晶显示器10种脑干反射检查手法 摘要:给出了一种单盒式透反射型液晶显示器,它采用顶板公共电极和底板的反射器形成互补。这些狭长的公共电极和反射器在透射区域(T区)产生出强劲的纵向电场,而在反射区域(R区)带来微弱的边缘场。无论透射显示模式还是反射显示模式,均给出高的光学效率和良好的匹配灰度。 关键词:互补电极图案;边缘场;透反射式液晶显示器;垂直阵列 :TN141.9 :A A Single-Cell-Gap Transflectiv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with Complementary Common Electrodes and Reflectors Xinyu Zhu1, Zhibing Ge2,IEEE, and Shin-Tson Wu1, (1. College of Optics and Photonics, University of Central Florida (UCF), Orlando, USA; 2. Department of Electrical and Computer Engineering, University of Central Florida, Orlando, USA) Abstract:A single-cell-gap transflectiv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with plementary mon electrodes on the top substrate and reflectors on the bottom substrate is demonstrated. These slit-patterned mon electrodes and reflectors generate a strong longitudinal electric field in the transmissive region (T-region) and a weak fringe field in the reflective region (R-region). Both transmissive and reflective display modes show high optical efficiency and well-matched grayscales. Keywords:plementary electrode pattern; fringe field; transflectiv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TR-LCD); vertical alignment 1介绍 透反射型液晶显示器(TR-LCD)早已广泛运用在移动显示领域,这是由于它们具备室内和室外的可读性。因为透射区和反射区的光路有着根本的不同,所以设计TR-LCD的最简方法是采用双盒技术12。但是双盒TR-LCD仍然存在一些缺陷,比如R区的响应时间小于T区,盒厚均匀性控制困难,以及在R区和T区的边界附近存在缺陷。 近来出现几种单盒式TR-LCD的报道312,但要补偿T模式与R模式之间的光路差异,对液晶盒的设计仍然相当复杂,这当中很多需要采用盒内延迟膜。相比之下,在R区采用局部转换机理的单盒式TR-LCD展现出更多的魅力13。比如R区和T区的灰度衔接就相当好。当然,如果采用金属材质的反射器,且能与像素电极保持绝缘,则不会产生边缘场。而绝缘反射器会在R区形成杂散电容,场扫描期间该电容器的电荷很难释放。尽管可以采用不连续公共电极来解决这些问题,但在R区公共电极下的电场依然非常强。结果是LC偏转角度可能会超过限度。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给出一种单盒式TR-LCD,它对电极和反射器的图形进行了特殊设计14。与其他单盒式TR-LCD相比,我们的新设计没有使用复杂的制作工艺,当然也就不需要盒内延迟膜。更重要的是,这种单盒式TR-LCD在T模式和R模式之间展现出非常好的灰度匹配性。T模式的光效率达到约98%,而R模式超过了80%。 2器件结构和工作原理 图1给出了新型TR-LCD的截面视图。垂直取向的负性液晶层夹在顶板和底板之间,每个像素区盒厚均匀。顶板公共ITO电极采用狭长图形,而底板上的像素ITO电极在像素区内却是一整块。反射器也在像素电极上形成图形。更特殊的是,底反射器电极图形与顶公共电极的形成互补,换句话说,没有ITO公共电极正好在反射区的上方,也没有反射器正好在ITO公共电极之下。这里起伏不平的反射器可以是薄层金属膜,也可以是多层绝缘膜。如果使用薄膜金属层,那么反射器和像素电极电位一样;如果使用绝缘反射镜,为了避免特别反射以获得宽视角,那么在偏振片上要叠加光控膜。在LC屏的上下两面,一层半波膜和一层四分之一波长膜叠加在检振器和析偏器的内侧,以便形成宽带圆偏振器。这种圆偏振器对与R模式获得良好的暗态特性是很必需的。基于这样的配置,要T模式同时达到与R模式一致的暗态和亮态,横向底部圆偏振器是很必要的。 在这种互补公共电极与反射器的设计中,T区与R区的电场分布十分不一样。图2给出了电场的模拟分布。在T区中,顶公共电极与底ITO像素电极间产生均匀纵向电场;而在R区中,由于反射器上方没有公共电极存在,因此出现了边缘场。如果适当地设计盒厚,以及公共电极与反射器形状,就能确保R区中的电场平均纵向部分约是T区的一半。 由于T区的电场是R区的2倍,那么T区中LC的偏转角度(与法面的夹角T)也约是R区的()2倍,如图3所示。在这种情形下,开态电压作用时,T区LC层的相位推延迟大约是R区的2倍大小。因为背光经过T区一次,而环境光经过R区两次,那么T区中的积累相位延迟就可与R区中的相比拟。也就是说,它们间的灰度能衔接得非常好。 如图1所示,关态电压作用时, VA (垂直取向)液晶层不会对入射偏振光产生任何相位变化。具体地说,在T区中,非偏振光经过底部圆偏振器变成圆偏振光,由于VA 液晶层不会引起相位变化,则输出光受到顶部圆偏振器的阻挡;在R区中,入射的圆偏振环境光穿越VA液晶层时没有发生相位变化,但当从起伏不平的反射器反射回来时,出现p相位变化,因此受到顶部圆偏振器的阻挡,结果产生了暗态。开态电压作用时,LC偏转再取向,即T区中的LC层等效为一个半波相位延迟器,而R区中的则为四分之一波相位延迟器。其结果是无论T区还是R区均处于亮态。 表面处理对于在R区和T区中形成稳定畴至关重要。在模拟过程中,如果图1至图3的摩擦方向沿着电极方向,即垂直于纸面,我们发现R区和T区的畴稳定;如果摩擦方向垂直于电极方向,即平行于纸面,由于跨过R区和T区出现推拉互作用,则畴不稳定。 3模拟结果 为了验证上述概念,我们采用2dimMOS(德国autronic-MELCHERS公司制作)软件完成2-维的计算机模拟。被模拟的LC在4Vrms作用下的偏转性能如图4所示,负性LC材料使用MLC-6608(Merck公司出品),表面摩擦取向指向纸面。为了获得优化的光电性能,我们选择5mm的液晶盒厚以及11m宽的反射器。 图4中T区的液晶取向具有相当一致的倾斜角,这是因为T区电场既均匀又是纵向的。如图5所示,在截面配置圆偏振片的情况下,如此均匀的倾斜角分布在T区产生了非常一致的透过性能。但在R区情形迥异,其电场是非常不均匀的边沿场,越接近R区中央电场越弱,因此,中央的倾斜角(相对于标准情形)比边沿附近的小,如图4所示。在R区如此不均匀的倾斜角分布导致了不一致的反射性能,如图5所示。在这里子像素宽80m,入射光波长550nm。正如图4所示,在R区和T区中LC偏转形成多畴,这有助于扩大R区和T区的视角。 图6(a)给出了正入射情形下模拟出来的电压与透过率(VT)曲线,和电压与反射率(VR)曲线。因为存在LC偏转分布不均匀性,我们对整个T区和R区的透射值与反射值进行了平均化。在供给电压约4Vrms时T和R模式分别达到了最大值。与T模式相比较,R模式的光效率仅达到80%,原因有两个方面:1) R区铝反射器的反射率仅约91%,2) R区因为存在不均匀的边沿场,其LC的偏转就非常不均匀。因此,即便在截面配置圆偏振片的情况下,整个反射区域的反射分布就不是平坦的(如图5所示),反而略降低了光效率。 对TR-LCD来说,背光源与环境光源的绝对亮度值通常是不相等的。因此,如图6(b)所示,比较归一化的透过率和反射率而不是绝对值将更具代表性。从图6(b)中看,T和R模式均存在2 Vrms的阈值和在4Vrms时达到最大值,而在灰度值的中间部分,R模式曲线比T模式的更直一些。总的来说它们的灰度之间彼此匹配得很好。无争的事实是,顶板的公共电极图形与底板的反射器图形不必彼此互补,两者之间有一定程度的失配或者间隙是允许的。这就为优化VT和VR曲线提供了又一个自由度。 4结论 本文展示了一种新的单盒式TR-LCD,该设计不需要盒内延迟膜。为了补偿T区和R区光路差异,我们采用了奇特互补的顶板公共电极和底板反射器。这种互补图形的设计在T区产生出强大的纵向电场,在R区产生弱小的边沿场。通过优化器件参数,可以使得T区和R区的灰度之间彼此匹配得很好。而且,这种设计的制造工艺完全与当下的批量生产工艺技术相吻合。可以预计新型TR-LCD将有广泛的用途。 _ 1 M. Okamoto, H. Hiraki, and S. Mitsui, “Liquid crystal display,” U.S. Patent 6 281 952, Aug. 28, xx. 2 X. Zhu, Z. Ge, T. X. Wu, and S.-T. Wu, “Transflective liquid crystal displays,” J. Display Technol., vol. 1, no. 3, pp. 15-29, Sep. xx. 3 S. H. Lee, H. W. Do, G. D. Lee, T. H. Yoon, and J. C. Kim, “A novel transflectiv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with a periodically patterned electrode,” Jpn. J. Appl. Phys., vol. 42, pt. 2, pp. L1455-L1458, Dec. xx. 4 Y. J. Lim, J. H. Song, Y. B. Kim, and S. H. Lee, Single gap transflectiv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with dual orientation of liquid crystal, Jpn. J. Appl. Phys., vol. 43, pt. 2, pp. L972-L974, Jul. xx. 5 J. H. Song and S. H. Lee, A single gap transflective display using in-plane switching mode, Jpn. J. Appl. Phys., vol. 43, pt. 2, pp. L1130-L1132, Aug. xx. 6 Z. Ge, X. Zhu, T. X. Wu, and S. T. Wu, A single cell-gap transflective VA-LCD using positive liquid crystal materials, in SID Dig. Tech. Papers, xx, vol. 37, pp. 802-805. 7 Y. W. Lim, J. Kim, and S. D. Lee, Single driving transflectiv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in a single mode configuration with an inner-patterned retarder, in SID Dig. Tech. Papers, xx, vol. 37, pp. 806-809. 8 E. Jeong, M. O. Choi, Y. J. Lim, Y. H. Jeong, H. Y. Kim, S. Y. Kim, and S. H. Lee, A single gap transflective fringe-field switching display, in SID Dig. Tech. Papers, xx, vol. 37, pp. 810-812. 9 J. Kim, D. W. Kim, Y. W. Lim, and S. D. Lee, Brightness improvement of transflective LCD in a unified configuration, in SID Dig. Tech. Papers, xx, vol. 37, pp. 817-820. 10Y. J. Lee, H. R. Kim, T.-H. Lee, J. W. Jung, J. H. Kim, and J. S. Choi, Transflective LCD in a patterned vertically aligned mode with a single cell gap, in SID Dig. Tech. Papers, xx, vol. 37, pp. 821-824. 11Y. C. Yang, J. Y. Choi, J. Kim, M. Han, J. Chang, J. Bae, D. J. Park, S. I. Kim, N. S. Roh, Y. J. Kim, M. Hong, and K. Chung, Single cell gap transflective mode for vertically aligned negative nematic liquid c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