膨胀型阻燃剂及应用_第1页
膨胀型阻燃剂及应用_第2页
膨胀型阻燃剂及应用_第3页
膨胀型阻燃剂及应用_第4页
膨胀型阻燃剂及应用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87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北京理工大学,第6章膨胀型阻燃剂及应用,6.1概述6.2化学膨胀型阻燃体系的基础与应用6.3新型炭源的研究进展6.4有机硅在膨胀型阻燃体系中的应用6.5新概念膨胀阻燃体系的研究与应用6.6物理膨胀阻燃体系基础与应用6.7商品化膨胀型阻燃剂6.8新型膨胀型阻燃剂,当添加了膨胀阻燃剂的材料体系与火焰或其它点燃源接触时,体系表面温度超过300时,阻燃剂通过化学反应在火焰与可燃基材之间形成稳定的泡沫状炭层。,化学膨胀阻燃的概念,Theroleofcharinthermaldegradation:FireRetardancy,北京理工大学,6.1概述,thebottomlayerofchar,nearthepolymersurface,300-600theuppersurface,1500,北京理工大学,6.1概述,化学与物理膨胀阻燃体系的共同之处是在火焰的作用下能够膨胀,并形成隔热、隔质的炭层,获得高效阻燃、低烟的效果。化学膨胀型阻燃体系的本质是三源在受热或燃烧条件下,通过化学反应获得有阻燃效果的膨胀炭层。化学膨胀型阻燃体系的定义:在热或火焰作用下,体系组分只要能够通过化学反应产生优良的隔热、隔质泡沫状炭层的体系,均可称为化学膨胀型阻燃体系。,北京理工大学,6.1概述,AnIntumescentCoating,3mmthickFoamingupto38mmthickbyflame,AthickhighyieldcharbarrierExtinguishingfireProtectingthecoatedsubstrate,After4s,After8s,After12s,After600s,北京理工大学,6.1概述,炭层的作用:隔热、隔氧,使火焰自熄;仅有少量烟雾产生;粘附在熔融的材料表面,防止熔滴的产生,避免了火焰的进一步传播。,Theroleofcharinthermaldegradation:FireRetardancy,北京理工大学,6.1概述,Table6-1EffectofaClosed-CellCharFoaminPreventingaSubstratefromReachingIgnitionTemperature(300),炭层的隔热效果,北京理工大学,6.1概述,无卤、无dioxin、无HX腐蚀性气体、低烟;阻燃效率界于含卤与无机氢氧化物阻燃之间;无熔滴滴落;填充量较小;成本较高。,IFR聚合物的特点,北京理工大学,6.1概述,表6-2化学膨胀型阻燃体系与物理膨胀型阻燃体系的比较,1)尺寸效应随EG粒度降低,膨胀倍率减小,阻燃效果变差。2)烛芯效应鳞片状GE与树脂共混,燃烧时,有时GE类似蜡烛芯使火焰不易熄灭。3)爆米花效应当阻燃体系中鳞片状GE由于颗粒间缺乏相互联结,而导致GE在火焰扰动下类似“爆米花”一样脱落,导致材料耐火级别下降。,北京理工大学,6.1概述,第一个膨胀阻燃涂料的专利于1938年由Tramm提出:27.5%DiammoniumPhosphate35.0Dicyandiamide(双氰胺)37.5FormaldehydeThiscoatingswelledandformedalayerofcarbonwhenheated.Monoammoniumphosphate,ammoniumsulfate,ammoniumchlorideorammoniumbromidesubstitutesfordiammoniumphosphate.,IFR技术的由来,北京理工大学,6.1概述,1948-1950年Jones给出了今天意义上的IFR体系:11.8%Paraformaldehydeor25.1%Paraformaldehyde65.7Monoammonium39.2Diammoniumphosphatephosphate14.7Urea23.5Urea7.8Starch12.2DextrinAcarbonificasacarbon-yieldingsourceandaspumificasafoamproducingsubstance.,littleornowaterresistant,北京理工大学,6.1概述,1952年Lauring:第一个含有耐水树脂的配方;1953年Jones:使用“水不溶”的Melaminephosphate,Table6-3.ComparisonofWaterSolubilityofDifferentCompounds,References:1VandersallH.L.,J.FireFlamm.,2(April),97-140(1971).2WeilE.andMcSwiganB.,J.Coat.Technol.,66(839),75(1994).3JianweiHao,C.W.LeungandW.K.Chow,47thInternationalSAMPESymposium,May2002,LongBeach,CA,USA.,北京理工大学,6.1概述,IFRs/聚合物是20世纪80年代的事件-阻燃技术的革命,IFRs/聚合物遇到的问题:,IFRs在聚合物加工中的热稳定性、相容性;聚合物的热降解产物对IFRs膨胀过程的干扰;IFRs在燃烧的聚合物表面是否尽快形成泡沫状炭层;IFRs对聚合物力学、电性能损失的影响。,IFR技术应用于聚合物,北京理工大学,6.1概述,20世纪70年代末,大量专利披露了IFRs/热塑性聚合物研究;20世纪80年初至今,Camino发表了大量研究IFRs/聚合物的论文;分别在2000年、2001年两部阻燃聚合物专著中应邀撰写了IFR的章节;IFR技术应用的主要聚合物:PP、PE、PS、EVA、PA等;新型无卤膨胀阻燃体系:膨胀石墨-EG(ExpandableGraphite)应用于:Coating、PP、PE、PS(foam)、EVA、ABS、PA、PBT、PUfoam等。,北京理工大学,6.1概述,(1)化学膨胀阻燃剂的基本组成,Acidsource,e.g.Inorganicacid(H3PO4,H2SO4,H3BO3)AmmoniumsaltsyieldingacidAPP,(NH4)2SO4,NH4Cl,Amine/amidephosphatesCarbonsource(carbonific),e.g.Polyhydricmaterials(starch,dextrin,sorbital,pentaerythritol)Melamine-formaldehyde,ethylene-urea-formaldehyde,etc.Gassource(spumific),e.g.melamine,etc.,三源:酸源+炭源+气源,北京理工大学,6.2化学膨胀型阻燃体系的基础与应用,酸源,脱水剂,炭源,含炭熔融物,气源,不燃气体,多孔炭层,催化成炭,酸源放出可使炭源多元醇酯化的无机酸作为脱水剂;脱水剂与炭源进行酯化反应,胺作为催化剂加速酯化反应的进行;气源及体系产生的气体使熔融态的体系膨胀发泡,继而固化形成多孔泡沫炭层。,(2)化学膨胀剂中三源的作用,北京理工大学,6.2化学膨胀型阻燃体系的基础与应用,北京理工大学,6.2化学膨胀型阻燃体系的基础与应用,膨胀型阻燃体系“三源”作用示意图,在酸源发挥脱水作用之前,炭源不能分解或挥发;IFR聚合物体系熔体交联、成炭的速度跟得上气源释放气体的速度,保证给出封闭多孔的泡沫炭层;气源释放气体的速度与体系粘度的匹配取决于体系组分的配比、成炭促进剂的使用与比例及温度。,(3)膨胀型阻燃体系的匹配规则,北京理工大学,6.2化学膨胀型阻燃体系的基础与应用,北京理工大学,6.2化学膨胀型阻燃体系的基础与应用,bMapDimelaminesaltof3,9-bis(hydroxy)-2,4,8,10-tetraoxa-3,9-diphosphaspiro5,5undecane-3,9-dioxideIFR-,MelabisMelaminesaltofbis(2,6,7-trioxa-1-phosphabicyclo2,2,2octane-4-methanol)phosphateIFR-,北京理工大学,6.2化学膨胀型阻燃体系的基础与应用,IFR-与IFR-阻燃PP燃烧性能比较(添加量20%),IFR-与IFR-比,缺少炭源。即“三源”不够匹配单组分(集三源于同一分子)膨胀型阻燃剂有优势,APP-PER及其模型化合物热降解研究,PP/APP-PER(APP:PER=3:1w/wratio)Theefficiencyisindependentoftheoxidantused(O2versusN2O).Branching:H+O2OH+ONon-Branching:H+N2OOH+N2,OxygenandnitrousoxideindicesofPPintumescentadditivemixtures,凝缩相阻燃机理,(4)化学膨胀阻燃机理,北京理工大学,6.2化学膨胀型阻燃体系的基础与应用,PP/APP-PER(APP:PER=3:1w/wratio,PP:APP:PER=70:22.5:7.5)APP与PER的质量比对膨胀阻燃PP的氧指数(LOI)有很大影响。APP与PER质量比为3:1是最佳配比,满足膨胀阻燃体系组分比例匹配的条件。,表6-4APP与PER质量比对IFR阻燃PP体系氧指数的影响(APP+PER=30%),北京理工大学,6.2化学膨胀型阻燃体系的基础与应用,北京理工大学,6.2化学膨胀型阻燃体系的基础与应用,揭示典型的APP-PER体系的化学膨胀阻燃机理是通过研究模型化合物的热分解机理进行的。加热APP与PER(如3:1)的混合物近250时,APP与PER反应可形成季戊四醇磷酸酯,该产物通过分子内酯化反应形成环状磷酸酯。经鉴定其中有季戊四醇二磷酸酯(PEDP,pentaerythritoldiphosphate)的结构存在。,北京理工大学,6.2化学膨胀型阻燃体系的基础与应用,Fig.ReactionofAPPandPER,1.酯化,北京理工大学,6.2化学膨胀型阻燃体系的基础与应用,Fig.Thefinalstructureoftheproduct(PEDP)obtainedonheatingAPP-PERmixtures,Firststep,2.酯分解,北京理工大学,6.2化学膨胀型阻燃体系的基础与应用,Fig.Esterpyrolysismechanism,北京理工大学,6.2化学膨胀型阻燃体系的基础与应用,Secondstep,Fig.Diels-Alderreactionfollowedbycyclizationandaromatization,3.成炭,北京理工大学,6.2化学膨胀型阻燃体系的基础与应用,PEDP的TGA、DTG及DSC曲线样品重10mg,加热速率10/min,高纯氮气保护,气流速率60cm3/min,北京理工大学,6.2化学膨胀型阻燃体系的基础与应用,表6-5PEDP热分析数据(加热速率10/min,氮气保护,气流速率60cm3/min),北京理工大学,6.2化学膨胀型阻燃体系的基础与应用,PEDP热分解过程的化学反应发生在第一、二阶段。即PEDP的羟基缩合、脱水。同时,酯缩合产物在酸催化下通过正碳离子机理完成酯键断裂,单键转移,释出含有烯烃的磷酸酯和磷酸的系列化学反应。含有烯烃的磷酸酯进一步由通过D-A反应(diels-alderreaction)生成芳香结构的产物。通过D-A反应的反复进行,生成芳香结构的泡沫状碳质炭(foamedcarbonaceouschar)。,北京理工大学,6.2化学膨胀型阻燃体系的基础与应用,PEDP的第三个热失重阶段(350500)对应着膨胀炭层隔热、隔质发挥阻燃效果的阶段。由TGA或DTG曲线可看出,该段曲线相对平缓,主要热分解挥发性产物仍是H2O。第四阶段对应于膨胀炭层的热分解失重,产物主要是磷酸物种,导致500之上膨胀炭层失去了隔热、隔质的阻燃作用。APP/PER及PEDP热分解过程的研究的意义?,北京理工大学,6.2化学膨胀型阻燃体系的基础与应用,动态热机械分析(DMA)研究指出,膨胀效应发生在280350,最大膨胀峰出现在325。揭示了成炭过程的化学反应与膨胀过程应当匹配的规则。DSC研究结果指出,吸热峰A(释放H2O)、B(PEDP熔融);放热峰C、D对应于热分解膨胀成炭过程的一系列化学反应,即膨胀成炭过程是放热过程,但并不影响PEDP的阻燃效果。,北京理工大学,6.2化学膨胀型阻燃体系的基础与应用,APP-PER热降解及炭层化学组成与结构的研究,表6-6APP-PER体系13C-NMR化学位移,膨胀炭层的化学组成及结构也可以通过13C和/或31P的固体核磁共振谱(13C-NMR,31P-NMR)予以表征和研究。,北京理工大学,6.2化学膨胀型阻燃体系的基础与应用,APP-PER体系560下的DD-MAS13C-NMR谱图25ppm处支链脂肪碳峰显著减弱,而100160ppm处芳香碳及杂环芳香峰显著增强,表现出强烈的成炭特征。,下图给出了APP-PER体系560下的13C去偶-魔角旋转-核磁共振(DD-MASNMR,dipolardecoupling-magicanglespinning-nuclearmagneticresonance)谱图。所谓“魔角”是指为了消除各向异性的影响,提高固体样品的分辨率,样品与磁场遵循3cos2-1=0的关系而旋转的角度(=54.74)。,北京理工大学,6.2化学膨胀型阻燃体系的基础与应用,APP-PER体系加热(a)280,(b)350,(c)420和PP/APP-PER体系,(d)燃烧后的31P-NMR谱图,北京理工大学,6.2化学膨胀型阻燃体系的基础与应用,给出了APP-PER加热处理后特征温度下的31P-NMR谱,与13C-NMR谱对APP-PER体系成炭过程组分的化学组成与结构的研究取得了基本一致的结论。280下,APP与PER反应,31P-NMR谱上出现正磷酸基团特征峰(0ppm),以及聚磷酸端基结构宽带特征峰(50ppm);350下,正磷酸物种特征峰(0ppm)强度增加;420下,化学位移-7ppm处,另外两个不同的焦磷酸基团出现,被指认为P-O-P-OR及P-O-P-OR基团。560下,带有不同键角的P-O-P笼形结构(cagestructure)P4O10谱带出现。,北京理工大学,6.2化学膨胀型阻燃体系的基础与应用,炭层物理隔热特性及形态的研究,炭层的隔热特性除了与化学膨胀因素有关外,还与炭层型态、密度、黏度、导热系数等因素有关,其中泡沫状炭层的厚度与密度是影响隔热效果的关键因素,因为这些因素直接影响外部热量、氧气和内部材料分解的可挥发气体在炭层间的传递。研究指出,充有气体的泡沫炭较固体炭的热传导低一个数量级。,北京理工大学,6.2化学膨胀型阻燃体系的基础与应用,PP+30%IFR(APP:ethylene-ureaformaldehydepolycondensate=2:1)+Hydratedsilica(a)orhydratedalumina(b),北京理工大学,6.2化学膨胀型阻燃体系的基础与应用,通过扫描电镜(SEM)观察膨胀型阻燃体系炭层表面及内部泡孔的形貌,可以揭示具有良好膨胀型阻燃效果的体系炭层泡孔的均匀性及尺寸分布与燃烧行为之间的规律。Bertelli和Camino等利用SEM对氧指数(LOI)达到28-30%,阻燃剂添加量在2530%质量分数的不同类型的膨胀型阻燃PP样品的炭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炭层的型貌类似,即稍有些不规则的泡孔,其直径分布在1015m之间,泡孔壁厚在13m之间。,北京理工大学,6.2化学膨胀型阻燃体系的基础与应用,(5)APP在PA体系中的应用研究,APP添加质量分数对各种脂肪聚酰胺LOI的影响PA66,PA11,PA12,PA610,PA6,北京理工大学,6.2化学膨胀型阻燃体系的基础与应用,比较上述PA/APP体系的LOI曲线,可以得到LOI有显著增加时所需APP添加量的顺序:PA66(10%APP)PA11(20%APP),PA12(20%APP),PA610(20%APP)PA6(30%APP)为什么10%质量分数的APP就可使PA66的LOI有上升趋势,而PA6需要添加30%质量分数以上的APP,其LOI才有明显的上升?,这与脂肪聚酰胺的热分解方式和热分解产物有关。脂肪聚酰胺在氮气保护下加热(10/min),在300500范围内分解。脂肪聚酰胺热分解通常按两种相互竞争的方式进行。,北京理工大学,6.2化学膨胀型阻燃体系的基础与应用,方式1:PA分子链中-NH-CH2-键断裂,产物有己内酰胺(caprolactam)、乙烯端基及腈基端基碎片。方式2:-CH2-C(O)-键断裂,产物有碳化二酰亚胺(carbodiimide)、甲基端基碎片及CO2。,北京理工大学,6.2化学膨胀型阻燃体系的基础与应用,按何种分解方式进行,取决于PA的类型。研究指出,PA66较其他PA存在更强烈的分子内氢键,主要是通过互变异构按方式2进行热分解,导致有覆盖作用的CO2及碳化二酰亚胺产生,而碳化二酰亚胺可通过三聚形成耐热的三嗪环。而PA6倾向于按方式1进行热分解,产物以己内酰胺为主。APP对-CH2-C(O)-键的断裂及异氰酸酯二聚形成碳化二酰亚胺的过程具有催化作用,由此可产生更多的耐热三嗪环,有利于PA66/APP体系氧指数(LOI)的改善。APP的存在并没有影响PA6的热分解产物的构成,环状产物己内酰胺仍是体系的主要挥发产物。,北京理工大学,6.2化学膨胀型阻燃体系的基础与应用,低分子量PA6/APP,高分子量PA6/APP、PA6/APB阻燃体系LOI随阻燃剂添加量的变化曲线(APB,ammoniumpentaborate,NH4B5O8,五硼酸铵),北京理工大学,6.2化学膨胀型阻燃体系的基础与应用,传统化学膨胀型阻燃体系炭源共同的缺点:与聚合物基材共混加工过程中易于发生反应;由于水解导致炭源在材料表面迁出;与聚合物基材不相容造成材料力学性能严重损失等。,具有成炭作用的聚合物,如酚醛树脂(novolacs)、尼龙6(PA6)、热塑性聚氨酯(TPU)、PA6-clay纳米复合物,均被尝试用作化学膨胀型阻燃体系的炭源,在克服上述传统炭源的缺陷方面获得了进展。使膨胀型阻燃材料的阻燃性能更持久,同时也使材料的力学性能得到相应改善。,北京理工大学,6.2化学膨胀型阻燃体系的基础与应用,(1)酚醛树脂成炭剂,ABS/TPP/novolacepoxy三元体系,质量比为ABS75%、TPP10%、novolacepoxy15%时,氧指数(LOI)可以达到38%。研究发现,环氧树脂环氧环的增多有利于LOI的提高,其原因在于热分解过程中环氧树脂产生的羧酸与TPP产生的磷酸发生了化学交联作用。同样,对于ABS/DMP-RDP/TPP/novolacepoxy四元体系,组分优化配比协同阻燃,LOI可以达到44%,DMP-RDP,四(2,6-二甲基苯基)间苯二酚双磷酸酯,北京理工大学,6.3新型炭源的研究进展,四元阻燃体系ABS/DMP-RDP/TPP/酚醛型环氧树脂各组分用量对体系LOI的影响,北京理工大学,6.3新型炭源的研究进展,齐聚物novolac与DMP-RDP协同阻燃ABS的研究更具典型意义。这一体系不同于传统的化学膨胀型阻燃体系之处在于,以齐聚物novolac作为多羟基的炭源,以热稳定性良好的芳基磷酸酯为酸源,而二者均兼有气源功能。克服了传统膨胀型阻燃体系(APP-PER)耐热性、湿稳定性差的缺陷。,NP,酚醛树脂,分子量为450的NP450、分子量为600的NP600及分子量为900的NP900,北京理工大学,6.3新型炭源的研究进展,DMP-RDP与NP质量比对ABS/DMP-RDP/NP体系LOI的影响ABS:75%;NP+(DMP-RDP):25%;NP450;NP600;NP900,北京理工大学,6.3新型炭源的研究进展,NP900:DMP-RDP=3:2,在空气气氛下的TGA研究指出,NP900延迟了DMP-RDP的初始分解温度,同时700下体系的实验残炭量(17.6%)远高于理论计算值(0%)。ABS/DMP-RDP(75%/25%)与ABS/DMP-RDP/NP900(75%/15%/10%)体系的TGA比较研究发现,NP900的存在使共混阻燃体系的初始分解温度范围由200450提高到450500。FTIR测试NP/DMP-RDP体系450下的吸收光谱,也说明体系热分解过程中,DMP-RDP与NP的-OH基间发生了化学交联反应,有网状结构生成,其特征峰由下表给出。,北京理工大学,6.3新型炭源的研究进展,表6-7NP900/DMP-RDP(3:2,质量比)体系450下FTIR图谱特征峰,关于ABS/DMP-RDP/NP体系有膨胀炭层产生的原因(1)TPP在400下热分解有H2O释出,同样推测DMP-RDP与NP的-OH基团反应也可以释放H2O;(2)光学显微分析对LOI测试的膨胀型阻燃体系的残炭形态进行了研究,可以看到协同体系(c)ABS/DMP-RDP/NP900(75%/15%/10%)的残炭表面形态更光滑、致密,且无明显的孔洞。,北京理工大学,6.3新型炭源的研究进展,(a)ABS/DMP-RDP75%/25%,(b)ABS/DMP-RDP/NP90075%/10%/15%,(c)ABS/DMP-RDP/NP90075%/15%/10%,(d)ABS/DMP-RDP/NP90075%/20%/5%,北京理工大学,6.3新型炭源的研究进展,(2)尼龙6成炭剂,APP添加量对EVA8/PA6/APP膨胀阻燃体系LOI、UL94级别的影响,北京理工大学,6.3新型炭源的研究进展,表6-8PA6/APP膨胀阻燃聚烯烃共混体系基本组成及阻燃性能,注:*EPR:ethylene-propylenerubber;*EBuAMA(丁基丙烯酸乙酯马来酸酐共聚物)1)EVA5-VA含量为5%;2)EVA8-VA含量为8%,北京理工大学,6.3新型炭源的研究进展,(3)增容功能聚合物在PA6/APP膨胀阻燃体系中的应用,PA6/APP体系表面电子显微图片,北京理工大学,6.3新型炭源的研究进展,表6-9PP/APP/PA6/EVA共混体系阻燃性能(APP/PA6=3/1,质量比),表6-10界面相容剂对PP/APP/PA6膨胀阻燃共混体系力学性能的影响,北京理工大学,6.3新型炭源的研究进展,EBuAMA(丁基丙烯酸乙酯马来酸酐共聚物),(4)热塑性聚氨酯成炭剂,APP与TPU质量比对PP/APP/TPU膨胀型阻燃体系LOI的影响聚醚基TPU:A#1185A10;聚酯基TPU:B#B90A10;C#C88A10;S85#S85A10;S90#S90A10;S74#S74D,北京理工大学,6.3新型炭源的研究进展,表6-11各种TPU对PP/APP/TPU膨胀型阻燃体系力学性能的影响(APP+TPU=40%,质量分数),北京理工大学,6.3新型炭源的研究进展,(1)硼硅氧烷陶瓷前体协同膨胀阻燃聚丙烯,陶瓷前体硼硅氧烷(BSi),该陶瓷前体(BSi)是由,-二羟基齐聚二甲基硅醇(n=1012)与硼酸按质量比10:1混合,加热到120反应制备的。同时加入少量四乙氧基硅烷(TES)促进反应。产物固体弹性体(BSi)具有两个突出的结构特点:一是-Si(OC2H5)基团可与硅醇或硼酸衍生物发生一系列反应,具有良好的反应活性;二是B原子的空轨道容易接受亲核试剂。,北京理工大学,6.4有机硅在膨胀型阻燃体系中的应用,北京理工大学,6.4有机硅在膨胀型阻燃体系中的应用,Fig.ApparentviscosityversustemperatureforPP,PP/APP/PERandPP/APP/PER/BSisystems,PP/APP/PER+BSiBSi-BoroxosiloxaneelastomersItwasmeasuredbythermalscanningrheometerinthetemperaturerangeof170-500oC.,改善膨胀炭层的流变性能,北京理工大学,6.4有机硅在膨胀型阻燃体系中的应用,一个黏度低的、易于流动的聚合物表面(如PP、PP/APP/PER体系)有碍于连续、完整炭层的形成。170230范围内PP/APP/PER/BSi体系熔体黏弹性显著增加,有利于抑制熔融滴落物的产生,这一实验结果与体系组分间的化学作用有关。对PP/APP/PER/BSi体系200共混加工后的样品进行FTIR分析,结果表明,来自于PER的-OH基团吸收峰(1015cm-1)显著下降,表明PER与BSi发生了反应,推测其化学反应过程如下图所示。,北京理工大学,6.4有机硅在膨胀型阻燃体系中的应用,推测陶瓷前体硼硅氧烷(BSi)与PER的化学反应过程,北京理工大学,6.4有机硅在膨胀型阻燃体系中的应用,(1)Casico化学膨胀型阻燃体系,Casico的基本组成包括,经表面处理的白垩(chalk,CaCO3)、硅树脂弹性体(siliconeelastomer)及乙烯-丙烯酸共聚物(EBA,ethylene-acrylatecopolymer)。称之为新型化学膨胀型阻燃体系,是因为体系从组成上突破了传统的APP为酸源(兼气源),PER为炭源,三聚氰胺或其衍生物为气源的模式。对Casico膨胀型阻燃机理的研究指出,该体系的酸源兼炭源是EBA(乙烯-丙烯酸共聚物),气源是CaCO3?。关键是这新的“三源”在含Si组分的存在下达到了较好的匹配;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传统体系吸潮和组分迁出的弱点。,北京理工大学,6.5新概念膨胀阻燃体系的研究与应用,表6-12低烟无卤膨胀阻燃聚烯烃(Casico)基本配方(%质量分数),注:“1)PDMS-聚二甲基硅氧烷”,北京理工大学,6.5新概念膨胀阻燃体系的研究与应用,PDMS/Chalk(70%/30%质量比)混合物的TGA曲线图注:升温速率10/min,空气气氛,北京理工大学,6.5新概念膨胀阻燃体系的研究与应用,对CaSiEBA体系膨胀型阻燃机理的研究指出,该体系在热分解过程中组分相互作用发生了化学反应。经历了酯裂解,产生了端基为羧酸的产物,该产物与CaCO3反应形成离子聚合物,同时释放气体CO2和H2O,如下式所示:酯裂解PolymerCOOC4H9PolymerCOOH+CH2=CH-CH2-CH3EBA3002PolymerCOOH+CaCO3(PolymerCOO)2Ca2+CO2+H2O300离子聚合物,北京理工大学,6.5新概念膨胀阻燃体系的研究与应用,上式对膨胀型阻燃机理的贡献有两个方面:一是在比普通聚合物骨架裂解温度更低的温度300下,产生可供熔融体系膨胀发泡的气体CO2和H2O,而且这些气体具有使火焰自熄的作用。这意味着在更早的阶段形成隔热膨胀型炭层,意义在于可有效增加点燃时间、形成包含Si、Ca化合物的更为耐热的稳定炭层。二是离子聚合物的形成是一个导致融体交联的过程,交联导致融体黏度增加,有利于稳定热分解初期所形成的膨胀泡孔的结构。化学膨胀型阻燃体系热分解过程两个重要因素:融体的黏度和足够的交联能力。由此,可保证多孔、闭孔泡沫炭层的形成。,北京理工大学,6.5新概念膨胀阻燃体系的研究与应用,(2)全氟烷基磺酸盐化学膨胀阻燃聚碳酸酯,添加0.05%-0.5%PPFBS(全氟烷基磺酸钠或钾盐,或“Rimar盐”)于PC(聚碳酸酯)中,燃烧时有强烈的膨胀现象发生,同时熔融滴落现象被有效抑制。TGA测试发现PC/PPFBS体系的热失重峰值温度范围变窄,有尖锐的微分热失重峰出现,说明PPFBS使PC体系热失重速率显著加快,意味着PPFBS强烈催化PC交联成炭,使PC耐火焰的热氧化稳定性迅速上升。研究指出,阻燃并不是与成炭量有关,而是与成炭速率有关,实质是与磺酸盐的催化有关。关于该体系的有效膨胀阻燃的组分及机理有待进一步研究。,北京理工大学,6.5新概念膨胀阻燃体系的研究与应用,表6-13PC/PPFBS体系的TGA、LOI数据,北京理工大学,6.5新概念膨胀阻燃体系的研究与应用,新型无卤膨胀阻燃添加剂-EG膨胀阻燃机理EG的性能参数EG的应用,北京理工大学,6.6物理膨胀阻燃体系基础与应用,Website:,新型无卤膨胀阻燃添加剂-EG,北京理工大学,6.6物理膨胀阻燃体系基础与应用,插层石墨(EG)受热或暴露于火焰下;层板间的分子分解并释放气体;石墨层板在气体作用下,受力膨胀。,膨胀阻燃机理,北京理工大学,6.6物理膨胀阻燃体系基础与应用,Two-stageexpansion:160oC;230-280oC.,Fig.TMAPlotofGRAFGuardTM160,EG的性能参数,EG-OnsetTemperature,One-stageexpansion:230-280oC,Fig.TMAPlotofGRAFGuardTM220,北京理工大学,6.6物理膨胀阻燃体系基础与应用,北京理工大学,6.6物理膨胀阻燃体系基础与应用,不同插层剂对EG初始膨胀温度的影响,EG的性能参数,表6-14几种膨胀石墨性能参数,北京理工大学,6.6物理膨胀阻燃体系基础与应用,EG的应用,acombinationofGREP-EG,RINKAandAPPhighoxygenindices,UL-94V0,lowsmokegoodmechanicalpropertiesGREP-EG:improvedthermallyEGGREP-RP:RINKA(stabilizedredphosphorus)+GREP-EGGREP-AP:APP+GREP-EG,FLAMECUTGREPSeriesAnewandhalogen-freetypeFRsyst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