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陈寅恪之恪的读音问题(教师中心稿)_第1页
关于陈寅恪之恪的读音问题(教师中心稿)_第2页
关于陈寅恪之恪的读音问题(教师中心稿)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陈寅恪之恪的读音问题(教师中心稿) 云南省通海二中 前久与从事高中语文教学的朋友们相聚于“海江圆”宴饮,席间听通海一中刘文魁谈到“陈寅恪”,在读音方面发生争执,刘文魁读为K。对此,我总不以为然,因为在我所经历的读书学习生涯中,所遇到的老师教授,每逢提起他,总是读为qu。前不久,给学生放资料片中国传统文化讲座,其中有北京大学吴小如先生所讲的中国的楹联(上编),讲课中就提到过“陈寅恪”,他说:“记得六十年前,清华大学的陈寅恪先生,他出高考试题,他让考生对对子,他出了一个孙行者。当时,有考生就对了胡适之,这是一个很有名的一个故事。实际上,这个对胡适之的考生,就是现在我们北京大学还健在的老教授周祖谟先生。”在吴小如先生的讲解中,“陈寅恪”之“恪”,分明读为quD:临时下载文件袋有关“恪”的读音问题.wav。 近日查阅三联书店新近出版的陈寅恪集书信集,该书所收录的致傅斯年书信的第“七十六通”信之末尾,于“陈唐篔拜启(一九四六年二月十九日)”落款之后,付了以下内容: Prof.Chen Yin KE(陈寅恪) c/o Prof.H.C.Shao(邵循正) Oxford,England 由以上落款处不难看出,英文标示的汉语音译,分明读为K!我心中的疑问似乎应该释然。那么,凭这一点是否就足以明证应该读为K呢?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是否连同吴小如先生在内的教授老师们都错了呢?我又迷茫了,到底哪一种读法最合适呢?我也常在自己的教学之中经常提起这位大师,当着学生往往须要提及这两种读音,因为我自己确也无法给它定位。叫学生吧,字典里只有“恪守”之“K”这个读音,却没有“qu”这个读音。我很困惑,虽也想到就如著名作家贾平凹那样的,成名之后,人们都只知叫他平凹(o),可在老家他的母亲及七邻八下的乡亲们却都记得他叫他平娃(w)。我想,是否人们在长期的相处交往中也约定俗成地同化了两个读音,使它们相通了呢,还是两个读音都可以并存呢? 在中国,读音问题本来就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有的时候,单凭汉字还是 _明多少问题。仅仅按照汉字的一般读法去读,往往要闹出笑话。这也到罢了,但是,我总放心不下的是,对于陈寅恪,这可是一位了不起的国学大师。在老一辈清华学校国语研究院的教授中,陈寅恪与梁启超、王国维、赵元任被称为“四大导师”。他们都是响当当的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