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分析论文_第1页
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分析论文_第2页
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分析论文_第3页
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分析论文_第4页
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分析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分析论文 摘 要:本文针对甘肃省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推广应用取得的成绩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农作物;全程机械化;推广与应用 :S233.73 :A :1000-9868(206)05-0107-04 甘肃省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进的总体思路是以提高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为目标,以农业主产区、主要农作物和生产领域的耕整地、播种、植保、收获、秸秆处理及废膜捡拾为重点,以推广先进适用农机化技术及装备、培育壮大农机服务市场为主体,以探索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及改善农机化设施为重点内容,积极开展全程机械化示范区创建,提高主要农作物综合生产能力。xx年,甘肃省农机局在全省开展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抓点示范工作,共建立了45个示范点,其中建立省级示范点7个,省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总站在7个省级示范点抓点示范工作方面做了一些探索,取得了一定效果。 1取得的成效 1.1建立示范区,总结形成了一批全程机械化技术模式和工艺路线 分别选择了代表性较强的河西灌区、陇东塬区、南部山区和中部丘陵区建立了7个具有一定规模的玉米、马铃薯全程机械化省级示范点,采用比较成熟的机械化生产模式,集中连片、示范推广,主要示范玉米全膜双垄沟播、垄作半膜、平作半膜、平作不覆膜、保护性耕作和马铃薯全膜双垄沟播、大垄双行覆膜覆土、单垄单行不覆膜等技术模式。实施耕整地、起垄覆膜、播种、植保、收获、秸秆处理、废膜捡拾及深松等环节机械化技术。通过边试验示范,边总结经验的方式,按照全程机械化技术内容的要求,兼顾技术的先进性和机具的适应性,从工艺流程、技术要点、作业规范、机具选配及服务方式等方面进行研究,制定了一整套可复制、可推广的机械化生产模式和工艺路线。1.1.1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模式和工艺路线按照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涉及到的种子选择处理、地块及茬口选择、精细整地、起垄覆膜、播种、田间管理、收获和废膜捡拾等多个环节综合考虑,在肃州、广河、崆峒、安定及榆中5个示范点示范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模式3种,经对比试验,确定全膜双垄沟播、平作半覆膜、平作不覆膜3种模式作为主推模式,按照主推模式,研究提出了工艺路线、适宜区域,见表1。1.1.2马铃薯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模式和工艺路线按照马铃薯生产全程机械化涉及到的种子选择处理、耕整地、起垄覆膜播种、病虫害防治、收获和废膜捡拾等多个环节综合考虑,在安定和临洮示范点示范马铃薯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模式4种,经对比试验,确定半膜覆土、大垄双行覆膜覆土、全膜双垄沟模式和单垄单行不覆膜4种模式作为主推模式,按照主推模式,研究提出了工艺路线、适宜区域,见表2。 1.2开展试验选型,初步明确了一批主推机具各示范点 针对玉米、马铃薯生产关键环节和薄弱环节,引进示范推广了一批性能优良、适应性强的作业机具,项目组并对机具的适用性、可靠性进行全面考核,通过试验选型,初步明确了一批主推机具(见表3、表4),这些机具基本达到了全程机械化对机具先进、安全、适用及经济的要求,基本解决了全程机械化机具配套问题,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中。 1.3定量测定和定性分析相结合,凸显了全程机械化的社会效益 项目实施中,设置了不同技术模式下的对比试验,定量测定和定性分析相结合,严格按照试验方案测试不同耕种模式下作物生长、产量以及作业成本的情况,规范调查取样程序,认真测定相关数据,科学分析对比试验结果,比较全程机械化不同模式的效益,为进一步探索全程机械化技术模式,准确评价机械化作业效益,总结完善全程机械化技术操作规范提供了翔实依据。本项目不仅为示范工作树立了样板,也为今后推广工作奠定了基础。1.3.1作业成本测试分析主要测定了玉米和马铃薯耕整地、播种、田间管理、收获及残膜回收等5个环节的作业成本,以半机械化为对照,计算出了节本情况,试验结果详见表5、表6。成本测算结果表明,玉米、马铃薯全程机械化生产成本比对照关键环节机械化作业方式,减少作业工序24道。玉米全程机械化生产平均成本为4720元/hm2,比半机械化生产成本降低10837.8元/hm2;马铃薯全程机械化生产平均成本为6843.6元/hm2,比半机械化生产成本降低15671.4元/hm2。1.3.2作物产量测试分析主要测定了玉米和马铃薯生长、产量等情况,以传统种植为对照,计算出了增产情况,试验结果如表7、表8。测产结果表明,全程机械化示范点玉米平均产量11250.6kg/hm2,比半机械化平均增产624kg/hm2,增产率5.81%;全程机械化示范点马铃薯平均产量16305kg/hm2,比半机械化平均增产2085kg/hm2,增产率14.66%。综合分析,全程机械化效益明显。 1.4加强合作社培育,提高了全程机械化社会化服务能力 项目实施中,各示范点加强农机专业合作社培育,通过项目资金的引导和扶持,发展和壮大了农机专业合作组织的实力,增加了收入。技术人员学到了农机、农艺知识,提高了全程机械化社会化服务能力。项目共培育6个农机专业合作社,酒泉市华夏农机专业合作社共流转土地346.7hm2,其中用于玉米全程机械化示范点土地78.2hm2,共投入39台机具开展全程农机作业服务;临洮县得军农机专业合作社共流转土地146.7hm2,全程用于马铃薯全程机械化试验示范,共投入36台机具用于机械化作业;平凉市扶持成立了荣鑫农机专业合作社,并依托合作社建立了玉米全程机械化示范点,同时开展作业服务,全年完成各类作业面积773.3hm2,经营收入83.26万元。 2存在的问题 2.1个别示范点工作认识不够到位,影响效益发挥 一是对全程机械化示范工作理解认识还不到位,工作缺乏系统性和主动性。二是示范点技术人员不足,一些环节的技术指导工作不力,影响了项目实施质量。 2.2机收仍是玉米全程机械化的瓶颈,缺乏主推机型 各示范点引进了目前国内较为先进的玉米收获机具,基本解决了收获环节作业机具,但是应用效果还不太理想,如籽粒损失率、果穗损失率、籽粒破损率及苞叶剥净率等主要指标均比机具产品标准规定值高,机具的性能、质量和可靠性存在一定问题。薄弱环节机具装备未全面解决,特别是适用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种植模式的茎穗兼收型玉米联合收获主推机型缺乏,机收技术瓶颈尚未完全突破。 3发展对策 xx年,甘肃省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抓点示范工作要认真贯彻落实甘肃省农牧厅关于开展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的实施意见,积极做好如下工作。一是继续抓好马铃薯和玉米全程机械化示范区建设。在xx年建立的示范点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区域布局和配套机具结构,扩大示范面积,加大试验示范力度,巩固提高深松整地、精量播种及马铃薯机收等环节机械化作业水平,解决高效植保、玉米机收及秸秆处理等薄弱环节的机械应用难题。同时完善技术模式和操作规范,总结共性经验在全省推广。二是因地制宜,开展经济作物全程机械化试验示范。在中药材、果业等经济作物优势产区建立全程机械化示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