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赏析指导(教师中心稿)_第1页
古诗词赏析指导(教师中心稿)_第2页
古诗词赏析指导(教师中心稿)_第3页
古诗词赏析指导(教师中心稿)_第4页
古诗词赏析指导(教师中心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诗词赏析指导(教师中心稿) 1、古诗分类: 绝句:五言绝句; 律诗:五言律诗; 七言绝句。 七言律诗。 律诗:首联(1。2)、 颔联(3。4)、 颈联(5。6)、 尾联(7。8) 2、方法指导: (1)从作者入手,联系已知作者的生活经历,风格知识理解内容; (2)借助于诗词的标题、注释、写作背景,理解诗人写作意图; (3)从语言入手,抓住诗词中关键词句(动、形容词、议论和抒情的词句) (4)对诗词表现手法的赏析(情景交融、 托物言志、 化静为动(动静结合)、 对比映衬、 虚实明暗 、 含蓄委婉、直抒胸臆、引用典故等)。 3、诗词题材和作者的风格特点: 田园: 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热爱之情,归隐田园的渴望。 (陶渊明、王维、孟浩然) 边塞:反映边塞的苦寒,寂寞生活和思念家乡亲人,渴望国家安宁和报效祖国、为国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怀。 (王昌龄、高适、岑参、范仲淹) 忧国(民):表达强烈的爱国之情;或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对 _的担忧、不满。 (陆游、杜甫(沉郁顿挫)、辛弃疾、文天祥、) 咏史: 感慨历史,希望 _以史为鉴,吸取教训。 (刘禹锡、杜牧、李商隐、张养浩、) 送别:诉说友情,表达依依不舍的思念之情和对友人的劝慰、祝愿。 (李白、王勃、) 思乡: 抒发自己在他乡的孤独、寂寞、凄凉,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马致远、崔颢、苏轼、) 咏(物)志:借歌咏自然事物来表达。志向、心愿,抒发对。愤慨、不满。 (曹操、李白、韩愈、 ) 写景: 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和热爱之情。 叙事: 通过所见闻的事情来抒发自己的喜悦(同情、愤慨、痛恨、悲伤。之情)。 ( 白居易观刈麦、杜甫石壕吏) 爱情:写男女爱慕之情和爱情生活,抒发一种相思、离别之苦。 (温庭筠、李商隐、李清照) 怀古:对古人、物、事发出感慨,抒发自己的怀才不遇(壮志难酬),对。的不满,或对。寄予。 的愿望。 分析:题材不同,表达的思想感情就不同,而且在表现手法、抒情方式上,也会有所不同。因此,要很好地鉴赏古诗词,就必须对题材分类有清楚的了解,并能对具体的诗词作出准确地判断。常见的题材如下: 1、爱情诗这是以爱情(包括悼亡)为题材的诗,也称“情歌”、“闺怨诗”。爱情诗自诗经起,源远流长,主要描写男女爱慕之情和爱情生活,或抒发离别相思之情。如兼葭、迢迢牵牛星、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李商隐)、鹊桥仙(“纤云弄巧”秦观)等等。 2、讽刺诗这是以嘲讽或劝喻手法,揭露社会黑暗、世态炎凉,表达人民或正人直士呼声的诗歌,亦称“讽喻诗”,有时也称“政治讽刺诗”。讽刺诗同样源远流长,自诗经起直到现代从未消失。如硕鼠、伐檀、蜂(唐罗隐)、题临安邸(南宋林升)、醉太平(“讥贪小利者”元代无名氏)等等。 3、哲理诗这是一种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描述、议论,来寄寓或阐发某种哲理的诗歌。有的点明主题,有的含而不露,引人思考。著名的如苏轼的题西林壁、琴诗,朱熹的观书有感等。此外,有些诗虽不是哲理诗,但其中有的诗句富有哲理(如“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等),也应注意。 4、送别诗这也是最早出现、最为常见的题材之一,主要抒写离情别恨,或用以激励劝勉,或用以表达深情厚谊,或用以抒发别离之愁。因为送别常与登山临水相联系,故又称“山水送别诗”。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王勃)、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别董大二首(高适)等。 5、记行诗又称记游诗、行旅诗。或描述个人游历见闻感受,或表现思亲怀乡之情,叙事与抒情相结合。这类诗离不开山水景物描写,所以又称“山水记行诗”。这与纯粹的山水诗略有区别,是“以记抒情”为主的。如杜甫的旅夜抒怀、马致远的秋思,便不可视作山水诗。 6、边塞诗这是以描写边塞风光,反映边疆将士生活为基本内容的诗歌。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李颀等。高适的燕歌行、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王之涣的凉州词、王昌龄的出塞以及宋代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等,均是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 7、咏史诗这是以吟咏或评论历史故事、历史人物为题材,借此抒发情怀、讽刺时事的诗歌,一般是先叙事后议论;也有一些只叙述对比而不加议论,让读者思考的。咏史为题的诗以班固的咏史、西晋左思的咏史八首为早期著名代表作。此后不断发展,出现了更多的咏史诗,如章碣的焚书坑、李商隐的贾生、杜牧的题乌江亭(王安石与之曾唱反调)、温庭筠的经五文原等,均为名篇。 8、咏物诗。这是借吟咏自然或社会事物,来表达思想感情的诗歌,托物言志,象征比拟是其常用手法。这类诗先秦两汉已出现,唐以后佳作渐多。如王维的相思(“红豆生南国”)、李白的白鹭、杜甫的归雁、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于谦的石灰吟、王冕的墨梅等等,都是借自然之物,抒自己心志的名篇。 9、咏怀诗。这是以吟咏个人抱负,反映或讽刺社会为题材的诗歌,比兴、象征、联想等是其主要手法。咏怀诗也源自诗经,是古诗中最重要的诗歌之一。如屈原的离骚、涉江、李白的行路难、将进酒、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苏轼的定风波沙湖道中遇,陆游的书愤等等,都是令人感动的咏怀名作。 10、怀古诗。由凭吊古迹而产生联想、想象,引起感慨而抒发情怀抱负,这类诗就是怀古诗。怀古诗可归入咏怀诗大类之中,但独有特色;怀古诗与咏史诗略有不同,怀古诗是身临旧地古迹而抒情言志,而咏史则不必亲到历史遗址,在书房中就可以写作。怀古诗如杜甫的蜀相、刘禹锡的乌衣巷、石头城、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等等,都遗响千古。 山水诗、田园诗因为读者熟知,故不作介绍了。此外,还有题画诗、宫怨诗、无题诗等,因其题材或与其他题材相容,或要依诗的内容确定,也不再赘述 表现手法: 1直接抒情 即作者在文中把内心强烈的感情不加掩饰地直接叙述出来,让强烈的感情激流直接倾泻而出。 不销魂怎地不销魂。新啼痕压旧啼痕,断肠人忆断肠人。(王实甫十二月带尧民歌?别情) (诗歌采用直接抒情的方式,分别从“怕黄昏”、“不销魂”、“新啼痕”、“断肠人”等四个角度将少妇别后的相思之悄表现得淋漓尽致。) 2借景抒情 属间接抒情的一种,通过对实景的描写来抒发作者的感情。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十艮,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 (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所写的景并非晴朗的月夜,万里无云的碧空,而是迷蒙的烟月,笼罩着寒水白沙,景色是那么黯淡,氛围是那么冷寂,这就给后两句写作者的忧虑情绪增添了气氛,加浓了色泽,两者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3托物言志 属间接抒情的一种,托物言志就是通对事物的描写和叙述,表达自己的志向和意愿。 垂缕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虞世南咏蝉) (诗歌中所描写的蝉的形象是:蝉垂着触须在枝头吸饮清洁的露水,阵阵蝉声从稀疏的梧桐上传出来。身居高处,叫声自然传得很远,并非依靠风的力量。而在诗歌中作者真正所要抒发的人生感怀是:凡是品格高尚的人,总是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地提高自身修养,因而美好的声名白可远扬,不需要依靠其他人吹嘘。由此可见,写蝉是依据,而抒怀言志才是真正目的。) 4情景交融 在景物描写中融人了作者的主观感情,使诗歌达到“物我合一”,分不清哪是“景”,哪是“情”。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陶渊明饮酒) (划线的四句,表面上是写景,而实际上则隐寓着诗人的一种超脱尘世、热爱自然、远离官场的感情境界。在这里既是写“景”,也是写“情”,已分不开哪是“景”,那是“情”。) 5动静结合 指对人、事、景处于动态或相对静态时的描写。 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查慎行舟夜书所见) (全诗用白描手法写出了诗人夜晚在船上看到的景色,前两句写静态,后两句写动态。) 6以动衬静 属反衬手法中的一种,即通过对动态的描写、渲染、反衬出静态,也就是在动态描写中显示出动态。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诗歌中所写景物如花落、月出、鸟鸣等都是动景,同时又通过这些动景,更加突出显示了春涧的幽静。“鸟鸣山更幽”,动中见静,愈见其静,这里面包含着辩证法。) 7。乐景写哀 属反衬手法中的一种,表面上写的是一种欢乐的场景,而实际上是借此来表达一种悲哀、凄楚的情绪。 孔雀东南飞文中写迎娶刘兰芝的场面,“交语速装束,络绎如浮云从人四五百,郁郁登郡门。”其场面写得越热闹,其悲情越强烈。 8以景结情 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过程中,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景代情作结,使得诗歌“此时无情胜有情”,显得意犹未尽。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缭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王昌龄从军行七首) (诗歌的前三句均是就乐声抒情,说到“边愁”用了“听不尽”三字,那末结句如何以有限的七字尽此“不尽”之情呢?诗人这时轻轻宕开一笔,以景结情。仿佛在军中置酒饮乐之后,忽然出现一个月照长城的莽莽苍苍的景象;古老雄伟的长城绵亘起伏,秋月高照,景象壮阔而悲凉,更加深了诗人的思想感情。此时征戍者内心是浓浓的乡思,还是渴望建功立业?是对现实的忧虑,还是对祖国河山深沉的爱呢?不得而知,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想像空间。) 9铺排 即诗经表现手法中的“赋”。“赋者,铺陈其事而直言之”,指的是不厌其烦地多角度地进行铺叙陈述。 “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杜牧阿房宫赋) (文章在这里多角度地写出阿房宫楼阁之多、构造之奇、布局之巧,体现出阿房宫的气势雄伟) 10渲染 我国传统画技之一,后借用来指文艺创作中为突出人物形象和环境所采用的强调、反复等多方面着意的铺叙等写作技法。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薰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王昌龄秋词) (首句破题,以描写秋景来渲染深宫寒夜的气氛。) 11烘托 衬托中的正衬,原是我国传统画技之一。亦称“烘云托月”。后借用指一种写作技法,即指通过特定的环境气氛的描写,以突出人物某种心绪或突现人物形象的技法。具体说来就是不说本意,只说与此有关的事物,达到烘托本意的目的。此种手法常与渲染手法结合起来使用,易混淆。 新来瘦,非关病酒,不是悲秋。(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萧) (要说的明是相思的苦,却不直说,而用“非关病酒,不是悲秋”来烘托) 12用典 也叫用事。它是指援引历史故事或古书中的词语来说明白己观点的一种修辞方式。用典有明用,也有暗用。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中用了孙权、刘裕、刘义隆、霍去病、廉颇等五个历史故事的典故。借“怀古”赞扬了孙权、刘裕的抗敌业绩;批评南宋当政者像刘义隆那样的仓猝冒险行动;以廉颇自比,表示自己虽老却不忘为国效劳的忠贞之情。 13实虚结合 实写,指对人物或事件进行直接的、正面的叙述和描写。虚写,指采用侧面交代或烘托性的叙述与描写。虚实结合,即两种手法在叙述、描写中同时使用。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王建十五夜望月) (诗人开始写“地”、写“鸦”,而不写月,但却让我们分明感到月亮的存在,因为“地白”、“栖鸦”是月亮朗照的结果,既然地白如霜,栖鸦可见,可知诗人虽没有明写“月明”,但我们却处处感到“月明皎洁”,因此它是实写“地白”、“栖鸦”,虚写“月明”,暗扣“望月”这一诗题。) 14。抑扬 我们在表扬或批评某一事物的时候,为了使别人信服,或预先防止别人的反驳,往往把要表扬的先从某一缺点加以批评,把要批评的先从某一优点加以表扬,这种修辞手法就叫做抑扬。抑扬可分两种:1欲扬先抑法;2欲抑先扬法。 应怜履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游园不值) (诗前两句写诗人乘兴游园,被拒之门外;后两句却写出诗人另有所得,看到了满园春色,前后感情有个落差,前面遗憾,后面高兴。这里采用了欲扬先抑法。) 15叠词 为了表达的需要,把同一的多音词接二连三地用在一起,这种修辞手法,叫做叠词。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李清照声声慢) (开头十四个叠字为全诗定下了一个残秋和孤独的感情基调,渲染了词人晚年孤苦无依的生活情景以及内心深处的凄凉。) 16互文 上下文中相对举而独立的两个词语在意义上互相补充、互相渗透,共同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这种修辞方式就叫互文。互文的形式常见的有当句互见和对句互见两种。翻译时容易译错,应特别注意。 秦时明月汉时关(王昌龄出塞) (正确翻译是:秦朝和汉朝的明月与关城。容易误译为:秦朝的明月与汉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