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下游引黄灌区节水现状问题及对策_第1页
黄河下游引黄灌区节水现状问题及对策_第2页
黄河下游引黄灌区节水现状问题及对策_第3页
黄河下游引黄灌区节水现状问题及对策_第4页
黄河下游引黄灌区节水现状问题及对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黄河下游引黄灌区节水现状、问题及对策,张会敏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2003年11月,一、节水现状二、存在的主要问题三、解决对策,汇报的主要内容,一、节水现状,黄河下游引黄灌区达标面积,下游引黄灌区渠道衬砌统计表,下游引黄灌区低压管道情况统计表,二、存在主要问题,2.1各种节水技术发展不平衡;2.2缺乏切合实际的节水改造规划;2.3引黄泥沙处理难度越来越大;2.4科学高效的节水管理体制和机制尚未形成。,2.1各种节水技术发展不平衡,第一、表现在地域上的不平衡。如河南省仅人民胜利渠灌区的田间节水灌溉面积就占全省引黄节水灌溉面积的62.31,山东聊城地区的陶城埠、位山、郭口三个灌区的节水灌溉面积就占全省引黄节水灌溉面积的58.82。第二、表现在节水措施的不平衡。如低压管道灌溉面积就占整个下游节水灌溉面积的82.2,田间灌溉面积占7.0,喷灌、微灌面积比重非常小。,2.2缺乏切合实际的节水改造规划,目前黄河下游0.67千hm2(1万亩)引黄灌区设计灌溉面积3579.33千hm2,而节水灌溉面积仅占下游设计灌溉面积的10.5,考虑到黄河水资源供需形势以及下游沿黄地区国民经济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下游地区的水资源短缺矛盾除依靠增加有效供给之外,节水挖潜必将是一个重要的途径。,由于缺乏统一的、操作性较强的专业规划,致使引黄灌溉节水工作计划性不强,加之经济、技术、认识等原因,下游灌区节水工作发展缓慢。尽管1999年5月,黄委会勘测设计研究院,在各省节水灌溉规划基础上,完成了“黄河灌区节水规划研究”,但对引黄灌区的发展规模、引黄灌区适宜的节水技术、一些节水措施对环境影响、节水的重点以及如何实现等问题尚待进一步研究。因此,该规划距付诸实施还需要相当的过程。,2.3引黄泥沙处理难度越来越大,引黄灌溉不同于井灌区、水库灌区以及其它河流上的引水灌区,黄河水含沙量大、粒径细,黄河水用于灌溉必然涉及泥沙问题。据统计,下游引黄灌区多年平均引用黄河水99.89亿m3(19812002年),年均引沙量1.0亿t左右。,如山东位山灌区为处理引黄泥沙,采用以挖待沉方式(目前山东引黄灌区采用较多),沉沙设施经过20多年运用,现已形成四条长15m、宽70多m、高7m的沙垄,堆沙面积达428.4hm2,存沙4140万m3,仅沉沙池区就形成约1333.3hm2的沙质高地,局部土壤沙化严重,人民生产、生活环境恶化。同时引黄水流含沙量较高的这一特点限制了一些节水技术的推广应用,增加了引黄灌区发展节水技术的难度。,2.4节水管理体制和机制尚未形成,节水管理与节水工程技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节水管理需要相应的法律、法规、经济、技术等一系列体系作支撑。目前,下游一些引黄灌区为使节水灌溉工程发挥最佳效益,建立了建、管一体化服务体系,出台了一些管理办法,成立了用水户参与者协会;同时也取得“分级供水、分级管理,用水计量、按方收费”的成功经验以及井渠结合,地表水、地下水联合调度运用,“依供定需,优化配水”等成功实践。但由于管理、体制、投资渠道等限制,不能大范围推广。加之黄河水价明显偏低,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尚未形成,现状的管理体制与灌区发展不相适应,灌区或区域的水权、水市场缺乏条件和政策,因此,如何形成科学的节水管理体制和高效的运行机制尚需进一步研究、完善。,三、解决对策,3.1做好引黄灌区的节水技术规划;3.2科学处理引黄泥沙;3.3采用适宜的节水灌溉技术;3.4建立完善合理的节水管理体制和机制。,3.1做好引黄灌区的节水技术规划,下游引黄灌区的节水灌溉规划,应当纳入黄河流域的整体节水灌溉规划之中,从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进行科学分析和论证。认真研究我国的总体经济宏观形势,结合下游地区水利发展规划及今后一个时期的经济发展规划和其对水资源的需求,研究黄河流域的水资源支撑能力和下游沿黄地区水资源承载能力。科学论证引黄灌区的设计保证率,制定合理的灌溉制度。,立足于地区的水资源平衡,充分合理利用当地水资源(地表水、地下水、劣质水、土壤水),依据水资源的可利用量、利用时机、灌溉定额确定灌区发展规模。以节水为中心,以水分生产率为指标,研究提出各种适宜节水技术发展规模和最佳匹配,从而制订出适合引黄灌区特点的节水技术规划。,3.1做好引黄灌区的节水技术规划,3.2科学处理引黄泥沙,目前采用的方法归纳为三方面:1、减少进入渠首的泥沙量,具体技术包括利用河道溜势、弯道环流、锐角引水、设置防沙闸等;2、入渠泥沙处理,主要包括结合堤防加固、洼地改造以及“以挖待沉”等集中处理泥沙措施;利用河道淤高改建渠道增大输沙能力、调整渠道比降、衬砌渠道提高输沙能力、机械措施等将入渠泥沙输送到各级渠系和田间分散处理。3、灌区泥沙利用,主要是利用泥沙制造泥沙白灰砖、细沙水泥土、淤泥砖瓦等建筑材料。,3.2科学处理引黄泥沙,就泥沙问题而言,不仅是灌区发展的约束因素,更是黄河下游河道复杂难治的症结所在。这就要求引水环节减沙,应充分考虑黄河的河势变化,不致因减沙技术的应用而导致河势不稳而危机堤防安全。鉴于此,引黄泥沙的处理应充分考虑黄河的开发、利用和防治需要,并结合灌区节水灌溉以及其可持续发展要求,运用系统的思维来解决引黄泥沙问题。,3.2科学处理引黄泥沙,1、结合黄河下游堤防标准化建设和淤筑相对地下河工程,充分利用机淤固堤的水量进行灌溉;2、大力推广应用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减少引黄水量。如果下游灌区年均节水10亿m3,引水含沙量按10.0kg/m3计算,则年均减少引沙量0.1亿t,其减沙效果非常明显,并且可以节省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泥沙处理;3、地形条件优越的沿黄灌区应大力发展浑水灌溉技术,尽量输沙入田,减少引黄泥沙处理量。,3.3适宜的节水灌溉技术,下游引黄灌区包括正常灌溉区和补源灌溉区两部分。自流区:引水方便、水量损失严重、地下水位较高,应一定规模的渠道衬砌;实行井渠双灌,同时进行地表水、客水、地下水联合调度运用,按计划配水,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井灌补源区:利用区域性排水河道拦蓄雨水以及上游灌区的灌溉退水或回归水回灌补源;大力发展喷灌、微灌以及田间耕作技术等。总体上而言,应实施综合节水技术,以提高灌区的总体节水效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