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谈儒道墨法文艺观 (教师中心稿) 西安市阎良区武屯高级中学 井永战 邮编:710089 儒道墨法文艺观的产生和发展,都与春秋战国的社会背景有着密切的关系,它既是那个时代的产物,又是那个时代的反映。 儒家主要以孔子、孟子、荀子为代表,他们的文章风格基本反映了儒家的文艺观点。 孔子最重诗教,他说:“诗可以观,可以兴,可以群,可以怨”(阳货)即诗歌可以教化百姓,可以了解社会风气,教育人民团结友爱,斥责社会不良风气。他的这种观点是我国最早的文学评论,是儒家对诗学最重要的贡献。谈到了诗歌对社会的作用。 孟子“知人论世”的历史观,“以意逆志”的方法论,对汉代都具有巨大 _。 孟子发展了语录体,是通过对话展开论辩的说理文章,比论语篇幅要长,议论多,有较强的文学性,孟子文章以雄辩著称,以善于著称,以事为喻,有些用作比喻的事例,完整生动,设想新奇,寓意深刻,是很好的寓言。孟子的文章,以犀利著称,它逻辑严密,感情强烈,气势充沛,犀利明快,表现出一种大至刚的“豪然之气”。 荀子虽说是儒家的一位后学,但其思想对儒道法墨都有所继承和批判,荀子的自然观是唯物主义,他的文学观最初“文道合一”,对后世文学 _是巨大的。他的文章主要是长篇专题论文,论点明确,说理透彻,寓言质朴简约,长于辩论,善用类比方式说明问题,如劝学篇就如此。荀子的赋篇是我国最早以“赋”命名的作品,它咏物以讽谏,实开汉代咏物赋之先河,这是荀子在我国文学史上又一重要贡献。荀子善于综合百家,取其所长的精神,勇于突破旧模式,开拓新路径的宏大气魄,使我们创造性地发展学术,走个性化道路的典范。他融合百家的思想,有利于中国文化的儒道法墨互补,更有利于中西文化的沟通与融合。 墨家主要是以墨子为代表。 墨子中的文章,风格质朴,较少文采,但逻辑性强,善于用具体的事例进行说理,从具体的问题的争论进而成为概括性的辩难。我国的论辩散文是从墨子开始的,墨子确立了“三表”作为立论说理的准则。所谓“三表”就是“上本之于古者圣者之事”,“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实”,“废以为刑政,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他提出“言必有三表”就是立言要符合他的三条标准,或“根据”,就是说,写文章要从古史与先圣言论事迹中找到立论根据,要求证于人民生活经验的现实,要符合国家人民的利益。墨辩的内容非常丰富。后期墨家的“辩学”是先秦最有成就的、最有理论系统的逻辑学,简要说辩学主要是展开了论述了关于“名”、“辞”“说”“故”的逻辑理论和论证。墨子的逻辑学,建立了中国古代逻辑学的基础,对发展中华民族的逻辑思维、改善思维方式、接受西方科学的逻辑学说,都产生过非常积极的作用。同时也批驳了那种误认为中国自己“无逻辑学”的缪说。 墨子的“非乐”的美学思想,主要从墨辩里得以看出,墨辩内容非常丰富,包括逻辑学、哲学、伦理学、经济学、还有自然科学如光学、力学、几何学、数理学等。 道家主要是以庄子为代表。 庄子庄子生于乱世,对混乱的社会现实极为不满,赞美与禽兽杂居的远古时代,无情的嘲讽、尖锐地揭露封建统治阶级。鲁迅曾给予高度的评价,“其文则汪洋辟盍,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庄子的思想显示了他的文艺观,他的散文充满丰富的想象,奇特的构思,大胆的夸张,和雄浑的意境,极富于浪漫主义色彩,逍遥游表述的是庄子超脱一切物质世界的人生观,他认为只有消灭一切物我界限,抛弃一切客观条件,无所依靠和依托地自由驰骋,达到无己、无功、无名的境界,才是真正的逍遥游。为了阐明这一切,他驰骋奇幻的想象,运用奇特的构思和大胆的夸张,描绘了一幅鲲鹏展翅飞翔的画面。“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几千里也。”这样以丰富的想象和季度的夸张,把人带到了一个无比宽阔的神奇境界,从而显示了庄子浪漫主义的特色。用生动想象的比喻和寓言故事说理,寓道理与想象之中,是理论文章成为有强烈色彩的文学作品。由于大量地运用寓言,把抽象的道理,描绘的想象生动,可知可感,使文章具有巨大的说服力,庄子文章的语言有很高的成就,它词汇丰富,用语新奇,文词富丽,声调和谐,善用比喻、夸张、排比等,感情充沛,富有抒情意味。庄子语言,善于独创,造词新奇,如:游刃有余、邯郸学步、东施效颦等等,创造的这些新词,是极富表现力和有强大生命力的词语,千百年来一直为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所广泛运用。 总之庄子之文,特别是内篇,有时像风行水上,自然成文,有时像万斛泉涌,汪洋恣肆,机趣横生,仪态万方,风格极为独特。他的寓言、美学 精神追求个性解放心灵自由等 _艺术、美学、文学的发展产生过极大 _。 法家主要是以韩非子为代表。 韩非是法家的集大成者,他的文章多为长篇说理文章,有立论、驳论、解说等多种类型,在先秦散文中具有独特的风格,严刻峻峭,周详细致,锋芒犀利,切中要害,逻辑严密,说理透彻,又很强的说服力。善于观察、分析、归纳是韩非子的一大特点。他文章篇幅较长,如五蠹近七千言,其它各篇幅也多在千言以上,且都按一个中心议题发表议论,按照文章内容标题,完全摆脱了早期语录体散文 _。而从文章的标题上,也表现出作者对事物善于观察、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如二柄、三守等,都是对所写内容的高度概括,还有韩非子之文,在阐述一个论点时,也经常采用分析的方法归纳,即先举论据,再作分析论证,最后归纳总结,得出合乎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