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大学生就业的基本心理特点分析论文_第1页
河南省大学生就业的基本心理特点分析论文_第2页
河南省大学生就业的基本心理特点分析论文_第3页
河南省大学生就业的基本心理特点分析论文_第4页
河南省大学生就业的基本心理特点分析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南省大学生就业的基本心理特点分析论文 论文摘要:对河南省高校大学生的就业心理状况进行调查发现,河南省大学生对就业政策、形势和前景的认识比较理性,获取信息的渠道多元化;同时,在选择工作的标准上比较重视实现个人价值,在择业意向上传统与现代交织,在就业区域上多集中在大中型城市,在工作岗位上表现为期望高薪但不追求稳定。 论文关键词:河南省;大学生;就业;心理特点 为了解我省大学生就业的心理特点,以便采取措施促进大学生的就业工作,我们以河南省会郑州所在地的不同类型高校进行了调查。调查学校从专业分布上包括师范类、财经类、理工类和艺术类的高校;从学历层次上包括本科和高职、高专类的高校,从学校的性质上包括公办高校和民办高校类等,保证了样本有一定程度的代表性。课题组以抽样的形式向我省五所高校的在校生发放了问卷650份,回收问卷619份,回收率为9523。通过专业统计人员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调查问卷进行了科学、规范的统计,并辅以相关对象的座谈、访谈、个案的调查以及相关资料的收集分析等工作,发现我省大学生的就业心理呈现如下特点。 一、大学生对就业政策、形势和前景的认识理性化 (一)对现行的就业政策有一定的了解,对国家的就业政策持肯定态度 我省大学生对我国现行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有一定的了解,但了解的程度不太理想,了解较多的只占4。80,了解一些占49。80,而不太了解的占到三分之一,不了解的也占1210。这说明我省高校毕业生在思想上虽然重视就业问题,但是不重视对相关就业政策的学习和了解。同时也说明各高校的就业部门对就业政策的宣传力度不够,效果不理想,实效性不强。 从调查结果来看,大多数毕业生对于现行高校就业政策持支持态度,支持 _的就业政策的毕业生比例达到71。10,支持国家宏观调控的就业政策的毕业生比例达到6560,而对于国家分配这样带有明显计划经济时代特征的就业政策,支持的毕业生只有1100。表明大学生已经在思想上接受了现行的就业政策。 (二)大学生对 _的认识喜多于忧,对就业形势认识比较清楚 有将近70左右的毕业生对自己的 _显得比较自信或者自信,可以看到,大部分在校生对就业形势有着比较清醒的认识,既不盲目乐观,也不悲观失望,但同时,我们也发现,30左右的毕业生对自己的 _显得不太自信或没有自信。大学生对于目前的就业形势还比较清楚,有4399的大学生认为我国目前的就业形势严峻,在严峻的现实面前,有3311的大学生认为尽管目前我国的就业形势严峻,但对自己实现就业充满了信心,有近三成以上的大学生乐观面对严峻的形势;有1911的大学生认为就业困难很大,不容易实现就业;只有379的大学生认为找工作,实现顺利就业很容易。笔者认为原因可能在于两个方面,要么是对自身能力有自信,要么是上一届或几届的师兄师姐较好的就业状况给了他们信心。对于大学生自身的信心我们没有进行直接调查,但是对于影响职业选择的因素调查显示,有超过一半的大学生认为主要是个人的能力,只有少数大学生认为 _景气程度影响其职业选择。可以认为自身良好的素质和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一部分大学生成功就业的信心。 (三)大学生获取就业信息的渠道呈现多元化的特点 从调查中我们发现,大学生获取就业信息的渠道呈现多元化特点,主要有互联网、报纸杂志、亲友介绍、参加人才交流会、学校就业部门等。其中,通过互联网获取就业信息的占6427,通过报纸杂志获取就业信息的占6020,通过亲友介绍获取就业信息的占5759,通过参加人才交流会获取就业信息的占5481,通过学校就业部门获取就业信息的占4812,通过电视获取就业信息的占2186。由此看出,大学生获取就业信息的渠道多元化,不再像以前的学生只是被动地依靠学校获取就业信息,而是主动利用多种形式获取就业信息。其中,从互联网上获取的比例最高,说明现在高校的大学生已经可以成功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求职信息,选择的就业信息主动性增强了。 二、大学生的就业期望务实化 (一)选择工作和单位的标准越来越注重实现个人价值 在就业的目的上,表现为大学生更看重个人价值的实现,而忽视职业的社会价值。调查发现,毕业生选择工作时最看重的是能否发挥才能、是否具有挑战性和有兴趣三项精神因素,收入高、工作稳定、福利待遇好等物质因素则并不被太多毕业生看重,这说明大学生在择业时,不仅仅考虑满足个人眼前的一些物质利益,他们认为更重要的是实现个人价值。选择能够发挥个人才能的工作的大学生占5622,选择富有挑战性的工作的.大学生占5186,选择有兴趣的工作的大学生占4637,选择收入高的工作的大学生占4216,选择工作稳定的大学生占2924,选择福利待遇好的大学生占2859,选择工作时间灵活的大学生占1648。毕业生选择工作单位最看重的则是单位的发展前景,工作环境、工资待遇和个人兴趣爱好等因素也受到部分毕业生的关注。其中选择单位发展前景的大学生占3651,选择单位的工作环境的大学生占1842,选择单位的工资待遇的大学生占1519,选择单位能满足个人兴趣爱好的大学生占1470;选择单位能够专业对口的大学生占770。由此看出,大学生开始注重个人的发展。 (二)择业意向上传统与现代错综交织,呈多样化 对于就业行业的意向,商业和教育业两个行业是毕业生最倾向的就业行业,要比高新技术行业、政府部门、金融证券和其他行业高出8个以上百分点。选择教育的占2890,其次是高新技术行业和政府部门,以往受广大毕业生关注的金融保险行业则变得较为冷清,金融证券和其他行业则受到的关注较少,只有406的大学生选择金融证券业,这与我国金融保险业逐步放开,引进国际竞争有关,说明当前的大学生对金融保险等行业的前景有所担忧。由此可以看出,面对社会上复杂的多样的职业,一半以上的在校生的选择惊人地高度集中在为数不多的几种职业上。 在选择行业时,大学生倾向于选择在改革开放及经济建设中较有发展潜力的行业。大学生在对择业单位性质的选择上依次为事业单位、三资企业、国有企业、自主创业、政府部门,有10左右的毕业生期望在国有企业、政府机关以及以自主创业的形式进行就业,有3608的大学生选择了事业单位,有2120的大学生选择了三资企业,有1246的大学生选择了国有企业,有1181的大学生选择了自主创业,有1165的大学生选择到政府部门工作。与其他性质的工作单位相比,只有518的毕业生期望在民营企业就业,这与近年来民营企业工作福利、待遇较低有一定的联系。 调查结果显示,择业行业意向上传统与现代错综交织,呈多样化。大学生价值观中功利意识日趋严重,社会责任感日渐淡薄,择业趋向日趋关注相关的个人利益。 (三)就业地区意向很集中,绝大多数大学生选择了大中型城市由于受我国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 _,大学生的择业意向反映了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新变化。在对择业因素的重视程度上,表现为更看重未来经济价值的实现而忽视自己专业知识的发挥,更重视到地区发达的大中城市工作而忽视个人兴趣爱好的满足,表现出不太愿意到边远地区就业。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发达省份城市、全国性大城市以及本省省会城市成为毕业生就业的热点地区,选择愿意到全国性大城市就业的大学生占2524,选择愿意到发达省份城市就业的大学生占2621,选择愿意在本省省会就业的大学生占2492。省内较大城市、乡镇等也有少部分大学生愿意前往,有987的学生选择省内较大城市、乡镇。西部地区则较少受到毕业生的关注,只有324的大学生选择到西部地区城市就业。由此可以看出,国家制定的西部大开发战略虽然已历时五年,但多年以来,发达省份城市、全国性大城市以及本省省会城市成为他们就业的首选地,向西部地区拓展就业之路的状况没有出现大的改观。在经济发达的沿海城市及直辖市,多年来形成的人才积淀,使人才相对集中与过剩,大学生择业显得更加困难。 急需人才的边远地区由于条件相对艰苦,经济相对落后仍难以满足对人才的需求。通过调查,我们发现20世纪80年代出生的大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很少与社会接触,家庭中父母的呵护使其在生活上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惯。在求职时很少从实际出发,理想化成份居多,又以“天之骄子”的身份自居。针对这一情况,学校就业工作部门要进行更好的指导,帮助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合理引导毕业生的流向,从而为广大毕业生创造更加广阔的空间去施展他们的才能。 (四)就业工作岗位意向上表现为:期望高薪并不一味追求稳定 对于收入和稳定性,7219的在校大学生则选择了收入高但不稳定,只有2781的大学毕业生选择了收入低但稳定。说明大多数大学生的职业期望是高薪,但不惧怕承担风险,不追求平稳的工作。对于晋升机会和劳动强度,9507的大学生选择了晋升机会但 _工作,说明在校的绝大多数大学生把成就一番事业看作是自己的努力:疗向,愿意为个人的成功付出一番努力。 在对每月工资收入的选择上,调查结果显示,尽管近年来关于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重的社会舆论不绝于耳,但大学生的职业期望值在整体上并未发生大的变化。毕业生对于每月工作收入的平均期望值是2579元,其中期望月收入1500元2000元的最多,比例占到四分之一。有2514的大学生选择了1502元一2000元,有2230的大学生选择了xx元3000元,有1902的大学生选择了1001元1500元,有1787的大学生选择了3000元以上,只有1459的大学生选择了501元一1000元。 三、大学生对就业的认识理智化 (一)对待就业,大多数大学生有积极的态度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很多大学生对就业抱着非常积极的态度,有6337的大学生表示在没有找到合适工作岗位的时候,会找点临时工作,先就业,再择业;只有1167的大学生选择继续等待。这说明大学生对就业有着非常明确的积极态度。 (二)大多数的大学生能够了解自己 近四分之三的毕业生表示了解自己的特长,有7395的大学生选择了对自身特长了解,有2605的大学生选择对自己不了解。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大学生了解自己的途径是:7582的大学生认为是通过自己的判断,有1356的大学生是通过亲友告知,只有1062的大学生是通过科学测试了解自己的特长。这说明大学生开始注重对自我的了解,但了解自我的途径还不很科学。 (三)大学生在求职的过程中,最关注用人单位的要求 在大学生求职的过程中,最关注用人单位的要求,有4563的大学生选择了用人单位要求的工作经验;有1893的大学生选择了用人单位要求的英语水平;有1861的大学生选择了用人单位要求的交际能力。 (四)大学生关注自己未来的保障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对非公有制单位要求交纳社会统筹的愿意,有6052的大学生表示如果到非公有制单位就业,会向单位提出交纳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的要求,但只有2152的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