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培训暨考核管理制度_第1页
员工培训暨考核管理制度_第2页
员工培训暨考核管理制度_第3页
员工培训暨考核管理制度_第4页
员工培训暨考核管理制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品word文档 值得下载 值得拥有- 员工培训暨考核管理制度1、 理念1 建立科学的,合理的,规范的选人,用人,储人机制。2 促进员工的自我能力的提高、增强企业的综合竞争能力,达到员工,企业双赢。2、 目的1 通过技能培训,增强员工对作业的认知,提高员工的专业操作水平。以提高产品的质和量。2 通过考核,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改善员工的工作态度。以达到人员能力的优化、提高。3 通过建立培训及考核的管理制度,科学化、规范化整个流程。以建立公正、平等、竞争、择优的选人、用人机制,为员工提供更为广阔的职业发展平台,为企业提供更为优秀专业的人才。4 为员工能力的提升,薪资的变化,职位的变动提供适当依据。3、 适用范围 适用于生产部。4、 适用对象 操作员、班组长、技术员、质量员、维护员、生产主管。5、 培训、考核时间1 新进员工首先进行为期一周的岗前培训,结束后即进行笔试考核;然后进行为期一月的技能操作培训及实践,结束后进行笔试、操作考试、面试。2 每一年为一个周期,对所有人员进行笔试、操作综合年度考试。时间为7-8月。6、 考核标准1 笔试:总分100分。90分以上者为优秀;89-80分为合格;79-70分为合格,有待提高;69-60分为不合格,急需提高;59分以下为不合格。2 操作考试:60分钟内达到以下各岗位数量为合格: 剪裁光缆 400条 (5m)、550条(3m) 穿配散件 80条(FC、SC) 120条(LC)、150条(ST) 固化插芯 100条 研磨端面 120条(APC)、100条(UPC、LC、ST) 组装压接 50条(FC/APC)、60条(FC/UPC)、70条(SC)80条(LC、ST) 插回损测试 80条(FC)、100条(SC) 检查端面 150条 包装 150条 以上考核为常规光纤跳线。具体分数标准为两种:合格和不合格。7、 考核细则1 人力资源部组织新进人员对企业文化、企业制度、生产环境、生产制度、生产要求等项目进行了解,并进行初步评定筛选。2 技术部组织新进人员对生产制度、生产工艺、生产要求等项目进行学习,结束后进行笔试考核,并进行评定筛选,上报负责人审核。3 技术部组织新进人员对生产制度、生产工艺、生产要求、操作能力等项目进行加强学习和提高,结束后进行笔试、操作综合考核,并进行评定筛选,上报负责人审核。4 生产中心组织所有生产人员进行年度综合考核,结束后进行评定筛选,上报负责人审核。5 对考核成绩优秀者,给予人民币(50-300)奖励;对考核成绩欠佳者,给予技能上、思想上的鼓励、培训和提高,并在后期进行再次考评;对于考核成绩不合格者。态度端正的,予以机会改正提高且给予帮助,并在后期进行再次考评,态度不端正的,即刻开除职务。6 年度综合考评结果连续为3次优秀的可获得人民币(400-800)奖励并可申请加薪或升职。7 再次考评结果未提高的,即刻开除职务。8 负责部门详情:人力资源部责任人负责新进人员的初期介绍、初评筛选;技术部责任人负责新进人员的培训和评定;生产中心责任人负责所有人员的考核审核。9 相关文件:生产车间管理制度:PD-MS-01光纤活动连接器作业指导书:PD-SOP-01设备操作规程:PD-SOP-02光纤活动连接器检验规范:PD-QT-99特殊连接器的常规制作标准:PD-SOP-03端面验收标准:PD-QT-04员工考核试卷1、 填空题(30分):1 按照光的传输模式分类,光缆通常分为: 单模 光缆 ,通常用 黄色 颜色表示; 多模 光缆 、通常用 橙色 、浅蓝色 表示;2 在生产中,常用的光缆直径为: 0.9mm 、 2.0mm 、 3.0mm ;3 在生产中,常见的插芯型号有:APC、多模/单模UPC、 LC、 ST 、4 连接器端面结构分为: APC 和 UPC ,其中, APC 为角度物理端面; UPC 为超级物理面。5 通常情况下,APC连接头用 绿色 作为标示,UPC连接头用 黑色 、 蓝色 作为标示,多模连接头用 灰色 标示;6 当被困在电梯中,你第一时间该做的是 按响报警铃求助 ;7 在工作过程中我们应该随时保持工作台面、设备工具、环境的 整洁 ; 8 进入车间时须将通讯工具设置为 静音 状态,无 特殊 情况不得使用;9 生产作业须按 岗位作业指导书 、 设备操作规范 、 质量检验规范 等进行操作,严禁随意 更改 方式方法;10 在常规生产过程中,束状尾缆剥除缆皮长度: 500mm ,防水尾缆剥除长度: 500mm ;11 单模光纤用大写字母: SM 表示、多模光纤用大写字母: MM 表示;12 连接头须能承受一定 拉力 ,无松脱、 断裂 现象;13 连接头须有良好的 活动 性、无卡死、滑动不畅现象;14 常规光纤连接器盘圈后,一圈周长为 50 厘米;15 生产中光缆的外观要无任何 缺陷、脏污、无粗细不均、硬度适中、颜色一致。16 员工每月请假累计不得超过 2 次,累计时间不得超过 32 小时,生产小组每天请假不得超过 2 人,累计时间不得超过 56 小时;17 在生产过程中我们应做到:严谨 思考 、严密 操作 、严格 检查 、严肃 验证 ;18 员工需保持良好的个人 素养 、严禁顶撞上级、 大声喧哗 、 嬉戏打闹 、辱骂斗殴;19 早会期间所有人员应姿势 端正 、态度 严肃 ;20 在生产作业过程中,各员工须保持在岗位作业范围之内,严禁脱岗、 串岗 ;21 员工之间互相 监督 、互相 提高 、严禁 隐瞒 和包庇行为不良者。二、问答题(70分):基础问答(30分)1 什么叫光纤活动连接器?光纤与光纤之间进行可活动的、可拆卸的连接装置。它把两个端面精密的连接起来,发射光纤输出的光能最大的限度的耦合到接收光纤中去。用以稳定地,但不是永久的连接两根或者多根光纤的无源组件。 2 线缆标识中50/125表示什么?9/125表示什么?50表示多模光纤纤芯直径, 125表示包层直径。9表示单模光纤纤芯直径,125表示包层直径。3 一条生产线生产流程是?裁线 穿散件 固化 研磨 组装 插回损测试 端面检测 包装。4 在生产过程中,应该注意那些事项?安全生产、讲究实效、完善管理、提升品质、爱护环境。 5光纤12色色谱依序是?蓝 、橙 、绿 、棕 、灰 、白 、红 、黑 、黄 、紫 、粉红 、天蓝 6在生产中,6S管理制度指的是?整理 、整顿 、清扫 、清洁 、素养 、安全 7一批次的产品哪些应该一致?包装 、光缆 、 散件 、扎线 、 标签 8. 光缆的结构由内至外依次是?纤芯 、 包层 、 涂敷层 、 紧套层 、 加强件 、 缆皮 9. 在生产中,常见的连接器型号有?FC/APC、FC/UPC、SC/APC、SC/UPC、LC/UPC、ST/UPC岗位问答之裁剪光缆(40分):1 裁线步骤依次是什么?碰到紧急情况怎么做?检查设备是否正常,装缆,设定参数 启动。遇到紧急情况应按急停,若自己不能处理应及时上报。2 裁线机运转中常见故障及处理方法?故障:卡线、绕线盘线缆松弛。处理方法:卡线时按停止开关然后松开压轮将卡在内部的光缆收回,将其压伤的光缆剪除。然后重新装缆。绕线盘线缆松弛时将送缆机的光缆固定紧。3、使用裁线机注意事项?确定电气线路是否正常。电机是否正转。参数是否正确。设备是否正常运转。使用设备和工具注意安全、防止压伤。在操作过程中注意裁线机周围清洁卫生。3 剪裁光缆中3m、5m、10m光缆的扎线分别是多长?3m光缆扎线50 mm、5m光缆扎线60mm、10m光缆扎线80mm。4 光缆剪裁的抛长规则是多少?跳线用缆每条抛长60mm,尾纤用缆及2m以下用缆抛长100mm。5 束状尾纤、带状尾纤、防水尾纤、分支尾纤热缩管长度分别为?束状尾纤热缩管长度25-30毫米。带状尾纤热缩管长度15-20毫米。防水尾纤热缩管长30-35毫米。分支尾纤热缩管长度30-35毫米。岗位问答之穿配散件(40分):1.常规散件的穿配顺序依次是?尾套 、 束环 、压接环 、 本体 、 弹簧 。2.在常规情况下,FC、SC、LC、ST缆皮剥除长度依次是多少?缆皮开口为多少?FC缆皮剥除长度2.8厘米。SC缆皮剥除长度2.6厘米。LC缆皮剥除长度3.0厘米。ST缆皮剥除长度4.0厘米。缆皮开口为1.0厘米。LC、ST不用划口。3、穿散件时FC、SC应注意哪些?注意型号不能穿错。不能多穿 漏穿 穿反。缆皮剥除和开口注意长度,划缆皮时注意不要划伤0.9紧套光纤。剥线时应根据线材选用合适的剥线钳,避免夹伤0.9紧套光纤。散件不得出现破损、残缺、规格不一、颜色不一致。避免各种物料混淆。注意安全,避免刀具划伤、光纤刺伤 。 保持好设备、工具、环境的卫生。4、穿LC、ST 时应注意哪些?3.0 LC的压接套和ST的压套不能混淆不能多穿 漏穿 穿反。散件不得出现破损、残缺、规格不一、颜色不一致。保持好设备、工具、环境的卫生。岗位问答之固化插芯(40分):1 固化温度是多少?固化时间是多少?固化温度是100-120度。固化时间15-25分钟。2 烤胶时为什么要来回抽动光纤?检查光纤是否断裂。排除插芯内部气泡。3 353ND胶配制(固化剂:粘结剂)比例是多少?脱泡时间与转速分别是多少?配制好的胶在常温在可以使用多长时间?配制比例是1:10。脱泡转速是3000-3500转/分钟,脱泡时间为5分钟。保质时间是3-4小时。4.把配制353ND胶放置离心机搅拌的目的是什么?应注意什么?进行脱泡无任何杂质气泡,呈透明状态。使胶充分搅匀。在搅拌时应保持离心机的平行度、时间、转速。5.在烤胶过程中剥纤应该注意什么?剥线钳的刀口与光纤保持70-90。剥好光纤后用手轻拨光纤并看是否断裂。剥纤过程中注意光纤刺伤6、固化过程中常见的问题?缩纤:穿插芯时没有穿到位、固定光缆时没有固定好。注胶:注胶至插芯前端一定要有胶溢出再缓缓退至尾柄后端。注胶过程中插芯体任何部位不能粘上胶。切纤时,切割刀应紧靠插芯端面垂直于光纤且平行于插芯端面。用一切一弹的方式切掉多余光纤。切光纤过程中注意光纤不要刺伤皮肤。岗位问答之研磨端面(40分):1 研磨分为几步,分别是什么?研磨片的规格分别有那些?研磨垫配置规格分别是什么?分五步、分别为:去胶、粗磨、细磨、抛光、检查端面。研磨片分别为:9u、1u、ADS。研磨垫配置规格分别是粗磨-9u-65度、细磨-1u-75度、抛光-ADS-55度。3、在研磨成品连接头时应注意哪些?根据不合格品的情况区分进行研磨可减少损耗和研磨片的使用寿命。一定注意在研磨完一道工序进行清洁时,切记不要把整个研磨盘放进去,只需对插芯面进行清洁。取下成品后拿齐连接头用手甩几下,可避免水珠进到前套合格品要用干净的防尘帽看一颗戴一颗。4、研磨过程中连接头常见的缺陷?产生的原因?缺陷:裂纤:光纤局部或全部出现深度断裂、断口、大黑快。黑点、白点:黑点是深凹坑、白点是浅凹坑。划痕:插芯端面出现黑直线或白直线。产生的原因:插芯头上的胶太大、太厚或太小,研磨时整块脱落,受力不均匀,导致脆性断裂。1u 研磨片切削力不够、或者上一道太粗糙,以至于不能修复。1u 或抛光片有大颗粒杂质,导致光纤损伤,出现凹坑。研磨片上有杂质等异常大颗粒,或者研磨片表面不平整,导致光纤局部受力大,切削深度大而造成划痕。研磨片存在开刃现象,表面很硬且不够平整,导致局部应力过大,切削深度大。ADS研磨片异常造成。岗位问答之组装压接(40分):1 FC、SC装顺序依次是什么?需要工具有那些?取弹簧、剪凯夫拉、刷本体、上前套、压接套、束环、压接、上尾套、外壳。工具有:尖嘴钳、工装、剪刀、热风枪、压线钳。2 组装FC、SC凯夫拉保留长度是多少?在装FC型时,FC/APC与FC/UPC各旋转哪个部位?保留长度0.8厘米。FC/APC旋转后端本体、FC/UPC旋转前端前套。3、ST插芯组装步骤?将ST法兰盘一端放入一个束环竖立拿在手中。依次插入ST插芯、弹簧、外套并将外套扣在法兰盘卡钉上,将卡环放在外套上端插芯尾柄凹槽处用尖嘴钳将卡环夹进插芯尾柄凹槽内固定。在压接过程中SC注意哪些?压接环正确的套进本体尾部后确定凯夫拉呈伞状压在本体上避免凯夫拉没有起到抗拉的作用。束环正常的套进压接环确定缆皮压在压接套上,避免尾套变形。压接时前套一定要保持水平。前套要严密扣紧在本体上,以免后面上外壳时不能够很好的活动。压接时两手轻轻中间用力,避免在压接中,压接套、束环没压到位。压接中,拿前套和光缆时手一定要放低,避免压伤手。切勿一只手压接。压接时一定要注意安全。保持好周边清洁卫生。在组装和压接中如何保护好连接头端面?工作台面要保持干净光缆要平整放在工作台上,组装时不要多拿,以免端面之间来回碰撞,导致端面损伤。岗位问答之插回损测试(40分):1 插回损测试仪输出口必须使用什么连接头?FC/APC2 一条标准的测试线最少能测多少个连接头?600个连接头3 常用光纤工作波长有那些?RL、IL分别指什么?1310nm、1550nm RL:回损 IL:插损4 跳线的插入损耗合格标准是多少?UPC、APC回波损耗合格标准是多少? 0.2dB 。UPC 50dB 、APC60 dB。 5、测试FC注意哪些?SC注意哪些?FC型应拧紧测试、插拔顺畅、轻松。FC/UPC应先按弹性在进行测试。SC型应卡扣到位,插拔顺畅、轻松。保持好周边清洁卫生。在测试中如何保护好测试线连接头端面?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