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公务员考试行政能力测试高分技巧攻略_第1页
2018年公务员考试行政能力测试高分技巧攻略_第2页
2018年公务员考试行政能力测试高分技巧攻略_第3页
2018年公务员考试行政能力测试高分技巧攻略_第4页
2018年公务员考试行政能力测试高分技巧攻略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2018年公务员考试行政能力测试高分技巧攻略.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理科题速解指南其实无论是国家公务员考试还是地方公务员考试,解答行测时遭遇的最大难题就是速度。据统计,国家公务员考试很少能有人在规定的时间内作答完全部题目,总有部分题目来不及做。行测题作答要先算一笔时间账国考题量近两年都是135道题,时间是120分钟,另外要多留出10分钟时间填涂答题卡,平均44秒一个,算是比较快的了。这样答题时间只有110分钟,每一题的答题时间只有49秒,还要除去答题的时间,思考的时间实际上是非常有限的,在这种时间限制下再简单的题目都会变得很难。一、行测考试的最大特点不是难,而是要快。用传统的解题思维来复习公务员考试显然是行不通的,公务员考试是讲究方法的考试,尤其是行测考试,每种题型都有规律可循,通过把握其命题方式才能找到最佳的答题方法,以最快速、最准确的方法完成答题。例1超市将99个苹果装进两种包装盒,大包装盒每个装12个苹果,小包装盒每个装5个苹果,共用了十多个盒子刚好装完。问两种包装盒相差多少个A3B4C7D13【答案】D。【解析】设大盒有X个,小盒有Y个,则可得12X5Y99。因为12X是偶数,99是奇数,所以5Y是奇数,Y是奇数,则5Y的尾数是5,可得12X的尾数是4,则可得X2或者X7。当X2时,Y15,符合题意,此时YX13当X7时,Y3,XY10,不满足共用十多个盒子,排除。故正确答案为D。这就是运用数的奇偶性解不定方程。例2某商品按原价出售,每件商品可获得50的利润,后来按照原价的80出售,结果每天售出的件数比降价前增加了2倍,那么后来每天销售这种商品所赚取的利润是原来的多少倍A08B12C15D18【答案】B。【解析】设该商品的成本为100,则原价为100(150)150,并设此时每天的销量为1,则原来每天所赚取的利润为(150100)150;后来的售价为原价的80,即为15080120,此时的每天的销量比原来增加了2倍,即是原来的3倍,则现在每天的销量为3,每天所赚取的利润为(120100)360,是原来的605012倍,故选B。这就是一道非常经典的用特值法求解的利润问题。同学们还会碰到用方程法或十字交叉法解的题型,但万变不离其中,不管什么方法都是源于最基础的公式。二、研究历年真题真题是每年考试特点、变化最直接的体现,他直接体现了每年考试的内容、考点,给我们下年的备考指明了方向。另外,每年考点都会有一定的相似性,所以熟练掌握对下次考试有很大帮助。三、重视选项行测全部为客观题,这就给我们寻求捷径提供了便利,而题目又包含题干选项两部分,传统的教学考试中通常会忽略选项,认为那是投机取巧。实则不然,这样的思维方式对公务员考试非常不利。很多题目我们通过观察选项结合题目中的相关信息就可以直接得出答案,而通过传统的解题思维则会使题目变得复杂。四、做题采用先易后繁、先简后难的原则因为题目都不是很难,所以完全可以把考试比作抢分游戏。在规定的120分钟时间内,总共有100的分值,看谁抢得多,那么你是先抢简单的题目还是难搞定的题目,道理就这样简单。“先易后繁、先简后难”你求学之路上很多老师都将过这个道理,公务员考试提现的更为明显。中公网校专家建议考生在考场上,每做完一个大项后涂一个大项的答题卡。这样不容易出错,不会影响做题思路,还可以在涂答题卡过程中思考刚刚做过题目的准确性。公考行测小白该如何备战一、教材为本,夯实基础新人在备考的初始阶段,由于对国家公务员的考试内容、考试规律以及解题方法不甚了解,因此新人首先需要通过一本基础性的教材从宏观上把握公务员考试,学习行测基础知识。宏观把握考试情况。教材一般在正文前面会对最新大纲的解析和考试发展趋势进行,考生要认真学习,以做到心中有数,有计划地复习。透彻理解核心知识。教材每章核心知识都为考生总结了行测考试中最常用的基础知识,这是解答问题的基础,考场上的速解技巧也提炼于此,考生要细致掌握。熟练掌握题型精讲。教材基本上囊括了国考的所有考试题型,不同题型的考点规律同中有异,解题思路各有特色,需要系统认识。二、研究真题,总结技巧研究国家历年行测考试真题,有利于进一步把握国家公务员行测考试的试题特点和规律,抓住考试重点,进行有针对的复习。此外,近几年地方多省公务员考试试题在命题方向和命题难度上和国考接近,各省市最新真题代表了公务员考试的发展方向,非常具有参考性。经过前期教材复习和真题研究后,大部分考生对行测考试题型题量、解题方法有了一定了解,但还有很多细致的考点没有吃透、弄清,对行测考试五大板块的掌握程度也有所不同,这时需要通过专项复习来查漏补缺、攻破难点。根据自身薄弱环节,选择对应的专项教材;注意技巧总结,特别是基础题型的常用方法技巧;可结合专项题库、模拟试题搭配使用。三、模拟练习,调整状态模拟练习是备考行测的重中之重,只看书不做题是不可能提高行测成绩的。通过模拟题的练习可以进一步总结自身不足,提升解题速度。选取合适的模拟试题,坚持每周12套;前期无需计时,后期需模拟考试现场来限时;答题结束后,需对照答案,记录解答错误的题目,形成错题本;总结适合自己的解题方法,重点研究错题本。2018公务员考试行测备考“特值法”解利润问题利润问题已成国家公务员考试、各地方省考中都会出现,可以说十分受考官亲睐。只要考生参与考察行测的考试中,必然会碰到此类利润问题,那么用特值法求解,就可以快速破解,但中公教育专家提醒大家,在用此解题方法时必须明确核心基本知识。核心公式(1)利润销售价(卖出价)成本(2)利润率利润/成本销售价成本/成本销售价/成本1(3)销售价成本(1利润率)、成本销售价/1利润率(4)利润成本利润率补充考试中一些常见表达,如降价20(即打八折),打折率90(即打九折),折扣率30(即打七折),满200返30,相当于170元买到200元的商品,即170/20085折。以下结合例题,讲解用特殊值法解利润问题。【例题1】(国考201272)2010年某种货物的进口价格是15元公斤,2011年该货物的进口量增加了一半,进口金额增加了20。问2011年该货物的进口价格是多少元公斤()A10B12C18D24【答案】B【解析】解法一11年的进口量是10年的15倍,即多50,而总的进口金额只多20,说明11年的进口价格要比10年来的小。故排除C和D,剩余两个选项选一个代入排除即可,从而达到快速求解目的。解法二题中2010与2011两年中的进口价、进口量和进口金额发生改变,但也只是给出了比例关系,故可赋值2010年的进口量为2公斤,则2011年的进口量为3公斤,两年中单价、数量和金额的数量关系如下图所示2010年进口额15230元,则2011年进口额30(120)36元,那么2011年的进口价格36312元,故2011年该货物的进口价格是12元/公斤。通过上述题目明确其应用环境若题干无详细的售价、成本价及销售量等数据,只是给出了它们之间的比例关系,比如,就给出了利润率这种条件,我们可以利用特殊值法,设成本则为1或者100,销售量则对应最小整数,就不会那么抽象了,同时可以简化我们的计算。解析】设该商品的成本为100,则原价为100(150)150,并设此时每天的销量为1,则原来每天所赚取的利润为(150100)150;后来的售价为原价的80,即为15080120,此时的每天的销量比原来增加了2倍,即是原来的3倍,则现在每天的销量为3,每天所赚取的利润为(120100)360,是原来的605012倍,故选B。这就是一道非常经典的用特值法求解的利润问题。同学们还会碰到用方程法或十字交叉法解的题型,但万变不离其中,不管什么方法都是源于最基础的公式。二、研究历年真题真题是每年考试特点、变化最直接的体现,他直接体现了每年考试的内容、考点,给我们下年的备考指明了方向。另外,每年考点都会有一定的相似性,所以熟练掌握对下次考试有很大帮助。三、重视选项行测全部为客观题,这就给我们寻求捷径提供了便利,而题目又包含题干选项两部分,传统的教学考试中通常会忽略选项,认为那是投机取巧。实则不然,这样的思维方式对公务员考试非常不利。很多题目我们通过观察选项结合题目中的相关信息就可以直接得出答案,而通过传统的解题思维则会使题目变得复杂。四、做题采用先易后繁、先简后难的原则因为题目都不是很难,所以完全可以把考试比作抢分游戏。在规定的120分钟时间内,总共有100的分值,看谁抢得多,那么你是先抢简单的题目还是难搞定的题目,道理就这样简单。“先易后繁、先简后难”你求学之路上很多老师都将过这个道理,公务员考试提现的更为明显。中公网校专家建议考生在考场上,每做完一个大项后涂一个大项的答题卡。这样不容易出错,不会影响做题思路,还可以在涂答题卡过程中思考刚刚做过题目的准确性。2018国考行测逻辑判断题型讲解之假言命题逻辑判断在公务员考试当中考的有10题,考察最多的是命题里面的假言命题和可能性推理的加强型和削弱型,所以对于假言命题要特别注意他的推理规则,要看到一个题应该怎么写推出关系。假言命题主要分成两种,一个是必要条件假言命题,主要的关联词有三个只有才,不不,除非否则不;一个是充分条件假言命题,主要的关联词也是三个只要就,如果那么,若则。有时候关联词不明显,自己要懂得找来,除此外还要注意一些关键词,A是B的关键、基础、基石、必不可少、不可或缺。这个时候A就是必要条件,B是充分条件。假言命题的推出关系是充分条件推向必要条件,对于推理规则主要要记住的是,AB时候,否后否前,肯前肯后,这种常见考法是,题目问以上为真,以下哪下为真(假)。掌握这些的话,假言命题的题目并不难。【例题】从世界经济的发展历程来看,如果一国或地区的经济保持着稳定的增长速度,大多数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必然随之上涨,只要这种涨幅始终在一个较小的区间内就不会对经济造成负面影响。由此可以推出,在一定时期内()。A如果大多数商品价格上涨,说明该国经济正在稳定增长B如果大多数商品价格涨幅过大,对该国经济必然有负面影响C如果大多数商品价格不上涨,说明该国经济没有保持稳定增长D如果经济发展水平下降,该国的大多数商品价格也会降低【答案】C。中公解析题干包含两个充分条件假言命题。题干的逻辑关系为一国或地区的经济保持着稳定的增长速度大多数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必然随之上涨;涨幅始终在一个较小的区间内不会对经济造成负面影响。A项根据条件肯定后件不能肯定前件,错误;B项根据条件否定前件不能否定后件,错误;C项根据条件否定后件则否定前件,正确;D项根据条件否定前件不能否定后件,错误。因此,答案选C。【例题】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这句话同样适用于人际交往之中。一个人只有先了解了自己,才能了解别人;任何人也只信赖充分了解他的人,包括他自己。试想,如果一个人根本不了解你,他如何值得你信赖呢由此可以推出()。A只有信赖自己,才能信赖别人B不了解自己,就不会被任何人信赖C他充分了解你,所以他值得你信赖D充分了解自己,就可以获得许多人的信赖【答案】B。中公解析由“一个人只有先了解自己,才能了解别人”可知了解自己是了解别人的必要条件,而由“任何人也只信赖充分了解他的人”可知了解他人是被人信赖的必要条件,则题干中的逻辑关系可统一转化为充分条件,即被人信赖了解别人了解自己。根据否定后件可以否定前件,则可推出B项,其他几项都不能由题干推出。2018国考行测逻辑判断题型讲解之三段论结论型三段论由两个含有共同项的性质判断作为前提而得出的一个新的性质判断作为结论的演绎推理。由三个直言命题构成,也就是两个前提和一个结论,所以叫做“三段”论。三段论的本质在于传递,把共同项消去,形成新的命题。三段论题目的主要特征主要有以下两点(1)提干和选项出现“所有”、“有些”;(2)题干至少出现三个概念,并且概念要重复出现。根据题目问法的不同,将三段论的题目分为两类,即前提型和结论型,中公教育专家提醒考生们在做题过程中注重一定的解题技巧,快速排除选项选出正确答案。三段论结论型1、题干一般会给出两个或多个前提,问可以得出什么结论。问法为可以推出以下哪项一定为真2、解题方法(1)排除法。偷换概念、利用三段论传递规则的特点排除。如所有与甲型H1N1流感患者接触的人都被隔离了。所有被隔离的人都与徐海华接触过。假设上述命题为真,则下面哪一个命题也是真的A、可能有人没有接触过甲型H1N1流感患者,但接触过徐海华B、徐海华是甲型H1N1流感患者C、徐海华不是甲型H1N1流感患者D、所有甲型H1N1流感患者都与徐海华接触过【答案】A。中公解析题干并没有提到徐海华是否甲型H1N1流感患者,排除B、C两项,有一种思维会觉得B、C一个是一个不是,那么肯定有一个是对的,一定要避免这种错误的思维方式;题干只是说明“所有被隔离的人都与徐海华接触过”,D项偷换了概念、排除;所以正确答案是A。(2)定位推导法从选项中的主项入手,定位题干中含有该主项的命题,利用概念间关系的推理规则及三段论推理规则,沿着谓项的方向进行推导,最终推出含有选项中主项和谓项的命题,将所得结论验证选项是否正确。如某记者在某村委会看到理财小组正在理财。村支书告诉记者“在我们村,凡没盖三段章的票据都不能看做合理的,凡合理的票据都不能再提出质疑。人们已经对有些票据都提出了质疑。凡提出质疑的票据都要审核。有的合理的票据已经存档。”从村支书的话中,我们可以推出A、盖“三段章”的票据都要存档B、有的需要审核的票据是不合理的C、三段章”民主理财制度密切了党群关系D、有的需要审核的票据是合理的【答案】B。中公解析题干中并未提及“三段章”与“党群关系”的关系,C项排除;由A项知,要得到“盖三段章的票据都要存档”,定位到“所有盖三段章的票据”,但题干中没有可以转化为“所有盖三段章的票据”的前提,A项排除;观察B、D两项,定位“有的需要审核的票据”;由“凡提出质疑的票据都要审核”可知(1)“有些需要审核的票据是提出质疑的票据”;继而定位到“提出质疑的票据”,由“凡合理的票据都不能再提出质疑”可得(2)“凡是提出质疑的票据都是不合理的”,结合(1)(2)可知,有的需要审核的票据是不合理的,即B项。2018国考行测逻辑判断题型讲解之直言命题矛盾关系直言命题是行测逻辑判断题中的重要题型,其中考察矛盾关系又是重点考察的题型。考生尤其要注意的是,“所有是”的矛盾不是“所有非”而是“有些非”,“有些是”的矛盾不是“有些非”而是“所有非”,这是最容易出错的地方,类似矛盾关系在题目中有直接考察,也有间接考察,中公教育专家在此分类进行讲解。(1)直接考察矛盾关系。解题思路“所有”与“有些”,“是”与“非”的转化。如近年来,有个别地方出现孩子辍学现象,这与某些家长的认识有关系。有些农村家长认为,反正孩子今后长大要外出打工,现在根本没必要上学读书。显然,这种认识是错误的。据此,可以推出()。A有些长大不要外出打工的孩子现在有必要读书B有些长大要外出打工的孩子现在有必要上学读书C所有长大要外出打工的孩子现在都没必要上学读书D有些长大要外出打工的孩子现在没有必要上学读书【答案】B。【中公解析】题干中农村家长的认识可以表述为所有长大要外出打工的孩子都没有必要上学读书,该认识为错误的,即其矛盾命题为真,所有非的矛盾为有些是,所以正确答案应该为B。(2)间接考察矛盾关系,一般会借助真假话进行考察。解题思路“一找二绕三返回”,题目中只有一句真话或假话。如厨房的桌子上有四个杯子,每个杯子上写着一句话第一个杯子上写着“所有的杯子中都是蜂蜜水”第二个杯子上写着“本杯是淡盐水”第三个杯子上写着“本杯不是白糖水”第四个杯子上写着“有些杯子中没有蜂蜜水”。如果这四个杯子上写的话只有一句是真的,那么以下哪项必定为真A第一个杯子中是蜂蜜水B第二个杯子中是淡盐水C第三个杯子中是白糖水D第四个杯子中不是蜂蜜水【答案】C。【解析】第一个杯子上的话与第四个杯子上的话矛盾,必有一真一假,由只有一句是真的可知,其他两个杯子上的话为假。第三个杯子本杯不是白糖水为假,即第三个杯子中是白糖水。故答案选C。中公教育专家相信大家可以发现,像这种真假话问题,都是先找出题目中的矛盾关系命题,然后绕开这两句矛盾的去看其他可以确定真假的命题,最后再返回矛盾命题。2018国考行测逻辑填空题型讲解之反对关系反对关系是语境分析的其中一种逻辑关系,所谓反对关系,上下文呈现相反或者相对的关系,一般可以通过一些关联词来查找,像转折词但、却、实际上、然而、但是。对照词不是而是、不同于、过去现在。变化词变得怎样、转变成、转化为等。对于反对关系的解题,应该要先找到呼应点,然后在选项中找到呼应点的反义词或者背离词。【例题】在环境问题上,我们所面临的困境不是由于我们_,而是我们尽力了,但却无法遏制环境恶化的势头,这是一个信号把魔鬼从瓶子里放出的人类,已经失去把魔鬼再装回去的能力。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无所顾忌B无所不为C无所事事D无所作为【答案】D。中公解析“无所顾忌”指没有什么顾忌、畏惧。“无所不为”指什么坏事都干。“无所事事”形容闲着什么事情都不干。“无所作为”指安于现状、缺乏进取精神,没有做出什么成绩。由“不是而是”可知,空缺处所填词语应与“做了”意思相反,表示没做事,排除A、B。由“无法遏制环境恶化的势头”可知,“无所作为”填入更恰当。本题答案为D。【例题】吴越历史舞台的中心在哪里,多年以来一直是学者与公众共同关注的焦点。尽管古籍文献对此有所_,但是多_,有的虽言之凿凿却只是演义。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论证浮光掠影B涉及穿凿附会C记载语焉不详D描述轻描淡写【答案】C。中公解析“但”前后各有一个横线,所以两个横线应该填一对反义词,“浮光掠影”强调印象不深刻,与“论证”不能构成反义词,“穿凿附会”强调生硬地结合到一起,与“涉及”不能构成反义词,“轻描淡写”强调重要的事情一带而过,与“描述”不能构成反义词,所以选择C。所以其实逻辑填空并不难,要懂得找关联词和呼应点,当然在平常也应该多积累词语的意思,因为像第一题,我们是先根据语境排除了两个选项,再进行词语辨析选择更适合题干的选项。考试当中虽说词语考察范围广,但是也有高频词,中公教育专家提醒各位考生平常应该注意积累。2018国考行测逻辑填空题型讲解之联合关系逻辑填空在公务员考试当中是一个重点,主要考察的是语境分析和词语辨析,语境分析主要分成联合关系,转折关系,解释关系,递推关系,学生在做此类题目经常会有一种误区,先看选项再看题干,也没分析语境,单单就靠直觉来判断应该选哪个词,因为填空之所以称为逻辑填空,就是句子间存在逻辑关系,所以第一步应该进行语境分析。联合关系是语境分析的其中一种,也是比较特殊的一种关系。判断一个题目是什么关系有时候可以通过关联词来判断,像常见的并列关联词又、且、与等,还有表示选择的关联词或者、或、要么要么,也课通过标点符号判断,像顿号和分号,联合关系的呼应点不是单纯的近义词或反义词,而是应该根据语境分析应该找近义词还是一致词,遇到顿号的一般就是近义词,但是要注意同义词的区分。【例题】今年2月12日,是达尔文诞生200周年纪念日。在我国,_的外国科学家并不是很多,而英国科学家达尔文则是其中之一能深入到平民百姓中的科学理论更是_,而达尔文的进化论则是其中的佼佼者。依次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A誉满天下屈指可数B名闻遐迩寥寥无几C家喻户晓绝无仅有D妇孺皆知凤毛麟角【答案】D。中公解析从分号的出现我们可以判断这题目考察的是联合关系,所以从第一空词应该对应得实分号后面的“能深入到平民百姓中”,第二空词语对应应该是冒号前的“不是很多”。誉满天下美好的名声天下皆知;名闻遐迩形容名声很大,家喻户晓就是人人皆知,妇孺皆知指某件事物众所周知,流传得很广。、B、D三项都有知名度很高的意思,但由后文的“能深入到平民百姓”可知,题干主要强调的是在普通人中的影响力,“妇孺皆知”恰合句意,且凤毛麟角也与不是很多相符,故选择D。【例题】在乡村,老牛与牧童彼此守望。庄稼人面朝黄土,把自己生命的期望播种进_的泥土里,把一切梦想向季节里扔去,和庄稼、土地一起_,一起金黄。在鲜润的土地上,将十指插入泥土,攥一把,闻一闻泥土的清香,然后把泥土捏出心中渴望的形状,那是老农一生重复了多少次的庄重礼仪和神奇享受。_的身影和溅落的汗珠也被编为一个章节,使故事闪现着更加真实的光芒。乡村和农民真正的笑声,_在季节深处的笑容和粗犷的酒歌里。依次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A黝黑葱郁消瘦镶嵌B广袤成长清瘦洒落C湿润葱郁健硕飘落D厚重成长矫健凝结【答案】C。中公解析“一起一起金黄”构成并列,所填词语与“金黄”保持一致,都是形容色彩的,选择“葱郁”。第三空,结合常识,符合老农身份特点的是“消瘦”。公务员考试行测类比推理题解题技巧在本文中我们要学习下一个论证方式类比推理。首先要熟悉什么叫做类比推理,顾名思义,类比就是有比较和对比,推理就是有推导,类比推理就是有比较的推导。题干中通常出现有两个人或两个事物间的比较,中公教育专家通过对比发现二者有很多相同或相似属性,已知事物A还具有另一种属性,可以推知事物B也具有该属性。这就是类比推理的过程。我们来看一道例题张三和李四两个人,都是男性,18岁,身高188CM,都留个小平头,已知张三考上了北大,所以可以推知,李四也能考上北大。题干中出现了张三和李四两人的四个共同点,即性别、身高、年龄、发型,通过他们的相似度很高,得出结论,李四和张三一样,都能考上北大。这就是典型的类比推理的论证方式。对于该类题型我们该如何加强或削弱呢很简单,从两者的相似度入手,如果有一个选项告诉我们,张三一天吃10个鸡蛋,李四一天只吃1个鸡蛋,能不能削弱我们思考一下,虽然说吃几个鸡蛋和结论中的能否考上北大并无直接关系,但起码这是两者的一个不同点,只要是不同点,就能证明他俩没有那么像,也就对相似度进行了削弱,既然题干是通过相似度来论证的,那么削弱了相似度也就降低了结论成立的可能性,所以类比推理的削弱方式就是,找两者的相同点,当然,如果有一个选项说,张三是学霸,而李四是学渣,明显就比刚才吃几个鸡蛋的选项削弱力度要大,因为学霸和学渣是对于学习能力的一种评价,而结论考不考得上北大正是由学习能力决定的,所以,两者与本质相关的不同点是最强的削弱方式,同理,加强的方式与之相对,就是找两者的相同点,其中与本质相关的相同点加强力度最大。掌握了类比推理论证方式的削弱和加强方式之后,我们来具体应用两道题目。例1生活在沙漠中的啮齿类动物,由于常年面对缺水干旱、强光照以及天敌、昼夜温差较大等问题,大都体型较小且具备即时钻地能力。因此,不到千里外的戈壁滩上,跟它近亲的另一种啮齿动物也应该具有上述体征和能力。下列选项如果为真,哪一个能够支持上述结论A戈壁滩相较于沙漠,表层质地更加坚硬B戈壁滩上的啮齿类动物个头普遍更大C戈壁滩上捕食者构成跟沙漠里相似D戈壁滩上常年暴风肆虐,飞沙走石,自然条件更为恶劣在这道题中,有两种动物的类比,提问是支持上述结论的是,那么就是想让沙漠和戈壁滩的结果一致,那就是找相同,只要我们共同点越多,我们得到一致的可能性就越大,选项只有C是相同的,其他都是不同。所以正确答案是C。例2地球和月球相比,有许多共同属性,如它们都属太阳系星体,都是球形的,都有自转和公转等。既然地球上有生物存在,因此,月球上也很可能有生物存在。以下哪项如果为真,则最能削弱上述推论的可靠性A地球和月球大小不同B月球上同一地点温度变化极大,白天可以上升到100,晚上又降至零下160C月球距地球很远,不可能有生物存在D地球和月球生成时间不同题干通过月球和地球的比较,我们找出很多共同点球形、自传、公转,现在地球有生物,推导出月球也有生物,那提问的是削弱,也就是找出二者的不同,可是仔细观察一下选项,四个选项都是不同,那怎么办呢,这就需要我们尽心区别,找削弱力度最强的那个,与题目的结论本质相关的,即与生物存在相关的,应该选择B,其他的大小、举例、时间都和生物存在的相关联系较弱公职考试行测备考列表法巧解年龄问题在公职类考试中有种题型虽然很受考生青睐,但是又受困于解题速度的困扰,这就是年龄问题。这类题型,其实不难,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只要抓住两个核心即可破题。核心一,对象之间的年龄差永远不变。也就是所谓的等量关系。核心二,随着时间的推移,对象之间的年龄倍数逐渐递减。例1、学生问老师今年多少岁,老师说“我像你这么大时,你只有2岁当你像我这么大的时候,我已经44岁了。”那么,这个老师今年多少岁A25B27C29D30解析由题可意设今年学生X岁,老师Y岁,列表表示两者之间的年龄关系。学生老师2XXYY44任何时候师生之间年龄差不变X2YX44Y,Y30,故答案为D。例2、甲乙两人的年龄和是63岁,当甲是乙现在年龄的1/2时,乙当时的年龄是甲现在的年龄,乙比甲大几岁A10B9C8D7解析由题可意设今年甲X岁,乙Y岁,列表表示两者之间的年龄关系。甲乙XYY/2X任何时候师生之间年龄差不变YXXY/2,XY63X27,Y36。所以甲今年27岁,乙今年36岁,乙比甲大9岁,故答案为B。通过上述列表结合年龄差不变建立恒等式就不难求出年龄问题中所涉及到的未知量。希望广大考生可以熟练掌握并运用好。公职类考试行测备考攻破排列组合常用方法纵观当前公职类考试题型,涉及到计算问题,行程问题,统筹问题,工程问题等,工程问题相对来说其涉及考点相对简单,解法也相对较行程问题比较直观易掌握。那么如何掌握好工程问题的答题呢考生们只需要记住一个公式两个核心便可迎刃而解。公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PTI)核心一设工作总量为时间的公倍数。核心二各自效率保持不变。考生只要牢记这以上三点,工程问题便不再是难题,下面中公教育专家带着大家通过几个例题来验证这个技巧。例1现由甲、乙、丙三人完成一项工程,如果由甲乙两人合作,需要6小时完成,如果由乙丙两人合作,需要9小时完成,如果甲乙丙三人合作,需要3小时才能完成,则这项工程如果全部由甲单独完成,所需小时数为()A3B4C5D6中公解析题目要求的是甲单独完成所需的时间,因此我们需要知道这项工程的工作量以及甲的效率。设工作总量为时间的公倍数,为6、5、3的最小公倍数即工作总量I54甲乙乙丙甲乙丙甲P96189要求甲单独完成的时间T5496。正确答案D。例2一项任务甲做要半小时完成,乙做要45分钟完成,两人合作需要多少分钟完成A12B15C18D20中公解析题目要求的是两人合作需要的时间,因此我们需要知道这项工程的工作量以及两人工作的效率和。通过甲乙各自的时间我们就可以按照核心,设工作总量为时间的公倍数,为30、45的最小公倍数即工作总量I90甲乙甲乙P325要求两人合作的时间T90518。正确答案C。例3一篇文章,现有甲乙丙三人,如果由甲乙两人合作翻译,需要10小时完成,如果由乙丙两人合作翻译,需要12小时完成。现在先由甲丙两人合作翻译4小时,剩下的再由乙单独去翻译,需要12小时才能完成,则这篇文章如果全部由乙单独翻译,要小时能够完成。A15B18C20D25解析题目要求的是这篇文章全部由乙单独翻译需要多少时间,因此我们需要知道这项工程的工作量以及乙工作的效率。通按照核心理解,设工作总量为时间的公倍数,为10、12、4、12的最小公倍数即工作总量I120甲乙乙丙P1210(P甲P丙)412P乙1204(P甲P乙)4(P乙P丙)4P乙1204124104P乙120P乙8。乙单独完成需要的时间T120815。正确答案A。例4某项工作,甲单独做要18小时完成,乙要24小时完成,丙要30小时才能完成,现在按照甲、乙、丙的顺序轮班做,每人工作一小时后换班,问当该项工作完成时,乙共做了多长时间()A、7小时44分B、7小时58分C、8小时D、9小时10分钟中公解析题目给出三个时间,将工作总量设为时间的公倍数,也就是18、24、30的公倍数即工作总量I360。甲乙丙甲乙丙P20151247按照甲、乙、丙的顺序轮班工作,每人工作一小时换班,则一个循环周期的时间为3小时,一个循环周期的效率和为47。36047731,说明要经历完整的7个循环周期,剩余31工作量,这部分的工作量先由甲做1小时还剩11,余下部分由乙来做需要1511小时,即15116044分钟。完成这项工作乙共用时7小时44分钟。正确答案A。综上分析,作为公考高频考点的工程问题,考生只要抓住核心的工作总量为时间公倍数,配合各自所工作的效率保持不变(除将效率通过途径提高外),工程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行测备考选词填空题可根据词语色彩解答所谓色彩意义,指的是附着在理性意义之上,反映的是人或语境赋予词的特定感受。一般我们从以下三个角度去考虑一、感情色彩感情色彩可以分为褒义、贬义和中性三种。有些词表示说话人对有关事物的肯定、好感、赞许等态度,这就是褒义色彩。例如美丽、成就、伟大、可爱有些词表示说话人对有关事物的否定、反感、批评等态度,这就是贬义色彩。例如丑陋、损失、渺小、可恶此外,更多的词既没有褒义色彩,也没有贬义色彩,这样“中性词”。例如课本、手机、飞机、天气我们要结合材料的具体语境,选择一个具有对应感情色彩的词。例1蚂蚁,一种令人生厌的“小生命”,如今以它为原料制成的保健品却地闯进了市民的保健领域。A堂而皇之B一鸣惊人C神气十足D名正言顺【答案】A。中公解析堂而皇之形容公然大模大样或有气派;一鸣惊人比喻平时没有突出的表现,突然做出惊人的成绩;神气十足洋洋得意的;名正言顺指名分或名义正当,说话做事就理由充足,有依据。根据词意可排除B、D。由“令人生厌”、“却”、“闯进了”可知,横线处填入的词语应与前一分句构成转折关系,“堂而皇之”比“神奇十足”更能体现出蚂蚁前后两种不同形象的鲜明反差,且具有贬义。故本题答案为A。二、语体色彩语体可分为书面语体和口语体两大类。有些词多用于书面语体,这样的词常带有“书面色彩”。例如徜徉、羞涩、恐惧、就寝有些词多用于口语语体,这样的词常带有“口语色彩”。例如溜达、害臊、害怕、睡觉我们要结合材料的具体语境,选择一个具有对应语体色彩的词。例2人是一种在本能与理想、欲望与价值的冲突中求取的动物,本能与欲望是的,理想与价值则是主观建构的。人正是在建构理想与价值的过程中逐渐演化为人的。和平、友爱、宽恕、协作的伦理思想和价值理想就是由人类建构起来的。这一理想就是所谓文明的核心,它已经不同程度地内化为人的基本素质。A平均生而知之祖祖辈辈B平衡与生俱来世世代代C平均世代相传祖祖辈辈D平衡从天而降世世代代【答案】B。中公解析第一个空,欲望与价值中应该是求取平衡,排除A、C,而本能和欲望是人天生就有的,“生而有之”过于口语,“与生俱来”书面语合适。故本题选B。三、形象色彩形象色彩指通过描摹、比喻等手法使词义的表达富于具体的形象感。这种附加色彩能突出事物的特征,唤起人们丰富的想象。例如“鹅卵石”通过描摹事物的外形,使人产生具象。“摊牌”使用比喻手法,具有强烈的动态感。当选项中的多个词填入空中都可以的时候,我们优先选择具有形象意义的词,作为答案。例3巨型流星撞击海洋也能海啸,但这种情况较为。曾发现小行星撞击痕迹的科学家表示,35亿年前的小行星撞击引发的大海啸曾经整个地球。A引起稀少淹没B引发罕见吞噬C爆发稀有吞没D暴发少见湮灭【答案】B。第三个空入手。“吞噬”吞食,并吞。“吞没”一般表示将公共财产据为己有。“淹没”原意是被水覆盖了,如洪水淹没了城镇。由语境“整个地球”可知,这里形容海啸要吞掉整个地球,用吞噬最具形象色彩。故答案选择B。行测备考因果文段在片段阅读中如何巧妙使用(一)对结果的强调有些片段,往往喜欢在最后一两句来“果”的总结词,比如“所以”、“因此”、“于是”。这个时候,当然大家都知道重点句是哪一句了。但大家能在做片段的时候,可以先扫一眼段尾,因为往往这时候我们能直接发现最后一句就是我们要的句子,这样能大大节约我们做题的时间。例1一个体系中的各种制度具有战略互补性,某一项或几项制度发生变革,其他的制度要么进行相应的变化,要么就会与新制度难以配合,对新制度的实施产生阻碍。因此,制度变革本质上就应该是整体推进的,虽然在事实上可以分步进行,否则,就会存在巨大的制度运行成本。下列对文意的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A各种制度之间具有战略互补性B实施新制度往往有阻碍C制度变革应整体上推进,可分步实施D实施新制度运行成本巨大【答案】C。中公解析文段由一个体系中各种制度之间的战略互补性,推出制度变革的规律,即制度变革本质上应该是整体推进的,虽然在事实上可以分步进行。与此一致的为C项。当然,如果我们能直接看到最后一局,可能更快选到答案,尤其是在长篇片段中。例2人们在对自己说过的错话或做过的蠢事表示懊悔时,会问自己是哪根神经搭错了;对于别人突然之间不可思议的举动,人们也会说他是不是“搭错神经了”。大脑有1000亿个神经细胞,由此形成1000多个触点,这些触点形成无限多样的回路,产生无穷无尽的思想。当我们产生一个意念的时候,脑中的一些神经细胞便会释放出与该意念有关的神经传递素,把讯息传送给其他神经细胞。所以,当一些神经细胞错误地把带有特定意念信息的神经传递素传给非目标细胞时,就会形成错误的思想网络,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搭错神经”了。这段文字意在说明A大脑中意念的产生机制是极其复杂的B神经细胞在意念传递过程中起桥梁作用C人的某些错误行为是可以原谅的D“搭错神经”是有科学依据的【答案】D。中公解析文段首先引出“搭错神经”这个话题,接着从科学的角度分析了其产生的原因和过程,由此可知,人们常说的“搭错神经”是有科学依据的。D项与此相符。A、B、C三项均非文段主旨所在。故本题答案为D。这一题,如果我们能看到最后一句的那个果的标志,直接锁定答案的主题词是讲“搭错神经”,这一题会做的更快。(二)对原因的强调当然,并不是所有因果都强调结果。有些题目往往会伴随有“之所以是因为”、“究其原因是”等词语,这时候,原因会比较重要。我们看看强调原因的一些题目。例3说到网络阅读的趣味,有的网络小说的读者分析自己之所以“迷”网络小说,是因为现在的一些网络小说在商业化模式的运营下,情节设置比较引人入胜,就像说评书一样,关键时刻总是需要听下回分解,让人欲罢不能,“读网络小说不需要太多的思考,它就是一种消遣、一种娱乐网络小说大部分都是一次性阅读”。这段文字意在说明A网络小说成瘾的原因B网络阅读成为新的娱乐方式C网络小说为什么能吸引人D现代小说通过什么途径传播【答案】C。中公解析文段围绕网络小说展开,B项“网络阅读”、D项“现代小说”均脱离主题,首先排除。A项“成瘾”程度过重,在文中没有体现,排除。故答案选C。中公教育专家认为,因果文段的结构相对简单,所以希望各位考生在做题的时候,能迅速锁定到需要用到的原因局/结果句,节约时间,保证做题效率。行测常识积累要点行政法十大重要考点在行测的常识判断部分,法律知识考察频率很高,因此,考生日常积累一些重要的法律知识点也很重要,中公教育专家总结了行政法的十个重要考点,供考生们学习。一、行政主体行政主体,是指享有公共行政权力,能够以自己的名义独立从事行政管理活动,并能独立承担由此产生的法律责任的组织。根据行政主体资格取得的法律依据的不同,可将行政主体划分为职权性行政主体和授权性行政主体。二、行政行为1抽象行政行为与具体行政行为以行政行为的对象是否特定为标准2内部行政行为与外部行政行为以行政行为的适用性和效力作用对象的范围为标准3羁束行政行为与自由裁量行政行为以行政行为受法律的约束程度为标准4要式行政行为与非要式行政行为以行政行为是否应当具备一定的法定形式为标准三、行政许可的种类行政许可的种类包括特许;一般许可;认可;核准;登记。四、行政许可的听证(一)听证事项1行政机关依职权主动听证的事项。行政许可法第46条规定,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实施行政许可应当听证的事项,或者行政机关认为需要听证的其他涉及公共利益的重大行政许可事项,行政机关应当向社会公告,并举行听证。2依当事人申请听证的事项。行政许可法第47条规定,行政许可直接涉及申请人与他人之间重大利益关系的,行政机关在作出行政许可决定前,应当告知申请人、利害关系人享有要求听证的权利;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在被告知听证权利之日起五日内提出听证申请的,行政机关应当在二十日内组织听证。申请人、利害关系人不承担行政机关组织听证的费用。(二)听证程序根据行政许可法第48条规定,听证需要遵照下列程序1听证日期。行政机关应当于举行听证的七日前将举行听证的时间、地点通知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必要时予以公告;2听证的方式。听证应当公开举行;3案外人主持。行政机关应当指定审查该行政许可申请的工作人员以外的人员为听证主持人,申请人、利害关系人认为主持人与该行政许可事项有直接利害关系的,有权申请回避;4申辩、质证。举行听证时,审查该行政许可申请的工作人员应当提供审查意见的证据、理由,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以提出证据,并进行申辩和质证;5听证笔录的案卷排他原则。听证应当制作笔录,听证笔录应当交听证参加人确认无误后签字或者盖章。行政机关应当根据听证笔录,作出行政许可决定。五、行政处罚的种类1行政处罚法的规定类型根据行政处罚法的规定,行政处罚的法定分类有(1)警告;(2)罚款;(3)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4)责令停产停业;(5)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暂扣或者吊销执照;(6)行政拘留;(7)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行政处罚。2行政处罚的学理分类根据行政处罚的内容不同,可以分为声誉罚、财产罚、行为罚、人身罚。警告属于声誉罚;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属于财产罚;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暂扣或者吊销执照属于行为能力罚;行政拘留属于人身罚。六、行政处罚的适用裁量情节,是指行政处罚机关决定是否给予、给予轻或者重以及免除处罚所依据的各种情况。1不予处罚的情节有不满14周岁的人、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时有违法行为的;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纠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2从轻或减轻处罚的情节有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有违法行为的;主动消除或者减轻违法行为危害后果的;受他人胁迫有违法行为的;配合行政机关查处违法行为有立功表现的等。七、行政复议的范围行政复议的排除事项有以下两个方面1行政机关的行政处分或者其他人事处理决定。对这些决定引起的争议,按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提出申诉。这里所说的法律法规,主要是指公务员法等。2行政机关对民事纠纷作出的调解或者其他处理。对这些处理引起的争议,当事人可以依法申请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行政机关处理的民事纠纷,包括乡政府和城镇街道办事处的司法助理员、民政助理员主持的调解,劳动部门对劳动争议的调解,公安部门对治安争议的调解等。八、行政复议机关国务院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作为被申请人时的行政复议机关,是作出该具体行政行为的国务院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如果申请人对两个以上国务院部门共同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依照行政复议法第14条的规定,可以向其中任何一个国务院部门提出行政复议申请,由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国务院部门共同作出行政复议决定。对上述行政复议机关作出的复议决定不服的,既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也可以向国务院申请裁决。国务院按照行政复议法的规定作出最终裁决,当事人不得对国务院的最终裁决提起行政诉讼。九、行政诉讼受案范围法院不予受理的行政案件1国家行为,比如国防、外交等国家行为;2抽象行政行为,比如行政法规、规章或者行政机关制定、发布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命令;3内部行政行为,比如行政机关对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奖惩、任免等决定;4最终裁决,比如法律规定由行政机关最终裁决的行政行为;5刑事司法行为,比如公安、国家安全等机关依照刑事诉讼法的明确授权实施的行为;6行政调解行为与仲裁行为;7不具有强制力的行政指导行为;8驳回当事人对行政行为提起申诉的重复处理行为;9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权利义务不产生实际影响的行为。十、行政诉讼被告经复议的案件被告的确认经复议而起诉的案件,被告的确认分四种情况经复议的案件,复议机关决定维持原行政行为的,作出原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和复议机关是共同被告。复议机关改变了原行政行为的,复议机关就是被告。这里所说的改变,包括法律依据、事实根据和处理决定方面的任何实质性变更。复议机关在法定期间内不作复议决定,当事人对原行政行为不服提起诉讼的,应当以作出原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为被告。复议机关在法定期间内不作复议决定,当事人对复议机关不作为不服提起诉讼的,应当以复议机关为被告。中公网校微信EDUOFFCNCOM1行测经典和定最值问题讲解之祁同伟送字画行测中的和定最值问题,就是题目中已知几个值的总和,求其中某一值的最大值或者最小值。这种问题的解题的核心思想就是,和一定,求某个数的最大值则使其他值尽可能地小反之,求某个数的最小值则使其他值尽可能地大。中公教育专家经研究发现,行测中常考的和定最值问题主要分为三种类型一、正向的和定最值正向的和定最值,即求最大数的最大值是多少或者最小数的最小值是多少。解题方法列举法,即将其他值一一按题干要求进行列举即可。例1祁同伟偶得21张名画,于是他决定将这些名画送给高育良书记、李达康、沙瑞金、侯亮平、高小琴5人,而且每人所得名画数量均不相等,那么得到最多的高育良最多可以得到几张【解析】首先通过题意判断名画总数一定,求得名画最多者最多有几张,是正向的和定最值问题,因此,可用列举法。想要求最大值,则其他值要尽可能地小,因此得最少的人最少为1张,第四多的最少为2张,以此类推可得第一多第二多第三多第四多最少4321因此,高育良最多可得21123411张。例2祁同伟偶得36张名画,于是他决定将这些名画进献给高育良、侯亮平、李达康、沙瑞金、高小琴5人,而且每人所得名画数量均不相等,已知高育良获得最多的名画为10张,那么得到名画最少的高小琴最少可以得到几张【解析】首先通过题意判断名画总数一定,求得名画最少者最少有几张,是正向的和定最值问题,因此,也可用列举法。想要求最小值,则其他值要尽可能地大,而高育良最大为10张,则第二多最大为9张,以此类推可得高育良第二多第三多第四多高小琴10987因此,高小琴最少可得36109872张。二、逆向和定最值所谓逆向和定最值,即求最大数的最小值是多少或者最小数的最大值是多少。解题方法求平均数法,即将总数求平均值再分配余数例1祁同伟偶得21张名画,于是他决定将这些名画进献给高育良、侯亮平、李达康、沙瑞金、高小琴5人,而且每人所得名画数量均不相等,那么得到名画最多的高育良最少可以得到几张【解析】首先通过题意判断名画总数一定,求得名画最多者最少有几张,是逆向的和定最值问题,因此,可用求平均数法。先求出21541,再将平均数4写在最中间即第三多的下面,并推出其他几个值分别为高育良第二多第三多第四多最少65432然后分配余数1,这1张只能分配给最多的高育良,若分配给其他人则不满足题意每人所得名画数量均不相等,因此,高育良最少可得617张。若将此题目中总数21改为22,则22542,同样将平均数4写在最中间即第中公网校微信EDUOFFCNCOM2三多的下面,并推出其他几个值分别为高育良第二多第三多第四多最少65432然后分配余数2,2可以分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