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古代的文书ppt课件_第1页
18古代的文书ppt课件_第2页
18古代的文书ppt课件_第3页
18古代的文书ppt课件_第4页
18古代的文书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代文书种类,1,文书的出现,文字产生之前:一、结绳、刻契结绳而治周易系辞:“上古结绳而治”用结绳的方法来进行管理。刻契释名:“契刻也,刻识其数也”旧唐书:“俗无文字,刻木为契”文字出现形成文书(一)汉字的发明:“仓颉造字”的传说(二)最早的公务文书出现于黄帝时期三皇五帝(三皇:伏羲女娲神农)“自五帝始有书契”(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尧舜),2,(三)黄帝时期的公务文书坟典:三坟、五典、八索、九丘三坟:三皇之书五典:五帝之书八索:八卦之说九丘:九州之志尧典皋陶谟大禹谟,3,(二)夏代的公务文书和文书档案工作夏朝已有比较成熟的公务文书1.尚书中收录夏代的公文甘誓甘誓是启讨伐有扈氏时发布的檄文胤征2.夏太史令终古掌管文书档案工作,图法是宫中的重要档案。,三、夏代的文书公务文书成了国家管理的重要工具,4,古代公文种类和名称,一、我国最早的公文名称誓典部落联盟首领言行的记录谟下属对部落联盟首领陈述的记录誓:帝王动员部下讨伐敌方的命令性文书。尚书中收录五篇誓:甘誓汤誓牧誓费誓秦誓甘誓主要特点:中心突出,要言不烦,富于气势和鼓动力,是一种比较规范的公文。“誓”到秦汉以后消失,用“檄”代替。,5,二、历代主要公文名称种类(一)古代主要下行文种类1.诰:君王勉励属下的文书。始于商朝,秦时废,汉代复用,明清时授予五品以上高官用“诰命”,辛亥革命后废除。历史上出现最早、使用时间最长的公文名称之一。2.制:皇帝颁布重大政治制度的命令性文书。始于秦,汉称“制诏”,唐宋后称“制书”,一直沿用到清代。3.诏:又称“诏书”,是皇帝发布一般性命令、训示、答复臣下上奏,或皇帝即位、逝世时颁告天下的文书。,6,制与诏的区别:制书的规格高于诏书:“命为制,令为诏。”命是重大的、有关全局性的命令;令是一般的、局部性的命令。,4.敕书和戒书又名戒敕。始于汉代,皇帝对臣僚训示用的专用文书称“戒”,一般上级官员向下级官员行文用“敕书”。南北朝以后,“戒书”废除,敕成为皇帝专用的下行文;宋代称“敕牓”,皇帝诫励百官、晓谕军民、赐宴的文书。元代后,称“敕命”,辛亥革命时废除。5.策(册)书皇帝用于册封或罢免诸侯王、公卿、大夫的专用公文,一般书写于两相连的竹简上。,7,6.命、令帝王或执政大臣代表国家发布的命令性文书,用以任命官员、赏赐。,7.谕、旨谕,皇帝主动发出的命令或指示。始于秦汉,主要于明清时使用。明代称“敕谕”,清代有“上谕”或“圣谕”和“谕贴”、“堂谕”之称。旨,始于唐代,皇帝批准臣下施行政务的公文,称“敕旨”。元明清三代,皇帝发布的公文统称“圣旨”。谕旨,皇帝的指示的统称。“明发谕旨”和“寄信谕旨”之分。,8,8.檄、檄文周天子或诸侯用来征召、晓谕或声讨敌方的文书。类似于“誓”檄文的特点:叙事明白、说理雄辩、气势强盛、话词果断,忌隐晦曲折、和缓细巧。,9.典夏以前,“典”为记录首领典范行为的文体,西周时成为帝王颁布的制度、法规的文书。10.贴官府征调兵役、徭役发给吏民的一种文告。始于南北朝,唐代的“堂贴”,明代沿用。11.批答君王对臣下的章疏做出回答的公文。相当于现在的公文“批复”。始于唐代,历代沿用。,9,(二)古代主要上行公文名称1.上书始于战国。是臣民向君王陈述主张、见解的公文名称。是后代奏、章、表、疏的前身。上书往往就一件事,依据确凿的历史事件,纵横议论,逻辑性强,富有说服力。李斯的谏逐客书2.奏臣子向君王进言上书的统称。臣下评议政事、陈述政见、弹劾官员的文书。始于秦代,汉代以后通常称“奏议”、“奏书”、“奏章”、“奏疏”、“奏折”,10,3.章官员受封赠后向皇帝谢恩的文书。始于汉代,东汉以后又用于对皇帝的庆贺和谏议。唐以后基本废而不用。4.表官员向皇帝陈述事情的上行公文。(内容情理结合)始用于汉代,魏晋南北朝盛行,唐宋以后多用此名。用处广泛,凡论陈、劝请、进献、荐举、庆贺、请安、讼理、弹劾均可用表。5.议臣下就重大国事向皇帝论说事理、表述意见的文书。西周时出现,汉代正式设为上行公文,也称“驳议”,作为官员向皇帝陈诉不同意见之用。,11,6.疏(上疏)官员对政事的建议以及弹劾官员的上行公文,类似表。特点:是对所议事项分条陈述。贾谊论积贮疏始于秦代,止于清代。,7.状官员向皇帝陈述事情或申诉所用的文体。起始于汉代。唐宋后扩大适用范围,通用于黎民百姓向官署或下级官署向上司报告使用,唐代的“牒状”、宋代“奏状”、元代“申状”、明代“呈状”、清代“诉状”。明清以后,多用于法律部门和信访部门,现代汉语中“告状”一词,即源于此。,12,8.题本、奏本、奏折、密奏明清时大臣向皇帝进奏的几种主要公文。题本:以官署的名义向皇帝陈述、请示有关政务、军情、钱粮等公事所用的文体。须用印,送通政司转交内阁称“通本”,送朝廷部院的称“部本”,内容大都属于例行公事。奏本:官员以个人名义呈送皇帝的陈情、建言、申诉等。不须用印,不必告诉上级官员,直接交奏事官进呈皇帝。具有保密性,一旦公布易引起朝廷的震动。两种公文均出现于明代。乾隆始,题本和奏本统称题本。奏折:一种专门奏议军国大事的机密上行公文。密奏:只有指定的官员才有权上呈,并由皇帝亲自启封、阅看、批复的绝密奏折。不用送通政司转内阁,直接交奏事官进呈。密奏出现于顺治年间,雍正时大兴密奏之风。奏折始于清康熙时。,13,9.揭帖由内阁直达皇帝的机密文书,皇帝阅后退还本人,不予公布。出现于明代,清代,揭帖指题本的副本,题本送皇帝,揭帖则分别送给各有关司、部、科参考。,10.呈和详呈:下级官员和吏民向上级陈述事由的公文,类似现代的“报告”始用于宋代,明清时使用广泛。详:下级官员和吏民向上级陈述事由并请上级批答的公文,类似于现代的“请示”。始用于明代,盛行于清代。清代呈和详两种公文明确分工,是文书工作的一大进步。,14,(三)公开张贴的文书和机密文书露布和封事露布:也称露板、露版,公开张贴的文书。是各级官署为了使四方官民迅速知晓其内容而不加封缄,公开张贴于宫门、城门及交通要道的文书。类似于今天的告示。扁书、板檄始用于汉代,汉以后仅用于军事获胜奏捷。封事:机密文书,密封的奏章。百官上书奏机密事,为防泄密,用黄囊封缄呈进,称封事。始于汉代,止于明代。合檄、飞檄,15,(四)古代主要平行文名称1.移:古代广泛使用的一种平行文书,为各诸侯国之间或各国官署之间的往来公文。始用于春秋,称“遗书”,战国时称“移书”,汉魏以后,称“移”或“移书”、“移文”,2.载书(盟书)春秋战国时诸侯王集会所订立的共同遵守事项,称“盟誓”,写成文书叫“载书”。3.国书春秋战国时邻国互派使节、沟通情报的文书。现代外交活动中用的“国书”则是国家元首派遣或召回大使时向对方发出的正式文书。,16,4.关(关文)朝廷各部之间互相质询的来往公文。始用于晋代,沿用至清代。清代使用范围扩大到地方组织之间往来行文。又用于向外国派遣官员时的身份证明,相当于现代的“护照”。5.咨(咨报)翰林院移文三省、枢密院时使用的文体。始于宋代,元明清时地位较高级别相等的官署,公事往来也用咨文。,17,(五)古代多用公文名称1.牒主要作为平行文,始用于唐代,内外各官府不相统属者,相互往来的公文,多用于各州署之间互相移文。在宋元明三朝沿用,称为“故牒”,晚清出现“通牒”,是国与国之间往来平行文书名称。还可用于下行文,出现于唐代,用于官府向老百姓发布文书。2.札(劄)子宋代盛行的一种多用公文名称,既是下行文,也是上行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