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常见文言文实词在文中的含义.ppt_第1页
理解常见文言文实词在文中的含义.ppt_第2页
理解常见文言文实词在文中的含义.ppt_第3页
理解常见文言文实词在文中的含义.ppt_第4页
理解常见文言文实词在文中的含义.ppt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7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理解常见文言文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文言文阅读”之,实词种类,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同义复词偏义复词,命题规律,立足于常见常用,既包括高考规定的120个实词,又包括教材文言文中出现的实词。注重与教材的联系,所考的实词基本都能在教材中找到例句或词义。考查形式有明考和暗考两种。,常见错误,【错误类型一】弄错通假【典题引路】2011年高考重庆卷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B.即驰书告台省趣发饷趣:通“趋”,前往该句中的“趣”是“促”的通假字,意思是催促、督促的意思,如“趣赵兵亟入关”(史记陈涉世家)等。B项就是因为不懂得它是“促”的通假字,而仍按“趋”去解释,因而造成了理解的错误。,【错误类型二】不辨古今【典题引路】2010年高考湖北卷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则相与笑之曰:鄙鄙:卑鄙“鄙”在现代汉语中,有“卑鄙”之意,但“鄙”在古代汉语中,绝没有“卑鄙”之意,而只有“浅陋”之意,如“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曹刿论战)。“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所以,A项就犯了以今义解释古义的错误,正确的解释应为“浅陋”。,【错误类型三】不明活用【典题引路】2012年高考浙江卷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D.履苍莽中履:鞋子该句中的“履”是词类活用,属名词活用为动词,应解释为“行走”,成语中“如履薄冰”的“履”字就是这种意思。而D项在解释“履”时,不明白这一词类活用现象,仍按“履”的字面意思直接解释,导致了解释的错误。,【错误类型四】不分单双【典题引路】2010年高考江苏卷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C.其平居语言容止容止:形貌该句中的“容止”是两个单音词“容”和“止”的连用,应该分别解释为“容貌”和“举止”,如果考生把它们误解释为现代汉语的一个双音词“形貌”,就掉进命题者设置的陷阱里了。,一、巧记本义,紧扣语境,正确理解一词多义,词义种类:本义:最初造字时表示的意义。引申义:有本义引申出的意义。比喻义:用比喻的方法形成新的词义。假借义:借用另一个同音字的意义。,实词举例,病重病缺点、毛病损害、伤害困苦、疲劳担忧、忧虑被被子覆盖、穿遭受、蒙受同“披”披在身上、穿在身上披散,尝试练习请解释下列各句中“爱”的意思。(1)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2)爱其子,择师而教之。(3)向使三国各爱其地(4)爱而不见,搔首踯躅。(诗经静女)(5)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过秦论,【本义】对人和事物有很深的感情喜爱。【成语举例】爱憎分明爱如珍宝爱不释手【经典文言】“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触龙说赵太后)【引申义】1对于自己喜爱的人总是寄予同情和爱护同情、爱护【成语举例】爱民如子爱莫能助【经典文言】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史记陈涉世家)2自己喜欢的东西舍不得送给别人吝惜、吝啬、爱惜【成语举例】爱日惜力爱财如命【经典文言】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孟子齐桓晋文之事)3自己喜爱的东西不想让别人发现隐蔽、躲藏【经典文言】爱而不见,搔首踯躅。(诗经静女),二、了解词义演变特点,重点掌握古今同形异义词,辨析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今词义,并说明其古今词义的变化特点。(1)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2)沛公居山东时(3)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4)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5)(廉颇)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6)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规律总结,词义扩大:古义的范围小于今义。词义缩小:古义的范围大于今义,今义一般包含在古义之中。词义转移:词义由表示甲事物变为表示乙事物。词义弱化:同样的词语,在古代表示的语义较强,今天表示的语义较弱。词义强化:同样的词语,在古代表示的语义较弱,今天表示的语义增强。感情色彩变化:词语在使用过程中,感情色彩逐步发生了变化。,特别提醒,碰到与现代同形的双音节词时应该格外留心。少数是与今天相同的,多数是与今天不同的,即现代是一个词,而古代是两个词,必须拆开翻译。举例:妻子、祖父、夫人、其实、于是、用心,三、找规律、析特点,掌握词类活用,(一)名词的活用名词活用作状语在现代汉语中,名词一般是不直接用作状语的;在文言文中,有些名词却经常作状语,在句中起修饰作用。名词或用作动词(一般动词)在现代汉语中,名词是不会直接带宾语的,但文言文中却经常出现名词直接带宾语的现象,这就是名词用作动词。名词或用作使动用法在文言文中,有些名词带上宾语后,表示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名词或用作意动用法在文言文中,有些名词带上宾语后,表示主语把宾语当做是什么的意思。,1试找出下列句中名词活用为状语的词,并试着找出名词活用为状语的规律和特点。(1)东犬西吠(2)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3)草行露宿,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4)雄州雾列,俊采星驰(5)而相如廷叱之(6)常以身翼蔽沛公(7)人皆得以隶使之规律和特点:名词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前如果不构成主谓关系,那么,它一定活用为状语,或者说,只要是处于主语和谓语之间的名词一定活用为状语。,(3)沛公军霸上:军鹪鹩巢于林:巢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渔樵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质规律和特点:名词前没有动词,后接介宾短语(后无动词),则该名词活用为动词。(4)驴不胜其怒,蹄之:蹄买五人之头而函之:函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王塞者凿之,陡者级之:级填然鼓之:鼓规律和特点:名词后带“之”字,则该名词活用为动词。,2试找出下列句中名词活用为动词的词,并试着找出名词活用为动词的规律和特点。(1)至于君不君,臣不臣二月草已芽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君子不齿规律和特点:名词前有副词(“不”“无”“相”等),该名词活用为动词;因为在汉语中,副词不能修饰名词,若修饰了,则该名词活用为动词。(2)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水左右欲刃相如:刃云青青兮欲雨:雨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饭规律和特点:能愿动词(指“能”“得”“欲”等动词)后的名词活用为动词。,(5)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道海安、如皋大楚兴,陈胜王范增数目项王规律和特点:两个名词连用(或者一个名词和一个名词短语连用),则必有一个名词活用为动词。至于哪个名词活用,则视具体情况而定。(6)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缇骑按剑而前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规律和特点:名词而动词活用动词而动词或者:动词而名词动词而活用动词。,(7)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空以身膏草野徐孺下陈蕃之榻规律和特点:名词的使动用法(8)越国以鄙远既东封郑侣鱼虾而友麋鹿吾从而师之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襟三江而带五湖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复哀后人也规律和特点:名词的意动用法,(二)动词的活用动词活用作名词在文言文中,动词往往用作句子的主语或宾语;有时又受“其”“之”等词语的修饰限制,使之具有了名词的特点。动词的使动用法在文言文中,有些动词所表示的动作,其发出者是后面的宾语所表示的人或物,这就是动词的使动用法。如:“项伯杀人,臣活之”中的“活”,就是“使活命”的意思。,1试找出下列句中动词活用为名词的词,并试着找出动词活用为名词的规律和特点。(1)鸡豚狗彘之畜,勿失其时(2)臣之进退,实为狼狈(3)去国怀乡,忧谗畏讥(4)而其见愈奇(5)追亡逐北,流血漂橹(6)司马子反渴而求饮规律和特点:一是两个动词连用,如构不成连动式,则后一个动词一般活用为名词;二是动词前若有“其”“之”等代词修饰,则该动词活用为名词。,2试找出下列句中动词的使动用法的词,并试着找出动词活用为使动用法的规律和特点。(1)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2)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3)若亡郑而有益于君(4)泣孤舟之嫠妇(5)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6)秦王恐其破壁(7)毕礼而归之(8)有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三)形容词的活用形容词用作名词在文言文中,当形容词担任主语或宾语时,它已不再表示事物的性质或特征,而是表示具有某种性质或特征的人或事物形容词用作动词在文言文中,当形容词直接带宾语时,它不再表示事物的性质,而是表示相应的动作行为或变化发展。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在文言文中,当形容词带宾语时,它表示附加某种特征于宾语所表示的事物上,这种活用方式,就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在文言文中,当形容词带宾语时,它表示主语所表示的人或物认为宾语所表示的人或物具有某种性质或特征。,试找出下列句中形容词活用的词,看看属于哪一类型,并试着找出形容词活用的规律和特点。(1)君安与项伯有故(2)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3)而智勇多困于所溺(4)素善留侯张良(5)邻之厚,君之薄也(6)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7)士不敢弯弓而报怨(8)大将军邓骘奇其才,四、关注特殊实词:同义复词和偏义复词,1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崩”指皇帝死,“殂”指平民死,偏义在“崩”,“殂”是衬字。2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偏义在“骑”,“车”是衬字。3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偏义在“入”,“出”是衬字。句意为:防备别的强盗进来和意外的变故。4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偏义在“亡”,“存”是衬字。5其间衰老者或有代谢偏义在“谢”,“代”是衬字。,偏义复词的识别方法,根据句子语境来判定。如孔雀东南飞“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全诗之中,未言及兰芝有父,“父兄”一词的意义当偏指在“兄”这个语素上面,用以突出刘兄的蛮横与暴戾。根据语法关系来判定。如礼记“士功不兴,大夫不得造车马”中,因“车”与“造”构成动宾关系,与“马”不搭配(一般而言,我们不能说造“马”),故“马”无义,起陪衬作用,“车马”偏指“车”义。根据词语照应来判定。如“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巷陌”偏义在“巷”,“陌”是衬字,这从后面的“住”字可以判定。,偏义复词的翻译,偏义复词”只有一个语素表示意义,另一个语素不表示意义,只作陪衬。翻译时,将“陪衬意”去掉,把表示意义的那个语素翻译出来即可。如张溥五人墓碑记“亦以明死生之大”中“死生”偏义在“死”,意为死难。这句话可译为为:也以此来表明五人之死的重大意义。,五、依据条件,判断通假,通假字,是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对于它,除靠平时积累外,还要依据通假条件,判断该字是否通假。这两个条件为:通假字自身特点:a.读音相通(有些字因语音演变今天已看不出相通了),b.字形相似;语境条件,在具体句子中,当某个字用它的本义、引申义等义项都讲不通时,就可以考虑通假。,六、依据语境推断疑难实词的含义,考情分析:1.题型:客观选择为主,主观解释为辅。2.使用的材料:呈现多样化趋势3.考察重点:通假字、古今异义、偏义复词、古今异义和词类活用等。,讨论,1.“有飞骑犯法,善才(人名)绳之”,你能准确解释“绳”这个词吗?2.进之此时案腰间刀伺道济,有异言,则杀之。道济趋下阶,叩头曰:“武皇帝在上,臣道济如有异心,速殛之。”你能推断出:“案”“殛”的意思吗?你是用什么巧妙的方法解决的?,(一)想想看:,1.丰则贵籴,歉则贱粜2、冀得一归觐,“籴”、“粜”大家比较陌生。可根据字形,推断为会意字,跟“粮食”有关,意思是买进粮食、卖出粮食。,“觐”虽比较眼生,但它是形声字,从形旁“见”上,猜出与“见”有关,可以解释为“拜见”。,字形,汉字中的形声字占80%,形声字的形旁有表意的功能。会意字则本身就表意。,一、字形分析法,方法:,1.从“刂(刀)、弓、矛、戈、斤(斧)、殳sh”与有关,2.从“马、牛、羊、豕、犭、鸟、虫”者与有关,3.从“(言)、辶(走)、彳(行)”者与有关,禾-,皿-,宀-,贝-,纟-,求-,隹(zhu)-,歹-,月-,目-,兵器,动物,人的行为,五谷,金钱,死亡,器具,丝麻,肉,房舍,毛皮,眼,鸟雀,1.有牧人御众之才2.夜入其家,探其箧,不使之知觉。3.迨诸父异爨,东西多置小门。4.彀士十万人,(统治,治理),(小箱子),(灶台,烧火煮饭),试试看:,(弓箭手),“见”通“现”:出现,“要”通“邀”:邀请,1.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倍”通“背”:违背,2.风吹草低见牛羊,3.张良出,要项伯,(二)想想看:,通假,通假是文言文的特殊语法现象之一,用了通假的词语从通假的角度去理解才符合语境。,二、通假推断法,方法:,1.崔家顾人刺我,请以闻。2.翼日进宰,宰见其小,怒呵成。3.昌宗从旁趣说(人名),使速言。,通“雇”,雇佣,试试看:,通“翌”,第二天,通“促”,催促,(更加,越来越),(疲劳),1.追亡逐北,(败逃者,逃亡的人),2.奉之弥繁,侵之愈急,4.曹操之众远来疲敝,(三)想想看:,结构,3.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安逸享受),5.通五经,贯六艺,(贯通),6.庶竭驽钝,攘除奸凶,(排斥、排除),利用文言句法特点推断。即利用上下文中对偶、对比、排比、并列、互文等相近似的语言结构,来推断处于对应位置上的词语的意义。这些对应的词语往往在意义上相反,相近(相同)。,三、结构观察法,方法:,试试看:,1、带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2、丁壮苦军旅,老弱罢转漕3、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4、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腰里佩着,通“疲”,疲乏,疲劳,慎,谨慎,(被)任用,1.臣闻逆龙鳞,忤人主,自古以来难,臣以为不难。2.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3.今主上幼冲,贼臣虎据,雄才奋用之秋也。,试试看:,(帝王),(不喝水),(年幼),1.势拔五岳掩赤城2.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招致,(四)想想看:,3.绩曰:“是固有罪,然皆饥羸病乏,不足胜杖,姑涅臂以戒,亦可已。”使者怒,欲并劾绩,绩力争不变,使者不能夺。对下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不足胜杖,姑涅臂以戒胜:能承受B绩力争不变,使者不能夺夺:强迫,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鸿门宴行年四岁,舅夺母志。陈情表,超出,B,迁移,成语中保留了大量的文言词义,联系成语,加以印证,对判断文言词义会有很大的帮助。教材中学过的典型的实词意义要及时积累、灵活运用,迁移到课外。,四、知识迁移法,方法:,1.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焉2.若贷而不诛,则天下大义不明,大法不立矣。,试试看:,(踩、踏),(饶恕),3.常德军乱,夜纵火而噪。(董)槐骑从数人于火所,且问乱故。乱者曰:“将军马彦直夺吾岁请,吾属将责之偿,不为乱也。”槐坐马上,召彦直斩马前,乱者还入伍中。(06江苏卷)B吾属将责之偿责:谴责。,(要求)2014江苏卷,4.乱而继迁薄我,必败,迫近(2010江西卷),1.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隆中对,试试看:,海客谈瀛州,烟涛微茫信难求。梦游天姥吟留别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兰亭集序,2.上欲封昙首等,昙首曰:“近日之事,衅难将成,赖陛下英明速断,故罪人斯戮。臣等虽得仰凭天光,效其毫露,岂可因国之灾,以为身幸。陛下虽欲私臣,当如直史何?”上不能夺,故封事遂寝。宋书王昙首传,(的确、确实),(偏爱、偏私),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杨砺,字汝砺。父丧,绝水浆数日。服除,以禄不足养母,闲居无仕进意,乡旧移书敦谕,砺乃赴官。岁余,又以母疾弃官。开宝九年,入迁光禄寺丞。丁内艰,(后)起就职。宋史列传第四十六,(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