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长核算PPT演示课件_第1页
增长核算PPT演示课件_第2页
增长核算PPT演示课件_第3页
增长核算PPT演示课件_第4页
增长核算PPT演示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增长核算,高伟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1,增长核算方法(growthaccouting)的提出,索洛(1957):技术进步与总量生产函数。阿布拉莫维茨(M.Abramovitz,1956):1870年以来美国的增长源泉与产出趋势。,2,增长核算方法,3,增长核算方法,4,索洛余量的含义,索洛余量(solowresidual):TFP(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除生产要素量的增加之外的其他因素导致的经济增长率,有时可以简化为技术进步。,5,特例:完全竞争+规模报酬不变经济,6,例子:计算索洛余值,7,案例:美国18401960年经济增长的源泉分析,8,丹尼森(1967),9,案例2:亚洲“四小龙”的增长奇迹,亚洲“四小龙”:韩国、新加坡、香港、台湾增长率:19661990年实际人均收入一直维持7左右的增长率核算结论:亚洲“四小龙”的增长源于生产要素的投入增加,而不是全要素生产率(技术)的进步。所以,亚洲“四小龙”的增长可能不能持久。,10,关于东亚增长奇迹的争论,杨(AlwynYoung)在1994年的一篇论文“数字事实:东亚经济增长的经验统计”中应用增长会计学详细分析了东亚经济增长的源泉,指出过去三十多年来,香港、新加坡、韩国和台湾经济的不寻常的增长,几乎完全归因于投资的增长、劳动投入的增加和劳动素质的提高,而技术进步和其他影响索洛留数的因素并没有发挥多大的作用。增长会计学还可以用于研究生产率下降的问题。,11,关于东亚增长奇迹的争论,美国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PaulKrugman)认为,“亚洲取得了卓越的经济增长率,却没有与之相当的卓越的生产率增长。它的增长是资源投入的结果,而不是效率的提升。”“如果用全要素生产率来衡量技术进步的话,亚洲各国的技术进步几乎为零,根本就没有什么东亚奇迹。”1997年东亚的金融危机证实了克鲁格曼的结论?,12,中国经济增长因素分析,(沈坤荣,1999)其中:EA: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贡献份额EK:资本投入增长的贡献份额EL:劳动投入增长的贡献份额,13,中国经济增长因素分析,19531997年中国经济增长的年平均速度为7.7%,其中资本投入的贡献为4.45%,劳动投入的贡献为1.45%,经济增长的76.7%是由生产要素投入的增加带来的。而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仅为1.8%,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为23.4%。而且,在生产要素投入的贡献份额中,资本投入的贡献占有主导地位,为57.8%。可见,我国建国以来的经济增长主要是依靠生产要素,尤其是资本要素的大量投入增加来取得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贡献十分有限。但是,从分阶段情况来看,改革开放前后两个不同时期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具有明显的差异。改革开放前的19521978年,我国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对产出增长的贡献份额仅为2.5%,而改革开放后的19781997年,这一指标高达37.8%。并且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开放的不断扩大,这一指标呈不断上升趋势。(沈坤荣,1999),14,中国经济增长分析结论,中国处于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过渡时期,不完全的市场与不完全的计划同时对资源配置发生作用,各种摩擦和矛盾也十分突出,中国经济仍然没有彻底摆脱低效运行的状态,体现出粗放型特征。而东亚金融危机的教训再一次告诉我们,高投入、低效益的经济增长是不可能持久的。,15,增长核算方法的发展,Denison(1967)1.劳动2.资本存量的规模3.资源配置状况4.规模经济5.知识进展6.其他影响单位投入产量的因素,16,增长核算方法的发展,JorgensonandGriliches(1967):(1)将资本投入和劳动投入的增长分解为数量增长与质量增长;(2)将劳动和资本投入按不同组成成分交叉分类,并以工资率和资本服务租赁价格作为计算劳动与资本投入不同组成成分的权数。,17,计算TFP的结果,Solow(1957):80%Denison(1967):30%JorgensonandGriliches(1967):24%,18,案例:美国国民收入增长的源泉(19291982),(E.F.Dension,1985),19,经济增长的计量分析,趋同问题鲍莫尔(W.Baumol,1986)储蓄与投资的关系费尔德斯坦与郝莱卡(M.Feldstein和C.Horioka,1980)投资与人口增长对产出的影响曼基、罗默和韦尔(G.Mankiw,D.Romer,D.N.Weil,1992),20,鲍莫尔(W.Baumol,1986),21,图形表示,22,德朗(J.B.DeLong,1988),23,图形表示,24,费尔德斯坦与郝莱卡(M.Feldstein和C.Horioka,1980),25,费郝现象,一国的投资率与储蓄率存在一对一的强烈关系。,26,曼基、罗默和韦尔(G.Mankiw,D.Romer,D.N.Weil,1992),27,案例1:投资比率(百分比)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