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采访学(12)网络采访.ppt_第1页
新闻采访学(12)网络采访.ppt_第2页
新闻采访学(12)网络采访.ppt_第3页
新闻采访学(12)网络采访.ppt_第4页
新闻采访学(12)网络采访.ppt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网络采访,宁波理工学院刘建民,1网络采访的主要特点有哪些?2网络采访的界定?3阐述网络采访的技术特点、内容特点。4网络采访有哪些方式?5网上寻找新闻线索有哪些渠道?请你在网上寻找一二条新闻线索。,一、网络采访的特点,1网络采访的界定,网络采访是借用网络进行采访。它仍属于采访方式范畴。网络采访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网络采访是指新闻记者为了撷取新闻素材,运用网络技术和网络手段,获取一切相关信息的活动和过程。它强调的是网络采访的信息收集功能。狭义的网络采访是指新闻记者在无法亲临现场、也不能用或不宜用电话采访时,借助互联网络,通过电子邮件、聊天室、电子公告牌、新闻组、网络调查等工具,与确定或不确定的采访对象进行数字化交流,以获取相关信息,弥补传统采访方式的不足所进行的活动。它突出强调网络采访的条件性和辅助性功能。,网络新闻采访发展,网络新闻采访直接从传统新闻采访和计算机辅助新闻学发展而来。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如何利用网络所提供的虚拟空间寻找采访线索,如何利用网络资源、数据库收集和核查数据,如何利用电子邮件、BBS、新闻组、邮件列表、网络电话和聊天工具、可视化交互式设备等进行远距离的全球性、实时性、全数字式新闻采集和新闻调研等活动,亦包括利用数字化的硬件设备和技术在现实空间中所进行的新闻采访和调研活动。,网络新闻分类,在现实空间中所进行的新闻采访和调研活动主要是由网络记者完成。网络记者目前在我国是有限制的,只有一些媒体的网站才有采访权,像新华社的新华网、人民日报的人民网、光明日报的光明网等。商业网站一般都没有采访权,当然也有一些变通,比如,将采访对象邀请到网站与网友聊天,回答网友的问题,其实也是一种变通的采访。,清华大学李希光教授的划分,广义和狭义:广义的网络记者包括全体网民。他认为,“互联网降低了进人记者行业的深门高槛,人们不用在政治上有什么特殊的要求,不用在经济上有什么特别的投资,也不需要专业文凭和记者证;只要接人了互联网,就与成千上万的受众连接起来了,就可当上记者”。狭义的网络新闻记者是指网络传播媒体(网站)中所有从事新闻实务的专业人员。这一定义与传统的广义记者定义相当。不同的是,网络记者应是一种身兼数职(采写、摄录、编辑、播音、主持人、发布等)的多媒体数字记者(DigitalJoumalist),网络新闻采访的特点,分技术与内容两方面。技术特点第一,运用多媒体采集新闻。第二,采访工具全数字化。内容特点第一,采访范围大、速度快。第二,新闻资源共享,利用方便。,二、网络采访的方式,何谓网络新闻,至今还没有严格的定义;但就其特性来看,网络新闻是指在互联网上利用网络技术和网络功能对新近发生的事实所作的多媒体、全方位的报道。,网络新闻的采访两种基本方式,一是实地采访:2001年3月人大、政协“两会”召开期间,我国人民网就派出了自己的记者深人现场参与报道。在人大会议开幕仅一分钟后,人民网就刊发了开幕的消息;十五分钟之后就刊载出来自大会现场的图片。9.11”事件爆发后,我国百姓也是从网上最先看到来自纽约世贸大楼被毁现场的记者报道。,二是在线采访。在线采访是一种借助在线服务进行新闻采集或借助公共或私有的数据库进行数据的收集与分析的采访方式,国外称电脑辅助报道(ComputerAidedReporting,简称CAR)。网络记者与传统媒体相比,最大的优势是在线采访,也是使用最为普及的采访方式方法。1997年3月3日,科技日报记者于卓运用在线采访,采写了网上风景无限一文,成为我国成功运用网络采访方式的第一人。自此以后,网络采访便在我国新闻界得以应用。,1网上寻找新闻线索,在网上传播信息的有多个媒体、多种声音。不管是电子邮件、网上浏览、在线聊天、网上论坛,甚至个人网页,都是记者发现新闻线索的好地方。网上浏览与看报纸、电视一样,记者可以从网上成千上万的报道中发现新闻线索。许多记者将每天上网浏览当做一件日常性的工作,一些新闻信息或线索常常是在对网站的浏览中获得的。,线索案例,在亚特兰大奥运会期间,我国江南晚报的采编人员在互联网上看到亚特兰大奥林匹克公园爆炸的文字和图片,立即将这一消息翻译成中文,抢发在当日晚报上。1999年4月15日,韩国航空公司一架麦道MD1l货机于16时4分从上海虹桥机场起飞,一分钟后坠落在上海郊外的萃庄附近。当天17时57分一网友将主题为“飞机坠落”的帖子贴到新浪网的“谈天说地”上,并简要地描述了自己所目击的事故现场的情况。获得这一新闻线索,新浪网18时11分以“快讯”形式,在国内新闻栏目中报道:“一架飞机今天16点在上海附近失事”。随着事态的发展,新浪网在滚动播发的“要闻”和“国内新闻”栏目中共播发了20多条相关新闻和图片。,1999年12月31日下午,人民网负责监看BBS的编辑发现,网友在“强国论坛”上贴了一条叶利钦辞职的简短消息,在证实了这条消息的准确性后,人民网组织记者密集采写和报道有关叶利钦辞职的消息。除了网上流览,寻找新闻线索还可通过邮件列表。邮件列表是一组参与者的电子邮件地址集合,与电子论坛、聊天室类似。有人以尘土中的渴望为题在一个名叫“研究型记者编辑组”的邮件列表中,贴了一条信息:“我正在写作一篇有关地下储油桶漏油的连续报道,我想知道,有谁知道相关的线索。”很快他就收到了答复:“我们已经在英格兰观察上发表了三篇有关这一问题的报道,请查阅12月21日、1月12日和3月10日的几期。”邮件列表有各种各样的主题,将不同的人组成不同的兴趣小组。,2网上采访新闻人物,通过向采访对象发邮件(E一mail)可以实现网上采访。美国华裔科学家杨向中博士克隆出五头牛犊的消息见报后,文汇报记者想就此写一篇人物专访。于是,通过互联网,记者很快进人了美国康涅狄格大学的网址,并在该校转基因动物中心找到杨向中的E-mail地址。记者通过E-mail向杨表明自己的身份和采访意图并列出详细的采访提纲。两天后,杨从荷兰参加国际会议后一回到办公室,便用E一mail回答了采访提纲所提出的问题,还发来了在实验室工作的照片。,通过新闻组(Newsgroup)和电子小组(Listservs)对众多的采访对象进行采访。一位记者曾经写了一篇有关电脑光盘的商业性应用的文章,他在新闻组里贴了几个问题,一小时以后答复便陆续返回,并有人给他介绍了一些更为理想的采访对象。随着视频技术和数字技术的发展,未来通过视频在地球上任何地方向任何人进行面对面的采访,还将成为轻而易举的事情。网上采访还可以通过在线聊天方式实现。,3网上查询背景资料,每一次成功的采访,都离不开事先作周密细致的准备工作,特别是翻阅大量的与采访对象和采访事件相关的资料,诸如个人简介、新闻背景资料等。过去,这些工作都是通过本单位的资料室或公共图书馆来完成,面对浩如烟海的资料,查阅起来既费时又费力。互联网络为新闻记者查阅资料提供了最简便快捷的方法。,新闻媒体的数据库,新闻媒体的数据库是记者搜索最多的资料库。目前,国内许多新闻单位如新华通讯社、人民日报社等都建立了自己的数据库。比如,成立于20世纪90年代初的新华社综合数据库()目前共有中英文库28个,子库100多个,数据量达80多亿汉字,并以日均150万汉字的速度增长。,一些网站也是记者查们资料的好去处,如政府网站、学校网站、企业网站、个人网页、公共电子图书馆等。如何娴熟地运用各种检索工具、如何对网络调查进行优化设计等,在更大层面上是一个技术问题。而且,电脑技术发展和硬软件更新换代的速度之快,可谓日新月异。记者要紧跟技术发展的步伐,才能用好网上查询。记者不仅要用好网上查询,还要学会过滤、验证信息。,4网上问卷调查统计,传统的调查研究,一般采用问卷调查与面对面访谈或电话访谈的方式。网络调查则是指凭借互联网进行的联机调查,是针对网民开展的调查。主要有以下三种形式:,一是将调查问卷放在互联网页上,通过网民对网页的主动访问与浏览完成问卷,这也是目前在网络调查中被广泛运用的方法。二是借助电子邮件(E一mail)进行抽样调查,通过计算机网上自动搜索获取较完整的E一mail地址清单,然后向其发送调查问卷,受访者在收到调查问卷后,可以通过E一mail把填答好的调查问卷回复给记者。三是通过“计算机辅助电话调查”,这种调查与传统的电话调查访问近似。,5网上搜集报道意见,通过观察网站留言版,记者搜集报道意见,研究后续采访报道的方向是最好的方式。一些热点话题,网友的意见代表了一部分读者的意见,记者分析这些意见可以调整采访报道角度。比如,新浪网新闻留言版是供网友发表意见、评论的地方。只要注册为新浪网会员代号、密码,你就注册了新浪会员,新浪会员可以在新浪留言版上匿名发表意见、评论、作品,新浪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这些意见、评论、作品供大家阅读。,三、网络采访的方法,1网上邮件采访,在网络采访运用之前,报纸记者也采用书面方式采访。书面采访是通过书信进行纸上交流的采访形式,记者向采访对象写些问题,用传统的邮局信件、电报传递的方式寄给采访对象,或通过办公室传真机传递给采访对象。电子邮件采访只不过将传统的邮局传递和传真机传递改为现代的网络传递。传输工具不同,但基本的采访方法是共通的。,书面采访:提问是关键,问题一定要使采访对象感兴趣,并愿意花时间回答,而且是坐下来“笔录”。传统“笔录”是用笔,网络“笔录”是在电脑上键人文字,写法不同,但都要付诸文字。比起口头采访,“笔录”要费时,所以采访对象对记者提问不感兴趣是不肯花时间回答的。记者的问题一般多设计得较为轻松,让对方回答问题时没有压力。另外,也不宜采用法拉奇咄咄逼人式的提问,更不能用激将式的提问。因为没有面对面的交流,文字中流露出的过于感情化的言词、语句、语气容易让人误解,让人警惕。甚至斟酌再三,不敢下笔。与其这么吃力,还不如不予合作。,通过电子邮件要资料,记者采用电子邮件方式采访,并不只能设计肤浅的采访问题,也同样适宜深度采访。这比传统的书面采访具有很大的优势。因为采访对象对记者想了解的间题不一定都要一一做答,他可以通过邮寄附件的形式,将自己写的文章和研究报告甚至书稿通过网络邮递发给记者。新华社记者熊蕾曾利用电子邮件采访了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日本和瑞士等国的10位科学家,所写的报道后来发表在美国科学杂志上。据熊蕾说,用电子邮件有利于专家们更充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新闻稿也因此会更有说服力。,最好有特定主题,邮件采访较为深人的问题,让采访对象围绕主题回答问题会更深人。如果这些主题是采访对象已经或正在研究的问题,他还会给你寄他的研究成果,帮助记者全面了解他的研究,这样才能使邮件采访深人。1998年10月12日,诺贝尔物理奖评选揭晓,华裔物理学家崔琦成为三名获奖者之一。新华社驻斯德哥尔摩分社记者传回消息后,总社国际部的值班人员一面立即编辑分社记者的快讯,一面迅速组织力量上网“走访”了崔琦所在的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在线主页,搜集他的有关资料,并利用网上线索,向崔琦发去电子邮件,要求查询他的个人资料和研究课题,很快得到崔琦的回复,并将记者所需资料电子邮件过来,使新华社在较短的时间内编发出有关这位诺贝尔奖得主的人物特写。由于这篇报道时效性强,内容详实丰富,许多报纸予以全文刊登。,2网上聊天采访,网上聊天采访有两种形式:一种是键入文字聊天一种是通过电脑辅助电话模拟面对面的采访,1999年12月,一架印度航班遭劫持,机上一名来自孟买的青年人利用笔记本电脑和手机发出求救信息,收到这条信息的中国天津三名公司职员与印度大使馆取得联系,将这名印度青年所提供的机上情况做了及时通报。他们使用的网上交流工具就是“ICQ”,近两个小时的“ICQ”对话内容,成为印度政府掌握这次危机事件情况的第一个重要信息源。媒体对此事做了大量报道。,2003年1月25日北京时间13时30分到19时30分的6个小时里,全球互联网遭受历史上从未曾有过的安全威胁,亚洲、北美和欧洲的网络全都陷人了瘫痪或者半瘫痪的状态。美洲银行的13000台自动提款机曾一度无法进行交易。由于自动售票系统受到感染,总部位于休斯敦的大陆航空公司不得不推迟多个航班。1月26日,包括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在内的众多国外媒体,在报道1月25日的网络瘫痪事件时,都采用了美联社的新闻稿件,那篇稿件中提到:FBI正在寻找这起网络攻击事件的源头,他的一位发言人说:“一些网络安全专家指出,引发这起攻击事件中的程序与数星期前一个自称Lion的人在一个中国黑客网站上发布的电脑源代码非常相似。”但他同时表示无法确认自己的说法。美联社的新闻让“Lion”成为这次网络危机中惟一的被怀疑人。Lion”上一次成为焦点人物是在2001年5月。当时,年仅21岁、还是在校大学生的“Lion”作为“中国红客联盟”的创始人和负责人,是那次中美民间网络大战的发起人之一,2002年,Icon”已经大学毕业,就职于北京一间网络安全公司。为此,一名曾经接触过“Lion”的中国网络记者几经周折在网上与“Lion”联络上,并在网上用聊天的形式采访了他。lion“开口”第一句话就是:“那程序不是我写的,我要是想写,早发出来了。”Lion回忆,他的确公布过一个关于微软SQL数据库的程序代码,但那是在2002年10月份,而且绝大部分代码也不是他写的,他只是修改了当时漏洞发布者写的代码中的几个错误。根据“Lion”的回忆,记者找到了他当初发布的信息,发布日期是2002年10月14日,与最初的漏洞发布者发布的代码相比,Lion”版本的代码改动的确不大。记者经过网上采访写出报道,并发表在网络上。1月27日,美联社随即将之前稿件中关于“Lion”的部分在网络版上删除,只留下“联邦调查局正在就事件进行调查”的内容。在大部分媒体的网站上,相关报道的内容也进行了修改。,网上聊天如果在聊天室、公共论坛上进行,就有它的公开性;只要在线网友,都可以插人对话、提问,使采访活泼生动。在采访对象回答网友提问时,记者还可从中观察采访对象,也便于了解网友更关心采访对象什么,随机调整采访策略,提高报道的可读性。,网上聊天采访也可用匿名形式。记者不告诉对方自己的真实身份,像个真正的网友与对方聊天,这种方式可以达到真正平等交流的效果。当然,在匿名采访交流中,记者应遵循一定的道德行为规范,真正以平等的态度采访。,3网上问卷调查,开展与新闻报道有关的调查研究已经成为当今记者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调查表明,美国记者通过网络亲自进行调研而不是依赖资料员进行调研的人数比例从1995年的25增加到1996年的32%。网上问卷调查要科学合理地设计网络调查问卷。天涯杂谈对武汉晚报的虚假报道说不),天涯虚拟社区2004年1月5日。,调查问卷,与传统调查问卷一样,问题设计要明确,避免模棱两可,以便受访者能够真实、准确地回答;问题本身应该相关并且简明扼要,以便受访者能迅速回答并避免误解。最普遍采用的网上调查问卷靠网民点击,由计算机自动记录点击率完成。也有需要被访者键人文字做答的,但为方便网民多设计成点击式问卷。,NBA篮球赛期间网络媒体调查,美国NBA篮球赛期间网络媒体就曾公示过这样的问卷调查结果:在你心中,谁是当今NBA最有价值球员。网易投票(请您注意:网上调查结果不具科学性与普遍代表性)共有82515人参加了投票,其中科比16.5%,13591票,卡特2.7%,2237票,邓肯11.2%,9265票,基德3.3%,2713票,姚明25.7%,21235票,加内特18.2%,15002票,奥尼尔7.4%,6081票,艾弗森11.8%、9708票,詹姆斯1.8%、1458票,其他1.5%,1225票。投票起止时间:12月22日1月10日,中央电视台国际部在线调查设计,“您经常收看的电视栏目为:正大综艺、世界影视博览、国际艺苑、人与自然、环球、动物世界、外国文艺、世界各地、世界文化广场、世界名著名片欣赏、周日影院、假日影院、国际影院、海外剧场、原声影视、佳艺影院、佳艺剧场。”这是比较简单的网上问卷调查,网友只需点击一下你经常收看的栏目,计算机就会自动记录,调查也便完成,适用于收视调查和评选主持人。,记者使用这种简单的、凭网民点击率求得的网上调查结果时,最好只作为参考数据,最好只做阶段性报道的依据,不做全面性报道的依据。报道引用时需要做出相应的分析判断,并加以说明。比如,2004年大年三十,中央电视台的一个话题节目就年夜饭是在家吃还是在外面馆子吃做了一个网上调查,在引用网上统计数字时,主持人就说明:“网上统计的调查者年龄会偏小,如果加上不上网的老年人,出外吃饭的比例会比这个数字低些。”,4网上查证事实,传统的积累方式耗费记者大量的时间、经历,时常通过剪报、抄写、复印积累资料。现在有了网络就方便多了,通过网络检索资料方便、及时,不受时间、地点和文本的限制。重要的资料记者还可以将其下载储存在个人的电脑资料库中。在西方,数据库是被记者广泛使用的重要的网上资源。例如,1996年美国乔治亚州有一架飞机撞上灯塔而坠毁。美联社一名记者立即通过PhoneDi二数据库找到了遇难者的电话号码,与他们的家属和亲友取得联系,并根据他们的描述,在网站上发表了新闻特写。,怎么来辨别网上信息的真伪?,首先要调查信源的可信度。一般说来,如果信息来自有权威性的机关团体或国内外有知名度的网站,其信息的真实性较为可靠;如果说信息来自一些无名的个人网站或网页,就需要对事实进行认真的核实。所以查证域名了解信息的发布者或网页、网站的所有者很重要。互联网络可以对一系列数据库进行检索。这些数据库往往面向多方主体,常常与证券交易所、政府部门、跨国公司等保持信息交换关系,因而从中取得的信息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权威性。在新闻采写过程中,如果记者能恰如其分地运用这类信息,无疑会使采写内容更加准确深刻。,辨别网上信息真伪的第二点是,从多方面了解信息发布者发布信息的宗旨和目的:所发布的信息是否做到客观公正,是否带有政治上或意识形态上的偏见,是否带有商业炒作的成分,提供的信息是第一手材料还是道听途说。,辨别网上信息真伪的第三点是,注意信息的时效性。网上信息丰富多彩、包罗万象,但也有许多是已经过时的旧闻。因此,在网上查证要注意网页的更新频率和更新时间,内容是否已被刷新。2004年1月18日中国青年报头版刊登一篇题为考前两分钟作文试题即现网上就是记者追踪网上信息写成的。报道说,本报记者首次披露今年考研英语作文试题在开考22分钟出现网上后(见本报1月12日报道)引起广泛关注。今天记者又得知,在英语开考前两分钟,作文试题已经被贴在考研论坛上了。1月10日13时57分,一位网名为“南方之南”的网友贴了一篇题为“英语考试作文题目出来楼”的帖子,内容是“呵呵,作文题目出来了:终点又是新的起点,阐述并举例。”此题即为今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英语作文试题,此时距离正式考试时间还有2分16秒。,5网上舆论监督,舆论监督是公众通过舆论机关或运用舆论工具,行使宪法和法律赋予的监督权力。是社会民主、公民参政议政的必要环节,也是促进社会管理部门改进工作,避免错误的有效方式,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和保护公众利益。舆论监督除对社会不良现象批评外,重点是对权力组织和决策人物的监督。监督的对象不包括公民隐私的范围。舆论网络作为公众传播工具,它的普及性促成了社会公民参政议政,行使舆论监督权力,并使社会民主气氛迅速形成。特别是网上论坛起到了不可替代的舆论监督作用,经典案例:2003年孙志刚案,2003年孙志刚案是新闻媒体与网上舆论监督结合较成功的一个案例。2003年3月17日孙志刚在广州街头被收容所收留,后被打死。这一事件地方媒体南方都市报首先披露,新浪网转载使其升级为全国新闻。一时间成了全社会关注的焦点。网友纷纷发表评论,为孙志刚之死鸣不平,置疑收容制度,敦促政府和相关部门尽快通过法律手段解决问题,反应十分激烈,社会舆论迅速形成。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早报网”6月11日发表一篇署名为张从兴的文章互联网上的登闻鼓声,反应中国成千上万的网民为一个素未谋面的武汉青年孙志刚在“衙门”里被殴打致死,击鼓鸣冤。文章认为“基本可以肯定中国网民敲得震天作响的登闻鼓声已传到了最高领导人的耳边,发挥了上达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