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声音与环境复习课_第1页
第二章声音与环境复习课_第2页
第二章声音与环境复习课_第3页
第二章声音与环境复习课_第4页
第二章声音与环境复习课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声音与环境复习课,1.声音是由物体产生的,停止,发声也停止,振动,振动,2.声音是以的形式传播的。(声波),波,(把微小振动放大)转换法,介质,4.真空传声。,不能,例:如图所示实验,敲打右边音叉,左边小球会,该实验说明;也说明声音能传递。,如果这个实验在月球上进行,塑料小球_(也会/不会)象图示那样被弹起,被弹起空气能传声能量不会,5.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声音在固体中传播,在气体中传播。声音在15空气中传播速度是。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中的速度关系是。声速与和有关,温度越高,速度越大。,不同,最快,最慢,340m/s,V固V液V气,介质种类,温度,6.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如遇到障碍物会被反射回来,形成回声。,利用回声测距离:例:小贺和同学周末结伴去姑婆山游玩,来到大草坪中央,他们对着前方680m的仙姑瀑布兴奋地大声喊:“我爱你贺州!”(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1)请计算出他们的声音从发出到反射回来的时间是多少s?(2)他们是否能听到自己的回声?,利用回声测距离:例:小贺和同学周末结伴去姑婆山游玩,来到大草坪中央,他们对着前方680m的仙姑瀑布兴奋地大声喊:“我爱你贺州!”(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1)请计算出他们的声音从发出到反射回来的时间是多少s?(2)他们是否能听到自己的回声?,解:声音传播的路程:S=680m2=1360m由V=得:听到回声的时间:(2)从发出喊声到听到回声的时间t0.1s,所以他们可以听到回声。,利用回声测海水深:例:用回声可以帮助船只测量水深,因此在海洋和江河的考察船上都装有声呐。如果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00m/s,在考察时发出声音0.8s后接收到了回声,这里的水深为多少?,解:由V=得声音传播的路程:S=Vt=15000.8=1200m所以水深为:h=S/2=1200/2=600m,7.骨传导,乐音:乐音是物体有规则振动产生的声音。,噪声:噪声是物体无规则振动产生的声音。,1.乐音与噪声:,如图,图是乐音波形,图是噪声波形,甲乙,2.声音的三个特性,2.声音的三个特性,3.频率:物体在1s内振动的次数。单位是赫兹(Hz).例:某物体3S内振动45次,则频率是Hz。,15,用波形比较频率,二、用波形比较振幅,甲音叉的振动的幅度小,响度也较小;乙音叉振动的幅度大,响度也较大,低,高,高,探究影响弦乐器音调的因素,弦乐器的音调与弦的、和有关,弦的长度,弦,弦,音调越高。,长度粗细松紧程度越短越细越紧,控制变量法,P364.用分贝作为单位来表示声音的强弱,符号是dB,P401.声音与建筑:利用声音的反射原理,P401.声音与建筑:吸声材料,现代建筑中,礼堂,对声学的要求都很高,需要采用不同的吸声材料,设置不同方向的反射板等。,P412.双耳效应:可以判断声源的方位,能使人感受到“立体声”效果。,STS,P413.人耳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为。4.超声:的声音叫做超声。5.次声:的声音叫做次声。6.声音的利用:声音可以传递,又可以传递。,B超诊断,声呐探测鱼群,蝙蝠利用超声波进行捕食,小车倒车雷达,20Hz20000Hz,高于20000Hz,低于20Hz,信息能量,7.噪声定义:(1)从环保角度来看,一切干扰人们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2)从物理学角度看,无规则振动产生的声音,波形是杂乱无章的。,P428.控制噪声的方法:消声、吸声、隔声(或在减弱、在减弱、在减弱),控制噪声的产生消声,控制噪声的传播吸声,控制噪声的进入人耳隔声,声源处传播过程中人耳处,二胡,钢琴,提琴,笛子等乐器区别,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口技演员模仿动物发声,悦耳动听用来形容,响度,引吭高歌,勿高声喧哗,震耳欲聋用来形容,音调,这首歌音太高,我唱不上去,脆如银铃,铁轨裂开或者螺丝松动,涉及瓷器、西瓜,水牛哞哞的叫是响度大,蚊子嗡嗡的叫是音调高,有关音调的注意点,弦乐器发声由弦的长短、粗细、和张紧程度有关:,越细、越短、越紧音调越高,管乐、簧乐以及其他管类:空气柱越短音调越高,“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不是声音在延续,而是声源在振动和回声的作用.,噪音,范围:通常指难听的,令人厌烦的声音,物理学中指波形无规律的声音,危害:影响人的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损害身体健康,摩托车发动机安装消声器、无声手枪等是在减弱噪声;关闭门窗,在住宅和马路见设立屏障或植树造林是在减弱噪声;“掩耳盗铃”是在减弱噪声。,声源处,传播过程中,人耳处,环境污染包括:噪声污染、水污染、空气污染和固体废弃物污染,1、下列事件中不属于声源的是()A.挥动的手臂B.挂在胸前的哨子C.在夜里飞行的蝙蝠D.被鼓椎敲击的鼓面,、从声源发出的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时保持不变的物理量()A.声速B.频率C.响度D.振幅,B,B,、初次用收录机把自己的歌声录下,在播放自己录制的磁带的声音好象不是自己的声音,其原因是()A.收录机质量不太好,录制的声音失真B.歌声经录制后转化为电信号,放磁带时是电信号转化为声音C.平时人们听见自己的声音是通过骨骼将声带发出的声音传到内耳的,他与经空气传过来的声音有差别D.录放磁带时,转速不一致,C,、下列的几种有关噪声的说法中,其中不正确的是()A.噪声只是由机器、车辆等机械设备发出的声音,污染环境B.噪声刺激人的神经,使人感到恐慌、疲惫、不安等C.噪声可以刺激杂草种子的提前发芽,便于农民提前锄草,保护庄稼D.噪声有时也是由美妙的音乐产生的,A,、如图所示,完全相同的两个音叉,敲响左边的音叉,右边的音叉响,悬挂在线上的紧靠在左边音叉的泡沫小球_弹起(填”会”或”不会”).这说明左边音叉通过_把振动传给了右边的音叉,若在月球上做这个实验,右边音叉_响.小球_弹起(填”会”或”不会”),这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_,会,空气,不会,不会,介质,6、沸腾的水会发出声音这是因为()A.水能传声B.水蒸汽能传声C.空气能传声D.水振动而发声,7,站在桥洞里说话时,听不到回声的原因是()A.桥洞两端是开口的,不反射声音B.桥洞反射的声音都从洞口跑了C.桥洞窄小,能反射回来的声音与原声混在一起分不出来D.声音被桥洞吸收,D,C,8、有副对子:”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其中涉及到那些声学知识?,9、下列不是超声波应运的是()A.用声纳测量海底深度B.蝙蝠判断物体的位置和距离C.预测海啸和台风D.用声音粉碎肾结石,C,10、汽车行驶的正前方有一座高山,汽车以12ms的速度行驶。汽车鸣笛2s后,司机听到回声,则鸣笛时汽车距高山有多远?,解:s=(122+3402)/2=352(m)答(),11、下表列出了相同条件下不同物质的密度及声音在其中传播的速度,根据上表提供的信息,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声音传播的速度随着物质密度的增大而增大B、声音传播的速度随着物质密度的增大而减小C、声音在金属中传播的速度大于它在气体中传播的速度D、声音在金属中传播的速度随着金属密度的增大而增大,C,12、在“山间铃响马帮来”这句话中,铃响是由于铃受到金属珠子的撞击产生_而发声;在山间小路上的人们听到远处传来的铃声,是通过_传入人耳的。,13、人说话或唱歌是靠人的_振动,进而引起周围的_振动,直至传到我们的耳中,引起鼓膜_,这种振动经过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_,引起听觉。,振动,空气,声带,空气,振动,耳膜,14、声音是由物体_而产生的,“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这里的“吼”、“叫”、“咆哮”的声源分别是_、_、_。,15、如图15所示的这些现象说明: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_。,振动,马的声带,奔腾的河水,流动的空气,振动,16.如图是目前倡导使用的新型建筑材料-空心水泥砖,以下说法错误的是_A、做成空心,可以减少水泥与砂石用量,节约资源B、空心砖做成的房子冬暖夏凉,可以保温C、空心砖可以减小噪声污染D、空心砖承受压力小,不适宜用于高层建筑,D,17.控制噪声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下面关于控制噪声的措施的说法,正确的是()A、摩托车的消声器是防止噪声进入耳朵B、城市道路旁的隔声板是防止噪声产生C、道路旁植树是阻断噪声的传播D、工厂用的防声耳罩是防止噪声的产生,C,18.唐诗枫桥夜泊中的诗句“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中的钟声是因为钟受到僧人的撞击产生发出的,客船上的人能辨别出传来的是“钟声”,他是根据声音的来判定的。19.日常生活中我们常说声音“震耳欲聋”,这是指它的_很大;我们能够辨别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是由于它们的_不同,振动,音色,响度,音色,20.通过学习“声”,你认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最大,在水中传播的速度最小B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够听到声音C我们能区别不同人说话的声音,是因为他们的音色不同D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与空气的温度高低无关,21.关于声现象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人唱歌时,歌声是声带振动产生的B在水中的声速小于在空气中的声速C回音的声速比原来声音的声速要小D成语“震耳欲聋”是指声音的音调高,A,22.花匠在挑选花盆时,常常将新花盆拎起后轻轻敲击它,根据敲击声来判断花盆是否有裂缝,他是主要根据声音三个特征的()A.响度。B.音调。C.音色。,B,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响鼓也要重锤敲”,说明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且振幅越大响度越大B“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音调高C“闻其声知其人”,说明可以根据音色来判断说话者D“隔墙有耳”,说明固体能传声,B,某人站在一个较大的山谷里,想估测山谷的宽度。他大喊一声后经过0.3S钟听到右面山崖反射回来的声音,经过0.5S钟才听到左面山崖反射回来的声音。请你帮他估算这个山谷的宽度。,解:S=(3400.8)/2=136m,关于声音的发生和传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B不振动的物体也能发声C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D在空气中,声音的传播与光的传播一样快2一些人对声现象有下列认识,其中正确的是()A声音传播快慢在各介质中都相同B.空气是一种传播声音的介质C人说话是靠舌头振动发声的D.声音在真空中传播得最快,A,B,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演奏二胡时,弦在振动B鸟鸣是靠鸣膜的振动而产生的C收音机发声时,喇叭在振动D宇航员在月球上声带不能振动,所以不能发声4下列几种现象中,可说明声音能在液体中传播的是()A有光将鱼吸引到网内B.鱼被岸上说话的声音吓走C在岸上听到河水流动的声音D.波浪拍击海岸发出的轰鸣声,D,B,弦乐队在演奏前,演奏员都要调节自己的乐器拧紧或放松琴弦,这样做主要是改变乐器发出声音的()A响度B.音调C.音色D.传播方向下面形容声音的“高”,指音调的是()A引吭高歌B.高声喧哗C这首歌声音太高,唱不上去D.听不见,声音高些,B,C,小虹同学是校乐队的小提琴手,上物理课时,物理老师请小虹给同学们演奏了一首曲子,并请同学听粗琴弦与细琴弦发出声音的不同,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粗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比细琴弦的高B粗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比细琴弦的低C粗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与细琴弦的一样高D无法比较音调的高低狗、猫能听到人不能听到的声音,原因是()A狗、猫的耳朵比人更灵敏B.狗、猫的听觉范围比人的听觉范围小C狗、猫的听觉范围与人的听觉范围不同D.狗、猫的耳廓能转动,B,C,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根据敲打物体发出的声音来鉴别物质,以下做法中用以达到这一目的的是()A瓜农用手拍打西瓜B.铁匠用小锤敲打烧红的铁块C瓦匠用瓦刀敲打砖D.自行车上敲击车铃我们生活在声音的世界里。下列声音:(1)工厂车间里机器的轰鸣声;(2)剧场里京剧表演的演奏声;(3)清晨公园里小鸟的鸣声;(4)装修房子时的电钻声;(5)婚庆时的爆竹声;(6)山涧小溪潺潺的流水声,其中属于噪音的是()A(1)(3)(4)B(1)(2)(5)C(1)(4)(5)D(1)(4)(5)(6),A,C,假设跟你只有一墙之隔的邻居经常引吭高歌,干扰到你的学习和休息,为了不伤害隔邻的友好,在善意的提醒下,还没有改正而在自己一方进行如下操作,其中对减小其干扰有效的是()A将门、窗等关得紧紧的B.用棉花塞住耳朵C将门、窗打开,让声音快进快出D.将棉毯挂在窗上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医生用“叩诊”的方法,是利用人体内脏所含有物质在变化时,发出不同的声音来判断病人的病症的B用大小不同的力按同一琴键,发出声音不同之处是响度C歌曲的声音,永远都不会为噪声D超声波可以检查人的内脏器官、粉碎肾结石,探测潜艇和鱼群,ABD,ABD,请你猜想一下,如果声音的速度变为0.1m/s,我们的世界会有什么变化?请写出三个有关的合理场景。,(1)两个人对面说话,也要隔一段时间才能听到(2)阴雨天,闪电过后好半天才能听到雷声(3)运动会上,发令枪响后好一段时间运动员才起跑(4)汽车鸣笛我们要过很长时间才能听到容易造成交通事故(5)看电视声音和图片对不上。,列举二个实验:说明声音能传递信息或能量。,(1)两个人对面说话(2)用锤敲锣我们能听见,现给你如下器材:钢尺一把、木梳一把、音叉、一个乒乓球(系着细线)、橡皮筋、鼓、一张纸、小锤。你任选器材(一种或两种以上器材),设计三个有关声现象的探究实验,,用回声可以帮助船只测量水深,因此在海洋和江河的考察船上都装有声呐。如果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00m/s,在考察时发出声音0.8s后接收到了回声,这里的水深为多少?,(15000.8)/2=600m,如图1所示,小明用筷子的一端捆上棉花蘸水后充当活塞,插入两端开口的塑料管中,做成“哨子”。吹奏乐曲时,用嘴吹管的上端,同时上下推拉活塞。推拉活塞主要是为了改变乐音的()A、音调B、音色C、响度D、速度,A,小轩的爸爸睡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