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0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章有害生物田间调查与预测预报,3.1有害生物的田间调查3.2有害生物的预测预报3.3病原物的侵染过程和病害循环3.4植物病害的流行,3.1有害生物的田间调查,3.1.1田间调查的意义与原则意义:病虫害防治常需掌握病虫发生的时期,发生的数量、对农作物的危害程度及防治效果等,这些都必须进行田间调查。通过调查,获得准确的数据资料,经过分析,做出正确判断,为制订防治工作的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同时,调查积累的资料,也可以为植保工作进一步开展科学研究、制定防治规划及长期预测预报提供参考。,原则:明确任务、对象和目的,根据病虫发生特点和调查内容,写出调查计划;调查时要实事求是,防止主观片面、弄虚作假,必须正确反映客观实际,弄清病虫害发生的具体情况。,3.1.2有害生物田间调查方法,3.1.2.1调查时期和次数调查时期依目的而定,对于病虫害一般发生和为害情况的调查,可在作物不同生育期或规定适当时期进行调查;对某一病虫发生危害程度的调查,应在病虫发生盛期进行;,对某种病虫发生规律调查,必须从播种到收获,定点定期进行系统调查,一般每隔3-5天调查一次;对储藏期发生的病虫,定期取样观察,或结合查仓查窖进行检查;调查药剂防治的效果,则应事先确定处理区和对照区,在施药前和放药后的一定间隔期进行调查,最后测产,确定防治效果。,3.1.2.2调查取样方法田间取样常用方法:大五点式、对角线式、棋盘式、平行线式和Z字形取样。前三者适用于病虫田间分布均匀情况,后两者在边行发生较严重或点片发生的病虫多有采用。,3.1.2.3取样单位和数量取样单位依据作物种类和病虫发生特点而定(1)面积单位:调查土壤害虫和密植作物的病虫害(2)长度单位:生长密集的条播作物(3)植株或植株的一部分:全株性病虫以株为单位,叶部病害以叶片为单位。(4)诱集物为单位(5)网捕单位:活动性大的害虫,3.1.2.4病虫调查数据记载方法表3-1棉田蚜虫调查表,对田间植株发病程度不一致的病害,除记载调查总样本数及有病样本数外,还应该根据发病程度的轻重将样本分级加以记载,计算病情指数,以表明其发病程度。,表3-2纹枯病病情调查表,3.1.3调查数据的计算,一般调查资料用被害率、虫口密度、病情指数及损失率等项目的计算结果来表示,3.1.3.1被害率的计算被害率主要反映病虫危害程度。根据不同调查对象,采取不同的取样单位。对于病害,有病株率、病果率、病叶率;对于虫害,有被害率和有虫株率、白穗率、卷叶率等。,计算公式:被害率=被害株(叶或果)数100%,调查总株(叶或果)数,发病率=病叶(株或穗)数100%,调查总叶(株或穗)数,3.1.3.2虫口密度的计算虫口密度表示一定数量植株上或面积内的害虫数量,一般用百株虫数或每亩虫数表示。,计算公式百株虫口数=查得总活虫数100%,调查总株数,亩虫数(以面积计算)=查得总活虫数667m2,调查面积,亩虫数(以稻丛计算)=查得总活虫数亩稻丛总数,调查总丛数,3.1.3.3病情指数的计算首先按病情轻重定出分级标准,每一级用一个数字表示,一般分4或5级。以5级为例,04,0级代表无病,4级代表最严重的发病程度,代入病情指数公式,即可算出病情指数。病情指数=各级病叶(株)数该级级数100%,调查总叶(株)数最高级级数,例:稻瘟病严重程度分级标准,以叶片为单位,分为:0级:无病1级:叶片病斑少(少于5个)而小(小于1cm)2级:叶片病斑小而多(多于5个)或大(大于1cm)而少3级:全叶病斑大而多4级:全叶枯死,害虫方面也可用此分级记录统计计算危害指数,危害指数一般用在总结经验、制定防治指标、比较不同品种的抗虫性等方面。,危害指数=该级虫害数该级级数100%,调查总数虫害最高级数,3.1.3.4损失率计算一般病虫用病情指数和被害率都不能完全说明损失程度,损失主要表现在产量或经济收益的减少,即指用生产水平相同的受害田和未受害田的产量或经济总产值的对比来计算,也可用防治区与未防治区的产量或经济总产值的对比来计算。,(1)通过调查,(2)通过试验:进行田间试验,采用防治与不防治两种处理。,(3)通过产品比较:因病虫害导致作物产品品质下降也是一种损失,以经济价值衡量。,(4)采用调查分级法将受害植株先行分级,定出各级损失率,然后再计算。如水稻穗颈瘟的分级标准是:0级:无病1级:每穗损失5%以下(个别枝梗发病)2级:每穗损失20%左右(1/3左右枝梗发病)3级:每穗损失50%左右(穗颈或主轴发病)4级:每穗损失70%左右(穗颈发病,大部瘪谷)5级:每穗损失90%左右(穗颈发病,造成白穗),计算公式:,3.1.3.5药剂试验结果的计算(1)杀虫剂药效试验结果计算一般用虫口减退率来表示。以此式计算的害虫死亡数包括药剂作用死亡数和自然死亡数,一般情况下,自然死亡数很少,此式基本上反应出正常药剂效果;但是当自然死亡数较高,时,此式反应不实,应用校正计算,即设不施药处理作对照,从而计算出校正死亡率或校正虫口减退率,公式:,对于蚜虫和螨类,有时候还应考虑它们在为害期间繁殖力很强,施药后,如果药剂的作用缓慢或较差,则害虫还可能繁殖,对照区蚜虫数在处理后要比处理前增加。有些药剂对害虫无杀卵作用,施药后卵继续孵化为幼螨,不仅对照区螨的数量比防治前增加,处理区数量也可能增加,此时药效计算:,(2)杀菌剂药效试验结果的计算应根据病害种类、为害性质而异。如:防治苗期立枯病,可取样,检查一定数量苗株内的病株或死株数,计算发病率,根据防治前、后发病率,计算病害减退率或防治效果。,防治花生叶斑病等病害时,可分别检查药剂防治区和未施药对照区的各级病叶数,计算防治区和对照区的病情指数,再用病情指数来计算防治效果:,除草剂药效试验结果的计算施药后,在药效高峰期分别在对照区和处理区,以对角线取样,各取3-5点,每点面积1平米,统计各点内杂草株数,平均后按下面公式统计除草效果:,3.1.4调查资料的整理和分析,为了反映不同年份或不同条件下病虫情况变化,可以列成比较表。例:在多次调查不同类型棉田第二代棉铃虫的卵量和虫量后,把调查资料整理成表:,不同类型棉田棉铃虫调查表,通过比较,越是长势好、发育早、蕾花多的田块,棉铃虫的卵和虫数也就越多。,3.2有害生物的预测预报,有害生物预测预报是根据有害生物发生发展规律,以及生物的物候、气象预报等资料,进行全面分析,作出其未来的发生期、发生量、危害程度等估计,预测有害生物未来的发生动态,并提前向有关领导、植物保护部门、植保工作人员等提供虫情、苗情报告。,3.2.1预测预报的类别,3.2.1.1按预测内容分:发生期预测:预测病虫发生时间发生量预测:预测病虫发生数量扩散蔓延预测:预测病虫扩散蔓延情况灾害程度预测及损失估计:预测病虫发生程度(可能造成的产量损失),3.2.1.2按预测时间长短分短期预测:期限大约在20d以内,从上一虫态预测下一虫态的发生情况。中期预测:20d到一个季度,从上一世代预测下一个世代的发生情况。长期预测:期限在一个季度以上。一般是根据越冬后或年初某种害虫的越冬有效虫口基数及气象预测资料作出其全年的发生动态展望。,3.2.2有害生物预测预报的方法,统计法:田间调查统计实验法:室内试验观察确定病虫发生进度观察法:直接观察害虫的发生和作物物候变化,明确其虫口密度、生活史与作物生育期的关系,应用物候现象、发育进度、虫口密度和虫态历期等观察资料进行预测。,3.2.3有害生物发生期预测,3.2.3.1发育进度预测法(1)有关概念始见期:该虫态开始出现的日期始盛期:20%的害虫进入某一虫态的时期高峰期:50%的害虫进入某一虫态的时期盛末期:80%的害虫进入某一虫态的时期终见期:最后发生该虫态的日期,3.2.3.2历期预测法历期:昆虫完成一定发育阶段所经历的天数。根据某种害虫完成某一发育阶段所需的历期,预测下一虫态的发生期。,通过田间对某种害虫前一二个虫态发生的情况的调查,查明其发生进度,如化蛹率、羽化率并确定其发育百分率达始盛期,高峰期和盛末期的时间,在此基础上,加上当地气温下,各虫态的平均历期,即可推算后一虫态发生的相应日期。,3.2.3.3期距预测法期距:昆虫两个发育阶段之间相距的时间。根据历年两个高峰期之间的时间距离,来预测下一个高峰期。,3.2.3.4有效积温预测法有效积温:害虫的每一个阶段发育都需要的一定的有效温度的积累。有效温度:害虫发育起点温度以上的温度。发育起点温度:害虫开始发育的最低温度。,根据积温公式可推算,如已知害虫某一虫期的有效积温和该虫期的发育起点温度,即可根据近期气温的实测值或预测值,计算该虫期所需时间。,3.2.3.5物候预测法利用害虫与其他环境条件的物候关系来预测害虫的发生期。棉红蜘蛛预测:“天热少雨发生快,南洋风起棉叶红”棉叶螨的发生与气候条件关系密切,气温在2028之间时,随温度的升高,生长发育加快。雨量是影响棉花叶螨田间种群消长的重要因素之一,天旱少雨则利于其发生,大雨或田间温度过高,则对棉叶螨发生不利,因此“天热少雨发生快,南洋风起棉叶红”是气候影响棉叶螨发生的总结。小地老虎:“榆钱落,幼虫多;桃花一片红,发蛾到高峰”蝗虫:“先涝后旱,蚂蚱成片”,因为先涝有利于蝗虫喜欢啃食的芦苇、稗草、茅草和水葱等湿生和半湿生植物生长。后旱一方面抑制了蝗虫天敌的繁殖,另一方面天气晴朗温度高、湖沼河滩的水位下降,为蝗虫的繁殖提供了场地,炎热干旱的环境还利于虫卵的孵化和发育。如果持续低温多雨,蝗虫卵的孵化期将延长,幼虫死亡率也相应地上升,同时湖沼河流的水位上涨,虫卵将被水淹没,一般不会出现蝗灾。,3.2.4有害生物发生量预测,(1)有效基数预测法P为繁殖量,即下一代的发生量;P0为上一代虫口基数;e为每头雌虫产卵数;f为雌虫数;m为雄虫数;M为死亡率,%,某地秋蝗密度为每公顷450头,雌虫占总数的45%,雌虫产卵率为90%,每头雌虫产卵240粒,越冬死亡率为55%,预测来年夏蝗的密度。解:P=P0e*f*(1-d)/(f+m)=450X240X45%X45%X90%=19683头/公顷,(2)气候图预测法昆虫种群数量受气候影响较大,因此可利用昆虫与气候的关系对昆虫发生量进行预测。将害虫相连许多代实际发生的数量与各代气候图的特点比较,找出与害虫大发生有关的气候图的特点,据以预测害虫数量的消长。,(3)经验指数预测法如天敌指数、蚜情指数、病情指数、危害指数、温湿系数等。(4)形态指标预测法根据害虫适应环境所起的形态及生理变化,预测害虫数量,如蚜虫在不良环境下便产生有翅蚜。因此,统计有翅蚜的多少,便可预测蚜虫的动态。此外,成虫颜色的变化,越冬虫期脂肪体的发育程度及含量都可作为预测指标。,(5)数学回归分析法利用回归分析的方法,对有害生物发生量与温度、湿度、上一代的发生基数等进行统计分析,建立模型,对害虫进行数量预测。,(6)专家系统预测法综合治理专家系统是针对以作物为中心的病虫害预测预报和防治决策支持系统。,3.3病原物的侵染过程和病害循环,3.3.1病原物的侵染过程和病害循环3.3.2植物病害的流行,3.3.1病原物的侵染过程和病害循环,植物侵染性病害的发生与流行是寄主植物与病原物在一定环境条件影响下相互作用的结果。,病原物的侵染过程指病原物从与寄主接触、侵入寄主到引起寄主发病的过程,简称病程。一般将其分成四个阶段:一、侵入前期二、侵入期三、潜育期四、发病期,3.3.1.1病原物的侵染过程,一、侵入前期也称接触期,指病原物与寄主植物接触并形成某种侵入机构的时期病原物通常借助气流、雨水、虫媒、农事操作等达到寄主感病部位,当然还有其他方式(如:土壤中的病原线虫和一些真菌的游动孢子可主动向感病点移动,还有植物表面有水滴时,寄主伤口或自然孔口附近病原细菌可以向其主动移动,但这些主动移动距离有限);,病原物与寄主植物接触后并不立即侵入寄主,而是在植物表面有一生长阶段;此期病原物与寄主相互识别,表现出亲和或是非亲和,以示寄主植物是否能接受病原物的接触。,二、侵入期指从病原物侵入到与寄主植物建立寄生关系所经历时期1.侵入途径和方式侵入途径:细菌多通过自然孔口和伤口侵入;病毒能从寄主细胞的轻微伤口侵入;线虫和寄生性植物可以直接从表皮侵入寄主;真菌侵入途径较多,自然孔口、伤口、表皮、角质层等。,直接侵入病原物直接穿透角质层和细胞壁自然孔口侵入自然孔口如气孔、皮孔等,可作为病原物侵入途径伤口侵入植物表面伤口如虫伤、机械伤等外界因素造成的伤口以及叶片脱落后的叶痕和侧根穿过表皮层时所形成的伤口等都可作为病物侵入途径,2.侵入所需时间和数量病原物侵入所需时间通常很短;病原物侵入所需数量因种类和侵入部位不同而不同。病原物侵入寄主后需要获得必要的营养物质和突破寄主的防御才能迅速生长并建立寄生关系,而病原物侵入后建立起寄生关系才能引致植物发病。一般来说,病原物的侵入量大、繁殖较快,就容易突破寄主的防御并引起发病,3.侵入与环境条件的关系:湿度引起病原物侵入的湿度主要是植物体表的水滴、水膜、空气湿度。病原细菌只有在水滴水膜覆盖伤口或充润伤口时,才能侵入;绝大多数真菌孢子萌发都需要吸收水分,植物体表形成的水滴和水膜是其侵入的必要条件;土壤湿度适中有利于线虫侵入;病毒侵入对湿度要求不十分严格;土壤湿度过高,影响氧气供应不利于土壤中病原菌孢子的萌发,温度温度主要影响孢子萌发和侵入速度。对真菌的侵入的影响尤为明显,见表3-1。光照对侵入也有影响,它可以影响气孔开闭程度,从而影响病原真菌侵入。如:禾本科植物的气孔在黑暗条件下是完全关闭的,禾柄锈菌的夏孢子尽管在黑暗条件下萌发较好,但由于其侵入途径多是由孔口侵入,因此也不能侵入寄主。,4.寄主的抗侵入病原物侵入寄主前和侵入后,寄主植物可以凭原有的或诱发产生的组织和生理生化方面的障碍阻止病原物侵入或侵入后建立寄生关系。角质层或蜡质层是植物表面最外一层,可使病原物难于侵入或不能侵入;植物分泌体外的对微生物有毒性的物质如酚类,有机酸等,能抑制病原真菌孢子萌发。,三、潜育期指病原物从侵入和建立寄生关系,到植物表现明显症状所经历时期,即病原物在寄主体内繁殖和蔓延时期不同植物病害的潜育期长短不一,一般10天左右;水稻白叶枯病的潜育期,在适宜条件下不过3天,而小麦散黑穗病潜育期可达近一年。潜育期长短受温度影响最大(见表3-2),湿度也有辅助作用,病原物在植物体内繁殖和蔓延的寄生部位不同,有的仅局限在侵染点附近的细胞和组织,形成局部的点发性感染,称为局部性侵染;有的病原物则在侵入寄主细胞和组织后,从侵染点向各个部位蔓延,甚至引起全株性感染,即系统侵染。一般来说,局部侵染的病害潜育期短,再侵染次数多,发生流行严重;系统侵染病害潜育期长,不易引起严重发生与流行。,有些病害有隐症现象,即植物虽已发病,但由于环境条件不适,而不表现症状,待条件适宜时又可以发病。有些病害有潜伏侵染现象,即寄主有高度的忍耐力,病原物虽已侵染并潜伏在寄主体内,但也不引起发病。,四、发病期指植物受侵染后,经过一定的潜育期,从显症出现到生长季节结束为止所经历时期。,指侵染性病害从寄主植物的前一个生长季节开始发病到下一个生长季节再度发病的过程。主要涉及(一)病原物的初侵染和再侵染(二)病原物的越冬越夏(三)病原物的传播,3.3.1.2病害循环,(一)病原物的初侵染和再侵染越冬或越夏的病原物,在植物开始生长以后引起最初的侵染称为初侵染;受到初侵染的植物发病后,病原物在植物体外或体内产生大量繁殖体,通过传播又可侵染更多的植物,这种重复侵染称为再侵染,根据再侵染的有无将侵染性病害分为:多循环病害在一年或一个生长季节中病原物有多次再侵染,如小麦锈病、稻瘟病等单循环病害在一年或一个生长季节中只有初侵染和再侵染,如禾谷类作物黑穗病*还有一些再侵染次数不多的少循环病害,如棉花枯萎病、花生青枯病等,稻瘟病在水稻整个生育阶段皆可发生,具有为害时间长、侵染部位多和症状多样性等特点。按其为害时期和部位的不同,可分为苗瘟、叶瘟、节瘟、叶枕瘟、稻颈瘟和谷粒瘟。稻瘟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在罹病稻草和种子上越冬。以分生孢子作为初侵染与再侵染的接种体,借气流传播,从寄主表皮直接侵入致病。,病菌以散落在土中、混入粪肥或黏附于种子表面的冬孢子越冬、成为翌年的初浸染源,又以土壤带菌为主。该病也无再浸染。当种子发芽,病菌也萌发,浸染幼苗,随植株的生长,最后破坏穗部,成为黑粉,该菌在高梁发芽长15毫米前浸染高梁,则引致高梁丝黑穗病,棉花枯萎病的病原是尖抱镰刀菌种的萎蔫专化型是一种专化性很强的病菌。病菌在土壤内可存活10年之久,棉籽带菌是远距离传播的主要菌源,(二)病原物的越冬或越夏指其度过寄主休眠期而引起下一季节初侵染的现象,病原物经过越冬或越夏后就成为初侵染来源1.越冬或越夏方式休眠、腐生、寄生如:病原真菌有的只能在病株内越冬越夏,有的可以休眠孢子或其他休眠体在寄主体外存活,有的可在病株残体或土壤中以腐生方式长期存活。,2.主要越冬和越夏的场所田间病株病原物可在一年生、二年生或多年生植物体内越冬越夏。如小麦叶锈病,在冬小麦收割后,转移到田间自生麦苗上寄生越夏,秋天再转回冬苗上寄生,冬季又以菌丝体在麦叶内潜伏越冬。小麦秆锈病菌的夏孢子在春麦地区通常不能越冬,翌年发生的小麦秆锈病菌源,是来自在南方越冬的秆锈病菌,病残体许多病原菌都可以病株残体作为主要越冬场所。但是,当作物残体分解后,多数病原物就会死亡。绝大部分非专性寄生的真菌和细菌都能在此中存活,因此这些病原物能在其中越冬越夏。专性寄生的病毒,有的也能在残体中存活一定时间。,病原物的休眠机构一般都是先存活在病株死体内,残体分解后,又会散落在土壤中。十字花科的根肿菌休眠孢子囊产生在根部肿大组织内,根组织腐烂后,再散落在土壤中。,土壤病原物越冬越夏主要场所。水稻纹枯病主要是以菌核在土壤中越冬,成为次年或下季的主要初侵染来源。粪肥未经腐熟的带有病残体的粪肥上常带有大量病原物。玉米黑粉菌就主要是由肥料传播的,其冬孢子可以在肥料中存活。,种子、苗木及其他无性繁殖材料病原物可以休眠机构与种子混杂在一起,或是附着在其上,或可潜伏在种子苗木繁殖材料内部,常成为翌年初侵染最有效来源,如在块根中越冬的甘薯黑斑病菌,在块茎中越冬的马铃薯病毒。棉花炭疽病、黑斑病、角斑病、红腐病等都是种子带菌为主的病害。,传播媒介昆虫某些昆虫可以传播多种持久性病毒,寄主收割后,病毒可在传毒昆虫体内越冬。水稻黄矮病毒就在传毒昆虫黑尾叶蝉体内越冬。,(三)病原物的传播传播方式有以下3种1.自然动力传播2.主动传播3.人为因素传播,1.自然动力传播主要包括气流传播、雨水传播、昆虫及其他介体传播等气流传播传播距离较远,覆盖面积大常易引起病害流行。,雨水传播病原细菌和真菌中某些种类的分生孢子传播,这些病原体之间大多都有胶质,遇水膨胀溶化后,病原体才能从子实体或植物组织上散出,随着水滴飞溅而传播*风雨结合更容易引起病原物在田间较大范围传播,如水稻白叶枯病在暴风雨后田间发病面积迅速扩大。,昆虫及螨类传播与病毒病害关系密切。小麦黄矮病的传毒介体麦二叉蚜小麦丛矮病灰飞虱小麦土传花叶病禾谷多黏菌,2.主动传播病原物依靠自身动力进行传播。如线虫在土壤中可作一定范围的移动,菟丝子茎蔓可以攀缘。,3.人为因素传播各种病原物都能以多种方式通过人为因素传播,如繁殖材料流通和移栽、整枝、施肥等农事操作。以带病种子、苗木和其他无性繁殖材料的流动最为重要。烟草花叶病毒可通过移苗、打顶去芽传染,棉花枯、黄萎病可通过耕地扩大病区,马铃薯环腐病可在播种前通过切薯从病薯传至健薯。,人为传播往往都是远距离的,而且不受自然条件和地理条件的限制,也不像自然传播有规律,因此有时候人为因素更容易造成病源传播和病区扩大。,3.3.2植物病害的流行,3.3.2.1植物病害的流行类型3.3.2.2植物病害的流行因素3.3.2.3植物病害的流行动态,3.3.2.1植物病害的流行类型,(一)单年流行病害(二)积年流行病害(三)中间型病害,(一)单年流行病害指在一个生长季节中,只要条件适宜,就能完成菌量积累、传播、扩展的过程,并造成严重流行的病害,特点:此类病害的病原物,在一个生长季节能够连续繁殖多代,病原物传播迅速、传播距离较远、再侵染频繁、潜育期短;多通过气流、雨水传播,也有少数由昆虫传播;病害发展受环境条件影响较大,病害流行与否主要取决于其流行速率的高低,此类病害预测重要因子:气象因素、寄主抗逆性、栽培措施防治措施:以种植抗病品种为主,以农业措施和药剂防治为辅,以降低其流行速率,(二)积年流行病害(单循环病害、单利病害)需要经过连续几年的病原物积累过程,才能造成严重发生和流行的病害,特点:此类病害一般无再侵染,或次数较少,在病害流行中作用不大;潜育期较长,多为种传或土传;此类病害每年的流行程度主要取决于初侵染数量预测因子:种植材料上和土壤中病原物的数量防治:以控制初侵染数量和初始病情为主,(三)中间型病害兼有单年流行病害和积年流行病害的某些特点,介于两类病害之间此类病害能再侵染,次数少,作用不大,但它也有从次要病害转为主要病害的危险对此类病害应加强监测,3.3.2.2植物病害的流行因素导致病害流行必须同时具备3个因素,即,病原物致病性强繁殖量大、感病寄主植物的大面积集中种植、环境条件有利于病原物侵入繁殖传播(一)病害流行的基本因素(二)引起病害流行变化的主导因素,(一)病害流行的基本因素1.寄主植物感病寄主植物,种植感病品种是病害发生和流行的先决条件感病品种栽培面积及分布,病害流行及为害程度与此因素密切相关,大范围单一种植某一感病品种,会导致某些病害在短期内迅速流行,造成极其严重的后果。,1960年后,高感锈病小麦品种“碧玛一号”在我国西北和华北地区大面积种植,1964年前后气候条件有利于条锈病流行,河北等七省损失小麦达10亿多公斤。,2.病原物病原物致病力,病害的流行与病原物的致病力正相关,致病力强的菌系存在时,容易造成病害流行病原物大量繁殖与传播。病害流行有赖于病原物群体的迅速增长,具高繁殖力的病原物在短期内可以形成大量的后代,为病害的流行提供大量的病原物,在一个,生长季节中,病原物繁殖的代数与代时的长短,与病原物数量的增长有关,一般来说,病原物越冬菌量多、初侵染发生早、再侵染次数多、环境条件适宜,病害会提早和严重流行;,病原物传播需要借助介体或动力完成,如气流、雨水、昆虫等介体动力与病害流行有密切关系,它们不仅可以直接造成病原物的传播,而且还可使植株产生出一些伤口,会可利于某些病原物的侵入,3.环境条件影响病害流行的环境条件包括温度湿度光照等气象因素及土壤因素、生物因素、耕作和栽培因素等温度和湿度会对病原物产生重大的影响,且气候条件不利会引起寄主植物抗性下降加重病害流行棉花与水稻喜温植物,遇持续低温阴雨天气,容易诱发棉苗立枯病、黑斑病及水稻穗颈瘟病;高湿对马铃薯晚疫病流行有利;春季低温易诱发小麦根腐病,土壤和栽培条件是影响病害局部流行的重要因素砂质土壤利于多种线虫病发生;十字花科植物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光伏发电系统设计与优化考核综合提升练习题附参考答案详解【培优】
- 2024年中医执业医师能力检测试卷一套附答案详解
- 2025河南省项城市北师大版7年级数学上册期中试卷附参考答案详解【培优】
- 2025年粮油食品检验人员模考模拟试题(培优B卷)附答案详解
- 2025银行岗位自我提分评估及参考答案详解【达标题】
- 粮油食品检验人员过关检测试卷带答案详解(基础题)
- 四川大学社科处科级干部招聘笔试高频难、易错点备考题库含答案详解
- 组织安全质量专项培训课件
- 纸的秘密课件
- 纸浮雕课件教学课件
- 要素式强制执行申请书(申请执行用)
- 锂电池实验室管理办法
- 学堂在线 新闻摄影 期末考试答案
- 患者出院健康指导
- 校本研修教学课件
- 物业客服部日常工作
- 宫颈癌的个案护理
- 一例外周静脉炎的护理个案讲课件
- 2025年云南省中考英语试卷真题(含标准答案及解析)
- 数字成瘾机制研究-洞察及研究
- 慢性便秘病人护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