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8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为什么从“世界的物质性原理”开始学起?,1、逻辑起点马克思主义是研究人类社会的科学;人类社会只是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物质生产是人类社会历史的发源地;2、哲学基础世界是什么?人与世界的关系怎样?这是人类生存和发展必须回答的问题,也是哲学必须回答的首要和基本问题。,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同学们把握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和辩证法的基本原理,着重了解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和实践的基本观点,掌握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和根本方法,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打下理论基础。,本章重点内容,1、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2、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3、对立统一规律4、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本章难点内容,1、哲学物质概念与世界的物质统一性问题2、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3、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法的实质和核心,第一节物质世界和实践,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一)世界观和哲学基本问题思考:1、什么是世界观?什么是哲学?2、你认为哲学应将什么作为自己研究的基本对象?,1、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哲学(Philosophia),爱(philein)智慧(sophia),思想是智慧,反思是爱智慧,(1)世界观人们对整个世界(自然界、社会、思维)以及人与世关系的根本观点和看法。,尔雅“哲、智也”,总体看法:抽象的、共性的、全面的(全视角、全程域)根本观点:基础性、实质性、本源性不是对所有问题的看法;也不是对整个世界各种看法的总汇;也不只是对世界本质问题的看法,非本质、只要适用于整个世界的也属于世界观。,准确理解世界观的含义:,(2)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世界观,理论化,系统化,哲学,哲学,世界观,世界观,区别,自觉的、系统化的、理论化(哲学),朴素的、自发的、零散的、不系统(日常生活中的世界观),联系,哲学是世界观中的一部分,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生活中,形成观点和看法,具体观点、具体知识、具体科学,概括、总结、形成根本观点(世界观),对世界观整理、条理化、逻辑化,哲学,(3)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哲学是方法论的理论体系(1)方法论:关于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一般方法的理论。(2)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包含和体现世界观。(3)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案例:感悟蜘蛛,雨后,一只蜘蛛艰难的向墙上的破网爬去,由于墙很潮湿,它爬到一定高度就会掉下来,它一次次的爬上去,又一次次的掉下来第一个人看后,叹了一口气,自言自语道:我的一生不就像这只蜘蛛一样吗?忙忙碌碌而无所得。于是他日渐消沉。第二个人看后,惋惜地说,这只蜘蛛真愚蠢,为什么不转换一下攀爬的路径,从旁边干燥的墙往上爬?于是,它凡事总喜欢动脑筋,变得聪明起来。第三个人看后,它立刻被蜘蛛的屡败屡战、毫不放弃的精神打动,于是,他变得坚强起来。,案例分析,第一个人:孤立静止的世界观。通过几次简单的观察,运用不完全归纳法,孤立的得出一般性的结论;第二个人:运动变化的世界观。运用变通的方法,处理事物矛盾,变更视角和路径方法,会得出不同的结果。第三个人:运动变化的世界观。运用质量互变的方法,全面地看待“一”与“多”的不同效应。,点评:世界观能影响人生,人对世界外物有不同的感悟,这些感悟会对人生产生不同的影响。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有什么样的方法论,就有什么样的人生观;有什么样的人生观,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有什么样的人生,就有什么样的人生态度。结论:人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相互统一。,2、哲学基本问题,哲学问题的三个层面:基本问题:基本性、根本性的问题具体问题:具体性、局部性的问题重大问题:重大意义和影响的问题基本问题贯穿哲学各个领域和方面,决定着整个哲学体系的性质。故对具体和重大问题起决定和支配作用;而具体和重大问题则是基本问题在哲学史中的具体展开,故对基本问题具有影响作用。,(1)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恩格斯,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1、这是任何哲学派别都必须回答而不能回避的问题。2、对此问题的不同回答是研究和解决其他一切哲学问题的前提和基础。3、这是社会实践的基本问题。,哲学基本问题理论思索,万事万物归结起来无非是两大类现象: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一切活动归结起来无非是两大类活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这都涉及到客观和主观、物质和精神的关系问题。这个问题是哲学必须首先回答的问题,也是人们现实生活所面对的基本问题。,(2)哲学基本问题具体内容,哲学基本问题,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即何者为世界的本原),思维与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反映存在),唯物论,唯心论,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是某一种或几种具体形态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结构的某一层次(原子)辩证唯物主义物质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共同点:世界的本原都是物质,主观唯心主义世界的本原是人的主观精神(自我、感觉、意识、观念等)客观唯心主义世界的本原是超自然的客观精神(神、上帝、命运、人格、绝对精神等),共同点:世界的本原是精神,可知论,不可知论,唯物主义一元论唯心主义,二元论怀疑论,代表人物(德)康德、(英)休谟,在回答世界是怎样存在的问题上形成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种不同观点,辩证法,主张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形而上学,坚持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世界,认为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牛顿,黑格尔,(二)物质的客观实在性,物质范畴是唯物主义世界观的一块基石。从古到今,唯物主义对物质概念的理解,对物质与意识关系的把握,经历了一个从朴素到科学、从片面到比较全面的认识过程。,(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物质观第一、产生背景第二、基本观点:自然界是物质的,物质是某一种或某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米利都学派毕达哥拉斯学派他们思考的核心问题问题是世界万物的本原及其状态,1、物质观的历史发展,泰勒斯(ThalesB.C.624547)“水”阿拉克西曼德AnaximanderB.C.610546)“无限定者”阿拉克西米尼(AnaximenesB.C.585525)“气”赫拉克利特(HerakleitosB.C.540480)“火”“一切皆流,无物常在”“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德谟克里特(DemocritusB.C.460360)“原子”,“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相生相克关系: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水胜火,火胜金,金胜木,木胜土,土胜水。,中国古代朴素唯物论,五行说,五行图,物质=直观物的具体形态,数是万物的本原,万物基始于一元二元数目点线面立体感觉及一切事物,最后产生各种元素,即水、火、土、空气,他们可以转化,从而造出生命、精神及整个球形世界。巴门尼德、芝诺相继宣扬“存在”是静止不变的,否认事物的运动、变化。柏拉图收集这些思想加以主观唯心主义化,提出了一般先于个别而存在的观点。,第三、特点,进步性:与宗教和唯心主义相反,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坚持用自然界本身来说明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反对用超自然的东西来解释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具有反对宗教和唯心主义的进步意义,包含有朴素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思想。,直观性猜测性,第四、评价,进步性局限性,局限性: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是建立在科学不发达的基础上的,因此,它具有直观猜测的性质,并受宗教唯心主义影响,因而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不可避免地包含着一些神秘主义的糟粕。,(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物质观,第一、产生背景文艺复兴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是“人本主义”或叫“人文主义”。提倡人性,批判神性;提倡理性,反对神启;提倡个性解放,反对宗教桎梏。,(14521519)意大利,恩格斯把他列为文艺复兴时期第一个巨人。,达芬奇是一位思想深邃、学识渊博,多才多艺的艺术大师,科学巨匠、文艺理论家、大哲学家、诗人、音乐家、工程师和发明家。几乎自然科学的每一个部门,以及当时工程技术的许多部门,他都有所发现、发明和创造。他在医学、解剖学、生理学、数学、力学、光学、化学、物理学、天文学、地理学、军事科学、宇宙学、机械学、水力学、土木工程学和城市工程学等领域成就卓著。,宗教改革提供宽松的政治环境自然科学的兴起和发展提供自然科学基础第二、基本观点:自然界是物质的,物质就是原子,原子的特性就是物质的特性。,机械性形而上学性性,进步性局限性,第三、特点,第四、评价,(3)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第一、自然科学基础自然科学上的种种发现,特别是细胞学说、生物进化论、能量转化与守衡定理三大发现,恩格斯说:“有了这三大发现,自然界的主要过程就得到了说明,就归结到自然的原因了,一切被当作永久存在的特殊东西变成了转瞬即逝的东西,整个自然界被证明是永恒的流动和循环中运动着。”“我们现在不仅能够指出自然界中各个领域内的过程之间的联系,而且总的说来也能指出各个领域之间的联系了,这样,我们能够依靠经验自然科学本身所提供的事实,以近乎系统的形式描绘出一幅自然界理想的清晰图画。”,“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列宁,“实物、物质无非是各种实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恩格斯,第二、基本观点,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2、意识及其起源,(1)意识是物质的产物(起源)第一、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无机物的一般反应特性(机械、被动、物理、化学)低等动植物的刺激感应性(感觉萌芽)高等动物的感觉和心理人类意识,第二、意识是社会的产物,(2)意识是人脑的机能,(3)意识的本质是物质世界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即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第一、意识的内容不决定于人脑,而是来自外部世界第二、意识是主观形式和客观内容的统一第三、迷信、神话、幻想等无一不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物质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它不依赖于意识而存在,可以独立存在;物质可以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物质要充分的被意识反映需要借助科技的手段和工具,并且需要相当的智慧和文明的发展;反映的形式可以是视觉、听觉、味觉、感觉等人们感官直觉的形式,也可以是借助科学仪器手段所表现的思维模式、信号曲线、图形、色彩等其他形式。,第一、坚持了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同二元论和唯心主义一元论划清了界线第二、坚持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第三、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局限性。第四、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基础。,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的意义,(三)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世界的统一性问题,讲的是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有没有统一性,即有没有共同的本质或本原。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不仅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也具有物质性,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世界的统一性,一元论,二元论,唯物主义一元论,唯心主义一元论,世界只有一个本原:物质,世界只有一个本原:精神,世界有两个互相平行、各自独立的本原:物质和精神。,世界有两个以上的本原:物理世界、知识世界和心理世界。,多元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人类社会也具有物质性,自然界具有物质性,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人们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是物质性的活动;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社会的物质性表现:,()运动的含义:,1、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运动观),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是标志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鳄鱼出壳,火箭升空,()物质与运动的关系,凡物质都是运动的,没有不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凡运动都是物质的运动,没有不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主体。,3,喜玛拉雅山缓慢的长高,早发白帝城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凡物质都是运动的,没有不运动的物质,太阳正带领着8大行星(06.8.25冥王星被降级为矮行星)、众多卫星、小行星以及慧星和流星体等围绕银河系中心以每秒250公里的速度旋转。,庞大的银河系正在以每秒600公里的速度在广漠无垠的宇宙中疾驰。,太阳系全图,银河系,凡运动都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主体,两种错误倾向,割裂物质与运动不可分的关系,就会导致两种错误倾向:唯心主义:设想无物质的运动(运动的主体是精神)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设想无运动的物质(物质是不动的),静止是指物质运动中的相对的稳定和平衡状态,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止的含义,(3)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静止有两种基本情形:,没有发生位移(物理位置),没有发生质变(化学性质),静止的表现形式,宁静的校园,长大的西红柿,区别: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静止总是暂时的和有条件的,因而相对的。,联系:在相对静止中有绝对运动的一面,即静中有动;处于绝对运动中的事物都有相对静止的一面,即动中有静.,运动与静止的关系,运行的列车,旋转的地球,割裂运动与静止的辩证统一会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夸大绝对运动而否定相对静止。例:人连一次都不能踏入同一条河流形而上学不变论:夸大相对静止而否定绝对运动。例:静者恒静,两种错误倾向,承认相对静止的意义,静止是运动的量度,不了解静止,就无法了解运动。,不了解相对静止,就不可能理解物质的多样性。,只有承认事物的相对静止,才能认识和利用事物。,2、时间和空间(时空观)(1)时空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时间物质运动的持续性和顺序性空间运动着的物质的广延性和方位性,世过去、现在、将来界八方上下,宇宙,宇上下,四方宙古往今来,世界,秒钟之内:,蜗牛爬行1.5毫米;,时间的含义,马奔跑25米;,光波传播30万千米;,地球公转30千米;,秒钟之内:,时间的含义,空间的含义,一是表现为一定的体积二是表现为一定的位置,时间的特性是一维性,两层含义:对于时间的量度只需要一个数量;时间只有一个方向,具有不可逆性。,(2)时空的特性,空间的特性是三维性,古人云:“时乎时乎不再来”,“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这些都是时间一维性的生动写照。,时间的一维特性,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3)时空与物质运动不可分割(客观性),物质运动离不开时空时空离不开物质运动,(4)时空的绝对性和相对性(辩证性)时空的绝对性指它的客观性是绝对的,时空的相对性,随物质形态的不同而不同;随运动速度的改变而改变;其具体特性又是可变的和有条件的,因而又是相对的。,时间和空间随着物质形态的不同而不同,欧几里德几何学、罗巴切夫斯基几何学和黎曼几何学,它们分别反映了不同范围、不同层次物质形态的空间特性。,罗巴切夫斯基,黎曼,欧几里德,时空的相对性,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认为,重力场的时间空间特性是依赖于物质的质量分布的,物质的质量愈大、分布愈密、重力场愈强,则空间的“曲率”就愈大、时间的流逝就愈慢。,时间和空间随着物质形态的不同而不同,时空的相对性,时间和空间随着物质运动速度的变化而变化,由此可以得出两个重要结论,即著名的尺缩钟慢效应。,时空的相对性,时间、空间的绝对性离不开它们的相对性,黑洞,基本粒子,中子星、黑洞等天体的空间是弯曲的,基本粒子内部的空间也是弯曲的,大尺度范围的空间特点则是平坦的,但它们都是客观的,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时空绝对性与相对性的辩证关系,(5)时空的有限性和无限性,(6)时空的现实意义(1)既然时空是物质运动的存在方式,时空离不开物质运动,因此,我们想问题、办事情都要考虑时间、地点。时空与物质运动不可分割表明,事物的性质只有在时空中才显现出来。同一事物所处的时间和空间不同,其性质是会不同的。所以,认识任何事物,都要把它放到一定的时空中去认识,即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这是认识事物的一条基本原则。(2)既然时间是一维的,所以,我们要珍惜时间。,1、马克思主义以前的实践观苏格拉底:“只要我一息尚存,我永不停止哲学实践。”亚里斯多德:“实践是包括了完成目的在内的活动。”王阳明:“知行合一”认为“行之明觉精察处便是知知之真切笃实处便是行。”康德提出道德实践问题黑格尔提出劳动实践在主、客体相互关系中的作用费尔巴哈把“实践”和“生活”联系起来,提出消费生活实践观点。,二、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一)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2、实践的科学内涵实践是人们探索和改造物质世界的活动,是人的存在方式。,实践是人所独有的活动实践集中表现了人的本质的社会性实践对物质世界的改造是对象化活动实践集中表现为人的存在方式,人是世界上最奇异的存在:人的实践使人创造了人自己,人创造了人的世界;人永远创造着自己,人永远创造着人的世界;人永远是未完成的存在,人的世界永远是未完成的存在。,3、实践的特性,客观性目的性能动性社会历史性,4、实践的基本形式,生产劳动的实践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科学实验,5、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二)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实践是使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历史前提,又是使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在实践活动过程中,物质世界出现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区分,物质世界,人类社会,自然界,正是一般生产曾经在物种关系方面把人从其余的动物中提升出了来。恩格斯,自在世界(自在自然),人类社会,人化自然,人的实践,人类世界,人类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月度答案交通案例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试卷试题及答案
- 材料员考试题及答案
- 民法典知识竞赛试题库(答案)
- 柴油房应急预案方案范文(3篇)
- 个人安全防护技巧讲解
- 美妆带货主播系统化培训
- 2025年华润集团入职测试题库及答案
- 2025年售票员个人年终工作总结模版(2篇)
- 储能行业的人才需求与人力资源管理研究
- 企业薪酬管理双因素激励理论研究
- 2025智能美妆镜产品开发与市场需求调研报告
- 冬季防冻安全课件
- 2025护理法律法规学习课件
- 物流管理大学职业规划
- 煤矿后勤管理人员的岗位职责
- 医院职业暴露培训课件
- 2025-2026新苏教版小学1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测试卷(附答案)
- 2025年跨境电商税务合规服务合同协议(2025年)
- 2025年版《义务教育信息科技技术新课程标准》试题与答案
- 人工挖方孔桩模(板)施工方案
- 无人机制造工厂建设施工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