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肠道传染病原因与治疗_第1页
常见肠道传染病原因与治疗_第2页
常见肠道传染病原因与治疗_第3页
常见肠道传染病原因与治疗_第4页
常见肠道传染病原因与治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肠道传染病,内容提要,肠道传染病概述,分疾病简介,病例分析,小 结,1,2,3,4,肠道传染病概述,据WHO的资料报道,亚、非、拉地区5岁以下儿童每年因肠道传染病死亡者约500万以上,发病约7.5-10亿人次。,以20世纪90年代后的最近10余年全国甲、乙类传染病的发病数来分析,肠道传染病每年都名列榜首1 。,1.魏承毓.我国肠道传染病的基本状况与防制对策,中国公共卫生,2004,20 (1):126-127.,肠道传染病是全球性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我国肠道传染病流行病学概况,肠道传染病报告,我国常规报告和管理的肠道传染病,甲类传染病:霍乱乙类传染病:伤寒、副伤寒、痢疾 丙类传染病:其他感染性腹泻(除霍 乱、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由微 生物引起的腹泻),肠道传染病流行病学特点,传染源:主要为病人和带菌者传播途径:主要通过水、食物、日常生活接触 和苍蝇媒介等传播人群易感性:普遍易感季节性:具有明显季节性,细菌性肠道传染病 每年的5-10月为流行季节,高峰在7-8月间,一、霍乱,病原体:霍乱弧菌O1群、O139群传染源:病人和带菌者传播途径:经水、食物、苍蝇及日常生活接触而传播 易感人群:普遍易感,病后可获得一定免疫力,但再 感染的可能性也存在,霍乱弧菌,临床表现,潜伏期:1-3日,短者3-6小时,长者7日临床经过分三期:泻吐期:无痛性腹泻,大便始为黄稀便,迅速成为米泔水脱水期:严重吐泻引起水电解质丧失,出现脱水和周围循环 衰竭恢复期:脱水纠正后,吐泻症状消失,尿量增加,体温回升,实验室检查,便常规:稀水样便,无脓血,可见少许红白细胞 粪便检查:大便悬滴动力、制动试验涂片染色:霍乱弧菌可呈革兰阴性且呈鱼网状排列 细菌学检查:细菌培养:粪便、呕吐物或肛拭子细菌培养分离到霍乱弧菌 腹泻患者日常生活用品或家居环境中检出霍乱弧菌 粪便、呕吐物或肛拭子标本霍乱毒素基因PCR检测阳性 粪便、呕吐物或肛拭子标本霍乱弧菌快速辅助检测试验阳性,诊断原则,根据患者的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测结果 进行综合判断。 流行病学史:生活在霍乱流行区、或5天内到过霍乱流行区或发病前5 天内有饮用生水或进食海产品或其他不洁食物和饮料史 与霍乱患者或带菌者有密切接触史或共同暴露史,治 疗,一般治疗:按甲类传染病隔离。症状消失后,隔日行便培养,连续 两次便培养阴性可解除隔离。按照病人呕吐情况给流质饮食或禁食 补液:早期、快速、足量,先盐后糖,先快后慢,纠酸补钙,见尿 补钾。输液的总量应包括纠正脱水量和维持量 抗菌药物:减少腹泻,缩短吐泻期及排菌期。疗程为天。多西环 素 200mg Bid;环丙沙星 0.5gBid;诺氟沙星 0.2g Bid,二、伤寒与副伤寒,伤寒是由伤寒杆菌感染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 副伤寒是由副伤寒杆菌甲、乙或丙感染引起,在流行病 学、发病机理、病理解剖、临床表现、诊断、治疗等方 面与伤寒基本相同临床特征:持续发热、全身中毒症状、相对缓脉、玫瑰 疹、肝脾肿大、白细胞减少;主要并发症有肠出血、肠 穿孔,伤寒杆菌,流行病学史,传染源:病人和慢性带菌者传播途径直接消化道传播:病菌随病人或带菌者的粪便排出,污染水 和食物间接消化道传播:经手及苍蝇、蟑螂等间接污染水和食物传播 人群易感性普遍易感,病后获得持久免疫力,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减少,嗜酸细胞减少或消失 细菌培养血培养:第1-2周,阳性率最高 骨髓培养:阳性率高,持续时间长 尿便培养:第3-4周,阳性率最高 肥达反应O抗体1:80,H或其他鞭毛抗体1:160 抗体滴度4倍增高者更有意义,诊断原则,流行病学史:发病30天内曾到过或生活在伤寒、副伤寒流行区 有伤寒、副伤寒患者、带菌者密切接触史 有喝生水等不良卫生习惯 临床特征不明原因持续高热 特殊中毒面容 实验室检查嗜酸细胞减少或消失,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减少 肥达反应:“O”抗体凝集效价1:80,“H”抗体凝集效价1:160,治 疗,隔离与休息:病人体温正常15天或隔5天大便培养一次, 连续2次阴性解除隔离,密切接触者观察23天饮食与护理:进易消化少纤维营养丰富饮食, 须循序渐进, 否则可诱发肠出血,肠穿孔对症处理:发热:物理降温为主便秘:灌肠,开塞露等,禁用泻药毒血症明显可予地塞米松 2-4mg/d,1-3d,三、细菌性痢疾,细菌性痢疾:由志贺菌属细菌引起,以结肠化 脓性炎症为主要病变,是夏秋季常见的急性肠 道传染病痢疾杆菌:肠杆菌科、志贺菌属,革兰阴性杆 菌,无鞭毛及荚膜,不形成芽胞,有菌毛,流行病学,传染源:病人和带菌者传播途径:粪-口途径、生活接触、苍蝇、蟑螂 等间接传播人群易感性:普遍易感流行特征:全年散发,以夏秋季多见,临床表现,潜伏期:13天(数小时至7天)急性普通型(典型)菌痢:起病急,畏寒、高热,腹痛、腹 泻,粪便开始呈稀泥糊状或稀水样,继而呈粘液或粘液脓血 便,每日排便数十次,伴里急后重。左下腹压痛明显。急性轻型(非典型)菌痢:症状轻,可仅有腹泻、稀便。 急性中毒型菌痢:多见于27岁健壮儿童,起病急骤,发 展迅速,病情危重,病死率高。分为休克型、脑型、混合型 三种临床类型,临床表现,慢性菌痢:病情迁延不愈超过2个月以上,多与急性期治疗不及时或不彻底、细菌耐药或机体抵抗力下降有关。分为三型:急性发作型迁延型 隐匿型:一年内有菌痢史,临床症状消失2个月以上,但粪培养可检出病菌,乙状结肠镜检查可见肠粘膜病变,实验室检查,粪便常规检查:白细胞或脓细胞15/HPF(400倍), 可见红细胞、吞噬细胞病原学检查:粪便培养志贺菌阳性,诊断原则,流行病学资料:病前一周内有不洁饮食或与菌痢患者接触史临床表现:急性典型菌痢:发热伴腹痛、腹泻、粘脓血便、里急后重 、左下腹压痛等。急性中毒型菌痢:病情进展迅猛、高热、惊厥,于起病数小时内发生意识障碍或伴循环、呼吸系统衰竭的临床表现先后或同时出现者 实验室检查:外周血象、粪便镜检和培养、乙状结肠镜检查,治 疗,一般治疗:卧床休息、消化道隔离。易消化、高 热量、高维生素饮食。口服或静脉补液 病原治疗:根据病情,可选择一种或两种抗菌药 喹诺酮类 头孢菌素氨基糖甙类 磺胺类,四、感染性腹泻,各种病原体肠道感染引起之腹泻,均称为感染性腹泻,这是广义上的感染性腹泻我们也把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称为感染性腹泻,为狭义上的感染性腹泻感染性腹泻可由病毒、细菌、真菌、原虫等多种病原体引起,其流行面广,发病率高,是危害人民身体健康的重要疾病,感染性腹泻病原体,病原体细菌肠致泻性大肠杆菌:空肠弯曲菌沙门菌弧菌病毒病原体包括轮状病毒、腺病毒、星状病毒、杯状病毒等目前在国内病毒性腹泻中检出的主要病原体是轮状病毒,流行病学资料,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一般夏秋季多发有不洁饮食(水)和/或与腹泻病人、腹泻动物、带菌动物接触史,或有去不发达地区旅游史如为食物源性则常为集体发病及有共进可疑食物史某些沙门菌(如鼠伤寒沙门菌等)、肠致病性大肠杆菌(EPEC)、轮状病毒和柯萨奇病毒等感染可在医院产房婴儿室、儿科病房、托幼机构发生暴发或流行,临床表现,腹泻,大便每日3次,粪便的性状异常,可为稀便、 水样便,亦可为粘液便、脓血便可伴有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发热及全身不适等 病情严重者,大量丢失水分引起脱水、电解质紊乱甚 至休克,实验室检查,粪便常规检查:粪便可为稀便、水样便、粘液便、 血便、或脓血便。镜检可有多量红、白细胞,也可 仅有少量或无细胞病原学检查:粪便中可检出肠致泻性大肠杆菌、沙 门菌、轮状病毒或蓝氏贾第鞭毛虫等,或检出特异性 抗原、核酸或从血清检出特异性抗体,治疗原则,一般及对症治疗:继续饮食,积极补液,对症支持, 尤其注意改善中毒症状及纠正水电解质的平衡失调病原治疗:针对引起腹泻的病原体,必要时给予相应 的病原治疗,病例分析(一),男性,40岁,某单位司机,经常在外就餐。入院前3天无诱因出现发热,体温39.0,伴寒战,食欲下降,左下腹痛,腹泻,10次/日左右,开始为溏泄便,逐渐发展为粘液脓血便。自服黄连素,效果不佳。化验:血常规 WBC 15.5109/L,N 92%。便常规:WBC 20/HP,RBC 3-4/HP。问题: 该患者诊断首先考虑哪种疾病,如何处理?,病例分析(二),男性,24岁,进京民工,一般在工地就餐,发病前一天晚上曾 与朋友饮啤酒约5瓶。入院前1天无诱因出现恶心,呕吐,呕吐物主 要为胃内容物。腹泻,次数多,难以计数。开始大便中含有粪质,后均为水样便。低热,体温37.5左右。 化验:血常规WBC 11.1109/L,N 75%。便常规:WBC 1-2/HP, RBC 1-2/HP。大便悬滴试验:动力(+),制动(+) 问题: 该患者诊断首先考虑哪种疾病,如何处理?,病例分析(三),女性,30岁,公司白领,喜冷饮。入院前3天无诱因 出现腹痛,腹泻,5-6/日。溏泄便,无脓血。无发热,食欲可,无恶心呕吐。 化验:血常规WBC 5.1109/L,N 67%。便常规: WBC 3-4/HP,RBC 1-2/HP。大便悬滴试验:动力(-)制 动(-)问题: 该患者诊断首先考虑哪种疾病,如何处理?,病例分析(四),男,21岁,某酒店餐饮部主任,因“高热,食欲不振腹部不适,乏力一周”入院。一周前开始发热,午后高达4041,伴腹痛,腹胀便秘,纳差,全身乏力,曾作上感治疗。 入院检查:T 40.5,P 88次/分,R 28次/分,神清,表情淡漠,消瘦;舌尖红、舌苔黄厚;右胸前皮肤有数个淡红色皮疹压之退色。心肺未见异常,肝肋下1.5cm,剑突下2cm,质软有轻度触痛,脾肋下2cm。 化验:血常规:WBC3000/mm3,中性占56%,淋巴占38%单核占6%,未见嗜酸细胞,EC直计“0”,入院时血培养阴性,肥达反应结果:T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