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婚姻法的基本原则_第1页
第二章-婚姻法的基本原则_第2页
第二章-婚姻法的基本原则_第3页
第二章-婚姻法的基本原则_第4页
第二章-婚姻法的基本原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婚姻家庭法的基本原则贯穿婚姻家庭立法、执法、司法、守法过程的根本准则,既有道德要求,又有法律保障。第一节婚姻自由一、概念(一)由来婚姻自由原则产生与发展是一个历史范畴,它有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1.我国古代:父母包办中世纪前其它各国:子女婚姻置于家长权,亲权支配2.我国封建社会末期中世纪中后期其它各国:受资产阶级启蒙思想的影响天赋人权,“自由、平等、民主”,给人类思想带来了解放。婚姻自由一种思想发展到立法,并写进各国的宪法、民法典。3.资本主义社会下婚姻自由带有虚伪性,建立在金钱基础上的婚姻表现出来的是形式上的婚姻自由,实际上对婚姻自由的扭曲和滥用。,4.社会主义婚姻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为男女平等、婚姻自由提供了制度条件,婚姻自由成为公民的基本权利。(二)概念1.婚姻自由指婚姻当事人按照法律的规定决定自己婚姻大事的自由,任何人不得强制或干涉。2.特征(1)婚姻自由是公民的权利,注意不要滥用,正确行使时,尊重他人的婚姻自由,若是侵害他人婚姻自由,可能导致婚姻无效,甚至犯罪。(2)相对自由,受法律限制,还受到政策,道德约束。,二、婚姻自由的内容(一)结婚自由:婚姻当事人根据自己的意愿,自己做主,自己选择,任何人不得干涉。子女结婚自由基本实现,老年人的婚姻自由目前存在很多障碍。(二)离婚自由:夫妻有依法解除婚姻关系的自由。只有结婚自由,没有离婚自由,不是真正的婚姻自由。法律对离婚做出的限制性规定(如子女抚养、财产分割、军婚等),不是否定婚姻自由,而是慎重处理,同时也是对其他利害关系人的保护。,例如:张某与林某结婚后生育一女,两人因性格不和,经常吵架,张某于年月诉讼离婚,后来经他人劝说,并考虑到离婚对女儿成长不利,撤回了诉讼。同年月,张某与林某达成协议:若张某以后再次提出离婚,不管真假,双方婚姻关系即告终结,所有婚前婚后财产都归林某所有,女儿也由林某抚养。协议达成后,双方关系并未改善。年月,双方吵架,林某殴打张某,张某再次向法院提出离婚诉讼。法院该如何判决?协议是否有效?,例:2001年月秦某与谭某登记结婚,婚后不久,谭某发现丈夫性格粗暴,不能共同生活,想离婚,当年月,谭某两次要求办理离婚手续,但秦某坚决不同意,谭某不辞而别,外出打工。年月,秦得知谭回娘家,便纠集十余名青年,强行接谭某回家,途中谭挣脱,秦与另两青年抬起谭某走,迫于群众压力,秦才将其放回家,身受耻辱后,谭某在自己家里上吊自尽。暴力干涉他人婚姻自由的行为在当代大学中间案件较多。如恋爱后一方要分手,另一方不同意而施加的暴力行为。或恋爱结束后,一方不愿意,另一方逼迫其同意结婚。绑架女友或他人,杀害女友或其家人等。,三、婚姻自由的贯彻实施(两个禁止性规定)(一)禁止包办、买卖婚姻和其他干涉婚姻自由的行为包办、买卖都不是以男女双方自愿为前提,买卖婚姻还以索取财物为特征。(二)借婚姻索取财物当事人一方以索取一定财物作为结婚条件的行为,实质上是男女双方人财交换的婚配方式,婚姻建立在金钱而非感情基础上。即使结婚,也为婚后的夫妻关系蒙上阴影。,最高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处理财产分割问题的若干具体意见第19条:借婚姻关系索取的财物,在双方离婚时,如结婚时间不长,或因索要财物造成对方生活困难的,可酌情返还。1.对于彩礼返还问题关于彩礼:彩礼是几千年来的婚嫁风俗,男方要娶他家女子为妻时,应向女方下聘礼或彩礼,给付多少,依习惯和当事人自己的经济情况而定。对于彩礼的性质,多数学者认为是一咱附条件的赠与:将缔结婚姻作为赠与彩礼行为的生效条件。若将来一方或双主没有缔结婚姻,赠与条件没有实现,接受方不得取得所有权,男方应以不当得利要求返还。,不当得利:指法律上没有根据,有损于他人而自己获得的一种利益。因不当得利而产生的债称为不当得利之债。民法通则92条:没有合法根据,取得不当利益,造成他人损失的,应当将取得的不当利益返还受损失的人。构成要件:必须是一方受益。财产的积极增加与消极增加。银行多付款项;应支付价款没有支付必须是他方受损。财产的积极减少和消极减少。消极减少:应增加的未增加。如使用他人财产取得的利益。必须是受益与受损之间有因果关系。一方的受益建立在他人的受损基础上,二者基于同一事实而发生。否则,不能成立。,受益必须是没有合法根据。若一方受益,他人受损有合法原因,则受法律保护,受益方不会因此承担返还他人的不利后果。如违约方承担违约金返还范围:获利时不知没有合法根据,返还以利益以尚存的部分为限。获利时明知没有合法根据,应全部返还,不管是否存在。获利时不知,后来才知没有合法根据,以知道的时间为准,分为前后两种不同情况返还。关于彩礼的返还符合上述构成要件。但是彩礼不等于一般礼节性赠与,如生日小礼物,过节拜访时的礼品,2.因订婚而消耗财物的处理订婚时往往举行仪式,操办宴席,当事人一方或双方便会因此支付一大笔费用,甚至负担债务。一旦婚婚约解除,能否要求赔偿。目前无法律规定,可借鉴国外做法:一方要求有过错一方承担一定的损害赔偿责任。3.婚约期间共同财产的处理若已经同居,会产生财物合并,资金共用等问题。但由于未登记结婚,不是夫妻共同共有财产。一旦婚姻解除,有约定的按约定,无约定的应按份共有,依比例分割。,(三)划清婚姻关系中合法行为与违法行为的界限1.包办婚姻与父母主持、经人介绍、本人同意的界限。2.划清买卖婚姻和一般借婚姻索取财物的界限。3.划清借婚姻索取财物和男女婚前自愿馈赠的界限。4.划清说媒骗财和正当介绍的界限。5.划清一般干涉婚姻自由和以暴力干涉婚姻自由的界限。,第二节一夫一妻原则一、概念一男一女结为夫妻的婚姻制度。二、贯彻实施(禁止性规定)(一)禁止重婚1.重婚:指有配偶者又与他人结婚的行为,是对一夫一妻制的破坏行为,应受到法律制裁。2.重婚的形式(1)法律上的重婚。已有一个登记结婚,又与他人办理结婚登记。,(2)事实上的重婚前婚(登记婚或事实婚)未解除,又与他人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但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事实婚姻的认定:1986.3.15之前,未登记即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群众也认为是夫妻关系的,一方起诉离婚,起诉时符合结婚条件,可认定事实婚姻关系,起诉时不符合要件,应认定非法同居关系,1986.3.15-1994.2.1婚姻登记办法施行后,同居时符合结婚法定条件的,认定为事实婚姻,同居时不符合结婚法定条件的,认定为非法同居关系。1994.2.1婚姻登记条例规定,没有配偶的男女,未登记结婚即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的,其婚姻关系无效,不受法律保护,应按非法同居关系处理。2001.12.24婚姻法解释(一),1994.2.1后,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即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的,法院应告知在案件受理前补办登记,未补办的,按解除同居关系处理。,3.重婚的法律后果(1)民事责任-婚姻无效,离婚时无过错方要求损害赔偿的理由之一。(2)重婚的刑事责任。重婚罪、破坏军婚罪有配偶者与他人重婚的,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不明知不构成包括登记婚和事实婚(1994.2.1以后也构成)未登记即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群众也认为是夫妻关系明知是现役军人的配偶与之同居或结婚,(二)禁止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1.含义:有配偶者与婚外异性,不以夫妻名义,持续、稳定地共同居住。2.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与事实重婚的异同不同点:前者不以夫妻名义,无永久生活目的;后者须公开以夫妻名义同居,群众认为是夫妻关系相同点:有配偶,共同同居生活责任承担:前者只承担民事责任,是离婚情形之一,无过错方可要求损害赔偿。后者承担民事责任与刑事责任的双重责任。,3.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法律后果(1)夫妻一方有与他人同居的行为,另一方诉请离婚时,如调解无效,应准予离婚。(2)因一方与他人同居而导致离婚的,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3)无配偶者之间的同居关系,当事人起诉请求法院解除同居关系的,法院不予受理。有配偶者之间的同居关系,当事人诉请解除,法院应受理并依法解除。,第三节男女平等原则1、男女平等原则是宪法原则在婚姻家庭法中的反映。我国宪法规定:妇女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家庭生活等各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2、男女平等的内容(1)婚姻方面权利平等婚姻自由,财产处分等(2)家庭关系上地位平等夫妻关系父母子女关系,3、男女不平等的体现(1)家务劳动分工不平等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分工模式。女性家务劳动得不到相应报酬。(2)家庭暴力普遍存在。妇女多数为受害者(3)生育权的不平等。强迫妇女生育或终止妊娠(4)家庭的财产权和继承权不平等。现行的继承法未限制遗嘱继承的内容。,(5)监护权的不平等。明确规定父母对子女平等的亲权和监护的权利和义务。(6)抚养费和探望权得不到有效的履行.抚养的子女一方抚养费得不到没有抚养子女一方探望权实现不了,4、如何贯彻(1)借鉴国际国外促进男女平等的先进经验和成果,制定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男女平等法一是,消除包括家庭在内的社会生活各个领域里的性别歧视,保证男女在参政议政、就业、教育和劳动报酬等公共领域中的平等;二是,影响和改变公众对男女在社会和家庭中角色的认识与态度。,(2)制定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家庭法。把分散于各部门法的有关婚姻家庭的法律和近年来的司法解释,予以综合归纳和增添修正,并与公法相衔接,使应有的法律规则尽量详尽、准确、具体。(3)男女平等是承认男女差别前提下,追求实质平等、和机会平等。男女在占有和运用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的机会是均等的,机会即平等竞争、公平参与的机会。,第五节保护妇女、儿童和老人的合法权益原则1、妇女合法权益的保护(1)原因:传统重男轻女的思想仍存在生理上特殊性决定妇女在家庭中于弱者地位(2)具体体现男方离婚诉权受限:怀孕期间、分娩后6个月、终止妊娠后6个月离婚时财产分割照顾女方离婚时对困难方给予经济帮助,2、儿童合法权益的保护(1)原因:由于智力水平及身体发育状况不成熟,处于弱者地位儿童是祖国的未来,人类社会得以延续的客观条件(2)具体体现具有被抚养的权利,父母有抚养、教育的义务不同类型的子女法律地位平等遗产继承权,禁止溺婴、弃婴和其他残害儿童的行为。弱婴:意为将初生儿投置水中淹死。一般扩大解释为一切侵害初生儿生命的行为。是杀人罪的一种特殊类型,3、老人合法权益的保护原因:(1)尊敬、赡养老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2)老人年老体衰,丧失劳动能力,属于社会中的弱者,权利容易受侵害。,具体体现:(1)子女应尊重父母的婚姻权利(2)赡养扶助义务:义务主体:亲生子女(婚生与非婚生)非亲生子女(养子女、继子女)孙、外孙子女(附条件)有负担能力、子女已经死亡或者子女无力赡养的形式:受物质资助形式受精神抚慰形式:送医送药、照料老人等,(3)自由处分遗产权指老人对其生前积累的财产,有根据自己心愿、子女和配偶对自己的关心与照顾情况,决定由一人或数人继承自己的遗产以及他们的继承份额,或者决定把自己生前积累的财产无偿地赠送给他人。(4)继承权指老人作为子女、配偶的法律规定的第一顺序继承人,在子女、配偶死亡时享受依法继承的权利。,4、贯彻两个禁止(1)禁止家庭暴力概念:指行为人以殴打、捆绑、残害、强行限制人身自由或其他手段,给家庭成员的身体、精神等方面造成一定伤害后果的行为。形式:身体暴力:殴打、捆邦等强制手段语言暴力:威胁恐吓、恶意诽谤、辱骂对方性暴力:故意攻击性器官、强迫发生性行为、性接触,冷暴力:夫妻相互对对方冷淡、轻视、放任和疏远,恶语中伤、漠不关心对方,将语言交流降到最低限度,停止或敷衍性生活、懒于做一切家庭工作。这是一种隐蔽性家庭暴力,也是一个易被人忽视的问题。,特征是:隐蔽性。家丑不可外扬复杂性。家庭状况不同,产生家庭暴力的原因、实施的手段、造成的危害程度及产生的后果也各不相同持久性。往往受害者无力反抗或基于“面子”不想让他人知道,或受陈旧观念的束缚,或缺少法律意识,不知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权利,无形中纵恿了家庭暴力的行为实施者更加为所欲为,对受害者长时间地施暴故意性。,婚姻法的救济措施。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以及所在单位应当予以劝阻、调解。公安机关应当予以制止,并给予行政处罚导致离婚的,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典型案例,酒后拳打加脚踢1984年,高中刚刚毕业不久的秦女士经人介绍与王强相识,当时王强虽然不过24岁,却已是单位里的一名科长,两人经过半年多的交往结了婚。两年后,秦女士生下一女儿,生活甜蜜。随着时间的流逝,女儿渐渐长大,老人年迈多病,夫妻俩身上的压力越来越大,而丈夫还是一个小科长。渐渐地,秦女士发现丈夫越来越爱在外面喝些小酒排解忧闷。1991年3月的一天,王强又在外面喝得醉醺醺地回家,秦女士终于忍不住对丈夫大发脾气,数落他不该喝酒,而一向温和的丈夫则大吼一声:“少管我!”一把把秦女士推在地上。,第二天,丈夫向她道了歉,体贴的秦女士知道丈夫心里有事,便没有深究,可丈夫酗酒变得越来越严重,常常喝酒误事。1997年的夏天,丈夫又酒醉回到家,秦女士与丈夫发生了激烈的争吵,酒意正盛的丈夫,扭回头就给了秦女士两巴掌,紧接着对秦女士疯狂地拳打脚踢,打累了便倒在床上睡着了。第二天,丈夫立马向秦女士道歉,还写了悔过书。谁料一个月后,丈夫又恢复了出去喝酒的习惯,失望的秦女士以为多劝几次就能劝醒丈夫,可丈夫不是躲开,就是对着她叫骂。终于,丈夫再次对秦女士动了手十多年下来,秦女士身上常常带着淤青,被打得最严重的一次被诊断为左手骨折,软组织挫伤,还有轻微脑震荡。,去年女儿考上大学,卸下重担的秦女士在朋友的劝说下,向丈夫提出离婚。而丈夫的态度非常坚决,一方面道歉,一方面找各种借口就是不肯离婚。生活在丈夫极端的两面之下,秦女士非常绝望,不知如何是好。专家意见一定要慎重对待丈夫的第一次家庭暴力。许多恶性的家庭暴力案件,都是因为妻子一再退让,而导致丈夫肆无忌惮。如果丈夫的第一次施暴行为轻易得逞,事后丈夫又没认识到这种施暴行为的严重性和法律后果,其施暴行,为就会逐渐升级,愈演愈烈。秦女士在第一次遭遇丈夫的殴打时就该提高警觉,应当及时通报丈夫单位和丈夫的父母亲友,同时对丈夫的这种行为发出警告,或及时与社区或妇联进行联系,取得社会力量的帮助,并尽可能留下证据,维护自己的权利。,冷眼漠视尽折磨当事人:胡女士职业:文员婚龄:5年经历:胡女士是河北人,大学时与肖建(化名)认识,虽然毕业后两人分居两地,但感情一直很稳定。毕业3年后,胡女士放弃了自身的工作,嫁到太原。婚后不久,胡女士的母亲因心脏病动了一次大手术,急需用钱,胡女士便把家中预备买房的4万多元钱拿去应急。丈夫得知这件事后非常生气,并成为夫妻俩常吵架的原因。在生活中,婆婆对胡女士有诸多抱怨,认为她做媳妇不够称职,常常借一些家庭琐事教训她。丈夫也在婆婆的,影响下,借一些小事将胡女士臭骂一顿,或几天、一个月不跟胡女士说话。女儿出生,丈夫对胡女士的态度依然没什么变化。遇到什么不顺心的事,就指责胡女士拖他后腿。发展到后来,常常把胡女士赶出家门,整夜不让胡女士进门。丈夫不吵不闹不打不骂,抱着女儿到父母那里一住一个多月,不让胡女士去幼儿园,也不让胡女士来探望女儿。丈夫的种种作为,让胡女士在精神上受尽折磨,心里有苦却没法说。,专家意见限制妻子与朋友交往、长期不与妻子说话、长期拒绝与妻子过性生活、耻笑妻子的缺陷等精神层面的暴力都是非常典型的家庭冷暴力。家庭中的冷暴力对家庭成员的精神伤害更大,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人都不认为受害者遭遇了家庭暴力,使得受害者长期处于一种孤独无助、有口难言的困境,而法律又无法帮她解除这种困境,(2)禁止家庭成员间的虐待或遗弃虐待:是指对家庭成员歧视、折磨、摧残,使其在精神上、肉体上遭受损害的违法行为,如打骂、恐吓、冻、饿、患病不予治疗、限制人身自由遗弃:是指家庭成员中负有赡养、扶养、抚养义务的一方,对需要赡养、扶养和抚养的另一方,不履行其应尽义务的违法行为。如父母不抚养未成年子女等,法律救济:对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以及所在单位应当予以劝阻、调解。遗弃家庭成员的,公安机关应当依照治安管理处罚的法律规定予以行政处罚。虐待、遗弃家庭成员,导致离婚的,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对遗弃家庭成员,受害人提出请求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作出支付扶养费、抚养费、赡养费的判决。虐待、遗弃家庭成员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镜头一:2006年7月15日,因为放学晚了不敢回家,小艳在街头徘徊,被人送到宣汉县东乡镇派出所,次日上午民警通知杜尚碧将她领回家中,杜十分生气,用绳索把小艳绑在床上用棍棒使劲打,打了还不解气,竟拿起烧得通红的火钳,狠狠地烙小艳的腿,在阵阵青烟中,小艳发出撕心裂肺的惨叫。之后,小艳由其生母朱迎珍领回开江,现被黄德和夫妇收养。镜头二:2003年11月独身张某从万源把毛毛接回家收养,因毛毛经常尿床,便对其拳脚相加,后来发展到用铁叉、鞋子、酒瓶、菜刀等物品毒打,不让在床上睡觉。之后,由通川区天元育才学校收留到学校,并承诺:毛毛的衣、食、住等一切学习、生活费用由学校负责,直到她高中毕业。,镜头三:钢针扎脸、拳打脚踢、逼喝人尿、断水断粮这是89岁的花都老太潘秀端一年多来受到的令人发指的虐待,虐待她的不是别人,正是她的亲孙子陈真建夫妇。陈夫妇下此毒手,目的是将奶奶赶出家门,而在这之前,夫妇俩已将自己的母亲及两弟一妹赶了出去。,第六节计划生育推行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也是婚姻家庭制度的又一原则。夫妻应当履行计划生育的义务,不得超生。收养子女,也要符合计划生育的原则。从1990年至2000年每年仍净增1297万,为何每年净增数量如此之大?。原因:人口基数大;计划生育并没有完全普及,比较偏僻一些的地方还是有很多生两三个的。国家统计局测算数据表明,2005年1月6日,中国人口总数达到13亿(不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约占世界总人口的21。由于实行计划生育,中国13亿人口日的到来推迟了4年。,虽然中国已经进入了低生育率国家行列,但由于人口增长的惯性作用,当前和今后十几年,中国人口仍将以年均800-1000万的速度增长。按照目前总和生育率1.8预测,2010年和2020年,中国人口总量将分别达到13.7亿和14.6亿;人口总量高峰将出现在2033年前后,达15亿左右。庞大的人口数量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多方面影响,在给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的同时,也给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等诸多方面带来沉重的压力。,一、概念通过生育机制有计划地调节人口的增长速度,包括提高和降低人口增长率,其内容不以节制生育为限。分类指导的原则:各地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指导生育孩子的数量、间隔,少数民族一般可生两个孩子,有的可生三个,对人口过少的少数民族不做具体要求。中国的计划生育不能被简单笼统地称为“一孩政策”。坚持国家指导和群众自愿相结合:人口规划和计划生育工作方针政策;是否生育是夫妻的事情,国家不强迫。,二、意义1、是社会主义制度下有计划地调节人口再生产的客观要求。人口增长同社会经济发展计划相适应,与生态环境的保护相协调,才能使国民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