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3课-《宋明理学》_第1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3课-《宋明理学》_第2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3课-《宋明理学》_第3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3课-《宋明理学》_第4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3课-《宋明理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3课宋明理学,课程标准:1了解理学产生的背景,识记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及其思想。2从时代背景、代表人物、思想主张及影响等方面掌握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和影响。理解理学和心学的思想内涵;正确评价宋明理学。,预习与自学案1通读教材,进行知识梳理,依据预习在课本上进行勾划,并写上提示语、标注序号;熟记基础知识;自主高效自学,提升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2完成预习自测或教材助读或预习导引。3请将预习与自学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写下来,以备上课集体讨论、突破。4.归纳问题进行探究。,二、自主学习,1、结合所学知识,根据课本概括理学产生的历史背景。,思考下列问题,2、如何理解宋明理学的内涵?,3、从积极的价值观方面看其值得看肯定的方面何在?最消极的一面又是什么?,4、比较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异同,5、如何评价宋明理学,三、问题思考与探究中国文化史概论一书说“理学是中国古代最为精致、最为完备的理论体系,其影响至深至巨。”,请思考:如何理解宋明理学的内涵?探究一:从积极的价值观方面看其值得看肯定的方面何在?最消极的一面又是什么?探究二:比较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异同探究三:如何评价宋明理学,四、反馈评价,五、分层训练,一、理学出现的背景,1、儒学的正统地位面临挑战(导言)(魏晋南北朝),阅读教材分析理学出现的背景,道教在民间传播,佛教盛行,这一时期佛教盛行、道教广泛传播的原因是什么?,儒学自身的不足,三教图,简介:右图绘佛、道、儒三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老子、孔子三人于一图。之中,似正在辩经论道,画中释氏跌坐于菩提树下成为画面主体,老子坐于蒲草之上,与一身士大夫装束的孔子相对。“三教”是指:儒教、佛教、道教。“三教合一”不是儒教、佛教、道教合为一体,而是一种相互吸纳、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关系。,2、儒、佛、道三家的相互影响和融合(隋朝三教合一、唐朝三教并行)(“三教合归儒”),三教图(明丁云鹏),“三教合一”的风景名胜,左侧是佛教的米勒院,右侧是道教的元君祠,中间是儒家胜景,孔子登临处。方寸之地,三教会集,巧妙融合。,泰山名胜红门宫,一、理学出现的背景,1、儒学的正统地位面临挑战(魏晋南北朝),2、儒、佛、道三家的相互影响和融合(隋朝三教合一、唐朝三教并行),3、北宋儒学者展开了复兴儒学、抨击传统佛道的活动,同时又融合了佛道思想解释儒家义理。,阅读教材分析理学出现的背景,一、理学形成的历史背景,1、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道教迅速传播,儒学的发展逐渐出现了危机。2、隋唐时期,儒家学者提出了“三教合一”的主张,儒学吸收佛道两家的思想,得到新的发展。3、宋代,逐渐确立了以“理”或“天理”为核心的观念体系,被称为“理学”。,理学是一种既贯通宇宙自然和人生命运,又继承孔孟正宗,并能治理国家、关怀人生的新儒学。它以“理”或“天理”为核心,故名。,什么是理学?宋明时期有哪些派别和代表人物?,程朱理学陆王心学,宋明理学,二、宋明理学主要流派,程朱理学,陆王心学,陆九渊,王守仁,程颐,朱熹,程颢,1、二程的理学观点(北宋):,“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万物只有一个天理,先有理后有物(理的本质),用“格物致知”的方法来把握“理”(穷理的方法),“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人伦即天理(理的表现),(一)程朱理学,2、朱熹的理学观点(南宋):,将天理与三纲五常紧密联系,对“格物致知”的深化:“物”的概念,“存天理,灭人欲”,编著四书章句集注,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把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天理就是作为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主张“存天理,灭人欲”,“格物致知”(目的在于明道德之善,不求科学之真),(一)程朱理学的代表人物及主张,在理学家看来,“理”是世界的本原,是天下万物都要遵循的普遍原则。“理”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道德伦理,体现在人身上就是人性,由此将个人、社会及宇宙联系起来,构建起理学的世界现。,人性与天理一致,具有仁、义、礼、智等美德,即性本善。,朱熹(11301200),材料“所谓天理,复是何物?仁、义、礼、智岂不是天理?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岂不是天理?”“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学习和修养的目的就是“遏人欲而存天理”。,材料中朱熹的主张是什么?你怎样看待他的这些思想主张?,主张:天理就是三纲五常,强调“存天理,灭人欲”认识:一方面用理性原则来作为社会普遍道德法则,另一方面为封建等级制度辩护,实质是维护封建统治秩序。,思考:“格物致知”与今天的“实践出真知”有何异同?,材料一今日格一件,明日格一件,积习既多,然后脱然自有贯通处。二程遗书材料二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朱子语类,格物致知:格物,接触事物;致知,获得知识,同:都强调通过对事物的考察和实践求取真理异:“格物致知”思想的前提是:要把握“理”,就需要通过接触世间万事万物,在体会到各种知识的基础上加强对先天存在的“理”的体验。实践出真知,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去认识、探求事物发生、发展的规律。根据这一理论,规律、真知是通过实践而发现、认识的。,怎样才能通达“理”?,程朱理学的地位及发展影响1、南宋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2、四书章句集注(朱熹编),成为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3、朱熹的学术思想传及日本、朝鲜,16世纪传入欧洲助推其进入“哲学时代”或“理性时代”(法国启蒙运动、唯物主义和德国古典哲学),陆九渊(1139-1192),号象山先生,字子静。南宋著名哲学家、教育家。与当时著名的理学家朱熹齐名,史称“朱陆”。陆九渊是中国“心学”的创始人。明朝的王阳明发展其学说,成为中国哲学史上著名的“陆王学派”。,(二)理学新发展-陆王心学,王守仁(14721528),字伯安,浙江余姚人,因被贬贵州时曾居住于阳明洞,世称阳明先生、王阳明。是我国古代有名的哲学家、教育家、政治家和军事家。,“心”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心”就是“理”。,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1.陆九渊的思想:,(二)陆王心学,“反省内心”以求理,背景:,明朝中期阶级矛盾尖锐,社会动荡,封建专制统治陷入危机,程朱理学官方化和成为科举教材以后,功利逐渐掩盖学术应有的探究精神,崇尚空谈,不务实际,无法解决社会问题,继承和发展陆九渊的心学,吸取佛教禅宗“心外无佛,即心是佛”的思想,为挽救封建统治危机,必须整治人心,2.王阳明的思想:,心外无物,心外无理。,“致良知”,“知行合一”,良知是存在于人心中的天理用良知来支配自己的行为实践,王阳明的思想:,小故事,致良知的故事:王守仁的门人,夜间在房内捉得一贼。他对贼讲了一番良知的道理,贼大笑,问他:“请告诉我,我的良知在哪里?”当时是大热天,他叫贼脱光了上身的衣服,又说:“还太热了,为什么不把裤子也脱掉?”贼犹豫了,说:“这,好像不太好吧。”他向贼大喝:“这就是你的良知!”,主观唯心主义,(二)陆王心学代表人物及主张,“心即理也”,心是万物本原,心外无物,心外无理,“发明本心”,致良知,知行合一。,古代有一个佛偈故事:庙前佛幡随风而动,方丈以此考问众徒。甲徒曰:“风催幡动!”乙徒曰:“幡何动?分明是你心动!心动才有幡动!”。下面的思想与乙徒相近的是:A.万物皆只有一个理B.有理而后有气C.宇宙便是吾心D.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拓展训练,C,三、宋明理学的影响1、消极影响:强调三纲五常和名分等级的永恒性,用以维护君主专制统治,扼杀了人的自然欲求。,三、宋明理学的影响2、积极影响:凸显人性的庄严,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了积极作用。,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我们今天对宋明理学应采取什么态度?,对宋明理学应采取的态度:批判、继承、改造;去粗存精,去伪存真,1、吸收佛道思想,探讨宇宙自然法则,进一步思辨化、系统化;2、更强调伦理道德,弘扬积极入世、关注现实的儒学传统;3、注重个人修养和内心反省,进一步强调人的道德主体性地位。,宋明儒学新发展,六、反刍巩固,理学的发展,创立:北宋二程等人成熟:南宋朱熹发展:陆王心学,客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理学发展历程及主要流派,课堂小结,课堂小结,伦理道德,天理,程朱理学,陆王心学,格物,反省,心外,心内,服务社会,课后练习1唐高祖李渊自认为是老子后裔,规定老子地位在孔子之上,佛教位居第三:武则天时明令佛教位在道教之上:后来唐武帝“灭佛”。这反映出唐代A皇帝的好恶决定宗教兴亡B道教的社会影响最大C儒学的政治地位最为稳固D佛教的社会基础薄弱,C,课后练习2人性是先秦以来一直讨论的问题。基于对人性的新认识,宋明理学家主张“存天理,灭人欲”,他们认为人性A本质是善B本质为恶C非善非恶D本善习远,D,课后练习3:材料一在历史中,儒学一直在发展与创新。唐代韩愈以周公、孔子的继承者自居,排斥佛、道,鄙薄汉代以来的儒学,认为周公、孔子之道在孟子之后已经断绝。他在原道中说:“吾所谓道也,非向(先前)所谓老与佛之道也。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焉。”他的这一主张被宋代儒者接受并发扬。当代学者认为韩愈开了宋代“新儒学”的先河。摘编自卞孝宣等韩愈评传,(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汉代儒学与孔孟儒学的不同之处,并概括宋代理学在哪些方面对儒学有所发展。(10分),不同:孔孟思想核心是仁政、民本、教化,而汉儒强调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三纲五常。(5分)发展:更加重视论语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