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考文言虚词复习三_第1页
2018高考文言虚词复习三_第2页
2018高考文言虚词复习三_第3页
2018高考文言虚词复习三_第4页
2018高考文言虚词复习三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言虚词复习(三),“且”,王不行,示赵弱且怯也(廉颇),1.并列关系,并且。,且,且壮士不死则已,死即举大名耳(陈涉)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六国),2.递进关系,而且,况且。,(一)用作连词。,命如南山石,四体康且直(孔雀)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石钟),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鸿门)犹且从师而问焉(师说),3.表让步关系。尚且,还。,不出,火且尽(游褒)且为之奈何(鸿门),1.将,将要。,(二)用作副词。,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石壕)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孔雀),2.暂且,姑且。,且夫天下非小弱也(过秦)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赤壁),【且夫】句首助词,表示下文是更进一步的议论,“况且”,“再说”。,且(一)连词1、并列关系2、递进关系3、让步关系(二)副词1、将要2、姑且,暂且(三)且夫:况且,再说,且,一、下列加点的“且”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A.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B.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C.吾攻赵,旦暮且下D.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E.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F.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BCEF(A姑且B将要,马上C将要,马上D尚且E将要,马上F将要,马上),二、判断“且”在文中的意义。,“存者1且偷生,死者长已矣”,此岂石壕一地,唐王朝尽然耳。若此,帝尚每日声歌,2且委政非人。则李唐3且亡,必矣。于斯世,河水清4且涟矣,尚可,朝中人若如此,则必危。纵有“死5且不避,卮酒安足辞”之豪气,无用武之地,亦有何用?1、副词,暂且2、连词,并且3、副词,将要4、连词,表并列5、连词,尚且,“若”,视之,形若土狗(促织)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齐桓)(hs,意思是指恐惧得发抖,恐惧颤抖的样子。),若,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鸿门)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1.第二人称,“你”“你们”。,(二)用作代词。,(一)用作动词。像,好像。,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齐桓),2.表近指,相当于“这”“这样”“如此”。,(三)用作连词。表假设,如果。,若舍郑以为东道主。(烛之),若,一、下列句中加点的“若”字意义分类正确的一组是()小虫伏不动,蠢若木鸡视之,形若土狗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天若有情天亦老若属皆且为所虏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君过矣,不若长安君之甚若为佣耕,何富贵也A.B.C.D.C(如,像如,像假如假如你像,如及,比得上你),二、判断“若”在文中的意义。“1若为化得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奇哉2若人之思,3若天惊石破,花开铁树,非4若等凡人可及也,吾亦如此。恐吾辈但堪为其鱼之一鳞5若龙之一爪也。6若夫常人思乡,常望月怀远,登高作赋,至若柳子厚则不然,以超人之思,抒难抑之情,绝矣。1、连词,如果2、代词,这样,这,如此3、动词,像,如,4、代词,可译为你5、连词,或、或者6、助词,放在开头,“至于说”,“所”,成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所耶(促织)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成不敢敛户口,而又无所赔偿(促织)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师说),(二)用作助词。后加动词组成“所”字结构名词性短语。,所,(一)用作名词,处所,地方。,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信陵)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所以】1.表示行为所凭借的方式、方法或依据,相当于“用来的方法”“是用来的”等。,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所以】2.表示原因。相当于“的原因(缘故)”。,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信陵)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所笑,以污辱先人(报任),【为所】表示被动。,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邹忌)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师说),【所谓】所说的。,所(一)用作名词,“处所”“地方”。(二)用作助词,“所”+动词所字结构:名词性短语。(三)所以:1、表凭借2、表原因(四)为所,表被动。(五)“所谓”,所说的,所认为的。,【所】,一、下列加点的“所”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A.成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所耶B.赢闻如姬父为人所杀C.于众人广坐之中,不宜有所过,今公子故过之D.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CD(A地方B助词,与“为”合起来表被动C助词,与后面的动词构成名词性短语D助词,与后面的动词构成名词性短语),二、判断“所”在文中的意义。“吾1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蔺相如此言,足使之为天下2所钦。以其3所居位,能如此,岂他人可及?察其言,观其行,可见其4所言非伪饰耳。与之相伯仲者,信陵君也,其于众人广坐之中,不宜有5所过之时,前访朱亥,其度岂常人哉?此二人皆6所以教人向上者也。1、可译为的原因2、表示被动3、“所+动词”结构,“所居位”指“所居之位”4、“所+动词”结构,说的话5、“所+动词”结构6、可译为用来,的方法,“焉”,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劝学)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五人),焉,且焉置土石(愚公)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齐桓),(一)用作兼词。“于之”,(二)用作代词。“他”,犹且从师而问焉(师说)去今之墓而葬焉,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五人),(三)疑问副词代词“哪里”“怎么”。,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六国)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齐桓),(四)语气词。,或师焉,或否焉,小学而大遗(师说)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赤壁),盘盘焉,囷囷焉矗不知乎几千万落(阿房)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石钟),(五)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然”,译为“的样子”“地”。,【焉】,一、下列加点的“焉”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A.于乱石之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B.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C.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D.积土成山,风雨兴焉E.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F.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AF(A词尾,的样子B之,他C哪里D兼词,于之E语气助词G词尾,的样子),二、判断“焉”在文中的意义。崤之战,秦军过崤山之间,见峭峭1焉,狭狭焉,未料及有伏2焉,山上大石纷落,但大呼“且3焉置土石”,别无他法,故致大败。于是余有叹4焉,骄而轻敌,5焉能不败?如此,纵万军于之何加6焉?但以其人之傲,若斥7焉,则必无颜世上矣。1、形容词词尾,可译为的样子2、兼词,“于”+“是”或“之”,可译为“在这里”3、代词,可译为“哪里”4、句末语气助词,不译5、疑问代词,可译为怎么6、句末语助,可译为呢7、代词,可译为他们,“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邹忌)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鸿门),1.表示判断语气。,也,即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齐桓)雷霆乍惊,宫车过也(阿房),2.表示陈述或解释语气。,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过秦)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钟),3.表示肯定语气。,语气词。,(一)句末,表判断、肯定、反问、感叹等语气。,公子畏死邪?何泣也(信陵)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庄暴),4.表示疑问或反诘语气,吾王之好田猎,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庄暴)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5.表示感叹语气。,(二)、句中语气词。,是说也,人常疑之(石钟)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师说),【也】,一、下列句中加点的“也”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两项是()例: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A.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B.廉颇者,赵之良将也C.师道之不传也久矣D.公子畏死邪,何泣也二、AB(A助词,表判定语气B助词,表判定语气C表停顿D助词,表疑问语气),练习,1)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2)是说也,人常疑之。3)苟政猛于虎也!4)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5)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判断停顿感叹反问祈使,二、判断“也”在文中的意义。“师道之不传1也久矣,汝何以能复之2也?”“吾将劝勉督责以行之3也。”“汝之言,金玉4也。汝之心胸,吾辈何能及5也!”1、助词,句中表停顿2、句末语助,表疑问语气3、句末语助,表祈使语气4、句末语助,表判断语气5、句末语助,表感叹语气,“与”,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促织)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庄暴),1.和,跟,同。,与(一)用作介词。,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陈涉),2.给,替。,吾孰与徐公美(邹忌)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六国),3.比,和比较。,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勾践)勾践载稻与脂于舟以行(勾践),(二)用作连词。和,跟,同,生三人,公与之母(勾践)则与一生彘肩(鸿门),1.给予,授予。,失其所与,不知(烛之)与嬴而不助五国也(六国),2.结交,亲附。,(三)用作动词。,吾与点也(侍坐),3.赞许,同意。,然则废衅钟与(齐桓),通“欤”,句末语气词,表示感叹或疑问。,(四)通假。,我孰与城北徐公美(邹忌)沛公曰:“孰与君少长?”(鸿门),【孰与】【与孰】表示比较与选择,译为:“跟比较,哪一个”,与(一)介词1、和,跟,同2、替,给3、比,与比较(二)连词,和,跟,同(三)动词1、给予2、结交,亲附3、赞成,同意(四)通“欤”,语气词(五)孰与:与比,哪一个,【与】,一、下列加点的“与”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A.去时里正与裹头。B.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C.与赢而不助五国也D.四海之大,有几人与E.微斯人,予谁与归F.王之所大欲,可得闻与答案:DF(A替B连词,和C动词,亲附,结交D语气助词,表疑问E介词,和,跟F语气助词,表疑问),二、判断“与”在文中的意义。朝过夕改,君子1与之,吾亦赞同。其与吾等之约,当亦守之。以吾等之力,寇尚难与也,应使众与其事,与慷慨之君子,离奸佞之小人,事乃成。且其雄才伟略,天下无双,若其助寇而不我与,如之奈何?若弃之,此城能为我有与?1、动词,译为赞许、介词,译为和、动词,译为对付、动词,译为参与、动词,译为结交、动词,译为帮助、语气助词,表疑问,“则”,项王曰:“”则与斗卮酒(鸿门)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劝学),1.表承接关系。译为“就”“便”。,则(一)用作连词。,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师说)手裁举,则又超忽而跃(促织),2.表转折、让步关系。表示转折时,用在后一分句,译为“可是”“却”。,(二)用作副词。在判断句中,起强调和确认作用,“是”“就是”。,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论语六则。,1指分项或自成段落的文字的条数。,(三)用作名词。,以身作则。,2.准则,法则。,【则】,一、下列句中加点的“则”字意义用法相同的两项是()A.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之一生彘肩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C.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D.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AC(A就,承接连词B乃,是就是C就,承接连词D转折连词),二、判断“则”在文中的意义。“此1则岳阳楼之大观也”,道出岳阳楼之美,美2则美矣,然岳阳楼之闻名,非徒借此也;若如此,3则天下如岳阳楼者多矣,何独显其名?只因范希文应邀作赋,文播寰宇,于是岳阳楼4则天下名扬。1、用于判断句,译为“就是”,“是”2、连词,让步关系,译为“倒是”3、连词,假设,译为“那么”“那就”“就”4、连词,表承接,译为“就”“便”,“者”,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触龙)秦自缪公以来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廉颇),1.附在别的词或短语之后,组成名词性短语“的(人、东西、事情)”。,者(一)用作助词。,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廉颇),2.放在后置的定语后面,相当于“的”。,3.语气助词,表停顿,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廉颇)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今者项庄拔剑舞(鸿门宴),(二)用作语气词。一般在疑问句末。,者,1、指“的”,“的人、东西、事情”等。2、“者,也”,表示判断。(判断句式)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3、放在疑问句的句末,表示疑问语气等。谁为大王为此计者?,一、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者”字与例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自命“蟹壳青”A.廉颇者,赵之良将也B.集谢庄少年之精技击者而诏之C.今者项庄舞剑,其意常在沛公也D.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B(A判定语气B的人C附在时间词后面,不译D判定语气),二、判断“者”在文中的意义。李白1者,诗仙也。为当国2者所拒,遂游于此山。今3者,山中与幽人对酌,乃一浇其心中块垒也。力士脱靴,国忠捧墨,诗讽杨妃,此数4者乃其得罪之源,亦其个性之抒扬,故虽仕途失意,仍不辍伟志,发之于诗,其诗传于后世5者不可胜计,遂就其万世英名。1、表判断2、名词性短语,译为“的人”3、放在时间词后,起语助作用,不译4、放在数词后,可译为“个”“样”之类5、助词,定语后置标志,文言虚词用法推断,一、看语法结构,先妣抚之甚厚(归有光项脊轩志)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荀子劝学)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韩愈师说)胡为乎遑遑欲何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抚之”是动宾短语,“之”是动词“抚”的宾语,代词,代“妪”,可译为“她”。,“蛇鳝之穴”是偏正短语,“之”用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是结构助词,可译为“的”。,“师道之不传”是主谓短语,作“久矣”的主语,“之”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是结构助词,可不译。,借助语法结构分析可以推断文言虚词的用法。,二、看对应位置,舟遥遥以轻颺,风飘飘而吹衣。(陶潜归去来兮辞)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贾谊过秦论)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采薇)噫吁嚱,危乎高哉!(李白蜀道难),“因”和“乘”处于对应位置,“乘”是介词“趁着”的意思,由此可推断“因”也是乘着的意思。此句的“利”“便”也是对文,都是指有利的形势。,“乎”和“哉”处于对应位置,由“哉”是表感叹的语气助词,可推断“乎”与“哉”同义。,语言结构相同或相似的词句构成的对文,其对应位置上的词语的用法往往相同或相似。由此可从句中熟悉的虚词的用法,推断对应位置的疑难虚词的用法。,三、看特殊标志,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王羲之兰亭集序)至于颠覆,理固宜然。(苏洵六国论)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范仲淹岳阳楼记)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韩愈师说),“夫”用在段首引发议论,是发语词,可不译。这种用法的虚词还有“若夫”“故夫”“且夫”“盖”等。,“至于”用在句首承接上文,表示另外再说一层意思,用法与现代汉语相同。这种用法的虚词还有“至”“至若”“至如”等。,“嗟夫”用在段首抒发感叹,可译为“唉”。这种用法的虚词还有“噫”“呜呼”等。例,“是故”表事情的关联,可译为“因此”。这种用法的虚词还有“是以”“虽然”“然则”“盖”等。,文言文段与段、句与句衔接过渡,起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