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如何把握历史阶段问答题好用_第1页
专题:如何把握历史阶段问答题好用_第2页
专题:如何把握历史阶段问答题好用_第3页
专题:如何把握历史阶段问答题好用_第4页
专题:如何把握历史阶段问答题好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如何把握历史阶段特征,问答题,1、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国历史上的大变革时期;西方的17、18世纪也可以说是西方的大变革时期。据此指出大变革的含义,请分析这两个大变革时期所呈现的共同阶段特征。,答案:大变革的含义:社会新旧交替、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特点:政局动乱;社会生产力发展,新的经济因素产生;思想解放。,2、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的一次垦荒高潮,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铁犁牛耕的出现,提高了生产力;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春秋战国时期的改革(如初税亩和商鞅变法),3、重农抑商政策确立于战国时期。有人认为战国时期,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有其合理的一面,但重农抑商政策后来越来越阻碍了近代中国社会的进步,19世纪80、90年代,晚清政府的哪些举措逐渐打破这一政策,请指出其直接目的,洋务运动期间创办民用工业,直接目的是解决军事工业资金、燃料、运输等方面困难,辅助军事工业。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直接目的是为了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重农抑商政策,打破封建经济结构内部平衡,不利于封建经济持续发展。请问中外历史上还有哪些打破经济结构内部平衡,违背经济按比例协调发展的客观规律的事件?请各举一例予以说明(4分),中国:以大炼钢铁为中心的大跃进运动,使得“左”倾错误迅速发展,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生态环境严重破坏,群众生产积极性严重挫伤;并造成了19591961连续三年的严重困难时期。国外:苏联:斯大林领导苏联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期间,优先发展重工业,使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人民生活水平得不到提高,严重妨碍了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发挥,为日后苏联和东欧各国经济和政治的发展埋下了隐患。,结合上述问题,就如何制定经济政策谈谈你的认识。,认识:必须符合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必须坚持综合平衡稳步前进的方针;必须有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经济政策的制定必须从国情出发;要充分考虑当时生产力发展的水平。,4、郭沫若把春秋战国时代比拟为“第一次五四运动”,你如何理解这个观点?,原因:因为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和五四运动都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并且形成了以后中国历史发展的基本指导思想,对当时和后来社会历史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在“百家争鸣”的过程中,各家学派相互取长补短,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奠定了中国整个封建时代文化的基础,五四运动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体现了追求真理、勇于解放的精神。五四运动之后,马克思主义成为主流,从此,马克思主义成为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思想武器。,新中国成立后,也出现过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请指出其中某次思想解放运动的主要功绩。(2分),功绩:关于真理标准的大讨论,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它否定了“两个凡是”方针,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为拨乱反正、开创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局面奠定了思想基础。(也可以回答南方谈话的主要功绩。),明清时期中国社会经济继续发展而封建制度却走向衰落。为什么?,衰落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瓦解了封建的自然经济也催生了早期反封建的民主启蒙思想,从而动摇封建制度的基础。,明朝中期以后,农业和手工业中生产发展,商品经济活跃,资本主义萌芽成长。另一方面,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封建制度日益腐朽,统治者进一步加强思想控制。,明清(鸦片战争前)时期,我国的文学艺术繁荣兴盛,而科学技术则由发展转为停滞。为什么?,政府长期实行重农抑商的政策,压制商业发展,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产业结构没有发生变化。自然经济占主导,农民被束缚在土地之上,官营手工业占优势,使手工业者被束缚在某些部门上,人口职业结构没有发生多大变化;古代城市主要以政治和军事中心出现,土地及地域空间没有多大变化所以中国古代社会并没有实现向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的现代社会转变;,【材料一】城市化也有的学者称之为城镇化、都市化,是由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社会向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的现代城市社会逐渐转变的历史过程,具体包括人口职业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转变、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依据材料一所提供的城市化的概念,有的学者认为中国古代没有出现城市化。你认为这个观点正确吗?为什么?,【材料二】1618世纪发生在西欧的商业革命,为西方近代社会经济的飞跃准备了必要的历史条件,同时带来了城市经济的繁荣,但它并没有引起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人口的相对比例也无太大变化。18世纪70年代开始的工业革命对西方城市化的发展产生了直接而有力的推动作用。【材料三】保罗贝罗赫:1900年以来第三世界的经济发展),至于制造业就业人口在近代中国本是一个无以精确统计的数字,即使以包括海员、搬运工人等在内的并非制造业的全部产业工人人数计之,至抗战前最高估计也不会超过400万,以此与全国四亿多人口得百分比,也不足1!,(2)依据材料二、三,指出近代中国城市化与西方城市化的本质差异(2分),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这一差异的主要原因,本质差异:是否是独立主权下工业化的产物(2分),西方由于资本主义经济,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建立,特别是工业革命的推动使西欧出现了大量近代工业城市;(2分)中国近代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通过不平等条约在中国开辟一些通商口岸、投资办厂等);中国近代工业的兴起与发展;(2分),(3)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分析“我国第三产业的发展与城市化呈现负相关关系”的原因。,原因我国集中力量发展第二产业,特别是重工业,导致第三产业发展缓慢。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在政治斗争上,没有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我国长期受到资本主义国的封锁孤立,第三次科技革命对中国的影响较小;长期实行计划经济体制,不利于第三产业发展。,(4)综合以上材料,谈谈第三产业、工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